Skip to content

摄大乘论初分讲记 下

第一讲

好的,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

“所以者何?若立眼识贪等烦恼及随烦恼俱生俱灭,此由彼熏,成种非余”

这里开始就详细的辩证前面六识是不能受熏持种的,必然有第八识真实存在的道理,为什么这么说呢?如小乘论师这么说,说眼识为所熏法或者我们叫做受熏法,眼识有三十四个心所,当然包括贪嗔痴等,意识是眼识的了别依,眼识生需要九缘,意识是其中最重要的缘(意识不参与眼识的产生就会视而不见,眼识产生就没有意义),所以你才对眼识所见有了知,正因为这样眼识对于可乐可爱境界就有贪(意识参与了眼识的产生就导致眼识具有贪心所),不可爱不可乐境界就有嗔(同理),所以佛教讲眼识也是有贪嗔痴的,和现代的科学讲视觉是直观的是没有贪嗔痴等心理的是不同的(我把眼识讲解为视觉其实是不专业的,但为了利益初学不得已而为之,一般讲的视觉单单就只是眼识的见分而已,眼识包括视觉但不等于视觉),也就是说这样的话,你们说眼识为所熏,贪嗔痴为能熏,眼识和根本烦恼随烦恼等俱生俱灭,由于贪嗔痴等烦恼存在,所以眼识受熏成就种子,并没有第八识,这个道理是不对的!

为什么不对呢?无著菩萨接着反驳到 “即此眼识,若已谢灭,余识所间,如是熏习、熏习所依皆不可得。从此先灭余识所间,现无有体眼识与彼贪等俱生,不应道理,以彼过去现无体故。如从过去现无体业,异熟果生,不应道理。”

这段话可以分为三段来讲。

第一,我们讲第一个道理,第一个这样熏习不成立的道理,“ 即此眼识,若已谢灭,余识所间,如是熏习、熏习所依皆不可得。”就是说这个视觉(请千万注意,我说视觉是眼识只是方便说,为利初学故),这个眼识倘若谢灭了,比如说睡觉了,比如说致盲了,就属于谢灭了,当眼识谢灭,未必耳识等其他识谢灭,有耳识,有鼻识,有意识等还是存在的。

比如天生的盲人,盲人难道就不喜欢美味佳肴?他舌识还在的,所以贪还是存在(舌识也有贪心所,乃至意识贪心所俱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没有眼识了(净色根不坏,还是能“看到”一遍黑暗,不过毫无意义),对生盲来讲眼识不存在了,当然眼识所有的贪嗔痴也不存在了,怎么叫做能熏所熏(此诽谤第八识者是讲自识心所熏自识为熏习,如眼识心所熏眼识)?这两者对盲人来说都没有了啊,他没有眼识也没有眼识的心所,那么是不是应该没有贪嗔痴了?因为贪嗔痴的熏习已经不存在了啊,结果他还是有啊,意识上还是有的,舌识上还有啊,盲人也爱乐美味佳肴啊!既然还有就证明眼识心所熏眼识产生种子是不成立的,如生盲这种情况本应没有,结果还有故。

当然有人讲眼识灭不代表其他的耳识等灭,耳识等还在与自识之心所熏习,所以不能否定六识自识心所与心王为能熏所熏,这样讲也是不对的,讲眼识和眼识的心所是举的通例,其他的心识皆是如此的会灭的,如眠熟无梦等,六识俱灭,因为此皆不成熏习义。

第二,进一步明不可能是心所为能熏六识为所熏的道理。前面六识我们反复讲过的,都是刹那生刹那灭的,比如你看到这个桌子,实际上是很多个刹那所组成的,就好比是电影一样的,一秒钟有二十四个格子,正因为非常快速的闪过,所以你感觉没有间隔,眼识也是如此的,一刹那大概三分之一秒有九百次生灭,正因为他不断的生灭,所以你才看到桌子,不然就好比电影定格了,就没有办法了知是不是桌子了,那么第二念的眼识不是第一念的眼识,当第二念的眼识生起的时候,第一念的眼识已经过去了,已经没有了,现在没有第一念眼识的存在了,既然说这个东西已经不存在了,不存在的东西,怎么作能熏的本体呢?他都不存在了,没有了怎么受熏呢?好比玫瑰和胡麻油在一起,都没有胡麻油存在,如何制作玫瑰油?

也就是说前面六识凡夫俗子认为真切的存在的东西有实体的东西,本质是无常的变动的,在佛法上讲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比如电影),仅仅只是对于不断变化的东西假立眼识(如视觉是见分,凡夫所谓的眼识是就见分言,但佛法的假立是有假用的,和凡夫俗子说的假的没有的是两码事,所以讲幻起幻用幻灭),既然是假立的,都不确定存在的,如何作为所熏法?附属于前面六识的心所又如何作为能熏法?

第三,进一步阐明六识为所熏,自识心所为能熏不能成立的道理,“如从过去现无体业,异熟果生,不应道理”,业我们叫做作用,好比说谷子麦子的种子只能够一次作用,你种植麦子,这次麦子的种子只能够结一次麦子,当麦子成熟,原先的种子也就不存在了,业也是如此,某人上辈子造了恶业,这辈子成为穷光蛋,这个上辈子的恶业既然已经实现,就不可能再实现了(这就是否定了现在大多数学佛人认定的“顶顶好的佛法”,也就是密宗喇嘛教格鲁派的应成派中观邪见,他们说业灭生自果,是不可能的,因为业一旦实现就没有了,既然已经实现就不会再产生果报了,譬如世间稻谷等种子只有一次作用)。

过去所造作的业,就是现在正在实现的业报(异熟果报),后面逐渐就会灭去的,当灭去之后这个业不存在了,没有体也没有用了,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也是先业所导致的,未来终究将灭去的,比如人是会死的,当死掉之后,这辈子的眼耳鼻舌身意就不是下辈子的,比如下辈子你成为天人,生来就有五通,天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显然不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你将来是天人,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已经不存在,没有了!没有的东西还能够造作新的异熟果?没有这回事情!那个东西没有了啊,好比谷麦的种子种植下去收割谷麦,谷麦成熟原先的种子没有了!

那么说眼识作为所熏,眼识的心所作为能熏,可是这辈子人的眼耳鼻舌身意不是上辈子狗的眼耳鼻舌身意啊,上辈子狗的眼耳鼻舌身意已经没有了啊,如何能够生这辈子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这个熏习的道理怎么成立啊(我们前面反复讲过能生和所生要俱生俱灭,同时存在的)!

如小乘论师否定第八识的存在,讲六识和六识心所为所熏能熏,他们那么讲,修道也是无意义的,如阿罗汉已断除贪嗔痴的现行,如佛菩萨已断除烦恼染污的种子,可是以前他们当初还是凡夫的时候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因为作所熏的关系,导致现在贪嗔痴等还会现行(所熏是常恒是“坚”方能受熏,那么小乘论师否定本来常住的第八识阿赖耶识,说六识为所熏法,六识必然常住),那么岂不是说阿罗汉和诸佛菩萨还会再受报?再受生死苦?成大过了啊,如果说眼识为所熏,心所为能熏也是如此的,实际上就是错误的说法,所以必有第八识阿赖耶识存在,心体必然常住,方能有能熏所熏的成立,修行才功不唐捐。

然后再进行补充说明:

“ 又此眼识贪等俱生所有熏习,亦不成就。然此熏习不住贪中,由彼贪欲是能依故,不坚住故。”

补充说明,假如换一种说法眼识为能熏,眼识的心所贪嗔痴等为所熏,也是没有道理的,现行的眼识,虽然说可能与贪等俱生,比如没有断烦恼的凡夫们,看到黄金美女,眼识也是有贪的,不然不会不自主的瞟一眼,即便如此熏习的意义也不能成立,因为眼识有时生,有时不生,比如睡觉无梦,那么眼识断了,种子岂有?或者说眼识种子熏习于贪等心所中也不成立,因为贪嗔痴等是是心所法,心的功能,心所必须依心王才有的,好比一个人有绘画的技能,离开这个人,绘画的技能也没法成立啊,谁会画画?没有人有画画这个事情存在?心所不是自在的,如果贪的种子熏习在贪的心所中,有时候不贪,岂不是没有了?不自在,不常住,所以眼识不能成就熏习,眼识所有的心所也不能成就熏习!

第二讲

摄大乘论讲记 这两天有点事情,没有讲,末学惭愧,好的,我们接着讲

亦不得住所余识中,以彼诸识所依别故,又无决定俱生灭故。---原文

当然前面无著菩萨反驳了小乘说的前面六识心王和心所互熏,如眼识和眼识的心所互熏,无著菩萨认为这样是不成立的,主要的道理就是眼识是暂断的,心所也不是说一直有的,并且过去的眼识作能熏,现在的眼识作所熏,也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业感果之后就没有了,没有的东西是不能够生现在果的.....所以眼识作所熏,心所作能熏,或者心所作所熏,眼识作能熏都是没有道理的。

接着对方就反驳说,你说眼识不常住,眼识的心所不常住,比如睡觉了无眼识,是有道理的,当然就无法成立能熏所熏,有一方不在就不行,何况很多时候两方都不在的,但是反驳的一方认为,眼识有时候不在,耳识在啊,比如盲人无视觉有听觉嘛,那么盲人无眼识受熏,还有听觉乃至触觉,也就是耳鼻舌身意识存在嘛,还是可以互熏啊!

无著菩萨说,这样的道理一样是无法成立的,因为既然眼识是所熏,眼识的心所如贪嗔痴等作能熏是不成立的,那么眼识不生,眼识的种子熏习在存在的耳识以及鼻识意识等中也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眼识能熏不能熏,跟其他的五识是没有关系的,这前面六识都各自有自己所依的根的,比如说眼识所依根就是眼睛,耳识所依根就是耳朵,乃至意识所依根是意根,既然前面六识的所依根都是不一样的,一识起不起不影响其他的识起,好比听不到并不代表看不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所依根不同,所以某一识不影响其他,那么就不俱起,那么眼识不能持自己的种子,如耳识乃至意识等断然不会持眼识的种子,他们分开运作的嘛。

我们大乘讲第八识阿赖耶识作所熏道理就在于,第八识是前面七识所共依的,不是你们(否定第八识存在的人)只承认有前面六识,而前面六识是各个有自己的根的,所以你们说眼识不起,其他的五识如果有,那么可以熏习眼识的种子是不可能成立的,并且前面六识也的确是不能俱生俱灭,无视觉并不代表无听觉嘛,都不能一起生,一起灭,好比胡麻油和玫瑰不在一起,如何熏习?所以单单就前面六识没有受熏持种的可能的。

“ 亦复不得住自体中,由彼自体决定无有俱生灭故。”

小乘论师听到这样的反驳当然是无能为力了,他们于是又这样讲,他们不讲眼识和眼识的种子互相为能熏所熏了,他们说眼识所熏能熏住自己的眼识中,眼识的心所,如贪嗔痴作意等也住自己的心所中,自己持自己的种子,既然六识心王和心所熏不成立,因为不俱起等原因,那么心所熏心所,比如贪起来了熏贪心所,这样总是成立的吧?正因为自己持自己的种子,那么就不存在你说的这些过失,讲不通的地方了,这样不就讲通了吗?固然眼识不在,耳识等不可能熏习产生眼识种子,因为各别有根不成熏习,但是自己持自己的,不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无著菩萨反驳到,眼识熏习自己,眼识的心所也熏习自己,自己熏习自己的种子是不对的,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法都是各个有各个的自体的,比如我们讲这个华为手机,这个华为手机是独立的是专指我手上这一部华为手机,不是说的其他的华为手机,自体都是独立的,是独立的才叫做自体,好比你叫张三,张三是你,你有自体,不是有两个张三,张三就张三本人来说只有一个张三,视觉也是这样,眼识也是这样,没有一刹那,一秒钟,你有两个视觉,没有两个眼识的同时存在的道理。

熏习的道理就是讲有两个法同时存在,比如玫瑰花和胡麻油,把玫瑰泡在胡麻油中,胡麻油才有玫瑰的气味,只有一个法存在,谁熏习谁?这个熏习的道理就不存在了!所以你们说眼识熏眼识根本就是错误的说法。

当然有人聪明,他们这样说,眼识和他的心所贪嗔痴熏习,熏习之后眼识的种子保留在眼识中,贪嗔痴的种子还是保留在贪嗔痴中,就没有这个问题了,还是两个法,只是保留不同。

这样讲也是错误的,既然还是眼识和眼识的心所互熏,那么就是掺和在一起的,好比说玫瑰花必然要和胡麻油掺和在一起的,玫瑰在胡麻油中枯萎,胡麻油才有玫瑰气味,玫瑰枯萎,胡麻油才有玫瑰香味,既然掺和在一起,怎么又说种子是各自自持呢?

就譬如说白糖放进水里搅动之后就混合在一起了,你能说哪儿是白糖?哪儿是水?眼识和眼识的心所熏习,熏习之后种子各自保管,这是不成立的,都混合在一起了怎么可能又自动分开?所以此“聪明人”否定阿赖耶识的存在,讲六识和各自心所熏习之后各自保管种子是不成立的。

依据太虚大师摄大乘论讲记所讲,欢迎自阅,群文件可下载太虚大师全集 今天就讲到这里,感谢诸位菩萨。

的确是比较难懂,可大家要晓得真正的佛法就是这么难懂,如果某人讲佛法你一听就懂,要么他不是说的了义佛法,要么他压根讲的就不是佛法。但学佛就要放下慢心学习深法,不然意义何在?学佛不就是求智慧嘛!不从熏习又何来智慧?

第三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的,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

以上重点讲了如果只有前面六识,没有第八识的话,就没有熏习的道理,也就是说根本不会存在记忆,业报等现行,那么世间出世间法都不会存在,其中就拿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中的眼识作为侧重点进行介绍(其于五识都是同样的道理)。这里接着说,总结说:

“是故眼识,贪等烦恼及随烦恼之所熏习,不应道理。又复此识非识所熏。”

以上我们讲了这些道理,大家就应该明白了,首先眼识作为所熏,眼识所俱有的心所有法,如贪嗔痴等根本烦恼,乃至说忿恨覆等大小中随烦恼作为能熏,这样成就熏习的道理的不对的,就是对最开始的两破进行总结。

接着说,“又复此识非识所熏者”,就是强调不成立的理由在于眼识和心所(以及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因为会暂断的缘故。小乘否定第八识的就说,其他的耳识还存在,可以熏习产生眼识的种子,也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根是不同的,各有各的根,一起其余未必起故,有眼识未必定有耳识(如聋),有耳识未必定有余识故,所以无决定俱生灭,那么说眼识暂断,耳识等存,耳识可成就眼识等种子是没有道理的,也并不是如小乘说眼识可以自己熏习眼识,因为熏习的道理必定有能熏所熏故,不会同时有两个眼识,所以否定有第八识阿赖耶识存在,而讲六识可熏习是不能成立的。

下面就进行以此类推,好比我们说张三是个人,张三的同学李四,赵六,王二麻子都是个人。不可能其余人是狗,是狗不会是他同学,同样的既然眼识如此,其余的五识必定如此,都不可能成为所熏,无法反驳阿赖耶识为所熏的道理。

“如说眼识,所余转识亦复如是,如应当知。”

无著菩萨说,如以上我们讲了那么多,也就是证明如果眼识受熏持种,不管怎么样讲,都讲不通的,那么其余的前面五识如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如果有人讲诸识或者能够与诸识的心所成就互熏,或者说诸识自己和自己能够互熏,或者说他不能熏,其他的识可以帮他们熏,都是没有道理的!同样都是前面的六识之一的缘故,以此类推的缘故,决定是没有熏习的道理,所以我们讲前面六转识能够持染污种子都是有过失的,是不对的!既然前面六转识是决定不能成就熏习的道理的,那么必然有第八识阿赖耶识真实存在,和前面六转识俱生,前面诸识作能熏,阿赖耶识作所熏,所以才有杂染法,众生才有烦恼!所以才有三杂染,世间法才成立,这样讲才是真实的道理。

前面讲了六识为所熏的道理不成立,接着从事相上进一步深入的讲述如果没有阿赖耶识,那么众生就不会有烦恼染污,就不会有贪嗔痴,没有烦恼杂染就不会有业杂染,生杂染,就没有世间,而现见皆有烦恼,皆有生杂染和业杂染,用事实再次证明,必然有阿赖耶识真实存在,所以才会如此。

“ 复次、从无想等上诸地没来生此间,尔时烦恼及随烦恼所染初识,此识生时,应无种子。由所依止及彼熏习,并已过去,现无体故。”

首先上来第一句说,如果没有阿赖耶识,那么三界,也就是欲界是我们这里,主要是不离男女欲,所谓饮食男女故名欲界(有欲有形),色界已经没有饮食男女的欲望存在了,但是他们还有身体,非常微细庄严的身体,故名色界(无欲有形),色身天相对于我们来说非常殊胜。乃至还有无色界(无欲无形),三界众生都是无常的,无色界天天人也终究是无常,虽然他们超越了身体的束缚,完全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神”,不被任何物质所束缚了,还不是神啊?上帝都比不了,上帝还有色身,还无法超越物质的束缚。但终究也还是无常,哪怕是最高的天界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一大劫有几百亿年乃至千亿年的时间(一般是讲太阳系生灭一次为一大劫,但大劫有火劫,水劫,风劫的不同,差别甚大),还是会下堕的,从那里下堕还是会成为人,乃至堕落到三恶道去了。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阿赖耶识,那么从天界天福享尽,或者不动业成就的天身结束还是会陨落到下界的(这个不叫作“堕”,这个叫做“陨落”,欲界的凡夫终其一生苦不堪言,无甚福德,死掉还堕落到三恶道才叫做“堕”,而色界无色天福德广大,定力非凡,寿命久远,为天神也,故名“陨落”,就好像皇帝死了不叫“死”,叫做“驾崩”),色界天的天人比如定力散失了,陨落成跟我们一样寿命短促,一辈子几十年苦得不得了的饮食男女了。假如没有阿赖耶识,只有前面六识,那么从上界陨落到下界就不会有烦恼了。

而现见我们生而为人烦恼很多的(其中也有极少人上一世可能是色界天甚至无色界天的,但既然这一世是人类必定有贪嗔痴等烦恼),那么为什么又说假如只有前面六识,无想天(色界天中的一个天界)陨落到这儿是没有烦恼呢?这里说无想,就是说的无想天,这个天界寿命五百大劫,在这个五百大劫中没有前面六识,所谓无想,想就是知,比如你对于这个手机有了知你才知道它是手机,而之所以你知它是手机,根本原因还是你有前面六识,眼识可见,意识可分别,无想就把前面六识全灭了,所以没有任何了知,故名无想,“从无想等上诸地没来生此间”,这里用了个等,就是不单单说无想天,包括无想天以上的天界,比如无色界天等等,这些天界,我前面说了,没有饮食男女这回事情,没有淫欲没有段食,没有贪嗔痴现行等,因为他们常在定中,如无想天根本没有了知,他贪什么?拿什么去贪?无色界天连身体都没有,没有物质,他们在这个天界的时候,是真没有贪嗔痴,所以色界无色界天天人叫做无下界染识。

没,就是死,此间,就是说欲界,陨落到人间了,陨落到我们这里跟我们一样当凡夫了,在欲界浪生浪死,不神也不仙了。“尔时烦恼及随烦恼所染初识”所染初识,就是说从上界来到我们这里,我们这里叫做下界,从上界到我们下界,我们这里都是有烦恼的有贪嗔痴的,贪嗔痴就算按照现代心理学来讲,都属于是心理现象,必然有心才有心理现象,比如有意识才有意识相应的贪嗔痴这种心理现象(心所必定依心而有),那么既然我们这里有烦恼现行,那么他们下堕到我们这里,最初的有烦恼的心识是什么啊?

如果按照小乘中诽谤阿赖耶识,说阿赖耶识是没有,是不存在的,按照他们的说法,只有前面六识,从上界天如无想天等地方陨落到我们欲界的有情众生,但是在无想天中,这个贪嗔痴的种子按照他们的说法是没有所持的心识的,因为无想天之所以叫做无想,是因为没有前面六识嘛!而他们不许有阿赖耶识,他们说阿赖耶识是不存在的,只有前面六识,在无想天中根本没有前面六识,没有六识按照他们的道理就没有持贪嗔痴种子的心,在无想天中就根本没有贪嗔痴的种子了,那么下堕到我们这里跟我们一样当凡夫了,饮食男女之贪嗔痴等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

上帝创造的?科学家发明的?伟人恩赐的?自然产生的?都不可能!那么生到我们这里,却有了烦恼,就成了无缘无故的事情了,成了无因生了,如果无因生可以成立,凡夫也可以不修禅定而成禅定,穷人可无缘无故成为富人,现见不可能也!再说,他从无想天等天界下堕到我们这里成为一个凡夫,一个人,他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当初哪怕他不在无想天,在色界其他天界,有部分前面六转识(在无色界天有意识),但是他现在成为人了是人的六识了(不是无色界天的意识,陨落成为人无色界天的意识就不存在了,人的意识生了,人的意识跟天界的意识差别甚大),当初他在天界的六识没有了!好比我们上辈子的六识,不能到这辈子,不然大家都会记得上辈子(如天界和饿鬼道某些生而有五通的,也不是他们人道的意识去了天界或者去了饿鬼道,而是往生到哪儿产生的新意识有特殊的功能,所谓神通能够识宿命),譬如做梦,醒来记得昨天,之所以记得,是因为今天的意识还是昨天的意识,可隔世不是这样,必定是上辈子的六识没有了,这辈子的六识是这辈子新生的。

所以诽谤阿赖耶识的说阿赖耶识不存在,是没有的,只有前面六识,所依的前面六识在他们(无想天天人)从上界到下界生的时候就没有了,下界生是这辈子新生的六识,所依没有,那么还有个什么过去六识熏习产生的种子存在呢?六识都没有了,过去就没有了,没有才叫过去,现在没有“过去”,现在叫做现在,过去的前面六识不存在了(无想天五百大劫以前前面六识就灭去了,一旦入无想天,六识尽灭,遑论从无想天下堕到人间来),那么前面六识能依的种子,熏习所成的种子,都应该没有了!那么他们陨落生到人间乃至长大成人就不应该有烦恼贪嗔痴等,而现见这个世界无人没有烦恼!所以必然有第八识阿赖耶识真实是有,就不会有这些问题,就不会出现这种讲不通的地方了!

第四讲

摄大乘论讲记 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

“复次、有对治烦恼识若已生,一切世间余识已灭,尔时若离阿赖耶识,所余烦恼及随烦恼种子,在此对治识中,不应道理。此对治识,自性解脱故,与余烦恼及随烦恼不俱生灭故。”

我们前面讲的是就世间法,如果没有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话,世间众生不会有烦恼的,只有前面六识根本无法产生熏习,也就是说不会有种子,不会有种子好比土地里面没有稻谷种,即便有雨水肥料等,这个土地里面也不会长出来稻谷,没有阿赖耶识只有前面六识不成熏习(之所以不能的道理我们前面反复讲过),就没有贪嗔痴的烦恼,而现见世间众生都有烦恼,所以必然有别于六识之外的阿赖耶识受熏持种,能够去来过去现在未来。

其二也讲了世间清净不成立的道理(修禅定以及往生色界和无色界天为世间清净,离欲界染故),如果从无想天等下堕的话,无想天中无前面六识,如果没有阿赖耶识,前面六识持种,而无想天无前面六识就无法持种,那么无想天天人陨落到人间,就不会有种子,无贪嗔痴等种子就无贪嗔痴等现行,而现见世人皆有烦恼现行,所以我们说小乘某部分人说只有前面六识,前面六识能受熏持种是错误的,必然有第八识阿赖耶识,六识灭,而阿赖耶识常住不灭,受熏持种,六道轮回,于是众生烦恼不断方可成立。

前面无著菩萨都是侧重在世间法(禅定业不是建立在亲证佛法的基础上亦是世间法)上讲如果没有阿赖耶识,就不会有烦恼,正因为有贪嗔痴的烦恼,所以必然不会只有我们显而易见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转识(之所以称为转识是因为依阿赖耶识根本识为本转变而生),必然有我们目前还没有亲证的阿赖耶识存在的,接下来,是从出世间的角度去讲,必然有阿赖耶识的。

“复次、有对治烦恼识若已生,一切世间余识已灭”,复次,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再说,依三乘的初入圣位,三乘圣位,三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和大乘,圣位在声闻乘是说的成就阿罗汉,在缘觉是说的成辟支佛,在大乘是说的初地菩萨,但是这里的圣是包含了贤位的,有对治烦恼识若已生,广义上来讲,初果须陀洹断我见也是对于烦恼有对治,已断三缚结故。大乘七住位开悟,亲证第八识,当然也是对于烦恼有对治,烦恼是说的所对治的障碍,比如我见就属于烦恼的根本,有这个我见为根本所以才有烦恼,断我见生起正确的认识,是对治我见的,故名能对治识,这里的识是说的正见,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如果已经断我见或者已经开悟的人,那么他必然生起了正确的认识,有正见了,断我见就绝对没有我见了,亲证第八识就开悟了更没有我见了,那么如果只有前面六识,前面六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生起正见了,断我见的人绝对不会认为还有我的啊,那么只有前面六转识,六转识已经正见,那么前面六识的染污就应该已经灭去了“一切世间余识已灭”。

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别烦恼相应的根本烦恼和随烦恼是不是都断除了呢?他有正见,他当然没有邪见,有邪见就没有正见嘛,那么断我见的人是不是就成阿罗汉了?诽谤阿赖耶识的人说只有前面六识,人家断我见,把前面六识相应的分别烦恼(三缚结或者说是五利使)肯定断除了啊,他们是不是阿罗汉?当然不是,对不对?是的话,不应该叫做初果须陀洹嘛!开悟的人也不是佛!即便是通达位那也只是初地菩萨,也不是佛啊!

"尔时若离阿赖耶识,所余烦恼及随烦恼种子,在此对治识中,不应道理。"为什么开悟了还不是佛呢?因为必定还有俱生烦恼和烦恼贪嗔痴的种子存在的!虽然正见生起来了,前面六识亲证无我,乃至亲证真如,但是这个俱生烦恼和烦恼的种子还没有断除,这个种子显然不会在前面六识中,如果在的话,须陀洹就是阿罗汉,初地或者七住位就是佛,而实际不是啊!

“此对治识,自性解脱故,与余烦恼及随烦恼不俱生灭故。”生起正见,当然没有邪见,岂有断我见的须陀洹还认定有我的?岂有亲证真如的还去信奉外道法的?根本烦恼中的痴,也就是无明已断除现行,至少是断除一部分现行,而还不是阿罗汉,还不是佛。那么只有一个可能还有烦恼种子没有断除,还有第七识相应的俱生烦恼(烦恼现行有两种,一种是分别烦恼在第六识,一种是俱生烦恼在第七识)没有断除。而这个烦恼种子显然不是在前面六转识中的,是在第八识阿赖耶识中!虽然见道位把分别烦恼断除了,但是俱生烦恼乃至烦恼种子没有断除,没断除俱生烦恼故还不是阿罗汉,没有断除烦恼种子故还不是佛!

你想,如果对治烦恼的由亲证产生的正见生起来了,前面六识是不是应该清净了?那么前面六识的染污就没有了,染污和清净相反的,如果不许有阿赖耶识真实存在(否定第八识阿赖耶识之人必定也否定第七识意根的存在,所以也否定了俱生烦恼的存在),那么没有第七第八识,俱生烦恼以及随烦恼种子等,就都不存在了,没有所依了啊,你断我见,你意识上还认为有我?不可能(当然末法时代很多人连什么是我见都搞不清楚,也认为自己断了我见,这种且不谈)!你意识这个时候已经清净了,你对于无我的正见由于亲证的关系已经生起了,譬如太阳生起,黑暗自然消退了,可很显然你仅仅只是断我见成初果须陀洹绝对不会是四果阿罗汉,阿罗汉还要断除俱生我执故,你开悟也还不是佛,成佛要断尽烦恼种子故,烦恼如贪嗔痴等种子在阿赖耶识中故。

如果有人说,这个染污转移到清净的意识上(他们不承认阿赖耶识的存在,但为了规避有正见之人提出质疑,比如无阿赖耶识,那么须陀洹就成了阿罗汉了,于是这样讲转移到断我见之后的清净意识上),也没有道理,第一染污清净是性质相反的,水火不容的,所以不可能有烦恼转移到由断我见而产生的清净意识上。第二断我见等的情况下所生起的清净正见是清净法,这个烦恼和随烦恼是染污法,不能俱生更不能俱灭,两者就不能在一起,就不可能由清净意识去持染污的烦恼种子。所以既然这样说也是讲不通的,如果他们承认有阿赖耶识真实存在就不会有这些过失!

接着说“ 复于后时世间识生,尔时若离阿赖耶识,彼诸熏习及所依止,久已过去现无体故,应无种子而更得生。”

这里的后时,就是说在见道之后的修道位中,比如断我见之后还有断我执,断我执是个漫长的过程,属于解脱道的修道位,开悟之后(即便成就通达位成了初地菩萨)还有十地属于修道位,断我见或者开悟都属于见道位,见道位到圆满修道位还有漫长路要走,比如初果须陀洹断我见之后要七次人天往返,不断的断除第七识相应的我执才能够成阿罗汉,开悟之后到初地也有漫长的路(这里是按照《菩萨璎珞本业经》讲七住位开悟),要经过十行位,十回向位圆满入初地的修道位,这往往也不是一辈子能够成办的事情,修道位也是极为漫长的,那么在修道位中,也往往会有烦恼生起,比如开悟之后,没有完全转依,有时候也会产生懈怠,想到这个众生真难度啊,也会退堕,这也是烦恼啊。

那么这些小乘中否定阿赖耶识的认为没有阿赖耶识,然而见道之后修道是很漫长的,修道这个过程本身也很漫长,可能见道之后十几世了,几百世了,或者几万年,几千年了到现在还在修道位,他这个时候产生了懈怠,懈怠是烦恼啊。如果没有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体不是常住的,那么问题来了,你们认为只有前面六转识,见道六转识就清净了,见道就灭了染污至少是部分染污,几万年之后(当然几万年以来他也在修行),几万年之后,如果没有阿赖耶识,他这个烦恼(比如懈怠了,懈怠就是随烦恼中的放逸,而有随烦恼肯定有根本烦恼的)又是从那里冒出来的呢?几万年已经过去了,现在不是几万年以前了,不存在的东西,早已经灭掉的东西,怎么现在又出现了(见道六转识就有清净分了,那么修道位中偶尔产生的烦恼又从何而来,毕竟有可能已经隔开数万年了)?

所以我们实话实说,如果没有阿赖耶识,诽谤根本识的人说阿赖耶识是不存在的,那么就不会有种子,不会有种子就不会有烦恼(贪嗔痴等烦恼必有种子方能起故),不会有烦恼就不会有我说的这些情况,有我说的这些情况就必然有第八识阿赖耶识!并且他的体是常住的,不随着时间而改变,不断的受熏持种,所以有出世间的见道位,修道位的成立,并且有声闻乘四果的成立,乃至大乘五十二阶次的成立!

最后,无著菩萨说 “是故若离阿赖耶识,烦恼杂染,皆不得成”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阿赖耶识的话,就没有三杂染中的烦恼杂染,为什么呢?如无著菩萨前面从当界,就是现在的角度讲只有前面六识熏习不成,有从上地,从上界陨落下界的众生必然有烦恼现行讲阿赖耶识必定是有,只有六识不成立。继续从圣识,从见道位,修道位的区别讲必定有阿赖耶识!

总结就说,如果没有阿赖耶识,那么烦恼杂染不可能存在,烦恼杂染不存在,世间就不存在,地球不存在,你也不可能现在看得到我依据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的讲记,我们产生的根源就是烦恼杂染故,我们也不用修行,佛教也就不存在了,佛法的标的就是断除烦恼杂染故!所以必定有阿赖耶识真实存在,所以才有烦恼杂染,所以其中有些聪明人才想着去断除烦恼杂染!

第五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的,我们继续昨天的讲。

我们前面讲了,如果没有阿赖耶识也就是如来藏的话,只有前面六识,那么就没有烦恼杂染,今天接着讲假如没有阿赖耶识也不会有业杂染,所谓业杂染大家还知道怎么定义吗?业就是作用,所谓善恶无记的造作,因为造作的根源是烦恼,因贪嗔痴等烦恼而造作,故名业杂染。

“云何为业杂染不成?” 前面讲了烦恼杂染不成的道理,那么为什么说业杂染也不会成立呢?

前面提出了问题,这里进行回答 “行为缘识,不相应故。此若无者,取为缘有,亦不相应。”

业,就是作用的意思,福业非福业无记业三种,所谓福业就是善业,善业能够招感可以异熟果故,所谓非福业就是恶业,恶业招感恶报不可爱异熟果,恶报的产生非福故,无记业比如说我们一般说的科学哲学等等,一般说的禅定业属于福业(禅定成就将来可往生天界)。如果按照某部分小乘人的意思,说阿赖耶识是没有的,那么十二因缘,也就是说十二支我们知道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这里的行缘识就是说的,过去世的业行,比如造了福业,非福业导致阿赖耶识在这辈子入胎,故名行缘识,那么小乘否定阿赖耶识,说阿赖耶识是不存在的是没有的,只有前面六识,但是前面六转识在人死掉之后,投胎之前就彻底没有了,行缘识之后是识缘名色,这里的“识”当然不会是过去世的六转识。

识缘名色,名色中的“色”是说的受精卵到成为胚胎的阶段,所谓物质的部分,我们叫做色,所谓“名”是胎儿精神的部分(怀胎大概三个月胎儿就会产生意识)。胎儿有一定的意识,但是这里的意识显然不是上一世的意识了,上一世的意识之俱有依大脑在上一世死掉就烂掉了或者烧掉了,这里的意识是说的这辈子的新意识,属于精神部分叫做“名”,也就是说名就包括胎儿的六转识了,包括意识了。那么识缘名色既然是并举的,这里的“识”是说的另外有一个识是能够出生这辈子的名色的,能够使得受精卵到胚胎到发育成为婴儿的“根本动力”的一个识。

如果按照小乘的说法,只有前面六转识,没有第八阿赖耶识,而前面六转识在上一世死掉就没有了啊,这里识缘名色中的“识”是什么呢?

也就是说,问:如果否定了十二因缘中识缘名色的识是阿赖耶识,有什么过错呢?

回答,如果这里的识不是阿赖耶识,那么十二因缘中说的爱缘取,取缘有也不能成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取缘有,这里有支的定义是说的有那种将来往生到三界六道的动力,而这种动力的根源是因为阿赖耶识具有那种业种子,所谓功能差别,如果没有阿赖耶识,只有前面六识,前面六识现见人死掉就没有了(中阴阶段的意识其实是中阴身的意识,是一个今生来生的衔接阶段,并且这个中阴身的意识投胎就决定没了),那么未来世何来的种子?何来的往生六道的动力?就没有三界有(取缘有中的有是三界有),有支不能成立,由取方能得有,取支当然不能成立!无有,无取,又何来的善业,恶业,无记业的造作?业杂染也就不成立了,十二因缘也就不成立了。

所以否定了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存在讲只有前面六识有大过的,也就否定了解脱道的法义了,解脱道的核心法义如十二因缘等必不成立故。

“ 云何为生杂染不成?”

这里接着讲如果没有阿赖耶识也不可能有生杂染,还知道什么是生杂染吗?通俗的讲就是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明白的三教九流,鸡鸭猪狗等等现象,这个现象是因为有烦恼杂染,由烦恼杂染而造福业,非福业等导致的,根源是烦恼杂染,所以三教九流等也属于杂染,生就是说的众生。

“云何为生杂染不成?”

如果没有第八阿赖耶识,那么烦恼杂染不成立的道理以及业杂染不成的道理,我们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接着说,为什么说生杂染也不会成立呢?

“ 结相续时不相应故。”

什么叫做结相续?就是上辈子死掉了,中阴身投胎,投胎到新的母亲的肚子中来,由父精母血作为重要的条件而成胚胎叫做结相续,结就是之间,连接,相续就是从上一世到这一世,每一个人也好,动物也好,这个时候叫做结相续,如果没有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话,这个情况是没有的,是不可能有结相续的,有些地方叫做结生相续,既然都没有投胎入胎这回事情,当然就没有以后长大成人,成为三教九流的可能嘛,所以叫做不相应。

“若有于此非等引地没已生时,依中有位意起染污意识,结生相续,此染污意识于中有中灭,于母胎中,识羯逻蓝更相和合。”

为什么呢?因为非等引地,就是说我们这里的,欲界的,散心地就叫做非等引地,等引地属于色界的,比如初禅天等地方,那里没有入胎这回事情,他们那里是化身的,在人中成就初禅,死掉了就好像做梦一样的,当再次醒来已经是初禅天天人了,他们也没有父母,他们都是中性身,没有男女相,所以也没有怀孕这一说了。等引是定,等引地就是色界十八,无色界四天了。中有,就是一般说的中阴,前面讲过的,佛教是不承认人死如灯灭的,一切众生在轮回中,分为生有,本有,中有,死有四个过程,死了之后到重新投胎中间的存在叫做中有,也叫做中阴,这里的阴不是阴间,民间的阴间是个大杂烩的说法,是把鬼道,中阴,地狱道混合在一起的说法。实际上这里的阴是说的中阴身,中阴身属于众生的特殊形态,当然也有精神也有身体,也就是有五蕴,蕴也叫做阴,故叫做中阴。

羯逻蓝,就是杂秽,污垢的不清净的,就是我们讲的父精母血,也叫做赤白相交,也就是现在说的男女和合,当男女和合的时候叫做赤白相交,这个时候精子卵子和合在一起加上入胎识,就形成了状态好像是比较浓稠的油脂的最初形态,叫做羯逻蓝,就是胎儿最初在母亲的子宫中的形态,佛教叫做最初七日,在医学上来讲比较笼统,佛教讲得比较细,每七日有不同的名字,最初的好像比较浓稠的油脂的形态叫做羯逻蓝。

这个有情众生他在欲界,他上辈子死掉之后,进入中阴状态,当然不会是上辈子的张三了,他的家人哭天喊地的,也不可能阻止他去投胎了(因为他有业有第七识不舍弃自我的存在,除极少情况必定投胎的),中阴身是七天一个阶段,最长是七个阶段,一旦这辈子有缘的父母和合,不需要他坐地铁去观摩,也不需要坐飞机,买张飞机票什么的。业力的关系,刹那就在面前了,中阴身都有五通,但是他这个五通的局限性非常大,不是藏密伪佛教说的可以到处乱跑,实际上他的神足通体现就在于可以不受山川的阻隔,只要这辈子有缘的父母和合,刹那现前。其他的地方,你说去哪里旅游,那是不可能的!其他地方都是黑暗的,过不去的。当他要入胎的时候,投胎人中的话,就会见到父母行淫,如果将来生而为女,会对这辈子的父亲生贪爱,对母起嗔恨。当生而为男,会对这辈子的母亲起贪爱,而于父起嗔恨,幻想自己交合,渐渐进前,就不见父母,唯见男女二根,于是就入胎了。

入胎前最后的意识,这个意识对于这辈子的父母起贪爱,当然是染污意识,是颠倒意识(产生了幻觉境),这个意识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意根也就是第七识作为俱有依而产生的,这个意识反过来作用意根,导致意根下决定,“加入进去”也就是入胎,然后就成为了比较浓稠的一点油脂一样的东西,就是我们说的羯逻蓝。但是这里很明显就是说最后位的这个意识,在入胎的时候就灭了,再也没有了,因为一加入进去就成为了“一点比较浓稠的油脂”了,还有个什么意识呢?!何况刚入胎的时候是极重闷绝的,啥也不知道的,没有意识,没有前面六识,那么是什么使得父精母血成为了“一点比较浓稠的油脂”也就是羯逻蓝的?需要知道肯定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当然也不会是意根,意根没有持身的功能故,就算“一点比较浓稠的油脂”那也是身啊!对不对?所以说必定是第八阿赖耶识使得形成了羯逻蓝,所以第八识也叫做结生相续识,简称相续识。

第六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

“若即意识与彼和合,既和合已,依止此识,于母胎中有意识转。”

我们昨天分析了这辈子的意识是不能够去到下一世的,但是诽谤第八识的业障深重的不这样认为,他们还是不认为有第八阿赖耶识,他们认为这个上一世的意识可以去到下一世,可以和最初的入胎之后的也就是羯逻蓝和合,所以意识是和合识,是相续识。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上辈子的意识和父精母血和合,形成了最初的胚胎也就是羯逻蓝,这个过去世的意识属于是所依,进入母胎之后,有新的意识,新的意识是能依,能依是依旧的意识而生起的(不论是大小乘都不认为物质可以产生心识,物质色法和心法是两个不同的东西,生心法的必定只有心法,小乘也是如此认为的,所以这辈子的意识产生了,必定有个产生这个新意识的“心”,而现在唯物论是认为无意识的精子卵子这些分泌物后来产生了有心识的婴儿,这在佛法和事实上都是讲不通的),他们认为这样的话,就不需要阿赖耶识了,因为旧有的意识为所依,新的意识,这辈子的意识为能依,这辈子的意识依旧有意识为本而生,所以不需要阿赖耶识的成立。

对于这种说法,无著菩萨开始破斥 “若尔、即应有二意识,于母胎中同时而转。”

就是说,不论是大小乘,大家都共同认可的是同处,同时,同类之法不能同起,好比说你是张三,不可能在同时间,同地方,有两个你有两个张三,无容处故,你的身体只能够是一个张三,不可能你身体中有两个张三同时存在,你就可以造作,可以思想,可以分别,多一个张三有什么用呢?所以无用故,而且无容处故,一个身体占一个身体的位置,一个位置不可能占两个身体。所以大小乘都共同承认同处,同时,同类之法不会同起。如果按照以上某些小乘人诽谤阿赖耶识的说法,不承认阿赖耶识是入胎识,而认为在初入胎的时候有两个意识,一个是旧有的,一个是这辈子的,那么就应该说这个最初的胚胎里面有两个意识是同时存在的,就违背了大小乘共同承认的同处,同时,同类之法不能同起!

他们讲两个意识,一个旧有,一个新的同时存在,这样显而易见是有问题的,再说既然是和合识就是无覆无记性的,没有善恶性的,没有主观性的,如果有善恶性,有主观性的就有感受,那么谁愿意在妈妈的狭小的子宫里面待着?如此的逼迫?还成为了“一点浓稠的油脂”一样的东西羯逻蓝?意识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感受的,不是无覆无记性的,不能明了分别好坏的。而且意识本身是有善恶性的,有对于蕴处界明显的分别的,可以分别美丑贫贱的,当这个众生作了恶,导致投胎成为一条狗(狗也有意识),如果狗在胚胎中未形成这辈子的意识之前还有上辈子人的意识,人的意识难道分别不了这个是狗肚子(就算胚胎中不分别,生下来总能看到这辈子的母亲是狗吧)?那么谁愿意这辈子当狗呢?所以诽谤第八识的小乘说和合识是意识是完全错误的,只能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没有主观性,没有善恶性,好坏不分别,完全无覆无记性,所以才能够称为和合识,和羯逻蓝和合,而使得胚胎不断的发育成长。

“ 又即与彼和合之识是意识性,不应道理。依染污故,时无断故,意识所缘不可得故。

这段话分为两段,“又即与彼和合之识是意识性,不应道理”,就是因明学上说的立宗,因明分为三部分(因明学虽然最早不是佛教讲的,但由佛教发扬光大,在解深密经中佛也说过的),宗,因,喻,所谓的宗就是自己的观点,摆出自己的观点,比如我的观点“声音是无常”的,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我的论据“因”,声音的产生是所作性的,具体的道理是什么呢?阐述我的论据成立的道理为“喻”,(喻)若是所作,见彼无常,(喻体)譬如瓶等。总而言之,因明可以说是一种逻辑形式,在佛教上目的就是通过这种形式,使得人悟道,增进智慧。

也就是说你们小乘一定要认为和最初的胚胎(羯逻蓝)和合在一起的识是旧有的意识(如果没有这个“识”就不可能三个月后产生新意识),那么这个旧意识一定是在中阴身阶段由意根所起的染污意识(小乘很多人也不承认有第七识的),你们认为是这个意识与羯逻蓝和合在一起,使得羯逻蓝不断的生长不断的发育最终产生这辈子的新意识。

这样的说法是完全不对的(宗),为什么不对呢?我有三点论据(因),第一点,那么按照你们的说法,是中阴身阶段的染污意识,这个中阴身的染污意识做这辈子新意识的所依,但是如我上面分析的,所依必须是无覆无记性的,所以你们讲得没有道理!

第二点,我们讲这里能够和最初的胚胎羯逻蓝和合的必然是常住的心识,不能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必须常住的心识才可以和合羯逻蓝,而实际上但凡是意识,不论是这辈子的还是中阴身的意识在很多状态下都是会暂断的,比如眠熟无梦等状态下,再来讲当父母和合,中阴身入胎,一旦入胎就是极重闷绝的状态了,旧有的意识就没有了,既然都没有,没有的东西怎么作新意识的所依?

第三点,假如说,真的是中阴身的染污意识进入了胚胎中,意识这个心识必然是有所缘境的,比如我们想到某件事情,你想到的某件事情就是你的所缘境,意识但凡存在必然有意识所了别的对象的,所了别的对象就是意识的所缘境,但是入胎之后,假如如你们说的是意识去入胎,那么意识的所缘境,至少粗显境总是有的,而实际上根本没有所缘境,如果有那么就应该有人记得自己最初入胎时候的情景了,事实是没有这回事情。所以,必然不会是中阴身的意识去投胎的,羯逻蓝决定没有意识的,一旦入胎旧有的意识必灭的。所以必然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入胎,他无覆无记性的,通过这三点,你们这些诽谤阿赖耶识的人讲意识入胎,讲意识是和合识,是相续识,都没有道理的。

接着说“设和合识即是意识:” 假设同意你们说投胎的识是意识,与最初的胚胎和合的和合识是意识的话。

“为此和合意识即是一切种子识,为依止此识所生余意识是一切种子识?”

那么你们的意思是说这个和合识也就是你们说的旧意识是一切种子识?或者说这个你们说的旧有的意识所生的这辈子的新意识是一切种子识呢?(因为入胎识也就是阿赖耶识不单单入胎持胎,另人之所以有贫穷贵贱,贤愚两分,美貌丑陋等等也是因为阿赖耶识持种)。

“若此和合识是一切种子识,即是阿赖耶识,汝以异名立为意识。若能依止识是一切种子识,即是阿赖耶识,是则所依因识非一切种子识,能依果识是一切种子,不应道理”

如果你们认为在中阴身阶段所谓的中阴身的“意识”入胎和羯逻蓝和合,这个所谓的旧意识能够持种,导致将来的命运以及贫穷贵贱等,就应该明白,必然是阿赖耶识嘛,你们不过是以不同的名字,将这个阿赖耶识说为意识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除阿赖耶识之外,其他的前面不要说六识,加上第七识意根都不能够持种,不能叫做一切种子识,前面已经详细辩证了(诸位还记得吗?所谓受熏持种的识要具有坚,无记,可熏,与能熏相应等性,而其他的识都没有的),那么既然持种,不是阿赖耶识是什么,为何你们一定要把他称为“意识”?

如果你们所谓的从中阴身的旧意识(染污意识)没有灭,和羯逻蓝和合,这个旧意识不是一切种子识,你们认为是这个染污意识所生的新的意识,才叫做一切种子识,这就颠倒错乱了,好比老爸不叫老爸,能生的不叫老爸(旧意识生新意识,旧意识却不称为阿赖耶识),反而要把所生的儿子叫做老爸(新生的意识,新意识称为阿赖耶识),怎么会有这个道理呢?因果错乱,并且是相反的啊!

也就是无著菩萨讲,不论诽谤阿赖耶识的人讲入胎的这个“一切种识”是旧意识也好,不是旧意识是新意识也罢,都是错误的,如果旧意识能持种必定就是阿赖耶识,只不过巧言粉饰说为“旧意识”,如果是这辈子入胎之后才产生的新意识,那么新意识是旧意识所生,新意识却是能生的一切种识,这样讲是颠倒错乱,所以这个入胎的识必定的阿赖耶识。

第七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了,我们前面仔细的通过各种角度证明,入胎识肯定是阿赖耶识,不会是意识,第一意识是有善恶无记性的,第二意识是会暂断的,第三意识是有所缘境的,倘若是意识入胎,大家就应该记得当初入胎的情景,乃至入胎识必定是含藏种子的一切种识,如果旧有意识是含藏一切种子,那么必定此“旧意识”是常住的阿赖耶识,唯有阿赖耶识能够含藏一切种子故,如果是新生意识为含藏一切种子,道理就说不通!

所以综合来讲 “是故成就此和合识非是意识,但是异熟识,是一切种子识。”

因为我们上面讲了那么多的道理,那么就圆满的证明,在中阴身最后一刹那上一世的意识(或者中阴身的意识)灭掉,入胎的识乃至和最初的胚胎羯逻蓝的和合识,决定不会是意识,上面讲了很多道理了,因为这些论据所以决定不会是意识,不论是过去世的意识还是现在世的意识,都不会是!是的话就会有我们以上说的这些问题。

所以决定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方能入胎为入胎识,决定是阿赖耶识才能够和最初形成的胚胎也就是羯逻蓝和合名和合识,从现行上来讲,投胎这个现象本质就是阿赖耶识果相,阿赖耶识有那种种子,导致不同的众生往生到不同的地方。从因上来讲,种子本身是含藏在阿赖耶识中的名因相。所以阿赖耶识为一切种子识,因相果相,就是阿赖耶识的自相,如前面讲,所以讲和合识,必定是阿赖耶识。

“复次、结生相续已,若离异熟识,执受色根,亦不可得。其余诸识,各别依故,不坚住故;是诸色根,不应离识。”

上面我们讲和合识,也可以说所谓和合属于四有中的生有的阶段,生有的阶段就属于初结生的阶段,从中阴身到入胎的阶段,佛教认为众生是不断流转的,有四个阶段,所谓生有就是最初的受生位,本有就是说已经住胎到出生,出生之后还没有死之前,就是一般人说的一辈子。死有就是说一口气上不来,正死位到形成中阴身的阶段。中有就是正死位之后出现中阴身到入胎之前的阶段,也就是中阴身的阶段,总计是四个阶段,叫做四有。

我们讲和合识就是讲的最初的受生位和羯逻蓝和合的识,也就是说生有这个阶段,这个阶段之所以第八识叫做和合识,是因为入胎之后形成最初的胚胎叫做羯逻蓝,羯逻蓝要不断的生长必定是需要有个识和他和合,使得他依靠父精母血而生长,当然愚痴人认为只要父精母血就可以形成胚胎,这是不对的,因为父精之中无心识,母亲中的卵子中也没有心识,父精母血只是分泌物是物质的东西,两者单独来说都没有心识的,为什么和合在一起后来就有?两个穷人加一起就成为富翁了吗?显然是还有个识非父所有,非母所有加入进来了。

那个加入进来的识,我们叫做和合识,所谓和合父精母血并且利用之形成胚胎的识故名和合识,愚夫蠢妇说的只需要精子卵子就可以形成胚胎是不对的,小乘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只是他们认为所谓的和合识是上辈子的意识,他们也错了,实际是阿赖耶识第八识,在这一点上,大小乘的意见不同,所以无著菩萨前面讲了那么多,就是确定不会是上辈子的意识做和合识,和合识必定是阿赖耶识!这样讲,第八识是不是叫做和合识呢?是的啊,和合父精母血使得胚胎成长,平实导师也依据阿含经来讲入胎,能够入胎就叫做入胎识(此入胎识就是这里的和合识),只不过无著菩萨讲和合识更侧重在和合父精母血产生胚胎使得胚胎生长,侧重在生有这个阶段。而讲入胎识,强调的是唯有第八识可以入胎,能入胎。

既然讲和合识是说的四有中的生有的阶段,那么这里出现了执受识是说的什么阶段呢?是说的从入胎到还没有死,也就是一般人说的一生的阶段,一般人说的一生就是佛教四有中的本有的阶段(说一生大多不把开追悼会算进去,因为他已经死了)!本有是我们说的一生一辈子的阶段,我们有身体的,我们有精神的,这个身体每天在老去,这个精神也是一样的越来越不是那么好,但好歹正常情况下我们会活几十年,这个过程中必定有个东西在使得我们的身心存在并且延续乃至衰老,这个东西肯定不是身体自身,因为身体就是一团肉,本质和菜市场肉案板上的猪肉没太多区别。

“聪明人”说活着所以有区别,请问你怎么证明你活着?活着的本质就是一个不断衰老的过程,而这个能够成长衰老不是靠你有一身肉,肉是不会自动产生这个过程的,毕竟有某种东西促使这堆肉产生这个过程,另活着是因为你能见闻觉知,对吧?而见闻觉知属于精神方面,精神方面的见闻觉知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从这一堆肉吗(那为什么案板上的猪肉没有见闻觉知)?!所以这一辈子肯定有个能够使得你产生见闻觉知的心识,这个心识叫做阿赖耶识,也叫做持身识。

这个道理在前面是反复讲过的,只是说在这里侧重在讲这个持身识不是前面六转识,从最初我们讲入胎乃至胚胎成长,出生到还有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假如没有阿赖耶识,那么这一辈子身体不断的成长老去,并且有见闻觉知存在就不可能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阿赖耶识才可以持身,只有阿赖耶识能够持眼根,耳根,鼻根,舌根乃至身根,意根故,其他的识比如眼耳鼻舌身意意识,都是自己有自己的根,眼识的根是眼睛,耳识的根是耳朵,眼睛不是耳朵,耳朵也不是舌头,各各是不同的,如果按照小乘的意思,眼识为持身识,很显然持不了耳朵,持不了舌头.....如果是意识为持身识,意识的根是意根,并不是鼻子眼睛耳朵,那么就很显然持不了鼻子眼睛耳朵,不信,你试试意识让鼻子长成张学友的鼻子那样行不行?

所以我们讲前面七识没有一识可以持身(当然小乘也不承认有第七识,他们认为只有前面六识),前面五识各各有自己的根,这个是显然的。再从另一个角度讲,第六识意识的根不是物质的,比如第六识意识的根是意根,意根是心法,佛陀在阿含经讲过的,意根不可见无对,他们都不是物质的,怎么能够持物质呢?唯有阿赖耶识可以持身(因为阿赖耶识有大种性自性可以产生四大种,外在的地水火风就是自己的阿赖耶识和其他众生的阿赖耶识共变的,而物质是依地水火风组成的,所以阿赖耶识当然能够运作色身,前面七识却并无大种性自性,所以皆不能持身也),这个身在前面就讲过了,从最初入胎,就是他作为和合识使得形成胚胎。

再来讲前面六转识,眼识耳识乃至鼻舌身意识,性质上来说具有善恶性的,比如意识,有时候善有时候恶,有时间存在有时候不存在的,有时候精进有时候懈怠,根本就不是常住的,就不坚住的,如果我们这个身体乃至觉受是意识或者说眼识来执受,他们不坚住,不常住,要是他们断了,比如打了麻药了,持身识就没有了,持就是说的手里拿着玻璃杯叫做持,手要是没有了,啪!玻璃杯不就打碎了吗?那谁还敢做手术?谁还敢睡觉啊?那不马上就死掉了吗?

如果反对的人说,身体根本不需要有一个常住的识来持受的,身体本身能够自然而然的老,自然而然的存在,比如现在唯物论进化论等就这么说,这纯粹就没有道理!如果没有识来执受就是死尸,如我前面讲的,你怎么证明你活着?你拿什么证明你活着?不外乎就是说你有见闻觉知能思想能感受,那么请问见闻觉知思想是物质吗?是心识,对不对?你没有见闻觉知没有感受不就是死尸嘛!而见闻觉知的产生根本原因是因为有阿赖耶识持身,并且阿赖耶识能够产生前面七识(特别是前面六识都是生灭的,生灭的必定依不生灭的为本,譬如生灭的阳光依相对常住的太阳为本),产生前面七识于是他们的受心所,想心所,寻伺等心所产生作用,于是你才有见闻觉知的,综上所述持身识必定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如前面反复的讲(分析六转识的道理)。

所以我们说在一辈子,一生来讲,身体的精神的是不离识的,不离阿赖耶识的执受的,我们又说如灭尽定等情况下,有情众生,比如证到灭尽定的阿罗汉,他们的色根也没有坏,但是他们把前面六转识灭掉,乃至第七识意根的染污分也就是一部分都灭了,可是他们的身体并没有坏,所以讲这个持身识决定不会是前面七识,决定是和前面七识不同的,决定是第八识阿赖耶识!

第八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我们接着昨天的继续讲,感恩诸位菩萨的支持。

昨天我们讲了持身识必然是阿赖耶识,因为其他的前面七识各自有各自的根,不遍,再说也不坚住,第七识虽然可以从上一世到下一世,但第七识是有覆的,是有痴,见,慢,爱的,不是完全无属性的,有属性就意味业力尽了,也可能因为他的原因有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的原因而继续活下去(如僵尸是另外一个鬼道众生寄生在这个尸体上),但实际上不可能的,并且我们也讲了,乃至灭尽定无前面六识(甚至第七识的一部分也灭去了,灭去了第七识的受心所和想心所,如前面讲),如果是前面七识持身,既然都灭去了,想来应该是入灭尽定的身体就毁坏了,而实际上并没有如此,那么只能够说持身的不是前面七识,而是离前面七识所别有的,并且这个持身识是常住的坚固的,必定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所共依的第八识阿赖耶识。

接着无著菩萨又举例

“ 若离异熟识,识与名色更互相依,譬如芦束相依而转,此亦不成。”

名色,名色这个词,是两个部分,名是说的受,想,行,识也就是一般人说的感受觉知思想等精神的部分。色是说的身体物质的部分,如果是初入胎名也是说的精神部分,色是说的羯逻蓝,也就是说名色就是一般人说的五蕴,五蕴就叫做名色,比如一个人就有精神的部分也就是受,想,行,识,有物质的部分就是身体,所以我们讲一个动物,一个人,就讲动物人都是众生,之所以叫做众生是因为他们都有名色,也就是都有五蕴,是精神和物质的组合产物,也就是受,想,行,识乃至色的组合产物,多法和合在一起才有,多就是众,故名众生,佛教讲萨迦耶就是身(和合)的意思,讲补特伽罗是流转的意思,数取趣,众生在六道中不断的流转故名补特伽罗。

世尊也就是佛陀多次讲过,“识与名色,更互相依,譬如芦束相依而转’”所谓芦束,芦束就是说的芦苇,过去芦苇是个好东西,芦苇的花可以来做被子,芦苇的杆可以做凉席,一根芦苇太轻了,大家就割好多的芦苇,然后把它们立在一起,一束一束很多束紧贴着,放在河边,风不容易吹倒,这个就叫做芦束,这句话就是说有一个识不属于是五蕴中的识(五蕴中的受,想,行,识的识只是说的前面六识),这个识和五蕴也就是名色,就好像芦束一样立在一起的,正因为互相支撑,所以可以立起来,人也是一样,动物也是一样的,人的五蕴和他们各自的“识”也是在一起的,动物的五蕴和它们各自的“识”也是在一起的,好像是芦束相依而转’。

我前几天看有人写专栏说棉花没有传入之前古代人肯定冬天很冷,用什么保暖?古代人有古代人的办法,看把他急得!就是用芦苇花,这玩意很暖和的。也就是说,如果说没有第八识阿赖耶识,或者说与名色和合在一起的识是前面六识,世尊这句话“识与名色更互相依,譬如芦束相依而转”就不能成立了,因为名色中的“名”就包含了前面六识,如果“识与名色更互相依”这里的识还是前面六识,怎么可以说我和我相依而转呢?说相依而转肯定是两个不同人的才可以相依二转,好像东北的二人转一样的,肯定是两个人嘛。所以这里的“识”当然不会是前面六识,前面六识不论是眼识乃至意识,还是他们的心所有法都是包含在“名”中的,这是反复强调,大小乘都承认的,既然说“识”与名色,当然这里是“识”不是前面六识。所以否定阿赖耶识,这句世尊的话就不成立了,通过世尊这段话分析,应该明白,此处的“识”必然是第八识阿赖耶识,这是无著菩萨通过教证成立第八识阿赖耶识决定是有。

再讲如果没有阿赖耶识的话,那么生杂染不能成立的理由,既然讲生,那么人人都要吃饭,也就是离不开食物,一切众生都要吃东西,只是说吃得不一样,凡是出现在三界中必有食,通过这一点下面来说明没有阿赖耶识,生杂染不成立的道理。

“若离异熟识,已生有情识食不成。何以故?以六识中随取一识,于三界中已生有情能作食事,不可得故。”

食的意义就在于食物能够滋养,能够维持生命,孔子有一句话,叫做食色性也,但很多人都解释错了,说这个是色眯眯的色,是说的淫欲,你这样说,岂不是说孔子是大色狼吗?食色性也,是强调的人活着就要吃饭,就要有基本的衣食住行的保障,最重要是吃饭,所以孔夫子收徒弟也要求一人要送十块腊肉干做学费。

当然孔子的这个道理,只是停留在物质上的,所以叫做食色,单单只是停留在段食上的,而佛陀说食就非常的深邃和广泛了,概括为四种食。第一种就是段食,段食是我们欲界众生所食的形式,也就是说我们吃东西,要吸收米面油盐酱醋的营养,必须要消化,这个米饭它进入我们的嘴巴进行咀嚼,再进入我们的肠胃,被我们的胃酸分解成为小分子的化合物,必须要变坏,不能进去是米饭,出来还是米饭,乃至说在现代科学讲,大分子的化合物,必须要变坏成为小分子的化合物,比如多糖类(大米面粉都属于)经过消化要转化成为小分子的氨基酸,蛋白质,然后才能够被我们吸收,很多人解释是说,段食是嘴巴吃东西要成为一段一段的,我以前也这样解释,这样解释也对也不对,真正说来是这样的食物必须要分解变坏,故名段食。

第二叫做触食,触食的定义是根境相触这样才能滋养生命,前面六转识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都有触食,眼识的触食是什么呢?是说的种种的景象,耳识的触食是说的种种的声音....乃至意识的触食就是种种的法尘,人活着之所以活着,起码是因为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六个根识健全,你有见闻觉知,你要是都没有,要不是植物人要不死掉了,就没有意义,之所以有意义,因为你有触食,正因为大家都有触食,对于触食爱乐,所以大家耳识所“食”喜欢好听的(高雅一点的喜欢听古典音乐等等),眼识所“食”喜欢美色,美景....,如藏密喇嘛教伪佛教等喜欢男女双修,他们这些邪魔外道是最粗最重的触食,男女二根摄在身根,当然性交属于身识的触食,正因为爱乐触食,所以无法解脱(他们什么即身成佛都是大妄语)。各种演唱会,各种电影,各种游戏,就是满足大家的触食,满足不了是因为你异熟果报不好,穷的关系,但穷人也有这方面的需求,只是没有富贵之人的胜妙,这都是触食。

第三种思食,定义就是希望愿望的意思,由有希望故,此希望滋养资益身命,这种主要是体现在意识上有两种,一种是凡夫俗子们的思食,粗浅的说,人活着就要有希望,心灵鸡汤不天天说嘛,诸位大师父也天天讲类似心灵鸡汤的段子,比如他们说“只要如何如何,你就有光明的未来”,欲界众生所谓希望不外乎就是财色名食睡方面的,也就是马斯洛的五个层次,被尊重等,就属于是思食,这个只是意识上的希望渴望愿望,对于凡夫俗子来说,希望很重要,自杀的人,自杀就是他们的渴望,只有自杀才有“光明”的未来,因为现在活着没有希望故。修禅定的外道,常常希望能打坐就是他们的思食,乃至打游戏的,渴望打到更好的装备,读书的渴望考满分,街边卖菜的老奶奶今天希望卖一百块钱的小菜.......唯与意识相应的渴望愿望希求故名思食,这是凡夫俗子的思食!

世间的思食上的热爱导致你注定要流转三界六道轮回,所以在小乘解脱道来说思食也是必须断除的,但是断除这个不是那么简单,思食和触食的本质就是三界爱,背后就是我执我所,要断除这个你首先得断除我见,见上烦恼先要断除。

思食在大乘来说是有断除,有不断除的,所断除的就是凡夫俗子们这样的世间思食,所不断除的是菩萨们的思食,菩萨们修道下地缘上地境界,比如没有入地当然渴望希求成为初地菩萨,初地菩萨当然渴望希求成为二地菩萨,乃至大菩萨希望大家都成为大菩萨,所谓普度众生,不过这个完全是修道上的思食,这个是菩萨们的思食,凡夫是没有的!这个思食不应断除,一旦断除一定会灰身灭智入无余涅槃,菩萨道不能断除此出世间的思食,那么这个到什么时候断除呢?成佛就断除了(有论说是八地,因为八地心自在故)。

第四种叫做识食,这里“识”是说的什么?是说的第八识阿赖耶识,粗浅的说,就是说有“识”能够任持身体,使得生命不坏灭,能够使得我们“活着”。乃至使得我们从“活着”到死去,又从死亡到“活着”,每一个活着的阶段都必须要他来任持,不然的轮回进行不下去,这样叫做识食(后面广解)。

怎么说呢?大概介绍了四食,在三界中来说,我们这个饮食男女的欲界,四种食都有的。到了色界天的话,没有段食,还有触食,思食和识食三种,因为色界天也有境界,也有身根,所以必然有触食,色界天天人当然渴望永葆青春,所谓永葆是不动业禅定的存续,故有思食。他们当然有识食,阿赖耶识持身,不然早就下堕了。无色界天,只有精神的存在,没有身根,没有身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无段食,无触食(一说有触食,如空无边,识无边有境界相,当然有意识的触食),但是有思食和识食。

摄大乘论 今天太晚了,但是我们还是得讲一点,共修还是需要继续的。

前面我们讲了四食,段食,触食,思食和识食,在凡夫的角度来讲,这四种食都属于是我见我执导致的,凡夫众生无不是因为一念无明没有断除,所以造业,造业导致阿赖耶识入胎,阿赖耶识能持种,阿赖耶识又根据他所含藏的种子,而使得种子现行,种子现行比如我们的身心又受阿赖耶识所持,正因为他持的缘故,所以业报就会持续,好比说向天空扔一块石头,有这个“力”的持的缘故,石头可以一直向上飞去,可是业力尽了,就会掉下来(因为业种和阿赖耶识非一非异,非一是种子有转异,业种子现行只有一次效用,而阿赖耶识心体常住,非异是附属于阿赖耶识故)。所以凡夫众生的四食根源无不是无明所导致的,倘若断除无明则不造有漏业,不造有漏业,阿赖耶识就不持染污的种子,未来就不现行,不现行就没有未来的四食(在解脱道即是如此,第八识舍阿赖耶性,阿赖耶是染污的意思,舍阿赖耶识,灭十八界,第八识独存就是无余涅槃,清凉,寂静,真实)。

所以在佛遗教经中说到,比丘当然也是要吃饭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种种顺逆的境界的,只是说如蜂采蜜,不坏色香,凡夫众生就坏了色香了,他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对于可爱的起贪,对于不可爱的无一不起嗔,比丘当然也有衣食住行,只是随缘的受用,于可爱的境界深观无常,苦,空,无我而无所贪爱,于不可爱境界亦深观是我先业所作,无常,苦,空,无我而无所嗔忿。当然菩萨生生世世普度众生,也必然有衣食住行,也必然有四食,同样的道理,菩萨转依如来藏本无所得,心行处灭,言语道断,于可爱境不起贪染,不起贪爱,于不可爱境不起嗔恨,这样就是“如蜂采蜜,不坏色香”,而要真正做到这样,当然是要断除无明才可以。

修解脱道的行者当真正在段食,触食上做到了“如蜂采蜜,不坏色香”那么必然就断了思食,思食断除,对于未来无可爱恋,无所追求,当然不造染污业,不造染污业,就是说,阿赖耶识不持生死种,未来世就解脱了(解脱道,大乘不能断除出世间成就一切智智的希望也就是思食),说到底解脱道核心的修行,就是离贪爱,所以我们讲解脱道就是,了生死为因,离贪爱为本,灭尽为究竟。

菩萨保留思食,是求得佛道的缘故,因为保留了思食,求一切种智就是菩萨们的思食。菩萨们普度众生故,令众生亲证唯识性相故,出现在五浊恶世末法时代,所以在第八识为基础的识食上必然有段食,必然有触食,只是说转依真如的前提下,“如蜂采蜜,不坏色香”,不是解脱道那样灭尽四食,也不是凡夫俗子那样沉溺四食,不可自拔,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

那么我们解释清楚了四食是怎么样的一回事情,最后这个识食大家也了解了,识食举要言之就是说阿赖耶识能够任持身体,使得生命不坏灭,至少说在业报还没有完毕之前不会坏灭,因为他能够使得这个业报身持续到业力尽为止(持业种现行结束为止),在这个阶段维持正常的运作,故名为识食,食的本质就是资养,阿赖耶识能够维持身体,维持生命的运作,故亦名食,叫做识食。既然说到这个识食,那么我们来说这里识食中的识是说的那个识?如果是前面六识(这个摄大乘论主要是针对当时否定大乘的小乘人讲的,当时的小乘人也不认同有第七识,只认为有前面六识的),那么在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识中,谁可以当识食中的“识”?

你想来想去,这前面的六识,不论是意识,还是眼识乃至是鼻识等都不可能是识食这里的“识”,为什么呢?因为这六识都不能任持身命,比如意识,我再活他个五百年,可以吗?不可以,证明意识没有这个能力,他没有持业种,活不活得了,不是他决定的。意识不行,乃至眼耳鼻舌身识就更不行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再说在这个前面六转识中,你随便说一个识比如鼻识,所谓嗅觉,有时候也会断比如全身麻醉,乃至说无色界天无前面的五识,他没有身体,无想天无意识,可是无想天,无色界天,二禅天以上的众生还是活着的啊,并且活得很好,比我们好多了,既然活着就证明还是有识食,所以必然不会是前面六识之一是识食所讲的“识”。

也就是说六识,不管是全部都存在,比如我们现在好端端的,或者有部分存在如初禅天,二禅天,乃至以上天界,或者都不存在如无想天,都不能够做识食中说的“识”,因为前面六转识不常恒,不常住,更不遍三界,并不是所有众生都必然有的,比如意识无想天众生就没有,没有的他也是众生啊,不遍三界所以不可能是前面六识之一,或者他们综合在一起,或者部分在一起都不可以是识食中的“识”,当然这也证明既然佛陀讲一切众生皆依食住,我们通过观察也证明的确有识食存在,那里这个的识必然是说的真正存在的阿赖耶识!

根据太虚大师《摄大乘论初分讲义》所讲,欢迎大家配合大师原著对比阅读。

摄大乘讲记 诸位菩萨深夜好,又到了我们讲摄大乘的时间了。  若从此没,于等引地正受生时,由非等引染污意识结生相续。此非等引染污之心,彼地所摄,离异熟识,余种子体定不可得。”

前面讲四食,主要侧重在讲欲界,就是我们这里,我们这里四食完全具足,段食,触食,思食,识食一个都不少,也就是说在讲四食的基础上重点讲识食不成的道理,如果没有阿赖耶识不会有四食,因为首先没有识食,没有识食就没有我们的小命,我们没有小命也就谈不上吃饭不吃饭(段食),也谈不上触食(看什么好看的,听什么好听的音乐,领受各种境界等),也就无所谓思食,所谓希望希求了。

接下来就讲如果没有阿赖耶识,那么色界天也就不存在的道理。

若从此没,就是说从我们这里死去离开(不是这个肉身离开是阿赖耶识和第七识离开,这个肉身是依这里产生的异熟果报,譬如蒲公英最终会烂在这里,飘走的是“种子”),往生到色界天的有情众生,这里的等引地正受生,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从我们这里往生到色界天的过程中,这个过程中还是说由我们这里的非等引(非是色界天境界)散心地的染污意识起了作意,而往生色界,在色界所产生的等引地的意识,并不是我们欲界的染污意识,这个色界天等引地的意识,主要是以贪定中境界为染污,并不是说我们这种贪着财色名食睡的欲界意识,这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意识(往生色界天都是化生,在欲界死掉之后,在色界天直接有变化而成的天身,这个天身相应的意识和在人间的意识是不同的,在人间的意识即便是成就禅定的人,对于衣食住行上也是需要的只是相对来讲他贪禅定中的定境,在没有成就禅定以前,还是有对于财色名食睡的贪爱的,而在色界天的天人就没有,丝毫都没有,成为天人的意识,色界天天人的意识完全是以乐着禅定境界为特征)。

既然往生色界天的定中意识(是一种相对欲界的清净意识)和散心位我们欲界的意识不同的,意识需要不需要种子?肯定是需要的,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色界天的意识显然也是需要色界天意识的种子才能够生起的,那么色界天的意识如果没有种子却能生起,岂不是无因生?就没有道理了,其他的识皆不能持种,如我们前面强调的,如果没有阿赖耶识,持种的识没有的,那么这个色界天的意识所需要的种子从哪儿冒出来的?离所依的心识必然没有能依的种子,没有能依的色界天的意识种子,那么他们又是怎么往生色界天如初禅天等的呢?就不能了!色界天的染污心都没有,就不能往生色界天的(无想天属于四禅天,但是他们也是先往生的四禅天,当然有四禅天贪禅定的意识,后来灭意识入的无想天)。

换一个角度说,从欲界我们这里死掉了,要往生色界天或者无色界天,在往生这个过程中的意识,还是属于我们欲界的意识(譬如上辈子死掉生起中阴身的意识,此中阴身的意识属于链接的意识,但记得上一世故还是算上一世的意识),但是他在色界天或者无色界天生了,却是色界天无色界天的意识了,和我们欲界的染污意识完全是不同的,属于色界天无色界天了,如果阿赖耶识是不存在的,那么种子就不会存在,种子不会存在,他们在色界天无色界天的意识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假如色界天无色界天意识无法产生,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在那里生(譬如狗的业报结束往生成为人,人的意识和狗的意识必然不是同一个,未见有人是人形犬吠故)!所以我们讲,必然有阿赖耶识真实存在,阿赖耶识中就有色界无色界天的意识种子,借助禅定功夫为缘,所以人的业报结束,就往生色界天无色界天,产生了相应于这个天界的意识。

复次、生无色界,若离一切种子异熟识,染污善心应无种子,染污善心应无依持。

无色,就是说的空无边处天,识无边,无所有和非想非非想这四天,无色就是说没有身体,完全是精神的存在,在这四天中,只有第六第七第八识,以及这后面三识的心所有法,前面五识眼耳鼻舌身是没有的,因为根本没有身体,这里又说染污善心,因为禅定是善业,往生色界天,无色界天本质是一种福报,对比我们欲界来说寿命长远,天福久保是善报,得这个善报是因为当初他们修禅定,禅定属于善业,之所以往生那里而没有解脱生死,乃至没有继续学大乘佛法,本身是因为贪爱禅定境界,贪爱就是染污,所以讲是染污善心。

初生无色界天之有情众生,假如说没有第八识如来藏的话,那么初生无色界天的有情众生他们的第六识难道还是欲界的第六识意识?假如没有第八识,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产生无色界天的染污善心,无色界天的意识无种子所依处(第八识),如离第八识阿赖耶识,只有第六识,那么这个第六识还是下界我们这里的意识?那么必然不是无色界天染污善心(无色界天的意识),又没有能够持无色界天染污意识的种子识,那么无色界天的染污善心,定中意识就成了无因生,并且没有所依,就成无缘无故的事情了,当然没有这个道理的!所以必然有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中有无色界天意识的相应种子(当然也本有欲界意识的种子),从自种生--有因,为所依故--有缘(禅定业),有因有缘,所以才有无色界天的存在。

这里初学可能比较难以理解,我看到很多人问,天人为什么不来管我们,为什么不来跟我们沟通,按照道理来讲,他们认识我们好比我们能够认识蝼蚁,他们肯定也认识我们,他们比我们高级,道理是这样,但是问题出在那里?问题出在一旦往生天界,你的意识你的想法就不是欲界我们这里的意识了,你就是你往生的那个天界所有的意识了,也就是说你的思维境界就和这里完全不同了,你对这里的,你以前宝爱的美女豪车帅哥就没有一点兴趣了,往生天界,天人看这些东西,对比他们的天人境界来说,譬如粪池,所以不大有可能来搭理你,除非是跟人间隔得比较近的天界如四天王,忉利天等(他们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搭理凡夫俗子,除非他也是学佛的,但他未必就帮助你发财,他的希望你学有所成赶紧往生天界,也就是愿你赶紧舍报,这你又不是太愿意了),要是更高的,几乎就没有影响了。

第九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的,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

无著菩萨接着说 “又即于彼,若出世心,正现在前,余世间心皆灭尽故,尔时便应灭离彼趣。谓又即于彼无色界中,无色身依,亦无第八唯第六者。若出世之无漏心正现在前时,此是能对治世间心故,余世间心此时皆灭尽,则当此无漏出世心正现在时,便应灭离彼无色趣;以唯是出世无漏心故。然实不离,故成相违。若许第八仍属世间,便无上过。”

先要大概讲讲什么是无色界天,无色界天如我前面反复所讲,是没有身体(色)只有精神的一种存在(但有定境法尘,如空无边处,能知所知俱是虚空,虚空即境界故),也就是说他们只有第七识,第六识和第八识。

分为四种天界,第一种是空无边处天,这个天界的境界所了别所认识的唯有虚空,佛经上说,在人中得到这个空无边处定的话,旁边的人能够看到这个得空无边处定的人,但是他本人却对于自己的身体不知所在,他的境界唯有无边的虚空境,在人中成就这个定,死掉了,或者他自愿舍报(四禅就可以想死就死,而不需要煤气,毒药,投水等才死得了),将来就会往生空无边处天。

第二叫做识无边处天,修空无边处定的人,他们发现有空当然就是境界,有境界就是相对的空,因为虽然不知身何在,但是空属于意识所了别的,是了别的对象,有对象那么很显然还是属于对境,他们认为这样还是无常,于是舍弃了空无边处,唯有了别的定中意识存在,故名识无边处。

第三种叫做无所有处天,这个天界有点类似无想天,但是不同的,他们这些人是发现有认识存在,还是无常,于是他们把意识的认识功能也给灭去了,识无边处天是无边的心识的境界,而无所有处天,把认识功能给灭去了,但还有意识存在的,并不是无想天那种完全无意识,意识已灭的情况,故名无所有处天。

最后第四种天叫做非想非非想天,识无边处天就是想,想就是知嘛,知本身属于识的功能,无所有灭去了认识作用,故名非想,这个天界他不是识无边(想),他又不是无所有(非想)故名非想非非想处天。有一种解释说,所谓非想是说的意识不能反观自己的存在,所谓非非想是说的还有意识,故名非想非非想,这第二种是平实导师的解释也是对的。

如果不修佛法,不证清净出世间果而修禅定,那么四空定中的非想非非想定就属于世间禅定的登峰造极。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佛教依然依四禅八定为证果的助缘,在解脱道三果肯定是成就初禅的,在大乘有菩萨是三地才开始修四禅八定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无著菩萨这段话,“又即于彼,若出世心,正现在前,余世间心皆灭尽故,尔时便应灭离彼趣。谓又即于彼无色界中.....然实不离,故成相违。若许第八仍属世间,便无上过。”---这段话就是说如果往生非想非非想处天,无所有处天,他们虽然没有身体,但是也是众生,也有意识啊,他们在这样的状态下,如果生起了出世间心,也就是说渴望放舍对于这样的境界。

如果往生这个非想非非想天或者无所有处天,我们大家都是知道的,是有定中意识的,他们不是死物他们有心,就有一种可能,他们会产生某种念头出来,也有可能产生了远离世间的念头出来,比如说他们在人间的时候接触过佛教,特别是解脱道的法门,于是他们即便是往生无色界天了,还是有可能产生解脱世间的念头出来,众生往生天界,天人就有宿命通的,那么他产生了这个念头,要远离世间,要舍弃现在的无所有处天的境界,或者空无边,识无边处的境界。当然我们要说非想非非想属于定重于慧的禅定境界,是非常的闇an钝的,是不大可能产生出世间心的,但是无所有处天我前面也讲了,这个天界没有认识的对象,他认识的对象是“无”,十方寂然迥无攸往,但对比非想非非想天来说,他的心就比较明利一些,能生出世间心。

也就是说如果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要是出现出世间心,他产生了念头,要解脱,那么他必须要先转第六识为无所有处的心,这样才可以生出来出世间心,但是他这个时候,他本身还是属于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但他的第六识意识却属于无所有处的了。

多少年前,我遇到个对于经文中说非想非非想,无所有天天人等来听佛菩萨讲法的产生疑问的人(他有疑问就开始诽谤经典了,不知道他现在搞清楚没有,他是诽谤地藏经)。他说非想非非想天等没有身体,怎么会来听法呢?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样解释,还不到现在这个程度,实际上这四个无色界天他们都有意识,一旦出现渴望学习佛法的念头,他们还虽然是四空天的人,但他们的意识可以缘下界境,也就是说可以作下界的意识,当下界的意识出现了(比如他们缘色界境,作色界天意识),他们可以变化为色界天的天人,色界天的天人不是有身体吗?岂不是可以听法吗?但是他本身还是属于四空天的天人(就好像我们人类制造一个机器蛇放在蛇洞里一样的道理,这个机器蛇就是我们意志的展现)。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非想非非想天,无所有处天等四空天的人产生了这个出世间心,要解脱的心要出世间的心,如果没有第八识,只有第六识意识,按照道理来讲,毕竟非想非非想和无所有处天还是属于三界还是属于世间,他们生起出世间心,出世间和世间是相反的,就好像水火不容的道理一样,那么这个出世间心不应该属于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不也是世间吗?也不会是无所有处天的境界,无所有处也属于世间,更不会是无余涅槃的境界,因为这个出世间心初起的时候,必定是有所依的,比如依无色界天人而发起,而无余涅槃是无能依所依,灭尽十八界故!

事实是他们尽管生起出世间心,可并没有出世间,如果只有第六识,无第八识,第六识生起出世间心,难道不应该就出世间了吗(放舍第六识,他们完全可以做到)?结果没有!道理就在于,他们没有断惑种,没有断除五上分结,没有断除第七识相应的俱生我执,俱生烦恼。所以必定有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依第八为本故,尽管他们生起了出世间心,但是因为第八识阿赖耶识依旧含藏有烦恼种子故,他们没有断惑,断尽我执的关系,导致还是无法出离世间。

讲了色界无色界天的情况说明必定有第八识阿赖耶识真实的存在,否则色界天无色界天的这些情况就说不通了,接着从欲界从我们的角度,人死亡之后的情况来说明必定有第八识阿赖耶识。

“又将没时,造善造恶,或下或上,所依渐冷。若不信有阿赖耶识,皆不得成。”

这里说又将没时,就是说前面六识已经全灭灭去,人死掉了,已经死了,眼耳鼻舌身意识没有了,但是身体还没有全部僵硬,某个部分还有体温存在的,这个时候有一个现象,就是说身体的体温不是说一下子就消失掉,在医学上来讲,是身体的部位,某些部位先失去温度,某些部位后失去温度的。

在佛法上来,这种某些部分先失去温度,某些部分后失去温度,是有道理的,什么道理呢?叫做“顶圣,面部天,胸人,腹旁生,饿生膝后冷,苦生脚底出”。

也就是说随着生前造作善恶业的不同,这个体温或者上或者下的有变化,所依渐冷,所依就是身体,身体是眼识耳鼻舌身识意识所依,还没有死之前第八识存在和这个身体和合在一起,还在维持这个身体的运作,那么就有寿命和体温,第八识一旦离开了体温就逐渐消失。

所谓或上或下,所依渐冷的情况就产生了,有些人最后的体温在头顶,有些最后的体温在面部,有些在胸部,有些在腹部的,有些在膝盖(或者小腿),有些在脚部的区别。根据这个最后体温的位置我们可以判断得出这个人将要往生的地方,也就是说六道中是往生到那一道去了。

说到这里,我记得一件事情,某师兄在某论坛反驳“顶圣,面部天,胸人,腹旁生,饿生膝后冷,苦生脚底”这段话,他是根据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有说如果往生恶道的,是从头部开始冷,最后的温度在心脏消失,如果往生善道的是从脚部开始冷,最后体温在心脏消失,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最初形成的器官是心脏(有心脏的泵血功能,其他的器官才能形成),所以最后的温度也在心脏消失,其实《瑜伽师地论》的说法和摄论的说法两者不矛盾的,无著菩萨这里说或上或下,就是承认“顶圣,面部天,胸人,腹旁生,饿生膝后冷,苦生脚底出”这段话的,之所以不矛盾是因为,最后的温度,比如往生恶道,最后消失膝盖的温度,或者脚部的温度是和心脏的温度是同时冷,往生善道头顶面部的温度是和心脏同时冷,所谓心脏冷是讲的心脏停止跳动也!所以那位师兄也是慢心深重,动不动就诽谤经论,认为自己比菩萨还厉害,我发现学正法的有些人真的有点感觉自己“正见在手,江山我有”的味道,大可不必如此,没有十足的把握,对于经论的说法不要轻易否定。

第十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的,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 昨天说到这段话---顶圣,面部天,胸人,腹旁生,饿生膝后冷,苦生脚底出。

简单说这段话就是讲人死掉之后最后的体温,人死掉了不是一下子就僵硬了就凉了,这个体温是逐渐消失的,是某些部位先失去体温,某些部位最后散失体温,根据最后失去体温这个部位,可能判断出来,来生会往生到什么道,也就是说是成为人?成为畜生?成为饿鬼?成为地狱道的?佛经论上就有这样的说法“顶圣,面部天,胸人,腹旁生,饿生膝后冷,苦生脚底出”。

“顶圣”也就是说,身体其他的部位都已经没有温度凉了,而最后的温度停留在头顶的部位,这样的人一般是在佛法上有证果的人,至少也是断我见的人,所以叫做“顶圣”,如果最后的温度停留在面部,其他地方都凉了,唯有面部有体温,缓缓的散去,这样的人将来是往生天界的,叫做“面部天”,又最后的温度出现在胸部,胸腔这个位置,这个人下一世还是人,继续投生到人道的,叫做“胸人”。

如果最后的温度在腹部停留,然后缓缓散去,这样的人将来是往生到畜生道的,估计下辈子是你的宠物狗,这还是好的,成为鸡鸭猪相对而言就不是那么美好,叫做“腹旁生”。

如果下一世成为饿鬼道的众生的,饿鬼道就比畜生道可凄惨多了,畜生道大多仅仅是躲不开一刀嘛,但是在挨这一刀之前,至少是有吃的(比如你养鸡鸭,怎么着也得把饲料准备好)。饿鬼道中绝大多数众生一辈子几千年几万年是没有吃的,即便找到也会化为火焰或者焦炭,故名饿鬼道,下一世往生饿鬼道的这个人,他的体温最后是停留在膝盖这个部分的,当然包括了大腿和小腿区域,故名“饿生膝后冷”。

去年我们群里一位师姐不信因果,她奶奶要死了,我就告诉她看看最后的体温,后来她告诉我就是在腹部,我说糟糕了,下一世当鸡鸭去了!叫她赶紧念地藏经,赶紧拜地藏忏,回向功德可以一救,她压根就不干,还说每天很想她奶奶.....。

这里的苦生就是地狱道的,因为地狱道终其一生,没有丝毫快乐可言(小地狱的话会有死亡这个现象,被折磨而死,业风一吹就又活过来继续受苦,但死了那么一小会儿,这也算是乐,至少这一小会儿没有受折磨,所以弥勒菩萨说,地狱众生以死为乐,是三界中唯一以死为乐的地方),畜生道变成一只鸡,总也有吃到虫子的时候,饿鬼道成为饿鬼只是饿,也有不被其他饿鬼欺负的时候,偶尔运气好还会找到一点动物或者人类的粪便而果腹(如果有福报的话,会看见人类和畜生道的粪便浓痰,否则根本看不见),畜生道和饿鬼道总有点乐的,而地狱众生从投生到离开,几万年乃至几十百万千万年...都在受苦,抽筋剥皮之类的苦没完没了。就没有不受苦的时候故名苦生!将来往生地狱的,最后的体温停留在脚部,在脚部缓缓的散失,故名“苦生脚底出”。

说点题外话,我觉得吧,这个学佛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现在末法时代恶缘太多了,当然大家要尽量避免将来下三恶道,这是我们活着的第一要务,这受苦这么长久,并且还是一直受,确实渗人得很,所以尽量不要情执,不要人云亦云的乱诽谤(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的,名声大的往往如此),要依法为洲,依靠法,依己为洲,依靠自己,前段是靠佛的言教(当然是真经真论),后段是自己要努力,别人是无法替代你学佛的。特别要避免诽谤大乘经典,诽谤阿赖耶识(比如他们说第八识是没有的,是佛建立的,这就是诽谤),不要诽谤因果报应(好些人觉得自己懂般若了,般若讲空,所以他说没有因果报应,其实般若是遣除遍计所执,而显非空非有的第八识所显性也就是真如),诽谤宣说唯识性相的真善知识,这些事情一旦做了造成影响一定会下地狱的,比杀盗淫妄严重多了,所以这些不要犯(要是真的看善知识讲法你不爽,也请管住嘴,就离开就可以了)另外要每天拜忏念佛。

为什么会出现“顶圣,面部天,胸人,腹旁生,饿生膝后冷,苦生脚底出。”主要是因为第八识在维持这个寿命的存在和体温的存在,所以第八识阿赖耶识又称为持寿暖识,人死的时候,这个第八识也不是一下就离开的,他是逐渐的离开的,当他离开的那个部位,那个部位的温度就会消失了,我们说的凉了!中阴身的形成也不是一下就形成了,某些情况下,也是逐渐的形成的。

也就是说,生前造善业的人,是善业所引。半年以前,我讲太虚大师的佛法概论,当时我问了个问题,善业的根本是什么?当时很多同修各种回答,其实善业的根本是依于真实,这不是我说的,是圣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讲的,真实当然是向上的,因为符合事实的是远离颠倒的,烦恼的根源就是无明,烦恼如贪嗔痴等所以造作恶业,无明就是颠倒嘛,不颠倒不就是向正确的方向,由下而上嘛,所以生前造善业的人,善业所引也叫做行白业的关系,死当上生,所以他的身体的温度是从下渐冷,最终在头顶或者面部,胸腔这一块儿,也就是圣或者天人,人道的,最终阿赖耶识完全离开身体全冷,就命终了。

那么反之我们讲造恶业的人,是因为恶业所引,或者我们叫做黑业所引,死掉了就会堕落到三恶道去了,所谓的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他生前是不符合真实的,是颠倒造业的(无明愚痴的关系就四倒,非常计常、非乐计乐、非我计我、非净计净),所以当然是堕落的,那么这个阿赖耶识所持身的温度就是从上到下的渐渐冷却,就是在腹部,膝盖,脚部体温最终消失的。

说到这里,又想起一件事情,之前有个“普德海幢”是吧?是地藏论坛反正觉的急先锋,这个地藏论坛最初还是不错的,破斥藏密的邪法如男女双修,但刘欣坛主等人正见微薄,又遇到“普德海幢”这个假和尚在论坛天天诽谤正法,一盲引众盲,就变成了诽谤正法的基地了,后来新的宗教法规一出,估计刘欣拿不到牌号,就解散了,解散当然冥冥之中也是地藏菩萨的旨意。

我当年写了一篇反驳他的文章,我说第八识是持身识,他就是不相信跟我扯,我后来没有理他这种业障慢心都深重的,这里明明白白无著菩萨也是这样讲的,对不对?还有人称普德(这个名字就代表慢心深重)是“菩萨”!真是愚痴得很!也就是说如果不信第八识阿赖耶识真实有,真实存在的话,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医学上说人已经死掉了这样的情况下在佛教称为死有,极重闷绝的情况下,中阴身还没有出现的情况下,并没有第六识意识存在的,没有第六识,假如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不存在,这个身体上下渐冷的事情,就必然不会有嘛!正因为这个事情有,所以第八识阿赖耶识决定是有!

然后无著菩萨进行总结

“ 是故若离一切种子异熟识者,此生杂染,亦不得成。”

也就是说上面这么多道理的论证,不论是讲无色界天的情况,色界天的情况,持身识的道理,人死体温的变化的道理,讲四食的道理,还是讲最初胚胎形成的道理,讲这些道理反复就是要说明,如果没有第八识阿赖耶识,那么三杂染中的生杂染,我们所谓的活着就不会存在的!所以我们要知道如果离开一切种子的因相(种子在阿赖耶识中,和阿赖耶识非一非异),以及世间一切存在所谓第八识的异熟果相,合因相果相为第八识阿赖耶识自相,不单单说三杂染,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中的烦恼,业不成立,就连生杂染“活着”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上面无著菩萨分析了没有阿赖耶识决定没有六道轮回,决定没有三教九流,决定没有肯德基,麦当劳,各种大排档,因为没有烦恼杂染,就没有众生造业杂染,没有业杂染,就没有众生成鸡鸭猪以及生猛海鲜,就没有生杂染,你想吃也没得吃啊,不过也没有我们,因为我们的存在也是生杂染的体现(这里是污浊世界,净土世界没有男女相,并且没有恶道,但有饮食完全是自然产生的清净食),我们存在第八识阿赖耶识必然存在,如上所讲。

好,讲了三杂染,现在开始讲没有阿赖耶识,那么世间清净以及出世间法也就是佛法修行不会存在的道理,所以他先总标。    云何世间清净不成?

杂染世间不成的道理,我们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那么世间清净也就是禅定成就,如果没有阿赖耶识第八识如来藏,也是不存在的不可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无著菩萨说 “谓未离欲缠贪,未得色缠心者,即以欲缠善心,为离欲缠贪故,勤修加行。 此欲缠加行心,与色缠心不俱生灭故,非彼所熏,为彼种子不应道理。”

什么意思呢?这里缠就是说的烦恼,烦恼在佛典中也称为缠,缠就是说使得众生流转生死,好比河里水草多,游泳被水草所缠,导致无法靠岸,最终溺毙,众生也是这样,烦恼未断,被烦恼所缠,流转生死,六道轮回,苦海无边。就是说如果没有第八识,只有前面六识,那么在欲界的有情众生,就是我们这样的,人道就是讲饮食男女七情六欲故名欲界,没有断除欲界财色名食睡等的贪爱,叫做俱欲界烦恼,不离欲界五盖就没有证到初禅,证到初禅要离欲,离欲界饮食男女七情六欲的欲,离欲方能成就初禅,在人中成就初禅还没有舍人的异熟果报,还没有往生初禅天,不过他已经属于色界了,但色界天也有色界天的烦恼,所以叫做色缠心者(色界天的烦恼)。

第十一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我们接着开始讲摄大乘论

昨天说到缠的定义,就是烦恼,欲界有欲界相应的烦恼,饮食男女七情六欲等等,色界天没有这回事情,他们都是中性身没有男女相,我以前在网上看到有愚痴人故意埋汰佛教说假如大家都出家了,人类不就灭亡的吗?人类不会灭亡,其一,欲界才需要男女和合繁衍后代,色界天没有这回事情,他们都是化生的,如果大家都能够断除欲爱的话,这里就是色界天了,色界天也是人,不过是天人,但问这个话的人肯定没资格往生那里。第二,问这种话的人,问得就荒唐可笑,好比大家都成为博士,以后没人站流水线一样的好笑,每个人男女老少都当博士是不可能的!青灯相伴,离情绝欲有几个人办得到?

现在末法时代五浊恶世愚痴人太多了,很多人嚷嚷要打坐要修禅定,可是连禅定是怎么发起的都没有几个清楚的,还个个大言不惭,证到初禅,证到二禅,我前段世间还遇到有无知狂夫说他成就无想定了,其实他就是把一念不生的意识境界当成无想定了,他就压根不知道无想定根本就没有意识,而且这个灭的意识是灭的色界天的意识,他连初禅都没有,何来的色界天的意识?

愚痴人我们不理他,虽说应该是普度众生,不过我们不是大菩萨更不是佛,还没有那个度得了这些业障深重的,等我们有了那个本事的时候再说吧,什么事情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我们接着说,如果这个众生他没有断除欲界贪嗔等等烦恼,更没有成就初禅,断除色界烦恼(断色界天烦恼必须要有初禅以上的禅定),色界天也有烦恼,但是这种烦恼不像欲界一样的粗浅,色界天的烦恼是贪着定味,主要是这样,没有断除欲界烦恼,就没有相应于色界烦恼,就是我们嘛!

这个欲界的众生,用欲界烦恼所系的善心,就是说在我们人间有人还没有成就初禅,还属于欲界的,他有这个想法,这个愿望,发心要舍弃欲界的财色名食睡的贪爱,舍弃欲界的烦恼,所以他非常努力的修超出欲界的加行,也就是勤奋的修习禅定,不是我们这样早晚打一座,人家是真的跑到深山老林里面专修禅定了。这个时候叫做勤修超出欲界之加行(还没有实证初禅以前努力修禅定为加行),那么禅定属于善业,有这个愿望,修这个加行,当然属于善心,这个善心,叫做加行善心。

虽然有加行善心,但他现在还没有成就初禅,他这个发起加行善心的意识心,还不是色界(成就初禅才能够说属于色界)烦恼相应心,所以无著菩萨这里用了个“与色缠心不俱生灭故”,目前还没有证到初禅,初禅的定中意识心还没有,所以不俱生灭。不是两个,是只有一个欲界的意识心,这个欲界的意识心,不属于无记性的是具有三性,或者善或者恶或者无记的,但因为勤求初禅修加行故,这个加行善心也属于是善!那么就无法成为所熏的一方,如果如小乘说色界意识心熏习欲界加行善心(他们不承认第八识,而初禅的发起肯定是有种子的,所以他们认为是色界意识心为能熏,欲界加行善心为所熏,于是后来种子现行产生了初禅)。

这样显然是没有道理的,其一色界意识心在加行位还没有生起,其二欲界意识心显然是有善恶性,不属于无记性的,唯有无记性的心识才能受熏,所以不成立他们讲的色界意识心熏欲界加行心的可能。

这样的情况下,要明白,之所以后来发起初禅,必定是有阿赖耶识第八识存在,因为不断修习禅定的缘故,使得初禅成就,种子现行。

接着说“ 又、色缠心过去多生,余心间隔,不应为今定心种子,唯无有故”

无著菩萨这样分析,小乘当然是没有办法反驳,于是又找一个理由,色界烦恼心,色界天的这个意识心固然现在还没有存在,因为他现在还在修加行嘛,但是每一个众生都有过去无数世,过去世曾经成就过初禅乃至四禅,在阿含中,佛陀也讲过,无有众生无始以来未成就过禅定!过去既然成就过,现在现起,他修加行就现起,当然是有加行善心和色界意识心熏习的道理存在,就没有过失了!

无著菩萨破斥说,过去生固然众生皆有成就禅定,但是过去到现在,已经多世间隔了,间断了,都不知道经过多少世了!过去已经没有了,现行来说已经没有了,如果否定阿赖耶识的存在,上一世的意识就不是这一世的意识,更何况很多世以前成就初禅乃至四禅的意识?早就没有了,怎么做现在定心的种子?成就熏习的道理?

接着无著菩萨就这个问题阐扬正义。 “ 是故成就色缠定心一切种子,异熟果识展转传来,为今因缘,加行善心为增上缘。”

所以真实的道理,修色界加行的欲界众生,之所以成就初禅乃至四禅,是因为第八识阿赖耶识的体是常住不灭的,能够来往今生后世,从不可数不可数的遥远的过去世辗转来到今生,所谓辗转,好比是一条河流经过了雪原,草原,森林,聚落...众生也是如此,从不可数不可数的过去世,经过不断的受生,人天畜生饿鬼不知道当了多少回,故名辗转!之所以这样辗转,就是因为阿赖耶识的体是常住法,不断的现行熏种子,种子生现行,如前面所讲。也就是过去世所作的,只要熏习到阿赖耶识,就有一个种子生种子的过程,即便没有现行,其实此种子也在阿赖耶识中刹那生灭一直到未来现行。

也就是说这个有情众生之所以成就初禅,是因为在不可数不可数的过去世中成就过初禅,因为阿赖耶识体是常住法,所以这个种子一直被阿赖耶识所保持,在今生他又开始修禅定,被阿赖耶识所保持的这个禅定的种子,因为他修禅定的加行,这个种子就现行了,就成就初禅,也就是说阿赖耶识中禅定的种子为因,他修加行为缘,有因有缘于是这一世修禅定具足初禅乃至四禅。这样讲就没有小乘这样的过失了。

那么我们既然说禅定的种子,功能差别是他的第八识中本有的,那么他修加行有什么用呢?就是说虽然说有这个种子,也就是说有这个因(种子),但是没有增上缘,好比地里面有萝卜种子,不浇水施肥,也不结萝卜,浇水施肥就属于增上缘,欲界修加行,如调身调息,伏五盖等就属于禅定的增上缘。

修加行善心是成就禅定必不可少的步骤,这个欲界加行善心却不是因,真正的因在第八识阿赖耶识中,所以我们讲,修禅定加行但为色界意识心成就初禅乃至四禅的增上助缘,或者也可以为成就初禅乃至四禅的等无间缘,大家还记得我前面讲等无间缘的定义吗?前面念作后面念的等无间缘,加行善心固然属于欲界,但是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持种的关系,不论是欲界意识心种子,还是色界意识心种子本在如来藏中,欲界意识心可作色界意识心的等无间缘,他可以“诱导”色界意识心出现,而成就初禅,但总而言之,讲因缘是说阿赖耶识中种子为因,阿赖耶识决定是有,其体常住不灭。

接着无著菩萨作一个类推 “如是一切离欲地中,如应当知。‘’ 按照我们前面讲的道理,所以大家要明白,其他的一切能够离开欲界烦恼而生起上地境界之心,不管你是成就初禅还是四禅,还是四空定等等的情况,都是这样的道理。 最后说小乘认为只有六识心是真有过失的!

“如是世间清净,若离一切种子异熟识,理不得成。”

我们说世间清净就是讲禅定,不论是任何一种禅定,哪怕是四空定,并没有离世间,但相对于我们这些饮食男女欲界众生,当然是很清静,故名世间清净,要成就世间清净,必定是有阿赖耶识第八识也就是异熟识如来藏,否则,是不可能有世间清净,有禅定成就的!

第十二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 “ 谓世尊说:依他言音,及内各别如理作意,由此为因正见得生。”

前面我们讲了,如果没有阿赖耶识的话,那么就不会有世间清净,也就是说禅定是没有办法成就的,这里开始讲,如果没有阿赖耶识的,那么出世间清净也是不可能有的,所谓出世间清净就是讲的学佛修行,佛教有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三乘都是可以远离生死等种种苦的,所谓世间,世是说的所有的时间,间是说的所有的空间,世间也就是分段的意思,有时间有空间就有局限,所谓众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生住异灭,有局限就是无常,无常故名世间,无常就有苦,就有生老病死等等无量诸苦,所以众生的第二种解释(第一种前面讲过是五蕴和合为众生),就是说经过无量的生死,没有办法界定有多少次故名众,众者多也。出世间,也就是讲能够离开这种生老病死的局限性,离开生死轮回,由出世间这个目的产生出世间的方法,这个方法叫做佛法。

所谓了生死不是了这个肉体的生死,肉体不需要了生死,过几十年就送火葬场了,如果比较急也可以买包药吃吃,所谓“了生死”是了生死轮回,了这个不断轮回的现象。

声闻乘所谓的出世间就是无余涅槃,断我见的基础上灭尽三界爱也就是我执,将来不再受生,没有来世的五蕴等,处于无余涅槃的非境界的境界,得到所谓的长生不老,不生就不灭,不灭故长生。缘觉乘是观察十二因缘,十因缘而悟道,断除了无明,也就是导致生死的无知,其实也是从断贪爱下手的(但缘觉修行的核心在于因缘法,声闻乘的核心在于四圣谛,四圣谛的关键在于从佛闻法,缘觉却是无师独悟的),断除我见我执,最终的结果也是无余涅槃。大乘的目的是成佛,同时兼具了解脱生死这个目的,但入无余涅槃之后断除了来生的身心五蕴,就无法下一世继续学佛乃至普度众生了,所以开悟乃至初地一直到八地都需要留惑润生,并不是他不可以入无余涅槃,其实初地就可以,因为初地在解脱道的证量至少同慧解脱阿罗汉的。

这样从初地开始世世留惑润生,一直到三地满心(戒定直往的初地获得大乘照明三昧就有意生身了)获得意生身,他同时可以存在无数的世界,换句话说,他是真正的解脱,比如在娑婆世界人生百年,他同时也在极乐世界的,哪儿的一天这里的一大劫(差不多数百亿千亿年),那么某一个世界的生死对于他来讲毫无意义,如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中所讲,三地满心菩萨这样的情况需要寿命怎么延长就可以延长,需要出现在什么世界就可以出现在那个世界,需要离开而不会向凡夫俗子一样还要毒药,绳子,刀具才能实现,他只需要一个作意就可以,完全是来去自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时间空间是相对于某个特定的世界来讲的,他可以同时存在那么多的世界,对他来讲还有生死这回事情?但一般讲八地以下还是需要加行而成办的。八地属于心自在菩萨,搅长河为乳酪,变大地为黄金,完全不需加行,所以我们说八地菩萨为心自在,就再也不用留惑润生了。是真正的随心所欲,佛陀的境界更是不可思议。这就是大乘的出世间。

我前几天在某论坛看到某业障深重的诽谤大乘,说大乘有人证到解脱吗?他的答案是没有,下面反驳的人说得也是不痛不痒,其实他们也不知道到底什么叫做大乘解脱,如何是大乘功德,哎,这就是末法时代!绝对是个悲剧。实际上小乘的无余涅槃,初地就可以,其实不说初地,谁要是开悟了,过禅宗三关,过牢关就可以的,还不要说三地,八地了,所以小乘叫做小法,如维摩诘经讲,叫做乐小法者!你看这些人,啥也不懂。

那么话说回来,佛法修行的核心是什么?佛法修行的核心是闻思修,佛者觉也,有智慧才有觉悟,所以学佛就是求智慧,求世间出世间上上智,这很显然是有熏习才能成办的事情,成就智慧必须要闻思修,而闻思修必须要熏习,倘若没有第八识就没有熏习可言,下面无著菩萨通过反证证明必定有第八识才有佛法的熏习,才有出世间法的成立。

好,我们回答摄大乘论的原文。 “ 谓世尊说:依他言音,及内各别如理作意,由此为因正见得生。”

就是说,世尊是这样讲的,世尊就是佛陀,佛陀所讲就是圣教量,依他言音的意思就是说,依真正证果的人,依能够具备出世间能力的人所讲的法,这个证果的人所讲的叫做所闻境,听法的人通过证果的人所讲的法,而成就相应的智慧,叫做闻所成慧,“及内各别如理作意”,因为听法的人当然是不止一个的(就好比我们这本《摄大乘论讲习》将来出版了也不止一个人看),所以不同的人理解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叫做内各别,如果根据证果的人乃至佛菩萨所说的正理,而生起了与佛菩萨正理相符合的见解作意,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讲能够了解领会的意识心就成就了思所成慧,这样就是说所明,明证果的人所讲的话,能够自己心领神会,依此为因,就能够成就无分别的正见就是智,这里的无分别是说的没有虚妄分别,凡夫俗子都有虚妄分别,比如分别五蕴某部分为我,其实有五蕴而无我。认为有“我”这么个东西是不符合事实的,这样叫做虚妄分别。

这里的无分别,无虚妄分别之正见,既没有如一些人在因缘所生法上去增加一些,比如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等等就属于在事实上增加了,也没有如一些人在因缘所生法上去减少一些,比如很多学喇嘛教密宗的口口声声这里空那里空,拔无一切就属于减少了,如理如实的就叫做正见,也就是智,这个智就是出世间清净法。

那么问题来了,你学佛,很多人并不是今天才开始学,如我这辈子学了二十来年了,乃至很多人上辈子,上上辈子,几万年前就开始学了,所以同样的经典,就有理解不理解,深入不深入的差别(久修和初学理解的程度就不同,如果是最近几世才开始学佛的,一般情况下这辈子不要说开悟了,能不能始终学正法都很难的),那么很久之前所学,有那个所谓的程度,或者我们叫做慧根在那里,是怎么来到现在的呢?必然是因为有第八识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的缘故,第八识心体是常住不灭的,所以这个种子一直保持,导致今生学习佛法,久修之人这辈子又遇到佛法,他的理解程度就更深,甚至能够闻一知十,正因为有这个闻熏存在,所以才有佛法可讲,且不说过去世,就说今生当学生的时候学习世间知识,要是没有阿赖耶识,只有前面六识,很显然意识是会暂断的,岂不是听了也是白听,学了也是白学吗?正因为实际上没有白听白学,你现在也可以运用当初所学,所以必然有第八识阿赖耶识。

上面是属于总标,下面就上面闻熏这个事情进一步在八识上进行分析说明。 先从耳识和意识开始分析,是不是耳识,意识受到熏习的呢?因为你听法肯定是用耳朵听啊,你思考肯定是用意识思考,所以就从这两个下手来讲他们可以不可以熏习,产生上面说的闻熏的现象。

也就是讲佛法修行的核心在于成就闻所成慧,思所成慧和修所成慧,当然必须首先有闻所成慧,不然就谈不上佛法修行了,而闻所成慧必然是因为熏习产生种子才有记得住的现象的,而不承认有阿赖耶识的存在,那么听法而记住只能靠耳识和意识,既然有熏习,那么熏习的产生必然是这两个识之间产生的,就具体分析这样对不对?显然是不对的。

于是无著菩萨说

“此他言音,如理作意,为熏耳识?为熏意识?为两俱熏?”

如果不承认有第八识阿赖耶识,那么如佛菩萨所讲的,从证果的人(最起码要是断我见,大乘要是开悟的人,不是说任何学佛的人都叫证果的人)所讲的法,听者如理作意,如理的思考,产生了熏习,或者我们叫做记忆,产生记忆是闻所成慧成就的一个关键特征,如果根本记不住就没有闻所成慧。当然这里不单单是说的记忆还讲了思所成慧,思所成慧最重要包括两个内涵,我以前讲过,其一是所学的内容要完全的系统化,其二是说的要结合现实生活工作现观,不能是所学佛法和事实成了毫无瓜葛的事情。那么既然有思所成慧,就证明有熏习了,这个熏习是熏习在耳识中?或者熏习在意识中?又或者耳识和意识都是所熏的对象?所以才产生思所成慧的呢?

下面无著菩萨进行辨证

“若于彼法如理思惟,尔时耳识且不得起,意识亦为种种散动余识所间。”

就是讲如果听证果的人讲述正法,然后自己如理思维的时候,这个时候有耳识生起吗?其实没有耳识生起,比如我们在深入的思考某个问题,往往人家喊我们名字也没有听到,所以很显然意识和耳识不一定就同时存在,那么不管是耳识也好还是意识也罢,都不会是所熏也不会是能熏,所熏能熏如前面反复讲是两个,是必须俱起的,好比胡麻油和玫瑰,必须两者同时存在。

又说,意识有时候被种种境界扰动,比如有时候很吵,有时候想到其他的事情,比如要工作,整理表格等,这个时候并没有想到佛法,就被间隔了,又或者眠熟无梦,意识暂断了,既然有这些情况,那么意识不常住的,也必然不会是所熏,所熏必须要常住,才能够把种子从过去带到现在,从现在带到未来,所以意识也不会是所熏,这两者就都非所熏,耳识和意识既然都不是所熏,就这两者来说不可能持种,那么又哪儿来的闻所成慧?闻所成慧不成立又怎么修呢?出世间清净学佛不就学不了吗?

接着说

“ 若与如理作意相应生时,此闻所熏意识与彼熏习,久灭过去,定无有体。云何复为种子,能生后时如理作意相应之心?”

就是说我们现在学习佛法,对于这段经文能够理解,我们之所以能够理解是因为我们大量的听取了平实导师,太虚大师等证果的人所讲的讲义,所以我们现在的意识才能够对于这段经文理解,但我们当初阅读善知识讲义的意识,并不是现在理解经文的意识,意识是刹那生灭的,就不是常住法,所以今天的意识不同往日的意识,并且当初听法的耳识也不是现在的耳识,耳识也是刹那生灭的,前面六识都是刹那生灭的,譬如水流,看起来好像是一个整体,实际上刹那不住,今日不同往日。所以这里说“此闻所熏意识与彼熏习,久灭过去,定无有体”,既然现在的根本不是前面的,那么哪儿来的种子呢?就没有东西到现在了,既然没有东西到现在,我们当初听善知识的讲解和现在无关,既然无关,我们又是怎么会有记忆,并且在记忆的前提下理解这段经文的呢?前后二识既然不成熏习,所以出世间清净显然也不会成立。

第十三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感恩诸位菩萨的支持和鼓励,使我有勇气从大年初一讲到了清明节(这是2020年的时候讲的,这本讲义是早于我讲的《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的)。

昨天讲了思所成慧必然不会是意识、耳识受熏的道理,今天我们接着讲前面意识为能熏,后面产生智慧的意识为所熏也是不成立的。

“又此如理作意相应是世间心,彼正见相应是出世心,曾未有时俱生俱灭,是故此心非彼所熏。既不被熏,为彼种子,不应道理。”

对于佛法正法如理如实的思考叫做如理作意,很多人听闻般若经典,或者听闻唯识,并没有如理作意,比如很多人看到般若经典讲空,就拔无一切,实际上中观所讲,侧重在讲遍计所执空,并不是否定依他起的如幻有,更没有否定圆成实的真实有,否则中观与虚无外道应无区别,而实有区别,不破尽遍计所执,不能显圆成实故,在依他起上远离遍计所执即是圆成实故。当然错误理解的人,错误思考的人我们且不去谈他们,我们就说真正如理如实的契合经典的本意思考的人,他这个思考的心,还是属于世间心,因为这个阶段还没有生起正见,只是还在思考的阶段,真正的正见智慧还没有生起,你首先要如理如实的思考,然后才有正见,就如理如实的思考这个阶段,还不能够说有智慧有正见。

先是听闻佛法,然后是如理作意的思考,观行,对比,最后才会生起智慧,生起正见,前面如理作意的心是什么心?是意识心,后面生起智慧的心是什么心?也是意识心,两者其实都是意识心,但是不同,前者如理作意的意识心所产生的思考,就这个学习正法的时候来讲,还没有正见,还谈不上智慧,那么还是世间心,后来不断的闻熏佛法,如理作意的思考等,就产生了智慧,这个时候意识心有了智慧,这个意识心与正见相应了,这个时候因为有出世间的智慧,所以属于出世间心了,两者是有区别的,但是这前后的意识,并不是两个,其实还是同一个意识(譬如河流前面后面还是一条河流),只是一者有智慧,一者没有,所以无著菩萨这里说“曾未有时俱生俱灭”,就没有俱生过,两个在一起才叫做俱生,一直就是一个,所以曾未有时俱生俱灭。

正因为有智慧没智慧的意识心其实都是一个意识,所以不可能前面没智慧的意识心,受到后面有智慧的意识心的熏习,熏习必须要两个不同的心识,不同的东西才谈得上熏习,比如玫瑰花和胡麻油,放在一起时间长了,胡麻油有玫瑰的香味,两者是不同的两个东西,而有智慧的意识心和没有智慧的意识心本质是同一个意识心,所以怎么能够说出世间意识心熏世间意识心呢?所以我们讲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既不被熏,为彼种子,不应道理。”既然说两者不能熏习,那么所谓闻所成慧的道理就无法成立了,因为没有熏习就没有种子,没有种子后面看不懂经典还是看不懂,就没有记忆等的可能,所以这里讲,为彼种子,不应道理!

前面讲了这么多,主要从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的道理来讲,闻思修是佛法的基础,不听闻佛法产生记忆,是永远不可能解脱乃至成佛的,就好比说太阳从西边出来,在有生之年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闻思修是出世间法的必须,没有第二条路,我们之所以每天法布施,每天讲法,也是为了大家能够将来成办出世间的智慧,得到出世间清净,正因为这样所以通过闻思修成立的道理,来说明不论是耳识还是意识都不能受熏,实际是由耳识(阅读佛经论等属于眼识)意识作为能熏,第八识阿赖耶识为所熏。

所以无著菩萨说:

是故出世清净,若离一切种子异熟果识,亦不得成。此中闻熏习摄受彼种子,不相应故。”

就是这样的道理,决定的道理,出世间的清净正见,我们讲出世间的智慧,如果离开一切种子因相异熟果相的阿赖耶识的话,是不可能存在的!这里无著菩萨是斩钉截铁的说的。什么叫做因相,什么叫做果相还记得吗?因相就是所造作的事情熏习在第八识中成为种子,果相就是说成为种子之后遇到合适的缘也就是条件成为现象现行,以前学习的佛法熏习在第八识中成为种子,将来遇到合适的条件比如你看到某部经典或者和某师兄师姐询问佛法,你能娓娓道来,前者叫因相,后者叫果相。为什么说决定是阿赖耶识受熏呢?如我们前面反复的讲,因为耳识和意识互熏不成立,前面意识和后面意识互熏也不可能,既然不可能受熏,就决定不会持清净出世间种子,根本就不相应,所以决定离前面六识有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就如来藏方能受熏持种!方有出世间智慧的成立。

接着无著菩萨就相关的问题进行问答。 “复次、云何一切种子异熟果识,为杂染因,复为出世能对治彼净心种子?”

第一个问题就是说,前面讲了一切种子识,以及异熟果之所以成立的阿赖耶识为一切杂染法的根本因,因相果相,那么既然说世界纷纷扰扰,都是因为烦恼杂染,业杂染所以才有生杂染的成立,三杂染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阿赖耶识有相应的杂染种子,所以阿赖耶识为一切杂染法生起的根本因,那么这个出世间法,学习佛法,佛法是出世间的,是清净的,是真正清净的,为何阿赖耶识又可以熏习清净法呢?清净和杂染是相反的,按照普通人的思维,这个东西是脏的就不应该是清净的,既然如此,阿赖耶识怎么能够说同时为杂染又清净呢?

“又出世心,昔未曾习,故彼熏习,决定应无。既无熏习,从何种生?” 接着又问到第二个问题,说这个出世间清净心,就是学习佛法而意识生起的出世间智慧,众生固然每一个众生都是无始就存在的,就在不断的流转的,众生是无量无数的,某一个众生,其实不应该说某一个,就算是现在学佛的,已经有出世间智慧的人,他们当初开始学佛的时候,最早最早,无量无数世以前,也是从没有学佛开始接触然后学习而有智慧的,那么在最早最早之前,按照道理来说,这个之前是没有接触佛法的,就没有种子啊,后来生起正见的出世间清净心,所谓的出世间智慧,既然没有种,又是从那里来的?纵使如您无著菩萨说,阿赖耶识决定是有,可是在这个前提下,也有问题的。

关于这两个问题,无著菩萨就进行回答,这两个问题,也是很多所谓学唯识学得比较深入的人的问题,我记得第一个问题,民国时候在唯识上享有盛名的南京内学院欧阳竟无等人(当时有南欧北韩之说,南欧就是欧阳竟无,北韩就是韩清净)也提过,我不是说欧阳等人开悟了(实际上他们好多地方也有问题的),只是说他们算是学得比较深入的。

“是故应答:从最清净法界等流正闻熏习种子所生。”

这里说最清净法界,就是说佛所证的法界,什么叫做佛所证的法界呢?就是说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现行和种子全部断除了,烦恼障的现行比如我们讲的贪嗔痴等,现行全部断除,佛决定没有贪嗔痴的心行,心理上不会起一念的贪,何况有行为?不单单如此,在第八识中贪嗔痴等烦恼种子也全部断除了,所知障没有种子,所知障是对于宇宙人生的无知,跟科学家那个不同,科学家是就某阶段的现行来实验来分析,而佛断的所知障是就无量无数的过去,无量无数的世界,无量无数的未来一切俱知,就好像大圆镜能够一刹那普照一切,任何一法如是性,相,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完全俱知,这个是亲证如来藏中的一切种子所产生的智慧(他的第八识具备二十一心所,四别境,五遍行,十一善心和一心王。五别境中少一个欲心所,因为佛完全无欲无求,度众生是依因地的大愿而行)。

再次强调所知障无种子(经论讲所知障种是就名言习气和二取习气来讲),纯粹就是无明,所以古德讲“所知不是障,被障障所知”,所知障不同烦恼障无种子,完全是因为对于宇宙人生的无知而障碍成佛(俱知)。而过金刚喻定断除最后一品无明就成佛了,第八识转大圆镜智,佛之知见,于一刹那中,普遍了解,顿照法界,如照自体,一切无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所谓佛陀所证的清净法界,简单说,就是二障现行和种子以及二障所起法全部断尽,烦恼障所起法,我们大家都知道,你我经常起贪嗔痴,放一百万美金在你面前,你恰恰最近手头紧,你难道不起贪?!所知障无种子,但是会“起”这个程度不同,所起不一样,乃至八地九地十地菩萨,都不是俱知一切,有可能遇到某个人出现某件事情,而无法解释,这就是所知障的“起”,而佛俱知一切,就没有这回事情,佛无所不知,所知障的"起”也是需要断除的,所以佛所证的法界,为最清净,没有比佛更清净的了。

这里无著菩萨又说等流者,就是说从佛法界均等流出的教法,这个佛教教法和佛所证的法界是平等的流类,所谓均等,佛菩萨大慈大悲,对每一个众生都是平等的,没有说给谁少讲点,给谁多讲点,实际上天雨宽广,润物有别,大树小树小草,接受不同,但是毕竟是均等的,而且这个教法是佛所内证实际,佛之法界的等流,简单说就是我们听闻的经典,经典就是佛宣说自己所内证的真实。要是佛世我们参加法会,就是说我们听到的佛陀的音声,这个教法是从佛陀亲证的法界均等流出,平等流类(目前就是阅读佛经,接受佛的教诲)。

第十四讲

摄大乘论讲记 今天是清明节,首先哀悼此次YQ去世的同胞,当然我们的哀悼更是说他们这一生可能大多数的人并没有学习正法学习佛法,而无常忽至,猝不及防,每一个人都觉得这一天好像很遥远,其实也可能就是现在,也可能就是明天。人生就是如此,每一个人面对无常都是猝不及防,再说,怎么防呢?根本就防止不了的事情,业识茫茫,就这样结束了,所以活着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会有这一天,为这一天而做准备,勤奋学学正法,最起码这一天来到的时候,不会无所依靠,不会充满恐惧,不会手足无措。

好,接着进行我们的佛法共修。

昨天讲了,佛菩萨的言教是从佛所证的清净法界所流出的,因为佛菩萨断除了二障的现行以及种子乃至所起法,所以佛菩萨的最极清净,而佛菩萨把这个方法为我们进行说明,进行介绍,循循善诱,我们能够接受就是学佛。

对接受佛法熏习的人来讲,这个正闻就因为佛菩萨的讲解所以才有正闻可说,又因为有正闻,所以阿赖耶识受熏形成了相应的种子,佛法的种子,虽然说是依第八识阿赖耶识为依止,因为熏习产生的种子是被阿赖耶识所藏,但并不一定就是依本有的阿赖耶识种子为亲因缘,也就是说纵使这个人过去世没有学习过佛法,甚至没有接触过佛法,但是可以新熏产生无漏种子。

比如在阿含中,有一个人跟老婆吵架,吵架之后想不通就喝了很多的酒,然后一气之下跑到灵鹫山,嚷嚷着要出家,佛陀叫阿难马上给他剃头,让他出家,阿难就说,佛陀啊,这个人是喝醉了,这个时候给他剃头,让他出家,他酒醒了肯定不干的,还是会跑回家的!佛陀说,我观这个人过去世未曾在佛法上有熏习,此时因为酒醉故要出家,漫漫生死,与佛法结缘,焉能不度?于是就给他剃发。第二天早上,他酒醒了,一摸头光光的,一看看是僧人,怎么在这里?就跑掉了,但这个清净种子就形成了。

固然这个人第二天酒醒了就跑下山了,和他老婆继续生活去了,但是这个种子因为他酒醉的而出家却种下了,和佛法就结缘了(当然他不知道),也就是说种子可以新熏的,这种情况就属于新熏,他的阿赖耶识中本来是没有佛法的种子的,但通过这样的方式,就新熏了佛法的种子,在未来就能够遇到合适的缘,也许过百万年,千万年,数百劫....到时候遇到某一尊佛就开始学佛了。这个就是法华经上面讲的“佛种从缘起”也就是成唯识论上面说的新熏的道理,也就圆满的解释了上面的第二个问题,如果没有种子,没有熏习,出世间清净心从何而生。

也就是说从这个道理讲一阐提也可以成佛,因为诸佛悲愿无尽,神通广大,可以使得此人虽过去无量世以来没有清净种子,也就是没有接触过佛法,但因佛悲愿的关系,神通方便的关系,可以使得他新熏产生无漏种子。那么就解决了第二个疑问,所谓“又出世心,昔未曾习,故彼熏习,决定应无。既无熏习,从何种生?”从新熏而生。

接着就闻熏产生种子,对方就第一个疑问展开说,于是就说

“ 此闻熏习,为是阿赖耶识自性,为非阿赖耶识自性?若是阿赖耶识自性,云何是彼对治种子?若非阿赖耶识自性,此闻熏习种子所依云何可见?乃至证得诸佛菩提?此正闻熏习清净法种,为是阿赖耶识之自性耶?为非阿赖耶识之自性耶?”

也就是说,这里提出疑问,这里我们讲由正闻佛法所产生的种子,也就是清净种子,这个种子当然是依阿赖耶识而有的,好比瓶子里面的谷子当然是依瓶子而有的,那么既然依阿赖耶识,这个种子和阿赖耶识是同属性(阿赖耶是染污的意思)?或者说是两回事情?是一还是异呢?如果回答说是阿赖耶识,那么就非异,与阿赖耶识是一回事情,那么为什么又能够对治阿赖耶识中的染污种子?比如贪嗔痴的种子?阿赖耶即是染污的意思,染污不能与清净共处,清净又怎么可能染污?没道理啊。如果说并非是与阿赖耶识一回事情,好比瓶子里面装着谷子麦子的种子,谷子麦子显然不是瓶子,就非一,那么瓶子可以储藏谷子麦子,其他的木盒,铁盒不可以啊?一样可以,并不一定非要阿赖耶识才能够储藏种子,那么这个清净种子既然和阿赖耶识非一体,不同属性就应该是别处储藏这个清净种子,也就是说如果非一应该有所谓第九识,第十识来装这个清净种子才对。

反驳的人接着说,再说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如何可见呢?我们有眼识,有鼻识,有意识,我们都知道有,无著菩萨您说有第八识阿赖耶识,您尽管前面说了那么多的辩证,我们也觉得很有道理,可是终究是不可见啊,既然不可见,就是没有依处,就是没有,既然没有,如何能够成立正闻熏习实有种子,要是没有种子,如何能够证得佛果?这样说来,纵使如您无著菩萨说得口若悬河证成第八识,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还是不能成立的。

接着无著菩萨进行回答

“ 此闻熏习,随在一种所依转处,寄在异熟识中,与彼和合俱转,犹如水乳。然非阿赖耶识,是彼对治种子性故。”

也就是说固然清净的种子和染污的种子并不是同样的性质,比如善种和恶种并不同性,贪嗔痴当然不能够等同是正信,惭,愧等善法,但清净种子还是可以以阿赖耶识为依的,比如眼识也就是视觉和眼根也就是眼球眼睛,并不是一回事情,但是眼识视觉之所以产生是依眼根的完好而有,眼识眼根不同性质,也可以为依。听闻佛法也是一样的道理,随听闻的众生在任何一道,比如在天道或者在人道等,在天道阿赖耶识就属于是天道的,在人道阿赖耶识就属于是人道的,当他们听闻正法的时候,不论是神仙还是人,就储藏在他们的阿赖耶识中,不因为他们是人是天人而有差别,就是这里的“随在一种所依转处,寄在异熟识中”,此熏习所成的清净种与阿赖耶识就和合了,和合俱转,不可分别。就好比说我们把奶粉兑到水中,奶粉和水是不同的两个东西,但正因为和合在一起了,就成为一个整体了。

然而我们要讲这种清净的佛法上的熏习并不是染污的,实际上是对治阿赖耶识的染污的(阿赖耶识就是染污的意思,因为凡夫位里面含藏有贪嗔痴的种子),清净种子是对治阿赖耶识的,但两者在一起并没有冲突,如水和乳,就好像我们说的奶粉和水的道理一样的,所以实际上并不存在上面反驳的人说的是一是异的问题,譬如搅拌之后的奶粉和水就非一非异,清净种子也好,染污种子也罢在阿赖耶识中也是如此的,是非一非异的,正因为非一非异,所以也没有清净的种子和染污种子相冲突的问题,一旦被阿赖耶识所藏,譬如奶粉和水搅拌就成了水乳了,和阿赖耶识就都非一非异了,故不会冲突,也就根本不需要还有个第九识去专门储藏清净种子,实际上也没有第九识,经论讲第九识是就第八识清净分来讲。

接着对于上面反驳的人说阿赖耶识正闻熏习不可见进行说明。

“ 此中依下品熏习成中品熏习,依中品熏习成上品熏习,依闻思修多分修作得相应故。”

我们讲正闻熏习,主要是闻思修来修的,所谓听闻正法,如理思惟,如法修行,这个闻思修有三品的差别,刚开始听闻正法属于下品修,然后不断的听闻,正见越来越坚固,正见不断的树立起来,辗转增胜属于中品,然后更加的增长广大属于上品,这三品每一品又有三慧,依闻所成慧属于下品,单单就是听了,记住了接受了,比如五蕴是什么,十二处是什么,接受了叫做下品。闻思,思所成慧为中品,不单单是听闻了,还能够如理的思考,这个感受属于受蕴,此受蕴是根尘相触而生受,是无常,是苦(染污烦恼性),是无我,是空,比如我现在被人骗了钱,正难受就属于受蕴,是无常的,是和合而有所以叫做蕴,这样叫做中品。

那么不单单是闻思还加上修叫做上品,修所成慧是在闻所成慧和修所成慧上生起抉择分,比如说正见树立起来,也能够把自己所学结合实际系统化,并且还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去运用,比如看见某法师的讲法,就看得出来某法师没有断我见或者已经断我见,某法师说的是佛法,某法师说的不是佛法,能够完整的系统的道理讲得出来,这就是抉择分。抉择分生起来就属于有修所成慧了,并且自己的习气开始对治,戒律谨严,身心皆不犯戒,落实到行动上叫做上品,正因为这样依,闻,思,修,不断的精进的多多的修习,相应于佛的言教,所以才有正见的不断产生。

依据太虚大师摄大乘论讲记所讲,欢迎自阅,群文件可下载太虚大师全书对比 今天就讲到这里,感谢诸位菩萨。

第十五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我们接着前面的开始讲,前面回答了种子可以新熏的道理,并且也说明了清净的种子和染污的种子实际上都可以储藏在第八识阿赖耶识中,并没有矛盾的道理,还讲了闻思修三品的差别,接着又开始讲。

又此正闻熏习种子下中上品,应知亦是法身种子。”

这里属于别辩,前面属于总说,这里属于详细的阐明,这个由正闻而产生的熏习的种子,在阿赖耶识中,有下中上三品的差别,如我们前面所讲的,大家要知道,这个学佛产生的清净种子就是法身种子,所谓法身,如果讲五分无漏法为身,主要是讲二乘的也就是声闻缘觉,五法为身分别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戒、定、慧为因,解脱、解脱知见为果就是五法。由解脱为涅槃果;由解脱知见为菩提果。也就是说小乘因为有戒定慧的关系,断除了我见我执,所以能够解脱也就是无余涅槃,那么戒定慧为能解脱的因,无余涅槃为戒定慧的果,从消极方面讲,入无余涅槃就什么都干不了啦,因为根本没有身心,没有五蕴,也就不可能再度众生,再求证宇宙人生的究竟智慧了。

从积极方面来讲,能够入无余涅槃,是真的解脱生死了,而不像凡夫一样的,人天畜生道地狱饿鬼的流转,好像是走了很多路,其实都是瞎折腾,一期果报结束全部等于零,连梦都不如,梦醒来还有个念想,今生后世什么念想都没有,并且苦海无边,生老病死。很多愚痴人不懂这个道理,就觉得浪生浪死很好,其实就是四倒,非常计常,不净计净,无我计我,苦计为乐。

所以严格说来,解脱道也就是声闻乘和缘觉乘成就阿罗汉或者是辟支佛不叫做法身,应该叫做解脱身,经典上面说,三乘平等平等是说的,论是阿罗汉还是辟支佛还是世尊佛陀都同样解脱所以平等,所以佛陀也可以称为阿罗汉,也可以称为辟支佛,阿罗汉。辟支佛阿罗汉所证,佛陀早已经实证故所以平等。但是实际上只能够是佛的第八识才叫做法身,因为佛不单单具备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五法,最重要有两点,第一点体大,佛究竟断除烦恼障种子,究竟圆满一切种智,可以说无所不知。第二点相大,佛陀的第八识所具足的种种无量性功德完全显发,比如十力,四无畏,无量功德等等等等,而这些显然声闻缘觉还没有的。所以对比凡夫来讲小乘果位是甚大,因为凡夫都没有戒定慧,更何况是解脱?解脱知见?对比阿罗汉以下的果位来说虽有戒定慧等,但是不圆满,所以可以说阿罗汉有五分法身,但是对比佛陀当然就没有,声闻缘觉对比佛陀就只能够叫做解脱身,法身只有佛有,如解深密经说。

这里无著菩萨说“又此正闻熏习种子下中上品,应知亦是法身种子”就是说,通过学习正法,熏习佛法的种子,未来才能转阿赖耶识为法身,也就是成佛,如果不学习正法熏习佛法的话,一天到晚神叨叨的,那么是不可能转阿赖耶识为法身,也就是说目前为止还谈不上熏习,我前段时间遇到个正法师姐,我去上海火车站接她,她来上海上班,又不认识其他人偏偏认识我,她抱着一大幅画,是山水画(她说的,我怎么好意思打开看?),说这个是她的护法神住的(大概她认为护法神是住她画的房子里面,我真是无语了,护法神有神通的,即便万里,真要护持你也会护持的)!所以她要和她的护法神要形影不离,然后又说在什么地藏禅寺目前在学什么开七窍的法门.....哎,问我懂不懂,我怎么说呢?我就说,末学师从弥勒菩萨学唯识的,真的不懂!哎,这个七窍开不开,纵使你能开,跟智慧,跟正见,跟闻思修有什么关系?显而易见,她目前还没有法身种子!

哎,所以说嘛,还是学正法的,不学正法的更是不可想象,这个由闻思修熏习产生法身种子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有的,但无著菩萨这里讲的法身,不是专指的第八识阿赖耶识转为法身,是断所知障而得的菩提果,也就是通的三身,分别是自性身,受用身和变化身,因为阿赖耶识一旦转为法身就有这三种身,我以前听某法师讲法,他是说三个身,错了!自性身也就是佛的第八识不可以言多或者一,受用身分两种,一种是自受用,一种是他受用,自受用唯佛与佛能见,他受用是在色究竟天大自在宫,也就是卢舍那佛,为十地菩萨所现的。这个变化身无量无数,也就是应化身,比如2500年前出现在印度的释迦牟尼佛就属于是应身,应当度的众生因缘到了而示现,还有化身,化身可以化身在三界六道,化身无量无数的世界,甚至有情众生的梦中定中,断二障而成佛就有如此的三身,不是三个,实际是无量无数的(比如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示现,其实也在其他无量无数的世界示现的)。

无著菩萨的意思就是讲通过正闻熏习产生法身种子,将来才能成佛,所以为什么古来善知识都要著书立说就是这个道理。那些说什么读的经论越多越有障碍的人其实是造地狱业的,哎,不过末法时代也没有办法,我们总不能去把这些邪师的嘴巴堵住不让他们乱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宣传正法。

成佛之后就有三身,三身皆是因为当初正闻熏习闻思修为因,而得的果报。而正闻熏习是干什么的?是对治无明,不管是一念无明还是无始无明都需要正闻熏习才能够断除,无明产生烦恼,一念无明相应就是贪嗔痴等,无始无明的断除才会有无量的上烦恼,断除烦恼究竟解脱就是成佛(阿罗汉等唯断除一念无明)故名法身,这样才会有三身四智,所以这里的法身并不是特指的转阿赖耶识为法身也就是成佛,也包括了解脱道的果位,因为解脱道也需要正闻熏习的。

然后他对于这段话进行详细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与阿赖耶识相违,非阿赖耶识所摄,是出世间最净法界等流性故。虽是世间,而是出世心种子性。”

也就是说由正闻熏习所产生的这个清净种子和烦恼是不同的,阿赖耶识之所以叫做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染污的意思,染污就是说有烦恼,所以他这里说清净种子非阿赖耶识所摄,并不是说还有第九识来装这个清净种子,是说还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来储藏这个清净种子,但是这个清净种子并不是染污的,所以叫做非阿赖耶识所摄,为什么清净?是因为是佛陀讲的佛陀所证的出世间最清净法界流出的法教,佛所讲的众生依之闻思修,自心上产生种子,当然也是清净的,虽然我们讲刚开始一直到相当长一段时间,熏习正法属于下品闻思修,或者中品闻思修,大概不是上品闻思修,上品是开悟或者证须陀洹以上的人闻思修佛法才有的,即便是中下品闻思修,还是属于世间的,但只要是真正的熏习正法,产生了种子,这个种子却是出世间性的,所以非阿赖耶识(依第八识含藏染污种子故名阿赖耶识)。

所以这段话就是申明清净种子非染污性,也就是非阿赖耶的道理,然后接着说熏习正法所产生的清净种子的殊胜性。

“ 又出世心虽未生时,已能对治诸烦恼缠,已能对治诸险恶趣,已作一切所有恶业朽坏对治;又能随顺逢事一切诸佛菩萨。”

就是这个由熏习正法所产生的出世间清净种子,毕竟来说已经熏习到第八识阿赖耶识中了,虽然说你可能还没有证果,可能都还不是初果须陀洹,遑论开悟不开悟呢?没有证果当然讲“又出世心虽未生”,但是呢,这个时候已经能够损伏对治种种贪嗔痴的烦恼了,对治烦恼杂染了,就拿我自己来说,不是我要标榜我自己,我们讲就讲自己,人家我们不清楚,我们也不希望代表别人,就我来说,我以前很好面子,脾气很大,好面子贪嘛,脾气大嗔嘛,对于很多道理,自己也不懂,但是随着学习正法的深入,我觉得是真的对治了我的贪嗔痴的。

所以无著菩萨这里讲“已能对治诸烦恼缠”,去年还是前年,有个业障重的谤正法的,我们又没有惹他,搞了一个相似唯识群,我们一位初学正法的师兄,以前是学喇嘛教密宗的,在我们群经过反复的正法熏习,他就晓得密宗是外道了,于是不信了,结果那个伪唯识群的群主问他,你说你学正法得到益处,你烦恼断了多少?!他就开始摇摆,然后我问他,你现在晓得密宗喇嘛教是伪佛教吗?能够分辨吗?他说,当然可以!我问,以前你能分辨吗?他说,不能啊,以前不能现在能不就是对治烦恼,对治最重要的烦恼所谓“痴”嘛!怎么能说学习正法没有断烦恼呢?虽然他还没有证果,也如无著菩萨这里说的“已能对治诸烦恼缠”啊!

这就是说固然你还没有证果,但只要真正熏习的是正法,那么就能够对治烦恼杂染,接着无著菩萨说“已能对治诸险恶趣”这段话是说的具备正见就能够对治生杂染,生杂染是什么?所谓的鸡鸭猪狗,蚂蚁蜗牛,三教九流,凡是我们看得到的,除去菩萨在这儿示现,所谓的“活着”不离生老病死就叫做生杂染,只要具备正见大家不会去信那些表相法师的,不因为他出家而信,不因他是著名法师而信,你有正见肯定是因为他所讲的是正见你才信,你因为学习正法已有清净种子的关系就不会迷着表相,就不会跟他一起胡乱造业,将来不会受恶报,是不是对治生杂染?成为猪鸡鸭狗难道不是恶趣?地狱饿鬼难道不是恶趣?成为猪鸡鸭狗地狱饿鬼久远劫受报结束,再次为人命运坎坷,不就是因为胡乱造业,没有正见导致的嘛,你有正见,就不会像那些凡夫一样胡乱造业,也不像学相似佛法的胡乱讲什么“男女双修也是佛法”,也不至于因为各种原因而诽谤正法,是不是就“已能对治诸险恶趣”?

但无著菩萨这里讲是能够真实理解经论的内涵,而不是泛泛的读读,泛泛的读读只是结个缘,还谈不上熏习产生清净种子,产生清净种子的前提起码你要理解经论真实的意思,譬如我们学英语,你要理解这段话在说什么意思,不然如何能够正确的记忆?正因为此所以我才费心费力的讲解经论,我是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第十六讲

摄大乘论讲记

我们接着讲,前面讲了已能对治诸险恶趣,接着讲“已作一切所有恶业朽坏对治”这段话还是针对熏习正法所得的功德而讲的,前面讲的如果熏习正法就能够对治烦恼杂染和生杂染,这段话是讲的如果熏习正法就能够对治业杂染,业杂染就是说有漏的善业和恶业,凡夫众生因为造有漏的善业,比如某人搞慈善,多多少少肯定是希望自己能够扬名,受到人家的夸赞,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嘛,这样就属于是有漏(因为贪名利故是有漏,贪是烦恼,烦恼就是漏),爱名不也是所谓的贪嘛,对不对?贪爱是生死根本,所以是有漏的,在世间来说,人人都好名节,固然有好的一面,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当然是值得赞叹的,可是在出世间来说还是有漏,出世间来讲虽然说作种种善事,却心地没有一丝一毫的名利希求,如太虚大师对于我国抗战事业有重大贡献,曾经到当时的缅甸(当时缅甸属于亚洲的富裕国家)谈开放滇缅公路(保障当时抗战的唯一生命线),并且成立抗日僧侣救护团,和班蝉谈维护统一等等,他还主动拒绝了抗战胜利勋章(总计全国就九十八人获得),如此功德大家知道吗?都不知道,因为他不好名不好利。

世人为善都有名利的需求,没有利至少也要名,这是人之常情,却是有漏的,属于贪的故是有漏,当然世间的善人,如种种慈善家对比一般人来说也是顶呱呱了,一般人善行却很少,多多少少却有恶业,比如造作杀盗淫妄的业,比如现在搞主播的,不露一点不讲点黄色笑话,不妄语,不标新立异,如明星等,不表现暴力,至少是软色情的有人看吗?乃至一般人,不信因果,或者嘴上信因果,标榜佛教徒,比如学喇嘛教密宗的,既然是因果应该是自作自受嘛,怎么又会是达癞喇嘛决定你将来往生那一道?说到底就是没正见的迷信徒,其实宣传伪佛教藏密本质就是作恶,也是恶业啊,这就是业杂染!如果学习正法,你有正见,是可以避免这些事情,即便不能全部避免,至少可以避免一部分嘛,比如叫我去信什么“上师”“喇嘛活佛”我肯定不信,这样是不是说能够朽坏恶业?不造恶业当然对治恶业,乃至因为听闻正法有正见的关系,对于之前的恶业还能忏悔能改过,这样将来就可以避免惨痛的恶报,这就是“对治朽坏恶业”。

然后学习正法的好处用一句话概括“又能随顺逢事一切诸佛菩萨”---怎么个随顺逢事呢?佛菩萨现在我们也看不到,我们怎么逢事?逢是说的相遇相知,事是说的侍奉,从事的意思,固然佛菩萨现在我们看不到,但是我们可以阅读经典吧?读不懂当然无甚益处,但是我们学习正法多多少少就可以学习一部分,学习正法本身就是逢事,与正法也就是佛法相遇相知难道不是侍奉?不是从事?当然是,乃至我们来生(很快的,诸位,人生几十年白驹过隙而已,就好像吕布骑的千里马,从一个缝隙穿过去,就那么快,转眼就白头),还因为我们今天侍奉佛法,学习正法,来生感得人身乃至天身(往生净土也是一个道理),继续值遇佛法,乃至值遇诸佛菩萨,继续学习正法,学习佛法,继续逢事一切诸佛菩萨。

接着讲 虽是世间,应知初修业菩萨所得,亦法身摄。声闻、独觉所得,唯解脱身摄。又此熏习非阿赖耶识,是法身解脱身摄。"

也就是说,这个种子,这个正法熏习产生的种子,大家不要觉得好像很深,很莫名其妙,你我但凡学习正法,有没有,其实你清楚的!倘若没有,你也不会反复的学习太虚大师,平实导师等的讲义,你有兴趣就决定证明你有种子有熏习,没有种子没有熏习看看就不看了,真的啊!这个种子虽然还是世间的,因为还没有证果,但是应当知道纵使是信位菩萨,信位菩萨熏习正法暂时还没有清净种子,但也是极大的善缘。

唯有你进入三贤位了,对于如来藏也就是对于八识正法深信决定信就产生了清净种子了,你就能够继续学下来,并且懂得其中的义理,所以真正讲初修,起码应该是初住位的菩萨,十信位没有满足的人,他都还没有找到路头,还搞不清楚佛法的根本在八识心王,所谓缘起性空唯识现,缘起性空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四缘,唯识现就是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

成为住位菩萨,那么深信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决定是有,就决定后面能够开悟,乃至成佛。如果没有熏习正法连信位都满足不了,那么谈什么后面开悟明心?又谈什么在万事万物上观察如来藏的中道体性?又谈什么亲证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种子的智慧?所以必然是入初住位成为三贤位的菩萨,初住位以上才算是初修,初住位以下根本谈不上修,还在找路头的阶段,末法时代,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没有入初住(不学正法连信位都没有,搞不好将来就去学基督教回教道教去了,那些口口声声说道教也讲真如的其实都还没有入初修,大多连信位都没有,因为他对于唯有佛教才讲如来藏还没有决定信)。

但凡入初住位的菩萨修学正法的关系,就有法身种子,如果是声闻缘觉种姓,也就是将来决定无余涅槃的,难发成佛之心的,那么这个熏习正法产生的种子虽然也在他们的第八识中,但不能称为法身种子,只能是将来解脱的种子,所以我们讲清净种子非是阿赖耶性的,因为清净种子由闻思修正法产生的清净种子是导致未来成佛乃至解脱的,而不属于是阿赖耶这种染污的世间的。故“是法身解脱身摄”。

那么十信位满足之后的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为什么要叫做三贤位呢?因为初地菩萨才叫做圣位,初地以前十信位以上有三个阶段,分别是十住位,十行位和十回向位,十回向菩萨叫做道种性菩萨,已能学习唯识种智,初地以上所具备的智慧叫做道种智故,所以十回向位菩萨叫做道种性。十行位叫做性种性已能对治性障,在亲证如来藏第八识的基础上转依第八识,已能对治贪嗔痴故,也可以说转依真如(真如是第八识所显性,所以有时候也称阿赖耶识为真如,如禅宗讲),善行净业习惯成自然故名性种性。十住位为习种性,已决定认定第八识真实是有,其体常住不灭等,而前面六住外门修六度(因为还没有开悟)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知见,七住位开悟(这是按照禅宗教外别传来讲),乃至八住到十住都属于是修习的阶段,还没有达到能够理解唯识种智的程度,也没有断除性障的阶段故名习种性。

所谓三贤位就是说的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菩萨,也就是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的菩萨,不要害羞,就是说的,你我这样的菩萨,我们就还是在三贤位的菩萨!真的啊,我们已经对于真如,对于八识,对于三宝生起决定性故,多多少少已经具备正见故,已经有正法熏习,已经有正法种子故。

第十七讲

摄大乘论讲记

昨天讲了什么叫做初修,初修在大乘佛法上至少要三贤位的菩萨才叫做初修,也就是说最低限度要是初住位的菩萨才能够叫做初修,初住位的特征就是有起码的正信,所谓正信是相对于正见来讲的,没有正见当然就没有正信,有正见有正信必然能够分辨一定程度的正邪,对方是不是讲的八识正法?是不是打着如来藏的旗号结果是搞的相似佛法?否定阿赖耶识(如来藏)的为什么不对?不是因为他是出家师就必然对,必须对。也不是他标榜是正法师兄就一定对,判断的标准只有四依四不依,有基本的分辨的能力才叫做有正见,才叫做有正信,才叫做入初住位。虽然说还没有开悟,还没有证果,但是正见显然是因为熏习正法而来,熏习真正的佛法而来,所以亦是满足将来成佛的种子,这里说亦法身摄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接着说声闻,缘觉所得,唯解脱身摄,为什么这么说?前面其实都讲过了,声闻缘觉的目的是无余涅槃,能证无余涅槃是阿罗汉和辟支佛,他们有五分法身所谓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对凡夫俗子当然可以叫做法身,对于大乘的极果也就是成佛来说不叫作法身,因为佛的法身对比二乘来说其一体大,究竟断除二障故,其二相大第八识如来藏出缠,已能显示显发无量无数不可思议功德故,而阿罗汉,辟支佛显然不能够叫做体大,更不能叫做相大,所以这里讲“声闻、独觉所得,唯解脱身摄。”相对佛来说,当然只能够叫做解脱身。

那么熏习大乘佛法的人,初住位以上的人,熏习的大乘佛法的正见,当然不是染污的,所以非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染污嘛,所以清净种子非染污,并不是说还有个第九,第十识来保持清净种子,还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所保持,只是这个是清净种子非染污性的,这个种子大乘佛法的种子熏习,属于法身相应的,并且具足解脱身的(这里说是法身解脱身,是因为大乘佛法本身就包含了解脱道的实证故)。

接下来讲转依。凡夫俗子没有转依,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今中外,不外乎名利而已,过去这样,现在这样,未来还是这样,当某一个时候遇到佛法,遇到正法,开始勤奋的学习,逐渐的就不会这样,故名转依,当然根据自己的现证,比如亲证真如,断我见,更能叫做转依。

“如如熏习下中上品次第渐增,如是如是异熟果识,次第渐减;即转所依。既一切种所依转已,即异熟果识及一切种子无种子而转,一切种永断。”

弥勒菩萨在辩法法性论中对于转依有详尽的说明,这个转主要是两种,一种叫做能转道,一种叫做所转果,能转之道是什么?就是由正解起行的行,六度万行都属于行,戒律也属于行。所转之果,又分两个,一者是转所舍,所舍的就是无明烦恼以及由无明烦恼所起的种种杂染生死法,比如由无明(无明就是无知,无知简单说就是没正见)而起贪嗔痴,由贪嗔痴而胡乱造业,受三恶道的果报,那么转所舍就舍弃了无明烦恼和种种杂染生死法。

二者,转所得,转所得又分两种,1是所生得,2是所显得,所谓所生得就是讲无分别智乃至成佛的四智,一切种智等等,乃至佛陀的种种福德,这个凡夫没有的,是因为三阿僧伽劫的修行而来,所以叫做所生得。2是所显得,是说不生不灭的真如法性,众生无始以来生生死死一直被埋没在烦恼障所知障中,因为学佛逐渐的修行,这个第八识具备的无量无数的功德性就显示出来了,就好像肮脏的镜子经过擦拭,显示出来镜子的本身的光明性,这个光明性镜子本身有,所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可是不学佛终究是无法显示,故名所显得。从所显得的角度去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那么转依这里的依又是个什么意思呢?依也有两种解释,一种叫做根本依,就是说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就是说的如来藏,如来藏受熏持种是一切世间出世间的根本故,所以叫做根本依,没有亲证如来藏,也无法现观他的中道性,也就没有般若,根本谈不上出世间(出世间不是嘴巴讲讲,是有个所依的宗趣,不然说什么不生不灭毫无所指,岂不是戏论吗?)所以第一个根本依就是如来藏第八识,第二个叫做迷悟依,迷悟依是说的真如,真如就是诸识所显性,非离第八识还有个什么真如不真如,亲证第八识,找到万法的根源,也就是实证真如方能具备般若,之所以前者叫做根本依主要是从阿赖耶识也就是如来藏受熏持种来讲,后者叫做迷悟依,是说亲证如来藏,找到万法生起的根本,现前领受如来藏的中道体性故,真则不虚如则不变,真实不变故名真如。

好啦,大家对于转依有个起码的概念了,无著菩萨这段话就比较好解释,好理解了。

“如如熏习下中上品次第渐增,如是如是异熟果识,次第渐减;即转所依。既一切种所依转已,即异熟果识及一切种子无种子而转,一切种永断。”

前面讲了闻思修有三品的差别,下中上三品的熏习,这样不断的闻思修,除非是已经成佛了,三十二相,十力四无畏,三身四智了就不需要闻思修了,哪怕十地菩萨就需要闻思修的,不断从佛学习的,本来自性天真佛只有一位,就是你的第八识,他是无智亦无得,你在这位天真佛的加持下生生世世却需要不断闻思修的,才能够成就真实意义上的佛!那么不断的闻思修,闻思修是有次第性的,三贤位有三贤位的次第修行,初地以上有初地以上的,但随着闻思修智慧是越来越广大深邃,福德是越来越广大厚重。这样叫做渐增,每一上地的阶位都比下地的福智更圆满,故名渐增。

接着无著菩萨说“如是如是异熟果识,次第渐减”,这里的异熟果识就是说第八识阿赖耶识,为何前面说得好好的阿赖耶识,怎么这里又换一个名词叫做异熟果识?难道无著菩萨很喜欢故弄玄虚吗?当然不是嘛!这里是讲转依,前面是讲染污,讲受熏持种故名阿赖耶识,转依有转所舍和转所得,舍的什么呢?舍的无明,舍的烦恼,凡是熏习都属于异熟,没有正见熏习到有正见叫做异熟,这辈子造作善恶业,下辈子受报叫做异熟,乃至八地以上还需要从佛学习,而究竟圆满无漏种子,清净种子,究竟舍弃一切杂染种子都叫做异熟,为了显然这个动态的过程,所以这里用异熟果识而不用阿赖耶识!再说用阿赖耶识,八地以上已经断除烦恼种子显然八地菩萨的第八识没有染污性(他们的第七识也不执第八识为我),但八地九地十地还要闻思修,还没有究竟圆满,还有异熟性,现在闻思修而将来生起智慧就是这里的异熟性,如果用阿赖耶识显然无法概括,为了显示整个转依的过程,故用异熟果识,所以看得出来无著菩萨行文之巧妙!

也就是说,如是如是渐渐的增加成佛所需要的福德和智慧,如是如是次第的渐渐的减少了烦恼和无明,这个异熟性就渐减了,最终异熟识就改名为无垢识,就成佛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了,就不会再受熏了,具足充满清净种子,乃至内外俱净,无量无数的功德显发出来了故名无垢识。也就是说渐渐的转一切杂染种子,一切杂染种子究竟断除,就舍异熟识这个名了他成佛了,他当然不需要再闻思修了,成佛所有一切善法功德庄严,永不变异了(所以六字大明咒的出处庄严宝王经绝对是伪经,因为他上面说佛还需要学习,还有大佛小佛,和这段论文也是明显矛盾的)。

“即异熟果识及一切种子无种子而转,一切种永断。”这里说的一切种子永断,就是说的一切染种永远断除,比如贪嗔痴等的种子,贪嗔痴有种子的,也叫做随眠,也叫做习气,这些永断。非是说佛陀第八识没有清净的种子,种子名功能差别,佛的第八识怎么会没有清净的种子呢?肯定是有的,不然不会是内外俱净,所谓常乐我净。这样就成就了净法身,这么恢弘的伟业从那里来的?

就是从诸位现在如今眼目下熏习正法而来,这个目标依靠诸位现在正闻熏习才能够达到,而正闻熏习,也是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净业),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当下我们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有受熏持种的功能,第八识体常住不灭,乃至成佛常所保持。所以讲依阿赖耶识这个根本依而成!

第十八讲

摄大乘论讲记 诸位菩萨晚上好

昨天我们讲了转依的道理,以及转依的过程,今天我们接着讲,下面这段话主要是就有人说,既然出世间法也就是正法的熏习是清净的,而阿赖耶识是有染污种子的,染污和清净是相反的,如何共同存在于第八识阿赖耶识中?上面也回答了,就好比奶粉兑水,奶粉和水是不同的,也不妨碍水乳交融,共同存在,众生学习正法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学之前本有染污的烦恼种子,如贪嗔痴等,熏习正法之后,清净的种子也存在于阿赖耶识中,但并不妨碍,譬如水奶粉白糖三者并不冲突妨碍。因为上面讲了转依,那么需要对这个问题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于是无著菩萨说“复次、云何犹如水乳?非阿赖耶识与阿赖耶同处俱转,而阿赖耶识一切种尽?非阿赖耶识一切种增?”

无著菩萨预设这样一个问题,上面固然讲了水乳交融的道理,成立了清净种子也就是出世间的种子和染污种子可以共存,那么又是什么道理,通过不断的熏习正法,能够使得清净的种子逐渐的增加,而染污的种子逐渐的减少呢?你固然是说犹如水乳,水乳交融就是一体了,我们去喝这杯牛奶,我们是同时就把水和奶粉都喝下去了啊,并没有谁喝牛奶是先喝的水再喝的牛奶中的奶粉,也没有人是先喝的奶粉再喝的水、你说清净种子和染污种子都可以存在阿赖耶识中,然后譬如喝牛奶的道理,并没有由于喝而水增加,奶减少,或者由于喝而奶的比例增加,而水减少,既然如此,清净种和染污种都存在第八识阿赖耶识中,是什么道理,后面随着不断的闻思修染污种会减少,而清净种会增减。所谓阿赖耶识一切种(染污)尽,非阿赖耶识(清净种)增?

所以菩萨造论,不像凡夫搞一些所谓的理论,菩萨造论是首先建立正义,然后把可能的问题全部列举出来,像这种问题,一般人会想到吗?真的想不到,但是菩萨不一样,他造论要严密的逻辑性,并且针对未来可能有人提出的反驳,都要作答。这样才能叫做阿毗达磨,还记得最开始讲摄大乘论,关于阿毗达磨的定义吗?有四法才能够叫做阿毗达磨,分别是对法,能够对向涅槃,对向究竟的菩提,也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通法,能够通佛陀的经典,和经典是一致的。数法,法藏法数要解释得清清楚楚,还有伏法,能够降伏众生的邪见邪执,符合这四种才叫做阿毗达磨,菩萨造论就叫做阿毗达磨。

就这个问题,关于随着熏习正法,为何清净种增加,染污种会减少的问题,无著菩萨首先用了一个譬如,他说。 “ 譬如于水,鹅所饮乳。”

就是说这个印度这边的鹅,古印度人也养家禽的包括鸡鸭鹅等,这个鹅倘若喝牛奶的话,这个鹅它能够把富含牛奶的部分喝光,然后你会看到给鹅盛水的器皿中液体颜色越来越淡,逐渐就不是刚开始奶粉兑水那种乳白色,后来就成为了清水的无色了,也就是说富含奶的成份被它先给喝了,而水却保留下来了,这个譬如说,佛弟子们不断的熏习正法,也是这样的,逐渐的熏习闻思修,导致这个染污种子(牛奶成分)越来越少,而只剩下了清净种子(清水)。

然后接着说第二个譬喻,因为他这本论是在公元三世纪的时候写的,当时的情况下,很多人成就禅定,不是像我们现在,大白天打着灯笼火把都难得找到一个证到初禅的人(哎,很多人自夸已经证得,其实都是言过其实,本质连禅定是咋回事都还没有整明白,不信你问问,有多少知道初禅成就的前提必须身心不淫?),他那个时候很多人证到禅定的,所以他这里又继续用禅定的例子来阐明这个道理。

“又、如世间得离欲时,非等引地熏习渐减,其等引地熏习渐增,而得转依。 ”

这里提到等引地,我这里再次说明一下,等就是定的另外一种翻译,定是说的心一境性,远离散乱掉举等,故名心一境性,等是说的平等的任持,凡夫的心态都是散乱掉举胡思乱想的,就好像肩膀上挑着两桶水,七上八下的,而在禅定中是平等的,是心一境性的,没有散乱掉举的,故禅定的定也翻译为“等”,等引梵语叫做三摩呬多,等引就是说引发禅定的阶段,比如一个人,他观呼吸,也就是安那般那,他12345,12345,乃至不数数了,就全部注意力在呼吸的一进一出上面,身体很安和,注意力全部在这个上面,保持很长一段时间逐渐进入禅定,这个过程就叫做三摩呬多,也就是等引地,我们无相念佛,能够长时间的保持在忆佛的念上,也属于是等引地,也是三摩呬多,等引地这个时候严格说来还是散心,相对于禅定来说还是散心,你本身还在念,即便不念12345,你关注呼吸出入你还是有数的,所以对定心来说为散心,但是对凡夫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却是定心了,他们啥时候如此这般心无旁骛的观呼吸?忆佛?

第十九讲

摄大乘论讲记

昨天晚上我们讲了三摩呬多地,就是等引地,等引地简单说就是定心专注之性叫做等,依定力而引发定,故叫做等引,比如我们无相念佛,能够和人谈话,交接而始终没有胡思乱想,始终保持在忆佛的念上面,就属于等引,乃至观呼吸,心中没有散乱掉举,完全专注在呼吸上也叫做等引,引发定力的阶段,当忆佛达到了纯熟,可以把忆佛的念放下,这样就属于等至了,至少是未到地定的等至,什么叫做等至?梵云三摩钵底,只有定心而无散心(不是一般人说的看到光了,又看到鬼了,或者昏昏沉沉的),比如说前面安那般那,没有任何妄想,但是出入息你知道吧?肯定知道嘛,不然不叫等引,到等至位,就完全在定中了,这个时候从心理上讲完全没有昏沉掉举散乱。

等至位分两种有心定和无心定,从心理上来讲完全没有散乱掉举昏沉,散乱大家都知道胡思乱想,我们一天到晚都这样,很多人说自己没有,那是因为你胡思乱想太严重,自己都不清楚了而已,当你打坐到一定的阶段,你就会发现,哎呀,我怎么这么多妄想!没修你永远发现不了自己妄想多。掉举是两个词,比如有时候心里不开心就属于掉,有时候看了某部电影,太好看了,就属于举,普通人心态上来讲一天到晚都有心情不断的变化,心态都不平和,故名掉举,昏沉就是昏昏欲睡的,心理上远离散乱昏沉掉举就叫做有心定。

在心理上达到这样的情况下,逐渐远离五盖引发初禅,身体上由于得定的缘故也非常的轻松,安详,叫做轻安,也叫做安和相,身体不是心理,所以这样叫做无心定,所以有时候也称等至位,也就是三摩钵底为无心定,也就是讲等至位分有心定和无心定,心是讲的定中意识完全在禅定境界中,住于心一境性,而无心定也是说的等至位,不过侧重在身体上的轻安相,等至位的包括了有心定和无心定。

但有时候讲有心定是讲的有定中意识,比如初禅乃至四禅以及四空定,而无心定是讲的无想定,灭尽定。

等至位是只有定没有散的,不同等引位,等引位我前面也讲过了,可以说散心,对比等至位那是属于散心,对比凡夫那就是定心。等至位只有定心,无散心,所以在窥基菩萨的唯识述记说:“在定定数势力,令身心等有安和相,至此等位名为等至”。等至位达到之后,可以达到等持位。等至位是完全在定中的,心理上是没有散乱掉举昏沉的,身体上是完全轻安平和的,这样的情况下是无法修观行的,观行就意味着不是住于特定的境界,而不论是初禅乃至四禅都是特定的一种定中境界,心理身体上都有特定的特征,始终是保持的,所以等至位是偏定的,慧这一块儿就很少,达到等至之后,保持这种身心的境界,就可以入等持位,因为保持了定相应的境界故叫做持,持就持相应的禅定功德,但等持位是定慧均等,这个时候却可以运作观行,比如说在初禅中观察初禅的过患,乃至佛弟子观察无常,苦,空,无我,这种观行就相当厉害了,能够断除性障,断除贪爱,我们这样想一想,思考思考是没法比的。

你想,为啥善知识的书,经论我们也看了不少,为啥贪爱还是这么重?说白了,功夫不够嘛!功夫要怎么样才够?要专注,你不够专注(而且禅定中修观行不带个人主观,是完全如实的),怎么样才叫做非常的专注?有定力!有禅定嘛!对不对?像四禅八定这种是可以为解脱慧生起的强大助缘的,但是我们目前不强调修禅定,最主要的原因你没有断我见,修禅定是蛮难的一件事情,再说现在的我们症结不是在于没有禅定,是在于根本没有多少正知见,正知见不在于修禅定,而在于闻熏正法,从善知识学习。

当然你会认为你有,那么请问,如何是禅定知见?如何是调身,调息,调食,调睡?如何叫做“事障未来,欲障初禅”?如何是熏习八义?如何是阿毗达磨?如何是种子六义?如何是解脱十智?如何是因能变,果能变?阿赖耶识具有很多的异门相,你说说有哪些异门相?对不对,现在如今不是禅定的问题,是普遍没有正知见好不好,所以如太虚大师,平实导师是特别强调正知见,有禅定无正见不能解脱,有正见却迟早你会有禅定。

现在这个情况下,哦,就是今天,还有人拉我去一个“大乘非佛说”群,好像还是一个出家人建立的,出家人,出家人建的“大乘非佛说”群!我的天!要命啊!我真的要叫救命了。

你说现在需要什么?需要禅定吗?不是啊!现在需要正知见,需要真正佛法的普及!不过等引,等持,等至是什么道理也不妨看一看,至少禅定方面的知见多一点,就明白必定是要等引然后才有等至,等至才有等持的,如生如法师(前群友)讲在禅定中观行,是错的!其实只是等持位才可以的修观行,如有些人讲我打坐看到光,身体痒了是得定,其实都有问题,你没有经过等引,你怎么会有禅定?而且你这个也不是禅定啊,四禅八定的身心境界是不同的。

等持位就叫做三摩地,三摩地在佛教的经典中出现得远远比三摩钵底(等至)三摩呬多(等引)多得多,反复讲三摩地,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说等持位定慧均等,这样很容易由定发慧,如我前面讲,也是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所讲,是解脱乃至修真相见道的助缘,所以三昧广义上来就包括了等引,等持,等至,狭义上来讲只是说的等持位,只有等持位是定慧均等的。

三摩地,也就是等持位也分两种分散心和定心,散心是说的欲界定,什么叫做欲界定?就是未到地定,还没有成就初禅故名未到地定,成就初禅才叫做离欲界,欲界我们这里纵使是他化自在天相对初禅来说都属于散心,那么未到地定当然是散心,未到初禅,三摩地除去未到地定,最重要是说的初禅以上,这就完全属于离欲界了,故大多数情况下是说的定心也就是说三摩地是通定散的。

三昧有很多种,四禅八定叫做根本禅定,当然佛教的三昧却有很多,比如念佛三昧,三三昧(空,无相,无作),真如三昧,海印三昧,狮子奋迅三昧,法华三昧.......等等,这就是说凡是住于某种清净境界,乃至住于某种智慧的境界都属于三昧,都符合三昧的特征,所谓唯定无散,但是都有等引,等至,等持的阶段。

如果没有特别的强调就是说这一种定的等持位,因为等持位才叫做三摩地。

好,大家对于等持,等至,等引都有概念了吧,这个概念很重要的,我们接下来回到摄大乘论的原文。

“ 又、如世间得离欲时,非等引地熏习渐减,其等引地熏习渐增,而得转依。”

昨天我们讲了等引,等持,等至的道理,也就是三昧的道理,想来大家多少都有了解,那么这段话就是说,如果说在欲界的某个有情众生,我们假设他叫做张三,这个张三觉得欲界很不好,固然是有手机,有淘宝,有LV等等所谓的奢侈品,乃至他本人还开兰博基尼,还有如花似玉的老婆,甚至还有几个同样美貌的小三,但是他有一天想明白一点道理,哎,虽然我有钱有势,但是无常的,人生几十年,岂有长生不灭者?大家都一样的空手而来空手而去嘛,再说这些东西,我拥有的一切,我还得保护还得增加,不进则退,要保护我身体也累,我心理也烦,增加的话我要不断的追求,也是很累的很苦的,我的苦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样不行的啊,假如当时也没有佛法流传,那么有禅定方法的流传,有些了解的人说相对于禅定的安乐,世间的财色名食睡是一点不安乐,于是张三就求禅定,他就跑到深山老林去修禅定了,名利全都不要了。

于是他跑去修禅定,他是听人家说也通过自己的观察知晓禅定成就的人,没有这些烦恼,既不需要保护什么,更不需要索取什么,一个人成就禅定之乐不需要去讨任何人的好,不需要对任何人笑脸相迎,更不要去作什么恶来成就自己的快乐,完全是于内而产生的愉悦,哪怕皇帝,土匪都抢不走,人家也骗不去,他想我天天害怕失去这个,失去那个,还有这样的人家偷抢骗都拿不走的,太好啦!于是他勤奋的修禅定,世间的美女,豪车,奢侈品全部不要了,认认真真修禅定,逐渐的,身心就离开了欲界的所谓乐,也就是财色名食睡等的满足。

当他离开欲望的低级趣味的时候,他就生起了初禅(身心不淫是初禅发起的关键,也就是说哪怕心理上一个淫欲的念头都没有,玉体横陈味同嚼蜡),生起初禅之后,初禅的乐,是持久的,是稳定的,是毫无担惊受怕的,是不害怕瘟疫水火盗匪恶吏的,他这个过程其实还是有熏习的存在的,他当然是不断的熏习学习禅定,不断的修定就有熏习,那么这个过程他肯定不是一下子就放弃了自己的豪车豪宅,他也是有内心的不断斗争的,多少次都想下山去过他的俗世生活,最终战胜了欲界的烦恼,最终不断的修定不断的产生熏习于是禅定越来越熟练,妄想越来越少。这个过程我们讲,肯定是欲界的烦恼越来越少,达到初禅需要的条件比如离欲,未到地定,初禅五支功德逐渐的增多的。

就因为张三自己的勤奋自己的努力,才成就初禅的,整个过程是不是欲界的财色名食睡的烦恼在减少?初禅的觉受,相应的功德在增加?要不这样,他不早跑下山又去兰博基尼美女相伴了吗?肯定是的啊,这有一个过程,大家熬腿从痛得要命到不是那么痛,难道没有过程?既然如此,通过这个道理,要明白实际上学佛之人闻思修,去除阿赖耶识中的染污的种子,而增加阿赖耶识中清净的种子也是这个道理,是逐渐的,就好像这个道理一样的,如禅定的道理一样的,是逐渐的,就会染污的种子减少,清净的种子增加。

这样就回答了第一个问题,阿赖耶识中清净种子增加,而染污种子减少是如何增加减少的?就是如修禅定一样的道理,这样增加减少的。如修禅定之人财色名食睡的贪爱减少,而成就初禅的功德渐渐增加一般的道理。都是依阿赖耶识建立熏习,由熏习才产生了禅定的成就。

无著菩萨接着说明清净种子增加,染污种子减少的道理。 “ 又、入灭定识不离身,圣所说故。此中异熟识,应成不离身,非为治此,灭定生故。”

灭尽定就是灭受想定是说的阿罗汉,能够证灭尽定的肯定是阿罗汉(辟支佛),这不是一般凡夫能够成就的定,凡夫纵使成就非想非非想定,都不能解脱,因为他没有断我见我执,成就灭尽定意味着可以灭掉自己的第七识意根,灭受想是说的灭掉第七识的受心所和想心所,也就证明他有能力灭尽自己的意根,灭尽意根就意味着能够无余涅槃了,而能够灭自己的意根关键在于断除我执三界爱,三界爱的具体内涵就包括了五上,五下分结等,具体来说就是见惑和思惑。

但是他还在世的时候,还是叫做有情众生,因为他虽然是阿罗汉那也有五蕴,还有身心,五蕴和合故名众生,还属于有见闻觉知有心识,有情识,故名有情,在他入灭尽定之后,必然还是有第八识阿赖耶识持身的,他业报没有了却,还要把这一世的业报受完,才能够取无余涅槃,所以他即便入灭尽定了,出了灭尽定,他还活着,第二天预设的时辰到了,他一样拿着钵去乞食,他没有舍报,他也要吃饭啊,那么就证明必然有个识是持身的,使得他的身体不坏烂的,不然第二天他怎么又去乞食呢?

在佛教说来,这个灭尽定是前面的六转识眼识耳鼻舌身意识都灭了,而且也灭了第七识的受想两个心所了,这个时候第七识也不起作用了,第七识主要是执我,灭掉了第七识的受想,他就完全不执我了,这个时候不可能没有一个识在持身,没有心识就是尸体了,他不是尸体,第二天阿罗汉精神好得很,那么必然有心识,还有一个心识在持身的,那么很显然,阿罗汉所对治的并不是这个持身的心识,他只是把前面七识给对治了,正因为这样,所以他第二天依然意气风发的去乞食,而跟死亡是完全不一样的,死亡是这个第八识不持身了(第八识跑去入胎了),身体就腐烂了,也没有前面七识。而灭尽定中无前面六识,无第七的染分,却还有第八识。

灭尽的并不是第八识,实际上第八识也不可灭,不论是没有舍报前,还是舍报之后乃至入无余涅槃第八识都是存在的,所以无余涅槃也不是断灭空无,所以无著菩萨这里讲“此中异熟识,应成不离身,非为治此,灭定生故。”

那么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在《唯识三十颂》中有讲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是“舍阿赖耶识”,这里的舍阿赖耶识并不是灭阿赖耶识,何以知之?因为如舍利弗,目犍连等诸人从佛学法,善根深厚的缘故几年内就证阿罗汉果位了,那么他们当然是舍阿赖耶识了,可他们又继续住世几十年,怎么可能没有持身识,没有持身识那是死尸啊!所以“舍阿赖耶识”是讲的舍弃了贪嗔痴等现行,是讲的第七识不执第八为我(阿赖耶识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我爱执藏是第七执第八导致的,断除三界爱,第七就不执第八为我了)。阿赖耶是讲的第八识中有贪嗔痴等种子,依染污立名故名阿赖耶识,他们断舍了贪嗔痴等现行乃至心理都没有一丝一毫的贪嗔痴的心念故名舍阿赖耶识,并不是那些业障文字障很重的讲的灭了第八识,第八识不可灭故,所以得阿罗汉果,他的第八识不名阿赖耶识改名为异熟识。

第二十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昨天讲了灭尽定必然是有第八识阿赖耶识持身的,接着进一步的说明。

“又、非出定此识复生,由异熟识既间断已,离结相续无重生故。”

昨天我们说明了灭尽定也叫做灭受想定,就是灭掉第七识的受心所和想心所,是阿罗汉才能够入的定,因为在解脱道上讲只有阿罗汉可以灭掉第七识的能力,那么小乘的某些否定第八识,否定第七识的就说,你说是第八识持身,我们现见人要是眠熟无梦,意识是断掉的,第二天意识不也可以再次出现吗?如果第二天的意识不是头天晚上的意识显然是记不得昨天的事情的,譬如说今生后世意识不同,就没有人记得前世,既然记得,证明第二天一早生起的意识是昨天的意识。

无著菩萨反驳说,并不是说出定的时候,前面六识能够再次出现叫做不离身,因为前面六识乃至七识并无持身的道理,如我前面反复讲的,前面六识非是常住的法,固然第二天一早生起的意识是昨天的意识(譬如河流断流后来又恢复还是这条河流),但你们也承认眠熟无梦无意识,既然这个时候无意识,请问这个时候是什么在持身,没有的东西不可能持有的东西!

或者你们说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在定中有间断的,不是常住的无间断的,那么这个间断的时间就没有东西在持这个身体了,这段时间就没有呼吸,没有心跳,就是死尸,断然不可能第二天阿罗汉还可以出定去托钵的道理啊,所以在灭尽定中必然有一个识不同眠熟无梦的意识一样是有间断的,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存在,并且没有间断,是常住的,所以阿罗汉才能够在第二天出定。

“又若有执以意识故灭定有心,此心不成。”

接着有人继续讲,我们认为灭尽定中还是有意识的,意识可以持身,我们不认为意识会断。无著菩萨直接回答“这样说是没有道理的!不能成立的”

无著菩萨接着详细的反驳

“定不应成故,所缘行相不可得故,应有善根相应过故,不善无记不应理故,应有想受现行过故,触可得故,于三摩地有功能故,应有唯灭想过失故,应有其思信等善根现行过故,拔彼能依令离所依不应理故,有譬喻故,如非遍行此不有故。”

也就是说为什么灭尽定中必然没有意识呢?因为灭尽定属于是无心定,有心定是说的有意识存在的定,如初禅乃至四禅,四空定等等中是有意识存在的,所以佛教说是有心定,而无想定,灭尽定都是说属于无心定,这里的心就是说的无意识,既然佛教说灭尽定是无心定,怎么可能有意识存在呢?只有可能存在的心是阿赖耶识才可以说和无心定不矛盾,因为无想定所对治是意识,是有人成就四禅在四禅中观察意识存在的过患,意识的无常而灭意识所成故名无想,灭尽定是圣者灭对治第七识意根的染分所成,他们都不是对治的阿赖耶识,所谓无心是说的所对治的心识得到对治故名无心,成立阿赖耶识在无想定乃至灭尽定中存就没有问题,因为阿赖耶识非他们修的定所对治故。

“所缘行相不可得故者”,如果按照你们说的灭尽定中的心是意识,我们知道任何人意识现行,都有所缘的形象的,比如大家视觉现行,总有你看到的东西,不管是看到的电脑手机电视,还是说看到黑漆漆的一遍,总而言之肯定有视觉观察的对象的,意识出现当然也是有所观察的形象的,不管你是想到几十年前还是展望几十年后,总而言之肯定是有意识所缘虑的对象法尘的,那么去问能证灭尽定的阿罗汉,他们在灭尽定中观察到什么了?他们肯定说没有所谓观察,更没有被观察的对象的,没有所缘境以及所缘的行相的,所以显而易见,不会是意识在灭尽定中存在的。

如果说这个灭尽定中是存在的阿赖耶识,就没有所缘行相得不得的问题存在,为什么呢?因为阿赖耶识的行相,阿赖耶识所缘虑的对象非常深细,不可知也,非但是凡夫俗子不可知,定性阿罗汉亦不可知也,既然不可知,当然就没有形象,就不会有意识存在必然有行相的问题!

“应有善根相应过故”如果说灭尽定中有意识,我们知道意识现行,比如诸位就有或者恶,或者是善,或者是无记的心念,如果说是善性的,那么既然是善性的,善性的都有心所,比如善性的起来了就有惭,愧,不害,轻安等,那么既然有心所运作,显然不属于是定中,怎么又叫做灭尽定?如果是恶的,或者无记的,大过了,因为灭尽定是阿罗汉才有的,阿罗汉是圣人,阿罗汉还有不善或者是无记的心念?!阿罗汉已经离一切不善故。

“应有想、受现行过故”就是说,再说如果这个在灭尽定中存在的意识心是善性的,那么善必然是有心所的,既然有善心所起来,那么必然有想心所和受心所起来的,比如我们对于一个孤儿怪可怜的起善心,我们肯定是对于这个孤儿有了知(想),在所了知(想)的前提下产生了受(他好苦啊)于是才产生了善心所(不害),必须是有遍行心所然后有善心所的,既然有善心所,必然有遍行心所,那么必然有想和受,既然有想和受,必然不能够叫做灭尽定!因为灭尽定又称为灭受想定啊!

“触可得故”---如果说灭尽定中还有意识存在的话,必然有意识相应的触等故

每一个心识都有五遍行心所,就是作意,触,受,想,思,五遍行是一切心识皆有,一切心识在一切位都有的,除非这个心识不存在,才会有他的五遍行不存在,这个心识存在,比如意识存在哪怕在梦中,还是有梦中意识相应的五遍行,这样你才会在梦中有担惊受怕,欢呼雀跃的。既然说灭尽定中有意识存在,灭尽定中的意识必然也有他的五遍行心所存在的,当然有触心所,那么有触有什么问题呢?有触就有境界,比如说在其他的定中,在初禅乃至四禅,在空无边定,识无边定中有意识,所以才有触,如空无边等才能够领受无边无垠的虚空境界!

有触必然有相应的受,触因缘生受嘛,比如我们眼睛看到那位美女,心中生起好漂亮的心念,就是乐受,有触必然有受,乃至有心定中,有触就有受,对于禅定境界的领受也是一个道理,那么有受有什么问题呢?这个明明叫做灭受想定啊!兄台!就是一系列的问题了!!

第二十一讲

摄大乘论讲记

昨天我们说到如果灭尽定中的心,能持身的心是意识的话,就会有种种的问题,比如说就会有所缘的行相,就会有善心所,就会有想有受,实际上灭尽定中都没有这些的,那么就不可能有意识心,但必然有能够持身的心,不然阿罗汉不可能第二天出定,还能够去托钵,无持身心必然是同死尸故。

我们接着讲,认定灭尽定有意识心的人听到无著菩萨这样讲,于是就说你说有心,必然有心所,有心所就有善恶,实际灭尽定中无善,那么我们这样说这个灭尽定中只有心王,没有心所!倘若这样讲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心王存在必然有心所,无始以来就是这样,比如意识心起来了,早上起床了,必然有作意,触,受,想,思,不然你没法洗脸刷牙,你不作意,你这么会去洗脸?你不看到牙膏(触),使用牙刷(触)你怎么刷牙?即便是一个人什么都不做,在打坐,但凡是有心定,比如初禅乃至四禅等有意识心,其中也必然有心所,不然的话他无法领受禅定的相应的境界(比如初禅的身乐,初禅中是能领受的),能领受当然是受心所嘛。

所以众生无始以来,就没有过某人有心王存在却没有心所这种事情,心王跟心所,不论是眼识和眼识的心所,乃至前面五识和各自的心所都是俱在的,前面五识都具有的三十四个心所,意识具有五十一个心所,意根十八个心所,阿赖耶识五个,只要他们存在就必定有心所,其中心所必然部分现行,从来就没有过只有心王没心所这种事情,心所是心王的助伴,譬如国王就有侍卫大臣,没有侍卫大臣就不是国王,光杆司令不是司令。无始以来,众生生生世世就不可能有视觉却没有视觉的功能嘛!没有这种事情的,所以你们说无心所有心王是不可能的。

接着无著菩萨说“有譬喻故”就是比如说,“如非遍行此不有故”,比如说我们说话,我们之所以能够说话,是因为有意识,意识有两个心所,分别是寻和伺,寻就是浅显的思考,思想,观察。伺是深入的,逻辑严密的,思考,思想,观察。

我们之所以能够说话,就是因为意识的心所,所谓寻伺两个心所在不断的运作,比如某人喊我一声某某,我答应一声,属于听见,寻,浅显的思考一下,在叫我啊,然后伺心所加入进来,哦,这个是领导在叫我,今天领导为什么叫我呢?是不是我报表没有交?然后说“领导.......”这个就是伺心所在起作用了,如果没有寻伺两个心所就没谈话这回事情存在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们不承认有受心所,有想心所的存在,那么意识也不可能存在的,比如说话,没有寻伺怎么会有说话这回事情?有思心所和受心所遍行心所的运作反过来就证明有意识,没有思心所和受心所,当然也没有意识,心王和心所是互相存在的。所以灭尽定无思心所和受心所,必然无意识!

认为在灭尽定中有意识的人又说,你说没有,可是我们看见的,或者已经成就四禅的人,都是知道的,四禅中必然有个现象,就是说没有呼吸了,脉搏也是没有的(大家听说谁证到四禅,你们就去摸摸他的脉搏,看看他的呼吸脉搏还在不在,在的话,决定没有四禅,证四禅的必然有这个现象的,息脉俱停),四禅的人没有呼吸了,但是身体还是好的没有死,过一段时间,引罄一敲,又出定了,该干嘛继续干嘛,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认为灭尽定中有意识,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受心所和想心所灭掉了,而意识还是存在的,如证四禅的人,没有呼吸,可是身还是存在啊,并没有死。

无著菩萨破斥说,这个说法不成立的,因为身体不是遍行心所(心所属于精神,而身体属于物质),非必然有心王就必然有身,比如成就无色界定,无色界天的那些众生,他们都没有身体,如我前面讲的。但是他们有意识,有意识必然有心所,比如空无处定,空无边处天的天人在他们的境界中,没有身体,但是有意识有意识的心所,不然不会领受在无边的虚空境界中(有受心所,有想心所,想就是知,了知),遍行心所之所以叫做遍行心所,一个根本原因是说的但凡是有心,不论处于何种境界,必然有作意,触,受,想,思这五个心所,所以是遍一切心故名遍行,而呼吸和脉搏是身体的特征,身体显然不是心所,并且也不遍(四禅以上的禅定境界都没有呼吸脉搏),所以你们这个类比是不恰当,前提就有问题的,你们拿两个不同的东西(心所附属于心属于精神类,而身体是物质的)来类比就不对。所以灭尽定中有持身的心,必然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心体非灭尽定所对治,当然不妨碍灭尽定是无心定的,但是无意识,意识意根是灭尽定所对治,所以还是属于无心定,如果你们相信阿赖耶识正理,就不会有这些不符合道理的地方了。

接着无著菩萨说 总而言之,如果说灭尽定中是因为有意识能够持身,作持身的心,持身的心是说的意识心,那么必然这个心有善,恶,无记的特性,而实际上不可能有,如前面说恶,无记不可能,因阿罗汉才能够入灭尽定,阿罗汉已离恶与无记故,灭尽定是清净定故,如果有意识有善心(意识有善恶无记三性,非恶非无记那么就是善),那么善必然是有心所,要是没有心所,就没有想心所,受心所,善性如何起?有想,有受就不是灭尽定了,因为灭尽定亦名灭受想定故!

接着说“ 若复有执色心无间生,是诸法种子,此不得成,如前已说。”

如果你们不说这个持身的心,这个在灭尽定中能够持身的心是意识心,但你们也不承认是阿赖耶识持身,你们认为色法能够相续,比如我们的身体从少年到老年,这个身体不断的老化,实际是身体在刹那刹那的变化,这种变化并没有间隔,这样叫做无间生,中间没有间隔,心识也是这样比如意识,一刹那间,也就是三分之一秒,有九百次生灭,前念后念看起来并无间隔故名无间,你们认为这样,身体本身是无间的变动,意识也是无间的变动,当然自身相续的存在就不需要阿赖耶识持身了,这样讲也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生老病死都必须要有种子的有功能的(在佛法上身体就是业种现行,正因为业种刹那刹那现行,势用逐渐减低,所以才有老化的情况,乃至业报尽了就死亡了),你们认为身体可以持身体的种子,所以有生老病死,前面六识可以持自己的种子,又无间生,所以出定身体可以运作心识可以产生,这样讲也是不对的,因为色法无法持种,如前面广说,前面六识也无法持种,持种的心识必然有坚,无记,受熏,与能熏相应四个特点,身体不符合这四点,前面六识也不符合,显然无法持种的,无法持种就没有种子就没有身体(业报身)这个现象,更何来的无间身可说可讲?

第二十二讲

摄大乘论讲记 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 然后无著菩萨说“又、从无色无想天没,灭定等出,不应道理。”

就前面讲,有些人说出灭尽定之后,之所以身体还是可以运作,意识还是可以生起,是因为色身是刹那相续,意识心也是刹那相续,譬如水流,色身和意识可以持自己的种子,于是出灭尽定之后还是可以运作,这样的话,就不需要有第八识阿赖耶识存在,不需要第八识来持种(有身体运作,有意识运作必然有种子),针对这样的说法无著菩萨继续反驳说“又、从无色无想天没,灭定等出,不应道理。”

我们这里展开说一点,很多人是认为某个持身的心,不管是叫意识也好叫阿赖耶识也罢,是刹那生灭的。甚至很多正法师兄看到人家说如来藏,说阿赖耶识,就认为是志同道合,也不看看人家是不是说阿赖耶识是生灭的(否定阿赖耶识心体不灭而说阿赖耶识生灭的就是谤法)。其实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我早些年从杭州佛学院的刚晓法师学过,我学过他讲的摄大乘论,他是认为第八识阿赖耶识是刹那生灭的,他不认为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的是不动摇的,其实他这种说法,是普遍的说法,我可以举出一大票学唯识的,号称当代唯识学得不得了的人物都是这样说,如唐仲容老菩萨以及他的儿子,还有妙境法师,还有济群法师等等,都是这样说的。

他们就是这样认为,他们说心识都是刹那生灭的,譬如水流一样的,从上一世流到下一世,他们所谓的中观也就是说好比流水,你说是常,又是不断的流动的,你说是断又是不断的相续的,他们认为这样叫做非断非常,所以他们认为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这样的,他们没有说意识,但是他们说的所谓的“阿赖耶识”本质就是意识!为什么呢?因为前面七识才有刹那相续可说,第八识阿赖耶识种子固然是刹那生灭,但是第八识心体必定是常恒。

好比说阳光是波粒二象性,是刹那刹那照射到大地的,阳光必须依常住的太阳才有的,不可能离常住的太阳而有阳光。前面七识是生灭的,七识的种子不断流注才有七识产生的,不可能没有一个常住法使得他们流注现行!必定有一个常住法,生灭的法依这个常住法才可以生灭,好比电视剧,电影离开屏幕,离开放映机,不可能有一幅幅的画面。实际是他们这些法师并没有找到第八识,而仅仅是看到意识是生灭的,又经典讲前面七识是生灭的讲无常,他们就认为第八识包括种子,包括心体都是生灭的,这个是错误的说法!因为假必依真,虚必依实!没有实法作为依托,譬如有阳光却无太阳,这种事情怎么可能有?

如大乘起信论说真如和无明互熏,真如就是说的第八识如来藏(真如是说的第八识所显性,他的体性就是真如,所以第八识心体必然常住),真故无虚妄,如故是常住,如楞严经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如来藏是阿赖耶识异名也,唯识论说,第八识阿赖耶识坚故受熏,都是讲的第八识心体是常住法。

另非断非常并不是说譬如水流,你说断又是不断流动,你说常又是生灭相续的,不是这个意思!非断非常是般若经的说法,是讲的第八识的自体性本来是离言绝虑,心行处灭的,而要实证此本来常住的第八识所谓明心见性,需要远离遍计所执,般若经依简择为主,在自证离言心体来讲断,常,生,灭,来,去,一,异等都不可说,就是八不中道,所以诸法师错会了。在阿赖耶识心体来讲,一切诸法也是没有断常,生灭,来去,一异可说可讲的。我们虽然讲阿赖耶识种子刹那流注生现行,而第八识心体常住,是就世俗的道理来讲,在真实的道理,在实证者实证第八心体的角度来讲一切诸法毕竟空,远离生灭,断常,来去,一异。非灭色而得空,是即色而即空。

这里无著菩萨也是说的这个问题,末法时代很多学佛人的大问题 “又、从无色无想天没,灭定等出,不应道理。”

无著菩萨就不认为当代如喇嘛教的智敏,以及妙境,刚晓,济群,印顺等人的说法是对的,比如有众生从无色界死掉了,这个有情众生,在无色界是没有身体的,没有身体就没有种子,你们说身体刹那相续能够持种,问题是,人家在无色界的时候根本没身体,怎么持种呢?用什么持种呢?既然没有业种,那么他后来生在人间,这个身体也就是色身是从那里来的?没有因怎么会有果呢?再说有些有情众生在人间成就无想定,后来生到无想天,五百大劫(一大劫人间百亿千亿年)无想天无意识,没有意识,他后来陨落到人间,又有人类的意识,意识不可能无种子无因生,可是他在无想天的时候明明无意识,既然无意识,就没有意识心持种,他后来堕落到人间,这个人间的意识又是怎么来的?不可能是无因生吧,凡事皆有因嘛!所以他们讲这个身体相续,意识相续(如妙境法师等讲的阿赖耶识本质是意识),因相续故能持种是错误的。有些情况就根本无法相续故。

这个证得灭尽定的阿罗汉,也许他入灭尽定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时间,比如在世友菩萨说的《异部宗轮论》说佛灭三百年,有阿罗汉出定,叫做迦多衍尼子,他出定之后写了本论叫做《大毗婆沙论》,后来从他学的叫做说一切有部,这三百年他在定中,是完全没有意识的,对他来讲就是一会儿,既然灭尽定无意识如前面讲,那么意识心三百年都是断档的,既然意识心都没有如何相续?怎么持种呢?手都没有,怎么拿杯子?不应该是这个道理嘛,所以讲色身也好,前面六识也好能够持种没有道理的。

能够持种的必定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的是坚固的,所以能够持种,所以无色界天固然无身体,但是阿赖耶识还保持着人间身体的“因”也就是种子,他从无色界天下堕到人间,于是有人间的身体,无想定固然无意识,但是有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还保持着意识的“因”也就是种子,他从无想天堕落,因为阿赖耶识还保持着,所以到人间遇缘就会有人间的意识心生起。乃至阿罗汉入灭尽定无意识心,但是有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还保持着意识心的种子,所以他出定还是有意识,乃至阿赖耶识持身,所以他出定身体还是可以运作,承认阿赖耶识心体不灭,能够受熏持种,就没有你们说的这些问题了。

所以我们通过无著菩萨的这段话就明白,如喇嘛教的智敏,以及当代济群,妙境,刚晓,星云,慧律等人说的是有问题的,他们不过是把意识换成了阿赖耶识,当他们讲经论的时候,遇到经论讲阿赖耶识的时候,是把意识的刹那生灭套到了阿赖耶识头上了,他们压根就没有开悟没有找到第八识,所以对于第八识心体一无所知,而正因为如此,所讲的唯识大多错误(不实证心体对于唯识种智也是瞎猫撞死耗子的情况,看起来对,细究起来错缪甚多)是这样的!所以大家不要听见谁讲如来藏讲阿赖耶识就认为是在讲八识,其实很多人本质是在讲六识。这里无著菩萨也是说“若复有执色心无间生,是诸法种子,此不得成,如前已说”也就是说,他们把意识的本质套到阿赖耶识上,此不得成!

第二十三讲

摄大乘论讲记 如果说前面的身也好心也好,能够持种,使得后面的身心出生是没有道理的。下面接着反驳。 “又、阿罗汉后心不成。”

就是说如果前面的身体,比如上一世的身体,或者说少年时代的身体能生现在的身体,乃至上一世的意识相续的关系能生现在世的意识,或者讲昨天的意识能够生今天的意识,这样讲是有大问题的,比如说阿罗汉能够入无余涅槃,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是会灭掉五蕴的,这里叫做色心,正因为阿罗汉是灭掉了五蕴,也就是我们讲的身心(用佛法来表达所谓身心就是色受想行识),未来不出现三界中任何一道的身心,只是阿赖耶识独存故名无余涅槃,那么他还没有入无余涅槃之前,最后的身心相续下去能够持种(因),岂不是还有后面的身心生起(所谓刹那相续)?那么怎么能够说阿罗汉不再出现三界中呢?!就成大过失了。

所以大家看到摄大乘论的讲解,就举一反三的明白如印顺,星云,妙境,济群等诸人讲阿赖耶识是刹那生灭的,故名相续是错误的说法,有时候讲阿赖耶识为“相续识”是讲的第八识能“去后先来做主公”,使得众生一生又一生的轮回,并不是说阿赖耶识会如意识一样的不断的刹那生灭,《解深密经》讲“一切种子如瀑流”是阿赖耶识种子流注生现行,不是说阿赖耶识跟前面六识一样刹那生灭(他们诽谤第八识的也找不到第七识),倘若阿赖耶识和前面六识一样刹那生灭必然不符合“坚”的特性就无法持种,就现行前面七识而言刹那生灭,由阿赖耶识不断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来讲恒转如瀑流,而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的。另我们讲阿赖耶识亦有等无间缘是讲的因果的连续性,也不是说的阿赖耶识是刹那生灭的,举要言之当今诸法师一来不明经典的深义,二来没有实证的缘故只能把意识套在了经典讲的阿赖耶识上,慧律就比较实在就直接讲第八意识!意识是意识,阿赖耶识是阿赖耶识。何来第八意识?

如果否认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的,而讲刹那生灭,就会有这个问题存在,既然刹那生灭就是会断的,就是虚妄法(前面六识都是刹那生灭都会断档,第七识入无余涅槃也会断),既然是虚妄法,那么阿赖耶识也可以断灭(目前如净界法师等讲灭阿赖耶识,根源还是在听受了他们的邪见,净界也认为灭阿赖耶识是没有了),阿赖耶识断灭那么无余涅槃就是断灭空无,你是在说佛陀本质是虚无外道?难道不是吗?唯物论也说人死如灯灭的,何必学佛呢?你非要认为要修四圣谛等才能够真正的成为断灭,何苦来哉?人活着虽然苦,不都还是存在的吗?总有一点点甜美的时候嘛,他们认为可以灭第八识成所谓的解脱,实质是完全的断灭,有何意义?

凡是刹那生灭的都是可断的,都是不可持种的,如这里反复在讲就是这个道理,把种子和现行,阿赖耶识心体合在一起说可以说非常非断(因为种子和藏识非一非异),而实际上阿赖耶识是不可灭的,唯识三十颂有说灭阿赖耶,是说的灭除阿赖耶识中染污的部分,烦恼现行或者烦恼种子可灭,不是说把阿赖耶识心体也灭掉,正因为阿赖耶识心体不可灭,所以佛陀才说无余涅槃是真实,清凉,寂静,如果断灭了还有个什么真实?比如我把手一伸什么都没有,我说给你五百万,让你打个欠条,真实不真实?之所以无余涅槃是真实,是因为阿赖耶识在无余涅槃中独存,只是说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灭掉,将来不出现在三界中了故名长生不老,所作已作,不受后有。

“ 唯可容有等无间缘。”

所以讲了这么多,无著菩萨做个总结,这个前面的念对后面的念,前面的身体比如儿时的身体对少年的身体,前面只能够作后面的等无间缘,不能够说能持种,实际上持不了种,能持种的心识心体必须是常住的才符合“坚”的特性,真正的种子在阿赖耶识中,阿赖耶识对现行法,比如你起个念头我去当义工,对这个现行法才叫做因缘,因也就是种子在阿赖耶识中,并不在前面“我去当义工”之前的那个念头中,前面的那个念头对后面的念头只能够是等无间缘。凡夫众生唯物论认为儿时的身体不断长养而成少年的身体,也是不对的,身体是色法,是物质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没有思想没有感受,一团肉也不会想到怎么样去成长,真正使得这团肉不断的成长的是阿赖耶识!

无著菩萨这一句就否定了印顺,妙境,济群,星云等诸人的诽谤了,前念只能做后念的等无间缘,不能是因缘,他们讲阿赖耶识刹那生灭,而阿赖耶识对现行法就不是因缘,成了等无间缘了,万事万物就没有因了,所以他们讲阿赖耶识刹那生灭,实在是罪莫大焉!

末法时代多怪谈,好些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说,人家克隆你怎么解释?人家细胞培养你怎么解释?克隆和细胞培养实际上跟众生入胎一个道理,还是有众生的阿赖耶识加入进来,只不过这个众生的福德非常微薄,可能多少世以前上过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大肆挥霍又没有积攒福德,导致后世福德微薄,从饿鬼道出来就进入科学家的培养皿了,本质还是阿赖耶识在让这团肉增长,科学家只是在提供这团肉增殖的条件而已。科学家和这团他培育的克隆体是互相为缘的。

前面讲了这么多,无著菩萨直接进行总结,这样叫做直结。

“ 如是若离一切种子异熟果识,杂染清净皆不得成。是故成就如前所说相,阿赖耶识决定是有。”

所以我们通过前面讲的这些道理,就应该明白如果说没有阿赖耶识,没有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就是一切种识,或者说没有一切种子所依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就是异熟果识(对因叫做一切种识,对果叫做异熟果识),那么必然没有三染二净,所谓三染就是烦恼杂染,业杂染和生杂染,二净就是世间清净如禅定,出世间清净也就是三乘菩提,正因为我们反复讲了假如没有就三染二净不成立,如我们在前面所讲的,因为三染二净都是真实存在,所以必然有第八识阿赖耶识亦名一切种识异熟果识真实存在!

接着是颂结,颂结就是把前面讲的道理再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再次说明,颂结的目的是使得我们更加容易记忆,生起念心所,这样才有熏习。

“ 此中三颂,菩萨于净心,远离于五识,无余,心转依,云何汝当作?”

又三颂来说明,就是讲前面的七转识转依不成的道理,菩萨开悟的时候,开悟的时候当然就是出世间心了,因为他找到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本来是清净的,体性是清净的,是真如性的,这样就叫做出世间无漏心初起了,这个时候他当然了解,前面眼耳鼻舌身五识是妄心,不是真心,当然更不会执色声香味触为真实,出世间的这个智慧,也就是根本智,总相智生起的时候,这个智是善的,当然不是世间有漏的善,漏就是烦恼,这个当然没有烦恼,开悟之后不断的修行,有阿赖耶识的关系,阿赖耶识里面还有染污种子的关系,所以还需要断除染污的种子,而不是一开悟就成佛了,依阿赖耶识心清净心体最终断除染污的种子,故名真正的心转依!假如你们不承认有阿赖耶识,那么就没有染污的种子可断,没有染污的种子可断,岂不是一开悟就成佛?并且心转依也不成立了。

现在大家晓得了吧!为什么古来开悟的禅师如六祖,马祖道一,圆悟克勤,大慧宗杲等等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已成佛已经是无上正等正觉者。因为开悟固然是无漏智,可是阿赖耶识中还有染污的种子没有断除,谈不上真正的心转依,禅宗说见性成佛,是相似即佛,找到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而现观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是种子还没有转染成净,所以不是真正的心转依。现在末法时代,很多号称禅宗的,却认为一悟就成佛了!他们是不明白无著菩萨这里说的道理,也搞不清楚大乘佛法到底依什么建立,更搞不清楚修行次第是怎么一回事情!

第二十四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 接着无著菩萨说“若对治转依,非断故不成,果因无差别,于永断成过。”

这里也就是阐明我们上面说的道理,如果说起对治法的时候便是真实的转依,实际上是不对的,比如断我见的人,这个断我见的智慧肯定是无漏的,如果不是无漏的,我们没有看到非佛教的人,不论搞科学的搞哲学的,还是其他的宗教的人有能够断我见的,如南怀瑾净空说外道有断,根本原因是他们自己也搞不懂啥叫断我见,判断的标准是什么,佛法纯然是无漏的,唯有学佛才能够和无漏法相应,不然纵使世间的大善人如比尔盖茨等,虽然修善法也是有漏的,因为他们不可能断我见,所以断我见本质就是对治贪嗔痴的,贪嗔痴的根源是因为有我,没有我,谁为隔壁老王而贪嗔痴呢?世间大善人,布施千千万万,要么为了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要么为了后世的福报,总而言之肯定是为我,有我就有贪嗔痴,谈不上是无漏的,没有烦恼的。

既然我们讲断我见也就是实证须陀洹果,乃至开悟同时具备断我见的智慧还有同时具备断一小部分法执的智慧,当然都是无漏的,都是对治烦恼的,所以无著菩萨这里说“若对治转依”,也就是说真正能够对治烦恼如贪嗔痴的。实际上“非断故不成”,虽然是断除一部分烦恼,却没有永断全部断,单单我们讲断我见乃至开悟,固然断除一部分非全断,非全断就是这里说的故不成,那么哪些东西没有全断呢?如小乘解脱道,薄贪嗔痴了吗?五上分结,五下分结断了吗?答案是单单就初果须陀洹这个时候来说还没有!所以非(全)断故不成,为什么不成呢?因为阿赖耶识还有染污的种子,而正因为有染污的种子,所以导致有染污的现行,所以第七识还在恒内执我,所以须陀洹不是阿罗汉,在现行上来讲,必要断除五上五下分结,才在现行上来没有烦恼,断除现行的贪嗔痴等故名阿罗汉,而成佛必须要断除阿赖耶识所含藏的染污种子,并且要断除所知障才能够是佛。

没有什么经典讲须陀洹是阿罗汉,没有什么经典讲开悟就是佛!所以无著菩萨接着说“果因无差别”,如果你们否定阿赖耶识真实存在,既然没有阿赖耶识,只有前面六识,这个意识断我见,断我见是见上烦恼,一旦具足正知见不外乎就是两点,第一点,蕴处界现观无我,就这一点,末法时代也很难的,关键是搞不清楚啥是蕴处界,搞得清楚的人偏偏没有办法在现实生活中细观深观,第二点是补特迦罗无我,补特迦罗就是数取趣吗,凡夫众生有贪爱的关系,不断的造业,不断的在六道受生,故名数数受生(数取趣)也就是补特迦罗,可是末法时代,有多少人真正相信因果报应,嘴巴说相信,绝大多数是不信的,比如有个老同修,学正法好多年,居然认为进化论是对的,马卡斯的理论是对的,如果进化论对的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还需要修什么善法呢?弱肉强食无因无果了嘛!

断我见关键是做到这两点,其他也没有什么太复杂,太深奥的地方,难就难在这两点上了,正法时代不存在这个问题,往往佛陀讲法一场下来,下面成千上万的人断我见,末法时代之所以难,还是因为邪见太多光怪陆离,这叫做乱花渐欲(色声香味触法的欲太多)迷人眼。

回过头来,如果没有阿赖耶识,没有第八识的话,只有前面六识,意识果能第一现观蕴处界无我,果能现观补特迦罗无我,那么不就彻底清净了嘛,好比我们不会一道题,我们后来会了,会了还有个什么更会的道理呢?一加一等于二,现在你会了,对于一加一等于几,你还有个什么更会的道理呢?你还能够等于三不成?如果没有阿赖耶识只有意识,意识已经断我见,没有第八识,纵使他们承认有第七识,也没有第七识的恒内执我,就没有烦恼现行了,岂不就应该是阿罗汉了?而实际上断我见的人还在因位,并不是阿罗汉这个果位!“果因无差别”,如果只有第六识意识,岂不是果因无差别,断我见就是阿罗汉了?于永断成过,在解脱道的修行次第上就有大问题了啊!

接着无著菩萨破转识为转依执

“ 无种或无体,若许为转依,无彼二无故,转依不应理。”

如果你们否定第八识阿赖耶识是存在的,你们认为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就是如来藏是不存在的,只有前面六识那么当某人断我见了,那么是不是应该说清净心生起了?既然无我,不就应该解脱嘛,我既不存,一切世间林林种种的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谓利是为谁啊?还不就是为我为我的妻儿老小嘛,为隔壁老王起五更睡半夜从古到今真的没有,那些大人物志向高洁,本质也是为了我能留名留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还是有我。如果只有前面六识无第八识,断我见的人显而易见前面六识都清净了的,断我见的绝对没有这些凡夫认为有“我”的想法,因为是前面六识断我见,他断了他不清净啊。

那么既然断了,他是不是应该立马亲证无余涅槃?因为没有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既然没有,那里有阿赖耶识所含藏的染污的种子可说?瓶子既然没有,那里有瓶子里面装的稻谷种可说?是不是他断我见就应该立马亲证无余涅槃,前面六识都清净啊,并且前面六识是刹那生灭的,既然如此又没有第八识,他当然可以立马证涅槃,那么就没有二果斯那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可说了,也没有开悟之后诸地菩萨可讲了,就没有真正的转依了“无彼二无故,转依不应理”。

这里可能有同修看得不是太明白,也就是说断我见是断见上烦恼,解脱道必须要断见上烦恼和修上烦恼,前者叫做见惑,后者叫做思惑,见惑是邪教导产生的在第六识,而思惑是三界爱在第七识,如果没有阿赖耶识必然没有思惑,因为现行不论是心理上起贪嗔痴,还是行为上有杀盗淫妄(有心理才会有现行)都是因为阿赖耶识中有种子,所以大家的贪嗔痴,凡夫的杀盗淫妄才会反复生起,今生后世为什么会反复的贪嗔痴呢?过去已经过去,没有了嘛!你翻箱倒柜,还能够拿出一个东西是你上辈子的?没有啦,而之所以这辈子你还有贪嗔痴,是因为阿赖耶识有贪嗔痴的种子,导致这辈子有贪嗔痴的现行。

现行的根源还是因为有阿赖耶识有阿赖耶识中贪嗔痴的种子,解脱道的不同佛菩提道的地方是他们不必断除这个种子,只是把种子现行的动力给断除了,贪嗔痴种子现行的动力是什么?其实就是第七识的恒内执我,你意识虽然断我见,但是你还没有涉及到断第七识的俱生我执,因为第七识他有俱生我执,所以纵使你真的断我见了,有时候还是有贪嗔痴的,本群的一位师姐问过我这个问题,断我见还有没有贪嗔痴,还有的!因为还没有把第七识的俱生我执断除,而要断俱生我执,所以必须断我见之后数数无间的努力的熏习殊胜空见!如成唯识论说,所以这就说明必然有阿赖耶识,假如没有阿赖耶识就没有第七识执第八识为我,没有第七执第八那么你断我见之后,贪嗔痴的现行从那里冒出来的?总不能是无缘无故的冒出来的吧?纵使他们诽谤阿赖耶识的人承认有第七识,那么第七识不会平白无故的俱生我执吧?

当断我见证须陀洹果之后,数数熏习殊胜空见(在人间成就禅定可以下地缘上地境界,比如成就初禅缘二禅,三禅等境界,观察无常,苦,空,无我),久而久之,第七识的俱生我执就断除了,我执就是三界爱,三界境界无可爱乐,生厌,离欲,灭尽不就无三界爱嘛,现行的根源就铲除了,没有现行我执以及我执对应的贪嗔痴的现行故名阿罗汉,也叫做杀贼,杀烦恼贼故。所以这里讲从解脱道上来讲,必然有阿赖耶识,不然的话,就没有四果的成立了,既然没有阿赖耶识也没有阿赖耶识中的种子,好比说没有大池塘,那里来的池塘涌出来的水?所以“无彼二无故,转依不应理。”

实际上无著菩萨大慈大悲,如平实导师也讲过的,真正要断我见要成阿罗汉,固然不需实证阿赖耶识也就是如来藏,可是必须要深信第八识真实有,不然你看,很多问题的,这个为什么要断我执的问题就解决不了,问题不解决现行无法断除,盲修瞎练不是个事儿!

第二十五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 我们还是再来总结一下,很多人看一遍肯定是云里雾里的,为什么这个法要反复的讲?因为直接涉及到正见能不能确立,将来能不能开悟,种种佛法的观行能不能生起的问题。

上面详细的解释了如果没有阿赖耶识就没有三杂染,也不可能有二净,所谓世间清净以及出世间清净,正因为世间是现前可见的固有生杂染,有生杂染,生不可能是没有来由的,好比汽车都必须要加油,不加油汽车跑不起来,都必须有动力,人之所以有种种生老病死,种种所谓的命运也是因为有动力,也就是业,业就是作用,导致有这种作用是因为有漏善,乃至恶业无记业等等,有漏造作故名业杂染,而之所以有这种善恶业的造作,根本原因是因为有烦恼杂染,生杂染,业杂染,烦恼杂染都是因为有阿赖耶识的存在,无阿赖耶识就没有六道轮回,没有六道轮回就没有下一世,那么世间生而贫穷生而富贵就成为无因生,而现见一切皆有因,所以必然有六道轮回,有六道轮回必然有阿赖耶识的客观存在,所以有过去,现在,未来。

有生就证明必然有动力,也就是业,而动力是来源于造作,造作就有不同的造作,比如善恶无记的造作,善恶无记的造作这个动力保持在什么地方呢?业是保持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没有阿赖耶识就没有业杂染,业是因为凡夫众生有贪嗔痴有无明,他没有无明他不可能去造作恶行,造作有漏善行,乃至无记业等,这个贪嗔痴不是伟人恩赐的,不是上帝给的,不是大自然产生的,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生生世世没有修学过佛法就有无明,就一直有对于生老病死根源的无知,因为如此所以每一世都贪嗔痴,每一世都无明,贪嗔痴的种子也必须要阿赖耶识保持,才能够从一生又到一生,所以烦恼杂染必然有阿赖耶识才可以成立,不然上辈子身体意识都没有到这辈子,岂不是这辈子不应该有贪嗔痴?而现见人人都有,所以必然有阿赖耶识才有贪嗔痴。

那么讲了没有阿赖耶识不可能有生杂染,烦恼杂染和业杂染,道理大家就明白了,除去阿赖耶识和第七识,凡夫众生显而易见的就是前面的六识,你不可能认为自己没有视觉(眼识)吧?没有听觉(耳识)吧?你想什么你总是知道的吧?任何人,正常人都知道自己必然有前面六识,所以就需要辩证,能够产生三杂染的必然不会是前面六识,道理就分析了很多,比如分析入胎的情况,分析四食的情况,分析十二因缘的取和有产生的情况,分析人死温度最后的停留的情况,分析寿暖识的情况等等,如果没有阿赖耶识这些就讲不通,所以必然有阿赖耶识才有三杂染。

然后就开始讲没有阿赖耶识必然无二净,二净就是说世间清净和出世间清净,世间清净是说的禅定的情况,我们讲了等引,等持,等至位的差别,如果没有阿赖耶识只有前面六识,欲界修加行善,证禅定的加行和初禅的意识是同一个意识(只是欲界禅定加行意识引发初禅意识,但本质是一个),没有阿赖耶识熏习不成,禅定无法成就所以必然有阿赖耶识。

然后我们讲了出世间善,出世间善就是闻思修佛法,必然有阿赖耶识是因为这个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是需要很多世的修行才行的,上一世闻思修是上一世,现在是现在,而之所以根性不同结果不一样,有人能学正法,有人一辈子都在密宗喇嘛教里面打滚,有人一天到晚神叨叨,有人有强烈的非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切都是因为过去的熏习不同,而之所以过去熏习的内涵能够来到现在世,根本原因也是因为阿赖耶识心体常住,所谓大家闻思修功不唐捐,所以产生种种程度差别,为什么你学不好?为什么人家学得好,记得住?为什么人家能开悟?为什么你不可以?因为你过去世这上面投入太少,过去世闻思修不给力啊!这就只是怪自己了,怎么办?自己看着办...只能今生更努力了。

好,上面阐述了阿赖耶识必然成立的理由,现在开始讲阿赖耶识的差别相,这里的差别相不是说的第八识可以称为阿赖耶识,可以称为如来藏,可以称为阿陀那识的道理,那个叫做异门相,所谓异门是说一个地方有很多的门,很多的路,古话叫做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通过阿赖耶识这个名称可以了解第八识,通过阿陀那识这个名字可以,通过如来藏这个名字也可以....不同的名称,显示第八识不同的特征,故名异门相,所有这些特征只有第八识有,故名所指是一。

这里的差别众相是说的第八识具体而有的功能,这个东西存在的,他有那些具体的功能?这里主要是讲阿赖耶识中种子的分类了,和前面讲阿赖耶识不同的特性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这里讲种子有那些分类,和现行法的关系,故名差别众相,种子和阿赖耶识非一非异故。

然后无著菩萨说 “ 略说应知或三种或四种。此中三种者,谓三种熏习差别故:一、名言熏习差别,二、我见熏习差别,三、有支熏习差别。四种者:一、引发差别,二、异熟差别,三、缘相差别,四、相貌差别。”

也就是说略说的话,种子有三类,或者我们叫做差别相有三种,把种子摄为阿赖耶识的话,那么阿赖耶识有三种差别相,或者有四种差别相。

这里说略说就是总略说,阿赖耶识中的种子当然是非常多的,不然的话成佛也不可能需要那么长的时间,所谓一切种智,就是说的开悟也就是亲证如来藏的基础上现观如来藏中含藏的一切种子而成就的智慧,一切种智的圆满是需要非常久远的时间的,通常来讲成佛从初发心到最终成佛,需要三大阿僧伽劫,一个阿僧伽劫是非常多的劫,劫既是时间也是灾难的意思,一个灾难到下一个灾难之间是有时间的,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差不多银河系那么大)形成到毁灭也是有时间的叫做风劫,风劫其中还有很多火劫,水劫,火劫一次太阳系就没有了,这个太阳系生生灭灭四十九次,出现一次水劫,导致三禅天以下的全部毁灭,水劫七次到第八次会出现一次风劫,四禅天以下的全部毁灭,太阳系就没有了,这样才叫做一个大劫,对比这个时间角度来讲,所谓人生一世看似漫长,实则朝生暮死都谈不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最后一次水劫才会产生风劫,前面的是不会产生风劫的(这个我以前讲太虚大师佛法概论详细算过,有希望了解的可以自阅)。也就是说所谓的大劫是个什么意思呢?粗略的算一下,大概地球生生灭灭几百次,这样叫做一个大劫,纵使当皇帝人家称你万岁爷,你真能万岁,果能万岁。跟这个时间比起来,也还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寿命无所谓长短,再长的寿命再短的寿命,比较这个都是尘埃,没有区别!三大阿僧伽劫是怎么算呢?就是说有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还有等妙二觉两个果位,总计是五十二阶次,其中从初发心也就是十信的初信到初地是第一个阿僧伽劫,从成为初地菩萨到成为八地菩萨为第二个阿僧伽劫,从成为八地菩萨到成佛是第三个阿僧伽劫,合起来称为三大阿僧迦劫(但也可能这里的劫不是说的风劫,风劫实在太长了,估计佛陀在人间讲的法应该是说的火劫,太阳系从生到毁灭的时间)。

其中最后两个阿僧伽劫在干什么呢?也就是从初地到成佛的这个阶段,主要干什么呢?就是圆满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的智慧,没有圆满叫做道种智,圆满了叫做一切种智(当然你要想圆满,你得首先把前面两个阿僧伽劫过了,都没有亲证如来藏谈什么道种智不道种智?当然具体的说证十真如,断十种障,成十种智,这里是类别而讲,程度而言,总而言之都是依第八识来建立的修行次第,第八识所显性即名真如故),要具足这个智慧是很久远的事情,单单说这个“劫”这个时间单位,有多少人算得清楚?整得明白呢?对不对?

最近我也遇到苦恼的事情(2020年我先世业报导致欠银行四十多万,疫情影响利滚利到六七十万,后来菩萨保佑都还掉了),群里的几位菩萨也遇到苦恼的事情,其实都没有好苦恼的,你想想当你站在浩瀚的宇宙的立场,法界的立场来看,就算站在这个银河系,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的立场来看,且不说站在这个立场来看,就算站在太阳系的立场来看,我们这个地球沧海桑田已经过去多少年了?所谓荣华富贵,所谓贫穷贵贱,所谓爱恨别离,所谓种种纠葛根本不值一提,对不对?所以学佛的第一个好处是心量可以变大,当你心量变大,你再来看某些问题,生活问题也好,工作问题也好,男女问题也罢,其实真的连尘埃都不是,不值得去计较,丝毫没有计较的意义。

这里总略说,就是说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种子可以分为三类或者四类,或者叫做三种相或者叫做四种相,为什么要叫做相呢?因为种子现行不就有相嘛,十八界,那个是鼻子,那个是眼睛,那个是心识,那个是桌子,那个是板凳,不都有相?其实界就是种子的意思,现行大家都看得到摸得着听得见想得到故名相,种子不现行当然是没有相,种子遇缘现行了就有相,前面已经广辩,大家还记得吗?前面缬衣服那个比喻?就是印染衣物的那个比喻(在没有投入染缸之前你是看不到其中的纹理的)?从现行来说,我们讲有这些类,也可以说有这些相。

首先我们可以分为三种,哪三种呢?就是说依据熏习的差别说有三种,什么叫做熏习的差别呢?熏习大家都明白了,比如造作善恶业导致阿赖耶识形成善恶的潜在的势力,潜在的势力也就是种子,潜在的势力好比看不到的水汽,一旦遇到气温等各种条件满足就是风雨,种子也是这样,在阿赖耶识中属于潜在的势力,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就形成了种种现行,如果按照不同的造作产生不同的熏习的角度去讲,就分三种。

第一种叫做名言熏习差别,就是说种种戏论产生名言熏习,大家看到名言这两个字一般就想到所谓的语言文字,这样回答也是对的,比如我们读书,学习,从学到会写文章会讲法这些都是语言文字的熏习,正因为有阿赖耶识保存这些种子(在阿赖耶识中和阿赖耶识是非一非异的,不过凡夫一直认为意识有熏习,或者大脑有熏习,这一点很难去除,因为世俗的说法都是这样讲的,多生多世众生也是这样熏习的,所以无著菩萨在前面才费了那么大的功夫来帮大家去除这样的无明,反复辩证前面七识不能持种),正因为第八识受熏所以童年学过,少年学过,而今天已是中年人才能够运用。

但这里的名言不仅仅是这种狭义的语言文字,其实这里的名言二字是说的分别!比如你眼识能见物,就是名言分别,虽然你见到某物未必就会产生某物的名称,但是你见到就分别完成了,你这样就属于显境名言,名言分两种,对于某物建立名称故名表义名言,纵使一个东西你以前没有见过,但是能够被你了知认识,这也是名言叫做显境名言,所以这里的名言熏习的名言主要是说的分别功能,也就是说第八识中能生起种种法的差别种子,种种存在都有差别,要是没有差别,手机就是板凳,板凳就是便盆,正因为你有名言种子,所以你才能了别它们以及他们的差别,你才不会把手机当板凳,把板凳当便盆(阿赖耶识流注的名言种子产生的事物是因为种子现行和种子现行之间有差别,但这种差别是很朴素的原始的,后来是意识加入进来进行的界定,人人都如此界定,一传十十传百,于是才产生某事某物的界定)!

而这种名言分别的现行,也就是说你能够认识的现行,现行就是林林种种的事物,由林林种种的事物于是有你认识的所谓宇宙,所谓宇宙概略来说不外乎认识与存在,一切存在都能够被你认识,凡是被你认识都存在。哪怕是兔角龟毛,世界上没有这种东西,但是你说得出来想得到,其实也是存在的,存在在你的思想和语言上,对吧?

哪怕一个婴儿,生下来啥也不懂,他也能够分别知道吃奶,他没有与生俱来的基本的空间时间的感知如何能吃奶呢?吃奶是爸妈教的吗?这个与生俱来的空间时间的感知是怎么来的?就在于生生世世的名言熏习,种种戏论的名言熏习,也就是无始以来熏习在第八识中能生起种种法的差别种子,为什么要叫做戏论呢?比如火,烧你就痛,不戏论啊!那么既然火烧你就痛,请问你想火是不是应该烧心?说火是不是应该烧口?而你想也好说也好,既不烧口也不烧心,证明事物本身就是离言的,名言是不是戏论呢?名言就是戏论,而凡夫认为名言有实,其实名言无实,也就是认识未必就是真实,真实不一定和认识相统一,所以在佛法上来讲,凡夫的认识和客观事实是不符的,凡夫们都生活在名言中而不达真实,正因为不符所以在凡夫的角度来讲都是戏论,凡夫众生其实就是遍计所执的产物。

好,讲了这么多,第一种名言熏习差别者,定义就是种种戏论名言熏习,是第八识阿赖耶识中亲能生起种种法之差别(有差别你才能认识,而认识本身也是一种差别,认识和差别是统一的,但未必和真实统一)种子。

第二十六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

前面讲了名言差别,总而言之,所谓名言在这里就是分别的意思,之所以能够分别可以分别是因为万事万物有差别,所以所谓的名言熏习就是说第八识中能生种种法之差别种子,正因为有种种法的差别,所以人们在种种法上建立种种名言,而种种名言本质是戏论,并不和真实相符,比如书中国人叫做书,美国人叫做BOOK,以中国所说为准还是美国人所说为准?其实都不准,书不会说自己是书,不会说自己是BOOK,之所以称为书或者BOOK是因人而异,所谓你的主观分别而已,所以非关实义,任何人乃至全人类的主观分别不是事实,因为名实不相符,名和事是两回事情,无始以来名是名,事是事,名中无事,事中无名,故是戏论。

中国人的古话叫做名实必相符,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荀子这位哲学家认为,有这回事情必然有这样的名词,有这样的名词必然有这回事情,尽管说兔角龟毛实际不可能有的东西,可是既然说得出来,必然是存在你的言语上至少存在你思想上,故名实必相符。在佛法上不是这样讲,佛教叫做名实不相符,名是名,实是实,比如桌子这个名词只能够代表这个名词,不能代表桌子这回事情,如果名词就是这回事情,那么说火就会烧口,想火岂不是要烧心?而现见,说火不烧口,想火我也不烧心啊,对吧?所以名实不相符。

不论是名也好实也好,究其本质,皆是种种的名言熏习产生在第八识中的差别种子所显,人们在所显上面建立种种名词名言,乃至虽然没有名词名言,但既然投胎成为人类就导致你和其他和你业报相似的人类产生了类似的感知,但不论名词名言还是你和其他人类都有的共同感知和事实都是不对等的,也就是说你始终在认识你的认识(认识并不能达物故,也不能达自,如刀不自割,所谓不能达自是就自体而言,不是说意识生起不知道意识存在),又当你能认识不存在了,就没有你的所认识,你的所认识不存在就没有你的能认识,而认识就来源于阿赖耶识中的名言种子,不论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事物)都是离言的,正因为名实不符(如果符就会说火烧口,而如果完全是不相干的那么你就无法认识,这就是见相别种,皆是离言),因此世间的种种认识叫做戏论,现在明白什么叫做戏论了吧,不是说单单只是开玩笑才叫做戏论,在凡夫来讲但有言说,都是戏论!(这段其实就是讲四寻思)。

总而言之我们有认识就是因为阿赖耶识中有名言熏习产生的种子,此若没有,任何众生都无法认识,没有认识存在就没有世界存在,因为世界是被认识的对象,因有名言习气熏习产生的种子所以有认识有分别,有认识有分别所以有空间有时间,有空间有时间所以有世界。

那么我们讲第二种叫做什么呢?第二种叫做我见熏习差别,什么叫做我见熏习差别呢?就是说我见烦恼执我熏习,这个很重要,这个是后来不断的受生,产生了自己的,他人的,大自然的,我的,物的,主体的关键原因,有认识并不一定产生自他的区别,比如看电影是因为你能认识(有名言熏习产生的种子流注的关系),但你就会认为电影中某个角色是我?其他角色是他?不会啊!而之所以现实生活中你会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自他的区别是因为有我见熏习差别产生的种子。我们明晚接着讲,感恩诸位菩萨。

那么第二种熏习就是说我见熏习,什么叫做我见熏习呢?我见熏习者,就是说我见烦恼执我执他的熏习,后来就成为了自他差别之缘由。什么叫做自他差别?我叫张三,他叫李四,这样叫做自他差别,可是这段话可没有这么浅,实际上自他是说的物我法界,凡夫众生生生世世认定有我的身体,我的思想,我的妻儿,我的家国,我的团体,有我就有区别与相对于我的其他的其他,我们把不属于我的身体,我的思想,我的妻儿,我的家国,我的团体的其他的身体,其他的思想,其他人的妻儿,其他人的家国,其他人的团体叫做“他”,有我就有我所受用,我为能受用,车子房子钞票其他为我所受用,比如我所受用的环境,我所受用的青山绿水,区别于这些就叫做他,或者叫做主观,客观等等。

这个自他差别是怎么产生的呢?单单就是我们从学校,从父母那里学到的?非也!如果只是从父母学校那里学到,婴儿生下来不应该和自家兄弟争奶吃嘛,爹妈又没有这样教他!其实自他差别是生而有之,正因为这样所谓中国哲学家荀子,乃至西方哲学家伏尔泰说“人性本恶”,因为他看到婴儿生下来也知道争奶吃啊,和孟子的人性本善就不同(孟子认为人生而亲父母,大奸大恶莫非如斯,故人性本善),实际人性还是物性非善非恶,佛教讲的性和他们说的性根本不是一个东西,佛教所谓的性是真如,真如者第八识所显性也,非善非恶。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来谈到底什么是“性”,更不是讲伏尔泰,卢梭,孟子,荀子等诸人错在那里,我们是说物我差别也是因为生生世世有生而有之的缘故,有生而长养从父母教导,从师长传授而形成的自他差别,这些都熏习在诸位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中,形成了一类特殊的种子叫做由我执熏习差别而产生的种子,下一世这个种子现行又不断的长养,于是生生世世都有这种自他差别的种子,产生生生世世自他差别的现行,所谓我的身体,我的思想,我的家国,我的团体以及区别与我的其他。

何以知之这样的自他差别是错误的呢?因为既然“我”以及我所是真实存在那么就必然是一个实体,必然是不变化的,而现见张三,刚开始一穷二白,所谓的我以及我所有就是一间破房子以及破旧的锅碗瓢盆,后来发了点财买了别墅,所谓的我以及我所有就成为老婆小三玛莎拉蒂以及别墅,再后来当了总统所谓的我以及我所有就成为了整个国家。既然是实体就应该不变,既然可大可小就证明无实体故,完全就是心识上的界定而已,也就是说心识上有那种界定的潜在的功能。

饶舌几句就是说,再其实自他差别是不对的,比如我现在拿着一朵花,请问这朵花是孤立的还是开放的?对花自身是孤立,对花需要的缘确实无量无数的,比如没有地球当然不会有这朵花,没有人栽种也没有,没有太阳也不会有这朵花,没有雨水也不会有这朵花,没有众生的业报(比如众生有当蜜蜂的业种,成就当蜜蜂的的业报)也不会有这朵花,因中因因,果中果果,无穷无尽,实际随捻一粒尘土,也需要无穷无量的缘才有这粒尘土,而正因为阿赖耶识中有这个我见熏习差别的种子,导致大家有自他差别,实际上分而不可分也!

第三种叫做有支熏习差别,就是说众生生生世世都有造善,恶,不动业的熏习,而后就成为了六道众生之一,成为了或者贫贱,成为了贤愚差别之缘,啥意思呢?人活着就会造作,一天到晚混吃等死也是造作,所谓消损福报,造愚痴业嘛,也是恶业,造善业得人报或者生天得天人业报身,造恶得地狱,畜生道等报,造禅定业得不动业报身(色界天无色界天),如是世间种种,纷纷扰扰,森罗万象于此建立,考察这种种果报,我们现见的贫穷贵贱,拼爹拼钱卖体力,究其本质,都是阿赖耶识中有这个有支种子,而之所以有,是因为众生前世的善恶业等的造作。

也就是说众生无始以来就在三界中流转,因为众生过去世造了相应的业就有那种有支熏习产生的种子,使得阿赖耶识在下一世和合诸缘,有支熏习产生的种子就现行了,比如上辈子造了恶业,这个业种在阿赖耶识中,这辈子遇到狗狗爸狗狗妈,他阿赖耶识中的有支熏习产生的种子就现行就成为了狗。众生无始以来猪鸡鸭狗蟋蟀蟑螂乃至天人阿修罗都当过的,所以这个有支熏习产生的种子是本有的,本有就是无始有,造了何种业这个业熏习在阿赖耶识中就会导致阿赖耶识在来世现行何种有支种子,有支种子在有些经论就是业种子。之所以这里不叫做业种子而称为有支熏习种子,是因为有阿赖耶识的关系,造何种业得何种报,如影随形,如拍手有声响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故,就现行来说称为“有”,三界有故。

所以最好不要造恶业,另外还要吃素,因为你能吃到的肉其实都是过去世自己的亲眷,若不是这样你也吃不到,之所以人类能够看到畜生道的猪鸡鸭等是共同实现业报的关系,不然就如天人饿鬼等我们也不是天天见,所谓共同实现的业报不外乎讨债还债,吃它半斤还它八两,真是扯不清楚。当然我们也不想未来成为别人的炸鸡腿,也不想成为人家的小炒肉,所以不能造恶业,最好能吃素。随缘了旧业,更莫造新殃,两不相欠为好。

成为初地菩萨就断除了异生性,也就是阿赖耶识中成为猪鸡鸭狗蟋蟀蟑螂的有支熏习产生的种子就不产生作用了,成为佛就没有受业报受生在三界中的任何业力了。佛菩萨只是示现在这里,随众生得度的因缘而来示现。

有这里就是说的三界有,那么问题来了,菩萨已经解脱,为何还可以出现世间,在八地以前,还需要留惑润生,修的是无漏有为业,开悟的菩萨当然也要吃饭,睡觉,不过他们所造的完全是自利利他的业,所谓自利就是自己勤求佛道,生生世世,所谓利他就是讲随缘度众生,普宣唯识性相,令众生能够悟入,八地以后心自在菩萨,能够利用第八识中的这个有支种子,同时变现在三界六道中,总而言之,和凡夫不同,凡夫众生无知造业,而不得不受报,不得自在。而大菩萨不是受报,是运用这种种子,自利利他。

也就是说有名言熏习产生的种子所以我们才有认识,才有所谓世界,有我执熏习产生的种子于是有自他的区别,有自他的区别于是为了“我”而造种种染污业,有种种染污业就导致在三界中不断的受各种生,受各种生又反过来使得阿赖耶识受熏产生了有支习气,为将来不断受生在三界中受种种形态创造了条件。

这三种,其中名言种子是一切存在的亲因缘,我见熏习差别是形成自他差别之缘,第三种有支熏习差别,是后来生到三界中的差别之缘,前面两种可以叫做法种,最后一种叫做业种,当然广义来说,业种也可以被法种所包括,贫穷贵贱难道不是法?也是呀,凡是被认识的都是法,只是我们讲如来藏中亲能生后世种种业报差别的种子为业种,也叫做有支熏习产生的种子,前面两种乃至所谓哲学的,科学的,文学的,艺术,军事的等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你能分别,分别是为什么?是因为名言熏习差别!在分别的基础上,又有我执熏习差别的关系产生物我差别,我的身体,我的思想,我的家国,我的世界而区别与这些的其他为“他”,故名物我,这些都是“法”,所以这两种叫做法种。

第二十七讲

摄大乘论讲记

最近几天真是惭愧,末学一天讲一天不讲,愧对慈尊,愧对诸位菩萨,末学并没有清修,这个时间是因为末学晚上到家在看《大明王朝1566》这部电视剧,今天看完了,主要是写海瑞怎么样成为清官,内阁严嵩徐阶等人怎么样斗智斗勇,是2007年拍摄的因为种种原因被禁播了,直到2017年才再次播放的,很多人看到的就是斗争,腐败,人情世故,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实际在说一伙唯物论的终极追求,如那个皇帝也就是嘉靖,他为什么要炼丹想成为神仙?人生一世,最尊贵的不外乎成为皇帝,他已经成了,他有我执熏习的种子故,又有贪嗔痴的关系,他的追求就更高了,就是想当神仙,因为神仙更高嘛(而且还长寿,汉武帝,秦始皇也是这样想的,神仙学说满足了他们这个需求,所以才最终吃丹药吃死掉了,长寿无份,成了短命鬼,众生都是无明深重贪嗔痴的),如严嵩以及他的儿子严世藩,乃至徐阶高拱等人,想当皇帝那是不可能的,那么过好这辈子,穷奢极欲的追求,他们又不相信因果轮回,抓住眼前,才是最好!

而偏偏出来一个海瑞,海瑞什么追求?海瑞实际上是想青史留名,受圣人之教诲,为万民请愿,用他反复讲的话叫做,人固有一死,有死重于泰山,有死轻于鸿毛,在唯物论认定人只有这么一辈子的前提下,什么样的死重于泰山?什么样的死轻如鸿毛?文天祥圆满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所谓青史留名就重于泰山,所谓苟且偷生乃至穷奢极欲遗臭万年就轻如鸿毛,海瑞从小读圣贤之书,他反复提到孟子,孟子云“养吾浩然正气”,正气长存,由什么来存?不过就是青史嘛,千秋万代,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流芳千古,就是这样。

所以唯物论内部还是有高低的区别的,虽然都是由名言习气的熏习产生认识,由我执熏习产生的自他差别,由业报不同产生地位不同,但所作所追求却完全不同(因为过去世的熏习不同),如嘉靖贪自己是色身,当皇帝还要永葆色身当神仙,严嵩等人贪现前的财色名食睡,海瑞贪名,的确是有所贪对象的不同的,为名者为利者,虽冒万死而不辞,真是让人一言难尽,其实诸行无常,所谓神仙也有定则,不可能真如嘉靖皇帝所想,能够永远长生,更何况他根本成不了,所谓那些为财色名食睡过好这辈子,追求种种享乐,如严嵩最终落下一个寒天冻死荒庙的下场,他儿子严世藩也被斩立决。海瑞到是青史留名,也不可长存啊,几万年,百万年,乃至千万年,他的所谓千秋家国梦又在何处?终究都会化为尘土而已!

时至末法时代,世道人心,更是没有准则,有几人有海瑞的情操?我大学毕业,读那么多年书几乎从小到大没有遇到老师说要学习海瑞。为什么做唯物论要做到海瑞这样的境界?诸位知道为什么吗?同样是唯物论,实际上这三者却是高下立判的,过去却经常讲孔孟之道,现在几乎没人讲了,所以衣冠禽兽越来越多,如某大学虐杀猫咪的,某某大学虐杀流浪狗的大学生还发视频,众生无明造业导致果报(别业,共业)越来越惨重,其实不讲因果轮回,他们觉得因果轮回愚昧,觉得迷信,讲讲孔孟之道,于世道人心未尝不可啊,可他们也不讲,定要毁灭之不可,哀哉,末法时代的众生!

所谓孔孟之道就是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活着要讲活着的意义,人活着不是说你穿路易威登,开着法拉利,住别墅叫做意义,因为祸福无常,你这样的话盖棺定论,你的生死轻如鸿毛。也不是说去成神仙叫做有意义,神仙不是人,成神仙是神仙的意义,不是人的意义,人的意义在于起码要做到人伦,所谓忠孝礼义仁智信,其次要做到为他人谋福利,所谓穷着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人生一辈子要讲意义,不然岂不白来一趟。从学正法那天开始,我们学佛也讲意义,我们一生要比一生在摩诃衍这条大道上,要一生更比一生福报大,智慧境界更高,好比做生意,出门总得赚点钱,不能白来一场啊!

那么我们怎么样确保这一生又一生我们的福报更大,智慧更高?这个你到是不必担心,因为你也有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这本摄大乘论就是反复讲为什么你也有的道理,以及有这个第八识的意义,所谓能藏,所藏,阿赖耶识因相,果相,能熏所熏的道理等等,我们目前就讲到了三种熏习产生种子,所谓名言熏习,我见熏习,有支熏习,三种熏习都加一个差别,种子是什么?就是界,界就是功能差别,所以这三种也可以叫做名言熏习产生的种子,我见熏习产生的种子以及有支熏习产生的种子,阿赖耶识中一切种子可以归为这三种,其中前面两种可以叫做法种,后面一种叫做业种,也可以把业种归纳到法种中,因为业固然称为作用,作用不也是存在不也是差别嘛,所以也可以归纳到法种中。

那么问题来了,这三种哪些是清净的种子,哪些是染污的种子?一般讲只有我见熏习中的一部分是染污的种子,就是烦恼种子,包括贪嗔痴等,因为名言熏习产生认识,认识不能说是善是恶,有支种子产生业报,业报哪怕就是当狗狗当猫猫,就狗狗猫猫这个异熟形态来讲无所谓善恶性可讲。

但就凡夫众生而言全部都是染污的,为什么?因为凡夫众生有无明,前面讲过了,大家还记得吗?所谓烦恼有两种,一种叫做自性杂染,就是烦恼以及烦恼的心所法,自体就是染污,如贪嗔痴等,所谓自体其实就是种子,这个烦恼种子在阿赖耶识中就是染污的。二叫做相应杂染,因为有这个烦恼种子,导致凡夫们的造作,不论是善还是恶还是无记的造作,甚至包括禅定,全部都是染污的,所谓一颗耗子屎打坏一锅汤了,如果能够断除这些染污的种子,是不是全部就清净了?当然是的嘛。

凡夫众生没有断除无明导致没有办法断除烦恼的现行以及烦恼的种子,而阿赖耶识本俱种种神通变化,不可思议功德,就无法显现出来了,因为不清净,不清净就有障碍,好比说浑水一盆,则水的本俱的清净功能无法显现的。那么怎么样断除无明呢,唯有学佛一条路,因为佛法是从最清净,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佛陀自证清净法界流出,依佛陀自证而说(前面无著菩萨也说了这个道理--是故应答:从最清净法界等流正闻熏习种子所生。),他能我们当然能,无量数劫以前,他不跟我们一样嘛,对不对?所以你如果真是学的正法,能够凭借先世善业,突破种种邪说邪师的阻扰能学正法,一辈子接着一辈子清净再清净,福智智慧越来越广大是完全可以的。

也就是说如果断除染污,那么染污一断,就全体清净了,全体清净了这些种子(功能差别)你可以随意运用,最起码不是现在这样,生不知何处来,死不知何处去,在登地菩萨来讲没有生死(阿赖耶识本来就没有生死可言,所谓“明心”找到阿赖耶识为“了生死”,生死中却有不生死的本心,我是假的真的却无生死,当然就“了生死”),因为他们可以在六道在无量数世界随意示现(有些世界一天这里太阳系从形成到毁灭都过去了,站在大菩萨的角度看自己的无量意生身就好像空谷回音一样的,就无所谓生死了),这不就是以前的有支种子嘛,能够对于自他,对于自的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俱知,对于他的现在未来过去一切俱知,这不就是以前的自他熏习产生的种子的运用嘛,乃至精通五明,工巧明,医方明,内明等,这不就是以前的名言熏习产生的种子嘛,对不对?你现在不行,是因为你烦恼没断,断了从佛学习,不就断除所知障,而能圆满的运用这些了嘛,所谓圣人所悟,就是凡夫所迷,所谓凡夫所迷就是圣人所悟而已。

那么我们把阿赖耶识中的种子分为四类,又该怎么分呢? 如无著菩萨说,四种者:一、引发差别,二、异熟差别,三、缘相差别,四、相貌差别。

第二十八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 无著菩萨说“四种者:一、引发差别,二、异熟差别,三、缘相差别,四、相貌差别。”

前面我们把阿赖耶识中的种子分为三种,名言熏习产生的种子,我见熏习产生的种子,有支熏习产生的种子,那么谈到这个熏习,什么时候开始熏习的呢?比如我看某本书,学习某个技术总有个时间,比如十年前,二十年前,开始学习吧,这个阿赖耶识因为熏习的缘故,产生了某种种子,那么也应该如此吧,最初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问得好!实际上,目前很多人,经书看得不可谓不多,论典学得不能说少,大多都会这样一问,难点就在这里,众生是无始就存在的,无始就存在的,要说前前,前前无始,要说后后,后后无终,无始无终是名法界,每一个阶段是有生住异灭的,但阶段是无数无量的,也就导致说这种熏习没有一个开始,因为开始之前还有开始故。所以我们讲这种熏习何时产生?无始以前就产生,换一种说法,就叫做本俱。

《成唯识论》说,种子有本俱有新熏,玄奘菩萨所谓的本俱就是讲无始以来已经有熏习的,讲新熏是说现在开始学习,因为众生都是无始就在轮回,无始以来你且知道某人学过没有学过佛呢?学过的里面又有三种差别,他有无始以来各种原因学的解脱道,菩提道的区别,所以有三种种姓分别是声闻种性,缘觉种姓,菩萨种姓,还有一种是都接触过,各种原因各种熏习导致他即可能成为阿罗汉,也可能成为辟支佛,还可能成佛,叫做不定种姓,至于他将来到底成为什么,这个要看未来的因缘了,所以叫做不定,既然有这四种种姓,本俱四种,那么要是这么多世以来就没有学过佛的呢?有没有这种可能的呢?当然有嘛,逻辑上必然有实际上也绝对有,叫做一阐提,也就是说这种众生从本俱的角度去讲,没有任何解脱乃至成佛所需要的潜在势力功能也就是种子。

所以说大家也不要对于某些人去学藏密喇嘛教感到有什么不理解,我明明三番五次引经据典的给他讲了密宗的伪佛教,为啥扭转不了?其实他是一阐提,他这么多世以来就没有接触正法,就没有接触佛教,导致这辈子因缘际会,各种原因想学佛了,却根本无法分辨正邪(比如把打卦问卜,神鬼附身,装神弄鬼,打小人,念鬼神咒的,神叨叨的,打坐就是佛法的,心灵鸡汤的,乱七八糟的当佛法),乃至我们大街上去拉一个来,讲半天如鸡同鸭讲,人家对这个事情也没有兴趣也学不了,都属于一阐提,过去世在佛法正法上没有任何熏习的缘故,这是广义上的一阐提,广义上的一阐提都是可以理解的,过去世没有接触过佛法,即便他们遇到正法发现和自己学的不一样,也就悻悻然离开了,但没有诽谤,对于正法传播也没有什么妨碍。

狭义上的一阐提,因为各种原因,一直以来邪见熏习的缘故,学不了正法,因为他慢心深重的关系,以前又熏习的邪法,他遇到正法就会诽谤,导致未来下堕三恶道,从三恶道出来,三恶道不断邪见种子的,唯有开悟之后久修才能断除种子,偶尔为人遇到佛法正法又诽谤,如达癞,印顺,诸位喇嘛教“活佛”等等,遇到如来藏正法跳得最起的,他不但过去世没有熏习无法接受正法,又无明业障深重还要诽谤排挤。

很多人无知,看到《大般涅盘经》中说“杀一阐提没有罪报”,就说你看,佛教多么残酷啊,大般涅槃经这段话是说的第二种狭义上的一阐提,你想佛法是众生唯一能够远离生老病死得到究竟安乐的方法,他却诽谤之,众生接受他的诽谤,又一传十十传百,使得更多人诽谤,更多人下地狱,好比说一个恐怖分子裹挟了一车人,不断杀人,有人击毙恐怖分子,请问是功德还是罪过?我觉得是功德,你认为呢?停止他作恶,拯救一车人,难道不是功德?所以大般涅盘经这段话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地方!当然在楞伽经中,说有菩萨一阐提,因为过去的大愿故示现不成佛,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个是哪位菩萨?是我们的地藏菩萨摩诃萨!地狱能空吗?永远不可能,因为众生无量无数,对吧?众生无量无数,众生的贪嗔痴也是无量无数,各种恶业也是无量无数,造业就受报,怎么可能空得了呢?

所以地藏菩萨摩诃萨就一直不能成佛?其实菩萨早已成佛,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菩萨一阐提是单单就不成佛来说,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所以在五种姓的角度来讲佛性就是“三无二有”,其中不定种姓和菩萨种姓可以成佛,而缘觉种姓和声闻种姓是一定入无余涅槃的,一阐提是即不能成佛也不能解脱的。

好了,我们回到原文。 无著菩萨原文-此中引发差别者:谓新起熏习。此若无者,行为缘识、取为缘有、应不得成。

这里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中按照四种来分类的第一种,这里讲个引发,就是说能够引发现行诸法品类差别的业种,比如说我们讲某人将来下地狱,什么事情引发他下地狱呢?就是上辈子造的恶业,也许是上上辈子,但是他是凡夫嘛,他上上辈子造恶之后,某种善业先成熟,导致成为人,他阿赖耶识中缺少学佛熏习产生的种子,这辈子又没有新熏,这辈子没有忏悔,他也不懂也不想忏悔,感觉这样太莫名其妙,这辈子看起来也没有什么恶业甚至是世间说的善人,死掉却下地狱了,是因为上上辈子的恶业,在上辈子的善业成人的业报结束之后所引发,导致下地狱,这样就叫做引发,引发不一定是这辈子造业下辈子受,也可能是上上辈子所造,或者久远劫以前所造,引发现在世受可爱或者不可爱的业报,或者将来受某种业报身。

所以在金刚经上说,若人受持此经(就是开悟),若有人受持此经,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比如大家学正法,我也了解有些师兄的确看起来没有怎么顺,主要是有先世恶业的缘故,导致此生学习正法,却被人轻贱,我就经常被人轻贱,久而久之我都习惯了,这是我先世罪报导致的,但是能受持此经,先世罪报,这个还没有现行的罪业就能消灭,未来还可以成佛,就是这个道理。

然后这里又说,谓新起熏习,就是说最初所起的能够引发识等之熏习,就是讲前面的本俱的种子,最初的,众生是无始的,但是学佛肯定有开始的,比如某人百万年前,亿万年前,百万劫前,亿万劫前某一世,如法华经讲,佛种从缘起,肯定有个某世开始,因为闻思修才能够成佛道嘛,众生固然无始,最初听闻佛法肯定有开始,所以这里讲新起熏习,就是讲最初。

接着说此若无者,比如某人是广义的一阐提,没有这种本俱的熏习产生的种子,比如深更半夜马上十一点了还在外面享受生活的人(末法时代五浊恶世大多都是广义上的一阐提),你叫他来听听《摄大乘论》,他来吗?肯定不来啊,为什么不来?因为他没有兴趣,他为什么没有兴趣?因为他没有最初,没有本俱的清净种子(过去世闻思修产生的),这里接着说“行为缘识、取为缘有、应不得成。”这样是从三世因果的角度讲,前面两支是过去世,中间多支是现在世,后面的生老病死是未来世,要是没有过去造业的,本俱的,所谓引发差别形成的业种,请问阿赖耶识怎么可能投胎?不入胎怎么会有现在世?所以讲“此若无者,行为缘识、取为缘有、应不得成”。 ”

第二十九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 无著菩萨说“ 此中引发差别者:谓新起熏习。此若无者,行为缘识、取为缘有、应不得成。”

我们讲分四种的话,阿赖耶识中种子分四种的话,第一种叫做引发差别,其实所谓引发差别就是说业,业就是作用,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业种,业种不一定就是上辈子,或者这辈子的,也许是上上辈子,也许是久远以前的,正因为有这个业种存在,所谓引发差别存在,所以导致这辈子结束,阿赖耶识根据这个业种,造了什么业,受什么胎,比如造了五戒的业,有这个业种,将来成为人,造了恶业,有这个成为狗的作用也就是“业”,将来受了狗胎,所以这里说行为缘识。又说取为缘有,比如某人杀人放火,为什么要杀人放火?还不就是因为有“我”而为了“我”得名利,当然杀人放火未必能够取得名利,我们就说假如取得了,当然有这个造作不管得到没有得到名利,必然有将来往生到三界恶道中的“作用”也就是业,所以阿赖耶识中必然是有业种的,不然大家不会现见有贫穷贵贱的差别,键盘侠们不会说,人家的起点就是你的终点!

是不是这样啊?有啥都不如有个有钱有势的爹妈,有人生来在罗马,有人出生当骡马!而之所以你没有,人家有,就是因为业种不同,其中引发差别,引发后世贫穷贵贱的这个业种不同,这个业种在阿赖耶识中,就目前或者将来使得众生受贫穷贵贱报或者受六道轮回各种异熟报,有引发作用故名引发差别产生的种子,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生下来就贫穷贵贱不同,贤愚两分是因为过去造作不同,业不同,持业熏习在阿赖耶识中有引发作用就导致如此的,这不是自然产生的,不是伟人恩赐的,不是上帝创造的。

无著菩萨说“此中异熟差别者:谓行、有为缘,于诸趣中异熟差别。此若无者,则无种子,后有诸法,生应不成。”

那什么叫做异熟差别,也就是异熟种子呢?就是说行,有为缘,行就是造作,造作善恶业就叫做行,五蕴中有行蕴嘛,行就是造作。有为缘,有就是因为有造作所以导致有业,往生到三界六道的业也称为三界有,业在十二因缘中和有三界有是近义词,正因为有造作,有三界有(业)为缘,为重要的条件,所以导致阿赖耶识出现在某一道,于是凡夫众生不得不在三界六道中受生,成为了天人,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等大类中无量无数的小类中之一。

也就是说,“行”和“有”为重要条件,有行有造作,有往生到某一道中的业,有这两个重要条件(缘),所以就有三界六道的种种差别,比如狗狗猫猫,穷人富人,男人女人,地狱饿鬼等等等,无量无数的种类,这些种类真的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既然创造这些,他是谁创造的?他不需要被创造,自然而有,我们为什么非要他来造不可?是大自然创造的?何为自然?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无常,大自然不可能常(譬如母鸡和小鸡都是鸡就同属性,大自然的一切都无常,大自然肯定无常),两者同属性,那么大自然必然也是无常,大自然既然是无常,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他是如何创造种种种类的呢?

如果是进化而来,那么从何进化而来?最初的奇点又是怎么来的?需要知道这些都是没逻辑,没道理的说法,实际上是每一个众生都有阿赖耶识,都有如来藏,如来藏中本俱这个异熟差别种子,当某众生造作某种业,后来遇到合适的缘也就是业种现行了,现行是异熟差别种子现行,业是一种作用,譬如汽车要有汽油燃烧的作用汽车才能够开,而汽车不是汽油,汽车是汽车,有行有有,导致异熟差别的种子现行,所以就有了种种种类的差别,也就是猫猫狗狗,人类,畜生,地狱,饿鬼等等,汽车就跑动起来了,我们就出生了,我们就存在了,就为了生活朝九晚五起来了。

所以真正创造世间一切是每一个众生的阿赖耶识!但阿赖耶识创造这世间林林种种的一切却不是上帝那样,“我要光”!“我要电”“我要一个星期有七天”,不是那样无缘无故的创造,阿赖耶识的异熟种子现行却需要造作和业种的存在,是需要缘的,所以上帝,梵天那种叫做外道神我论,而佛教的根本要义在于“缘起性空唯识现”。

阿赖耶识中除去业种,必定有这个异熟差别的种子存在,不然纵使有汽油,没有汽车,就没有车开。所以汽车必须有,那么阿赖耶识也是如此,其中必定是有异熟差别种子(也就是说阿赖耶识中本俱的天人,人类,饿鬼,畜生等的种子),这样有行有有,才会有种种异熟差别的现行存在,我们才有身体,我们才有工作,我们才有饮食男女,才有猫猫狗狗,才有所谓贫穷贵贱,才有地狱众生,畜生道的,饿鬼道的,有这种异熟差别现行才有他们的世界,饿鬼世界,地狱世界,人类世界....

所以无著菩萨说“此若无者,则无种子,后有诸法,生应不成。”就是说纵使有造作有业种,要是没有这个异熟差别种子,后面是不会成为人,天,饿鬼,畜生的,汽油是汽油,汽车是汽车,正因为首先有汽车,后来有汽油,才有汽车开起来,正因为有异熟差别种子,又有因为造作而产生的业种,所以才有了林林种种的众生,所以讲行有为缘,才有“于诸趣中异熟差别”,诸趣,就是五趣,天人,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是普遍存在其他趣的),于诸趣中异熟差别才会存在,大家才看得到摸得到某事某物,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异熟差别种子必定存在。

我们讲了前面两种存在于阿赖耶识中的种子,第三种是什么呢?如无著菩萨说“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此若无者,染污意中我执所缘,应不得成。”

第三种就是讲缘相差别,这其实就是讲的阿赖耶识自己的种子,也就是讲的阿赖耶识的见分(相分其实也是阿赖耶识自己的种子),阿赖耶识的见分就是他自己的种子所现起的,前段时间有个师兄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当时说不知道,当时说不知道有不知道的道理,摄大乘论对我很重要,我之所以能够离开密宗伪佛教的束缚,多亏了这本论,所以这里多讲讲,当然具体什么是,我肯定不说,这个阿赖耶识的见分,被第七识意根所缘,所攀缘,就好像我们包里放着500克的金条,被我们所攀缘,我们非常爱这个金条,意根也是如此,他攀缘的对象,执着的对象就是阿赖耶识的见分,因为意根攀缘这个阿赖耶识的见分,所以才有了痴,见,慢,爱,意根所缘的其实就是第八识,就是第八识的相,正因为阿赖耶识有自己的种子,有这个缘相差别种子(第七所缘)所以有见分,他自己的见分,导致这个第七识攀缘,如果没有这个缘相差别,那么第七识攀缘什么呢?而现见都有俱生我执,哪怕婴儿生下来都会和兄弟姐妹抢奶吃,所以第七识必定有所攀缘,第七识所攀缘的对象就是第八识的见分,而第八识的见分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第八识中本有自己的种子,也就是缘相差别的种子!

所以这里无著菩萨说“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这里的意就是意根第七识,第七识称为意,前面讲过了,大家还记得吗?讲心,意,识三,心之所以为心有集起诸法种子故为心就是第八识,意就是思量,恒审思量,意根只要没有入无余涅槃,不论是不是昏厥,是不是无心定,是不是死掉了,都是存在的故恒,审是审查,审视,思是决定,量是量度,他是恒相续,他一直在恒审思量,他都没有断过,那么他恒审思量的对象必然也是不会断的,唯有阿赖耶识是常住的,那么他的恒审思量对象必然是阿赖耶识!而阿赖耶识无形无相,他又去思量什么呢,思量的就是阿赖耶识的见分,见分可以被他思量,因为有缘相差别的种子,此种子生生世世都会现行,哪怕就是成为细菌或者往生无色界天都会现行,所以意根为心,意,识中的意!

所以正因为有缘相差别种子,也就是他自己的种子,满足缘的前提下自己使得自己现行了,导致有阿赖耶识的见分存在,意根才能够去攀缘,就是这里的我执所缘,如果没有他自己的种子现行,也就是缘相差别的种子,意根缘什么呢?意根既然可以缘,缘的对象就是缘相差别的种子所起的现行,所谓阿赖耶识的见分。所以他这里讲“此若无者,染污意中我执所缘,应不得成。”具体这个见分是什么,大家就各自体会了。

第三十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 接着无著菩萨按照四种种子划分的话,第四种叫做相貌差别,“此中相貌差别者:谓即此识有共相,有不共相,无受生种子相,有受生种子相等。”

这里就是说因为有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中有这种相貌差别的种子,所以导致生起了种种法的相貌,比如我们拿一个手机,手机有手机的相貌,我们登泰山,泰山有泰山的相貌,乃至说张三有张三的相貌,李四有李四的相貌,种种相的产生是因为有这个相貌差别种子的存在,这个和前面的异熟差别不同,异熟差别是导致成为贫穷贵贱,六道众生的种子,有造作,有三界有的业力(业种属于引发差别),导致异熟差别的种子现行,而成为某一道,而往生某一道,但是往生这一道之后,比如同样是人,人就有人的受用的客观世界,比如地球,植物,河水山林,也有人相应的感受,思想(主观),对于同一件事物,张三李四的感受,思想是完全不同的(当都是相对于他自己的主观),所以这里讲共相种和不共相种。

那么这个相貌差别就包括了两种,一种叫做共相,一种叫做不共相,那么到底什么是共相?什么是不共相呢?无著菩萨接着解释 “共相者,谓器世间种子;不共相者,谓各别内处种子。共相即是无受生种子,不共相即是有受生种子。”

这里其实就是讲依报和正报,有异熟差别,导致众生往生到某一道,比如成为人,就有贫穷贵贱的差别,这个是异熟差别导致的(也是过去世的业导致的,业种引发了异熟差别的种子现行),异熟差别种子现行导致往生到某一道,成为某一道的具体的一个众生,比如成为四川的张三,那么不可能没有四川的气候,四川的土地,四川的景象,不可能没有地球,没有四川的植物如稻谷等作为张三所谓活下去的依报,而张三自身就是所谓的正报,成为人而不是其他的众生,简单说,依报就叫做共相,比如四川人都喜欢吃麻辣,都享有四川的气候,都在那个地方生活。正报就比较具体,虽然都是四川人,但同样是四川人的张三和李四是不同的两个人,各有各的贫穷贵贱,知识涵养的不同,各有各的身体的不同,各自有各自的命运,自己的就属于正报,依正不二,是相辅相成的。

也就是说,这里的共相,就是讲阿赖耶识也就是如来藏中共相种子所起的器世间诸法,你的如来藏中有这个共相种子,我的也有,不是说只有你有,我就没有,比如这样的气候,这样的地球是现行,为什么会有地球,会有这样的气候,实际上就是因为我的阿赖耶识中有这个共相种子,你的也有这个共相种子,我们都成为了人,我们的阿赖耶识所变相的世界是相似的,这是我们往生到这里的众生共同共相种子变现了,所以泰山你看得到,我也看得到的,地球我在这里生活,你也一样,这是我们的共相种子共同变现的。

有人否定唯识他们讲这个泰山是真实存在的,为何?因为我看见了,你也看见了,所以离心实有外境!这个说法按照这个道理就是错误的,你看见我也看见泰山是因为我们共相种子变化相似的缘故,所以你看见我也看见了,要是饿鬼道的就看不见,他们所见的就和我们所见不同。根据这个道理也可以讲外在的世界是生活在这里的众生之阿赖耶识共同变现的。所以不可瞧不起任何人,你的受用,哪怕你是神仙皇帝,其实你的世界也有乞丐的一分变现的,也就是阿赖耶识之共相,种子共同变现故名共相。

那么什么叫做不共相呢?简单说,就是各各有情众生不共相种子所起的个别的内六处法,内六处就是讲的眼耳鼻舌身意,你的眼根是你的,你的眼识也是你的,你的触心所还是你的,不像泰山一样你可以攀登,我也可以,这些眼耳鼻舌身意是你的就不是我的。这样就导致个人有各人的想法,我吃饭你不饱,我要是有善业,现在实现了,我可以有钱享受高级的愉悦的色声香味触法,比如我可以去米其林餐厅吃饭,你就只有吃大排档,我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说一个送餐员过生日也上班,累了一天,好不容易忙完,自己买的蛋糕都馊了,工作结束,一边哭一边吃蛋糕,哎,因果就是这样天差地别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直如此。

不共相者,谓由各各有情阿赖耶识中不共相种子所起之别别内六处法也,也就是说阿赖耶识不共其他众生之相,大概明白什么意思吧?每一个人善恶业不同,过去世造作的善恶业不同,导致今生地位不同,思想不同,感受不同,地位不同,眼耳鼻舌身意不同,所享受的色声香味触法不同,我偶尔也看键盘侠说什么,他们看到人家比较苦,就说他为何不努力?都是他不努力自己造成的!?我就留言“你这么言之灼灼,为什么你当初不努力投胎呢?努力赚钱累啊!你认为只要努力就可以如何,你当时投胎努力点,一个亿不就是小目标吗?”,这些人典型的是白痴皇帝司马衷说的“何不食肉糜”!因为有不共相种子的存在,导致每一个人有不同的受用,不同的命运,不同的家庭,根源是每一个人有不同的内六处,你能干得了,未必他能干得了嘛(更何况那些键盘侠也仅仅是稍微好过一点而已)!白痴皇帝司马衷认为肉丸子是最差的食物,老百姓都吃不到啊,所以我一般不看评论啊,看了揪心。

当然也不是说众生就一直生生世世如此,所谓天道(因果)无情却有情,但凡能够学习佛法,明白因果的道理,就知道一世贫贱不值得难过,一世富贵不值得庆喜,贫贱是先世恶业导致的,富贵是先世善业导致的,其中无我的,种种行产生种种业,种种业受种种报,乃至于今,皆如空中鸟迹,不可言有也不言无,所谓非有非无。每一个人的种子都是无数无量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心地上播种收获,所谓积德行善,修身养性是最重要的,阿赖耶识受熏持种因果报应不因为现在贫贱富贵而有差别,积德行善终究有所谓“他日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

那么所谓的共相者,共相简单说就是外在的山河大地,气候冷暖,植物矿产等等,这种也叫做无受生种子,所谓无受生就是生外共相的种子,这个种子现行成为山河大地,是无觉无受的,比如地球有感觉有感受?植物也没有感觉也没有感受的,所以都是无受生种子现行,无受生种子也叫做共相种子。共相种子现行是无觉无受的,用今天的话说叫做没有主观能动性的,比如树林在哪儿也没有看到一棵大树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跑动!愚痴人太多了,非要说植物也有生命,他们懂啥叫生命啊!植物可以讲有生但无命,因为命是说的有心识。不共相既是有受生种子,就是说各各有情众生能生内六处,能生感受,思想,了别,眼耳鼻舌身意的种子,也可以称为有觉受生起之种子。

关于有受生种子和无受生种子产生的现行来讲,是非常复杂的事情,概略来讲有共中共,共中不共,不共中共,不共不共的区别,也就是说众生阿赖耶识内变根身,外变器界,又是互相为缘的,就导致错综复杂,比如不共不共属于是每一个众生专属的自己的净色根,但不共中共就是每一个众生的根依处,比如肉身,这个众生死掉了,但他的肉身其实也有其他众生所变所以还有尸骨,身体虽然是他的却有其他众生所变现的成份在里面,所以很复杂,详细的说明挫作《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中有叙述。

我们讲了这个相貌差别分为共相种子和不共相种子,那么这两种种子在修行上的意义何在?

“对治生时,唯不共相所对治灭,共相为他分别所持,但见清净。”

就是说当有对治无漏心生,比如成为阿罗汉了,比如成为初地菩萨乃至八地菩萨了,此有受生和无受生两类种子产生的共相和不共相就有区别,也就是相貌差别就有区别,这个不共相就被对治了,比如有些大力菩萨,能够变鹅卵石为佳肴,乃至阿罗汉入灭入无余涅槃,他再也不出现在三界中了,再也不受生老病死无尽轮回的苦了,是属于不共相灭了,他把自己的蕴处界,内六入给灭掉了,但是这个世界还是存在的,这个世界之所以还存在,因为他只是灭掉了他的共相种所起的共相,这个世界还有其他的有情众生存在,这些众生并没有修解脱,更没有办法入无余涅槃,他们还要继续轮回继续生死,所以还有世界,所谓他们的共相种子所成的世界以供他们受报。所以阿罗汉所对治的并不是其他众生变现的共相世界,他是把他自己的给灭了,而入无余涅槃了。

有受生种子产生的不共相是内六处,成阿罗汉灭掉了第七识意根,意根不执第八识为我,那么第八识本身是自在的心识,就不再受生三界,也就不流注有受生种子不产生下一世的内六处,所谓眼耳鼻舌身意等,没有身心当然也就不流注无受生种子,也就是说他共相所谓世界也就不存在了,他就没有下一世了。

正因为这样入无余涅槃并不需要去对治其他人所变现的世界,把自己的内六入给灭掉就行了,人家继续生死不妨碍你长生不老,无余涅槃永离苦厄。乃至大力菩萨,能够自在变现也是一个道理,当他把他自己的不共相转变之后,他所谓的共相也开始转变了,一般生死凡夫看到的世界就是目前我们看到的世界,而在他眼里,却是清净的自在的,他完全可以遇水不溺遇火不烧,虽然我们在同一个世界,但是他把他不共相给对治了,烦恼断除了内六入转变了,所谓依正不二,他受用那一分共相也就转变了,我们看是水火,在他未必就是!所以无著菩萨这里说“共相为他分别所持,但见清净。”水火对我们这些凡夫来说,张三淹死,李四依然,对他们这些大菩萨来说,却是没有妨碍,因为他的共相那一分已经随着不共相的转变而转变了。所以在我们眼里就看起来非常不可思议。

第三十一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

“共相即是无受生种子,不共相即是有受生种子。”--也就是说,相貌差别主要是分两种,一种叫做共相,大家共见的山河大地是,一种叫做不共相,比如大家各自有各自的身体,那么各自有各自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乃至依此而转的眼识,耳识,鼻识,意根,阿赖耶识。因为有共相和不共相的关系,所以有识所领受的色,声,香,味,触,法等所谓内六入(眼入,耳入等)也,之所以加个内字,也是因为是各自领受各自的,你的感受是你的感受,不是人家的,固然说人人得个一百万都快乐,可是即便同时大家都得,也是各自有各自的感受,所以所谓不共相,就是有受生种子所成,也就是自己的觉受。

山河大地石头矿物植物没有觉受,不可能这块儿石头有感受,也没有感情,共相就是外在的山河大地,外在的是没有觉受,觉受是依众生而有,众生才有心识,有心识才有觉受,外在山河大地是依众生而有的,比如饿鬼道有饿鬼道的器世界,人类有人类的器世界,世界是依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众生而有,为这些众生所依,故属于共相。凡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业报相似的众生所见都这样故名共相,共相之所以产生是因为阿赖耶识中本有无受生种子,大家的无受生种子是相似的,所以变现的共相也是一致的,山河大地都没有觉受故名无受生种子所成。而不共相的,你的眼睛耳朵鼻子等,是长你身上的,依这些你才有觉受,能看,能听,能闻....这个人和人是不同的,纵使大家都同时受苦受乐,可也是各自有各自的苦乐,受在自己身上,故是不共相,这个属于是阿赖耶识中的无觉受生起之种。

今天再补充讲一次,昨天我们也讲了,接着说“对治生时,唯不共相所对治灭,共相为他分别所持,但见清净。”很多人之所以舍弃不了贪爱,他们是认为真的有外在的山河大地,其实没有的(如平实导师讲外相分其实是讲的阿赖耶识变现的本质相分)!这个器世间不过就是你的他的我的阿赖耶识中无受生种子所共变的,所以你看是泰山,我看不会是黄山也是泰山!所以识外无境。

很多人之所以断不了我见,根本原因,也是认为内六入,我有眼耳鼻舌身意,我有真实的领受,我思故我在,我能感受故我在(人家没有我这样的思想,我这样的感受,肯定是有我的),其实身体,思想,感受都不真实,不过就是你阿赖耶识中有受生种子所单独变现的,此中真的没有器世间也没有“我”,不过就是种子刹那刹那在变似主客观而已。这里譬喻解释,就是说阿罗汉的情况,世界如果真的存在,阿罗汉入灭了,是不是世界也就应该不存在?可是世界还存在,是因为他虽然入灭,其他的众生没有入灭,所以还有其他众生所变的世界存在,乃至大力菩萨断了烦恼,其他人见污浊世间,他却所见是清净的,是他能够如意变化的。所以世间,家国,都是虚假的。所谓国家不过是一代人实现自己的业报,又一代又一代的业报实现如勾锁一样的连续下去而已,这背后就是过去,现在,未来生活在这里的众生之阿赖耶识有受生种子和无受生种子在不断的流注,并且众生又是相互为缘的罢了。

接着进一步解释,也是譬喻说。 “如瑜伽师,于一物中种种胜解,种种所见,皆得成立。此中二颂:难断难遍知,应知名共结;瑜伽者心异,由外相大故。净者虽不灭,而于中见净;又清净佛土,由佛见清净。”

“复有别颂,对前所引种种胜解、种种所见、皆得成立。诸瑜伽师于一物,种种胜解各不同,种种所见皆得成,故知所取唯有识。”

这里说瑜伽师,不是现在白富美每月5888元练的那个瑜伽,这里的瑜伽是相应的意思,在古印度至少要修禅定并且成就禅定的才叫做瑜伽师,相应于禅定境界才叫做瑜伽师,初禅以上禅定成就如果想成就神通就需要在初禅等持位修地水火风等等的观行,成功了就可以扭转四大,不受四大阻碍,他修这个观行相应于这个神通境界故名瑜伽师。

如修瑜伽诸师,这些成就禅定的瑜伽师(至少初禅以上),有些在成就禅定的基础上修火观,他用禅定为加行,成就火观,能够在寒冬腊月,不穿衣服,人家看是冰天雪地,他所见却是熊熊大火,有些修禅定的基础上修水观的,人家看是荒漠,他看到的却是汪洋,有些在禅定的基础上,成就空观,人家看是墙壁,他看却是空无,能够穿墙而过,他们修这些观行,都有实际的用处,叫做皆可成立,那么到底是一般人见墙壁是真的,还是瑜伽师所见是无墙壁是真的?

你说瑜伽师看到是假的?是说世俗人看到是假的?还是他们都是真的?实际上都是随心变现,正因为随心变现,禅定的基础上,心力发生变化,离下界染,得上界境,所以下界境界拘束不了他,也就是说没有世界,世界不过就是阿赖耶识中种子的变现而已,是心识所变,当某人成就禅定,成为瑜伽师了,他种子变现也就发生了变化,流注出来的有受生种子和无受生种子也不同了(但他同时知道凡夫们看到的接触到的是什么,因为上界知下界境,并不妨碍跟大家一如既往的交流工作),也就是所谓共相种子和凡夫的就不同了,所以没有世界,世界不过是心所显现而已,大家所见相似故名世界,正因为相似所以大家认为是真实,实际并不真实。又比如说同样是水,天人看是琉璃,人看是水,鱼看是家园,鬼看是脓血,为什么不同呢?因为他们各自的阿赖耶识中有受生种子和无受生种子所流注不同!

为了进一步阐述这个道理,所以讲两首颂“难断难遍知,应知名共结”就是说无受生种子所产生的共相是凡夫们共同的结使所成的,什么叫做结使呢?结有九种,分别是1贪爱也就是爱结,2.嗔恚结(瞋恚)。3.慢结(憍慢)。4.痴结(无明)。5.疑结(对于出世间佛法不能深信)。6.见结(身见、边见、邪见之三)。7.取结(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二种之取着)。8.悭结(悭惜自己的身命财宝法财等)。9.嫉结(嫉妬他人荣富嫉妒他人得法乃至得名誉钱财)。所谓使就是五利使和五钝使,五利使就是讲的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五种,五钝使就是说的.贪、瞋、痴、慢、疑等五种。

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世界,主要是往生到这个世界的凡夫众生都有这些结使由众生的阿赖耶识生成这样的世界,比如说因为有贪嗔痴的关系所以造业,造业成为猫狗,猫狗的世界和我们人类的世界是相似的,因为我们和他们的无受生种子产生的共相种有相似,而它们之所以成为猫狗是因为有结使,不然它过去世怎么会造恶业呢?人之所以成为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有结使,就有贪爱,痴等,不能够离开这种贪爱,于是大家都往生到这个污浊世界来,哪怕造善业,结使仍然在,就离不开人的境界,纵使成为皇帝那也是人啊,和我们是相似的共相种流注就有相似的人类世界,只不过有贫穷贵贱的差别(虽然都往生到这个污浊世界,但各人的现行还是各人自己的种子流注,而过去世是无量无数的,其中善业根据发心,方便,成已还有多品差别,恶业也有多品差别,善恶业交织,于是同样是往生到这个污浊世界的人,但也有高低贵贱之分)。

这个很难理解,我要在外面讲,一大伙无知又业障深重的肯定跳上来打我了,他们会煞有介事的说,不对哦!一千年前我没有出生,还是宋代,乃至万年百万年前世界就有了,那个时候这个世界总不是我的阿赖耶识变现的,怎么能够说是因为我有结使,大家有结使而共变的,那个时候都没有我们啊!但有世界。纵使承认你们说的因果轮回,我从原始人一直轮回到现在,一直在这个世界轮回,你们的道理勉强讲得通,可是有的时候这个世界明明没有人,比如空劫,坏劫之后世界初成就没人没众生,又怎么解释呢?

怎么解释呢?对啊,人家问得也有几分道理啊,宋代的时候没我,可是宋代的时候有世界,比如现在的电视剧《清平乐》演的宋仁宗时代,我没有在那个时代(那个时候假如在色界天),那个时代却有世界(当时的地球),那个世界不就是现在的世界吗?只是经过历史的发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而已,我早早的变现宋代的世界干嘛?对啊,问得很好,那么我就告诉你!宋代的世界是谁的世界?不就是宋代的人所共同拥有的世界嘛,是不是可以说宋代的人他们的阿赖耶识中共相种子(无受生种子)所变?乃至地球存在某一个时代假如有众生的时候,就必然有众生所领受的世界,所谓依正不二,固然不是你变现的,也许你当时还在别的什么世界呢,但是那个时候众生存在,就有他们领受的世界。我们现在也是如此,因为我们存在,所以有我们领受的世界,之所以说宋代的世界和现在是同一个,是因为虽然某人不在,还是有其他众生在,所以地球还在,这样不断的有众生离开,有众生往生这里,所以这个地球一直都在!

譬如水流一样的,水流就是水分子组成的,虽然不断有水分子蒸发了,不在这个水流中了,但还有其他的水分子存在,所以河流始终在的,当到了下游下了雨水,又有新的水分子加入进来,但不论怎么样讲,河流是无数的水分子组成的,也就是说所谓世界所谓历史是由无数在这里生活的众生无受生种子乃至有受生种子变现的。

就好像吃流水席一样的,每一个人肚子饿掏钱(有结使)导致都去一家餐馆吃饭(世界),前面的走了,后面的人肚子饿继续吃,所以餐馆一直在运营中,一直没有垮台,一直没有歇业关门大吉,这也正好说明了,餐馆是假的,因为餐馆是依人而有的,宋代有世界,现在有世界,这也正好说明世界是假的,因为生活的众生在不断的变化中,是依众生而有世界,正因为众生源源不断的出现在这里所以才有世界,所以世界是假的,世界都是假的何况国家?国家不就更假了嘛!正因为都是假的,所以世界有成住坏空,国家有兴衰更替,现在明白了吧!众生其实也是假的,因为众生就是无受生种子(世界国家)和有受生种子(内六处)不断流注产生的,所以唯有心真实!此中只有心,并没有别物可得。

火劫中有四劫,成,住,坏,空为地球形成到毁灭的四个阶段,地球存在的时间段就叫做火劫,其中坏劫和空劫以及成劫三种都没有众生,只有住劫有众生,没有众生但也有这个地球,是因为有将来往生到这个世界的众生,这些众生有往生到这里来受业报的业力,所谓引发差别产生的种子存在他们的阿赖耶识中,既然将来这些众生会往生到这里,所以他们的阿赖耶识有大种性自性,阿赖耶识运作大种性自性,使得太阳系乃至地球在虚空中逐渐形成,但那些将来才会往生到这个世界的众生在旧世界还没有了完业报,所以这里还没有众生,到了住劫才陆陆续续的往生过来,最初的成劫就没有人,好比房东在打扫房间,租客还没有来!

譬如某人造杀盗淫妄,他的阿赖耶识也在地狱中已经给他造了炮烙铁床等刑具,可他现在还在人中还没有死,也就是说人道的业报还没有结束,某人造了大善业,他的阿赖耶识也在天界给他造了天宫,他现在还活着,他将来人道的业报一旦结束,就往生天界生来就有天宫,他还认为是天主给他建修的,下地狱的人一看炮烙铁床肢解他的刀具都有了,还认为是地狱的狱卒给他准备的,某些人又说这是自然产生的,其实没有自然,这是第八识的大种性自性产生的。所以世界必是众生阿赖耶识共变的,但这里的共变不是讲的大家一起修房子,是各自变而相似,又互相实现业报,所以大家认为有实在的外境。

第三十二讲

摄大乘论讲记

我们得抓紧,明天是浴佛节,后天就是五一节,从大年初一讲到现在都还没有把摄大乘论初分讲完,所以经论那里那么容易懂呢?其实我个人觉得很多地方都还没有讲到,三个多月几乎是每天讲(2020年,讲完之后讲的《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连第一部分都没有讲完,当然我们可能只讲第一部分,也就是初分,这一分是最重要的,其下的部分如戒定慧等,加行位等的修持正觉的善知识已经讲了很多了。

好,我们昨天讲了世界其实是假的,所谓的世界不过就是你我皆有的共相种子所变现的,正因为我们过去世造了人相应的造作也就是行,有往生到人道的业,有行有业就使得阿赖耶识中成为人的异熟种子现行就成为人,你是人,我也是,这样就你的阿赖耶识中人道的共相种子变现,我的阿赖耶识中人道的共相种子变现,所以我们就有相似的山河大地,实际上人这个相貌也是共相种子所变,男男女女都是一个肩膀抗个脑袋,只是因为过去世是无量的,在相似的相貌上面却有差别。

也有不共相种子所变现,就是内六入,正因为是不共相(有受生种子变现)你有你的觉知,你的感受,我有我的觉知,我的感受,尽管说你我假如今天都实现了一个小目标,赚他一个亿,虽然我们肯定都快乐,可是我的快乐是我的,你的快乐是你的,并不代表就是一个,“都”是说的各自有各自的,正因为各自有各自的,所以你我才能够感受到快乐,我快乐并不一定你就快乐,因为你要是老王,那只是一个小目标,没有什么好快乐的,对我却几乎高兴得睡不着觉,这样叫做不共相种子所变现。

昨天我们接着讲了世界不存在,世界是依众生而有,有众生才有相应的受报的环境存在,不然世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不止是没有意义,是假如某个阶段众生在这里受报所需要了的业都了结了,好比大家都是矿工,矿石挖完了,大家要去另外个地方继续挖矿,原来的矿场就会荒废,久而久之就不存在了,世界也是这样,世界也有形成,也有相对稳定,逐渐坏灭,最终彻底没有的阶段,也就是成住坏空的四个阶段,固然成,坏,空是没有众生的,但成是因为有众生将要到这里来,所以有世界逐渐形成,从一个点不断的喷发出来物质,由少到多(可能科学是因为这个原因认为有个奇点产生世界吧,那么奇点以前呢?实际上还是众生阿赖耶识的功德使得虚空中逐渐产生世界),坏的时候是世界逐渐的坍塌,最终由多到少,成为一个点之后就没有了,空的时候这个区域什么都没有,坏空也是因为众生,我们前面讲过的,种子现行之后,还有引因,对生因有引因,也就是残果,好比稻谷收割还有稻秆,稻秆逐渐枯萎,才消失了,世界是众生阿赖耶识所变现,跟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有坏劫和空劫,并不是离众生还有坏空可说,所以是假的,是依众生的共相种子而有。

世界是众生相似的共相(无受生种子)所变现的,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业,而业不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们也不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更不是上帝创造的,你贪嗔痴你不能赖上帝啊,对不对?跟什么伟人跟什么自然也没有关系,其实都是因为众生生生世世结使没有断,不断造业,不断受报,阿赖耶识和业以及造作的关系,就好像是煤油灯的灯芯和灯火的关系,正因为每一世都在造作(灯火),所以每一世“它”都在燃烧,因为如密宗格鲁派所谓的“顶顶好的佛法”什么“业灭生自果”什么相续是胡说八道的,事实是没有断结使的缘故,不断的造作不断的在这里受报,如煤油灯的灯芯和灯火的关系。

当然不能够说阿赖耶识是神我,神我不需要这样,上帝就是神我论,他说“我要光”,马上就有光才叫做神我,而事实是因为火焰不断的燃烧灯芯,灯芯才不断的产生火焰,所以世界就是这样来的,归根结底是共同的结使所起(九结或者十结和五钝使五利使等,昨天晚上讲过的)“应知名共结”就是这个道理,那么这里又说“难断难遍知”,这个难断难遍知就是讲的每一个众生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所缘境界甚深广大的关系,当然断染污种子乃至认识阿赖耶识境界就难断难遍知。

就说我们这个地球,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有多大?550万平方公里!差不多大半个中国这么大了!有多少众生?海洋占据地球71%的面积,有多少众生?有众生就证明有他们相应的不共相种子如他们的感受觉知等和他们领受的共相种子所成的所谓世界,也就是他们的环境,境界,人类号称是万物之灵,且不说外太空的世界,就这个世界这些弄明白了吗?显然也还远远没有弄明白,是不是说“难断难遍知”?而这些众生乃至外太空世界的都和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说现前这一个人,需要吃饭吧?和农民有没有关系?需要工作吧?和老板有没有关系?乃至老板的客户在美国,那么这个人和美国人有没有关系?所以众生虽然是各自有各自的阿赖耶识,但阿赖耶识是交遍的,这样讲来如是性,如是相,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就非常庞大微细,极为难知。

正因为众生太多了,无量无数,所以大家的共相种子所变现的世界就广大无边了,而且好似是外部的世界,所以凡夫众生就产生种种执着,认为真的有世界存在了,既然如此,你如何断除对于外境的无明?你如何断除对于内外的贪爱?科学家永远不可能断除对于一切世界的无明,纵使他真能活他亿万年,真能研究个亿万年,都没有法子,因为立足点就错了,前提错误,他们没有学佛,更没有开悟,找不到第八识这个本源,他们如何能够了解有受生种子和无受生种子呢?他们只是在现象界的一个局部来观察,那么怎么样断除这个无明呢?首先贪爱就断除不了,因为他们认为外境是真的存在的,而实际上外境是随心变现的,所以难断,既难断更难遍知。

接着无著菩萨说“瑜伽者心异,由外相大故”,就是修禅定的,乃至佛教成就种种三昧的人,这些人当然也是人,他们还没有成就三昧的时候,当然你看到是什么境界,他看到也是什么境界,当他们成就三昧之后,他的境界不同了,阿赖耶识中所流注的无受生种子(共相)和有受生种子(不共相)就和其他人的不同了,众生所变现的外在的世界虽然广大无边,但前提我们多次强调了,不论是共相还是不共相对于他自己来说,都是他自己的共相种和不共相种的流注,在凡夫位大家都是相似流注,所以导致说你看是泰山,我看也是,当成就三昧了,他即便不能改变其他人的共相不共相流注(三地满心位菩萨也可以改变别人的境界的),他可以改变他自己的,这里叫做“瑜伽者心异”,然后说“净者虽不灭,而于中见净”,外在的世界虽然广大无边,修瑜伽的佛教上证果的菩萨乃至成就禅定的,虽然不能把外在的其他众生变现的世界给灭除了,给改变了,但是他们三昧成就,可以把自己这一部分给改变了,于是有种种匪夷所思的“奇迹”产生了,比如达摩祖师一苇渡江,乃至划海而过,穿墙而过,就好像飞鸟在天空飞翔..

这里说“净者虽不灭,而于中见净”虽然不能把大家这个污浊的世界给变成清净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是凡夫众生的心识变现的),因为这个污浊的世界不是他一个人的共相种不共相种所变现的,在凡夫位是他和其他的众生共同变现的,其他的众生变现的他改变不了,不过他可以把他自己的那部分共相和不共相给改变了,所以而于中见净,我们看是污浊的,水能淹我们,火能烧我们,在他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在他看来,世界很清净!世界非常清净,没有任何地方可以障碍他,枪炮也伤害不了他,他要走不需要毒药,不需要烧炭,他要来谁也挡不住。

第三十三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接着说“又清净佛土,由佛见清净。”---这就是说,虽然我们这里是污秽的世界,大家也知道这个世界一点也不庄严,纵使你很有钱,搞很好的装修,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子终究还是破败不堪,世界也是如此,有种种深渊,沙漠,沼泽,粪池,一个污水处理不好,城市就会很受影响,这样的世界,实在难以和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相比,那里没有深渊,没有蚊虫,没有污水需要处理,吃东西应念而有,也不需要排泄,因为他们都是化身的,地面平整,踩上去不像我们这里的地,下雨就泥泞,长期干旱就僵硬,他们那些地面平整,踩上去就好像踩在兜罗棉上一样的,舒适得很,也没有雨,自然天花烂熳,有种种阿弥陀佛化现的鸟类清脆悦耳的声音,根本没有噪音,不像我们这里。那么问题来了,释迦牟尼佛也是佛,阿弥陀佛也是佛,释迦牟尼佛的佛土也就是我们这里,为何如此不堪?

曾经也有人问过释迦牟尼佛,是为什么啊?这个人就是舍利弗尊者,他就问过这个问题,佛陀就用脚趾按地,顿时这个世界无比庄严,并且说我见我的佛土并不污秽,而是如此无比庄严的。那么为何?我们看不到这个世界这种庄严呢?佛要运用神力才能让某人,某些人看到才可以看到呢?这就是下两句“又清净佛土,由佛见清净。”因为佛陀已经断除了二障,并且成就了三身四智,他的第八识已经内外俱净,他的内相种子,外相种子,所谓相貌差别熏习产生的种子已经完全清净了,所以他的世界是无比清净的,而我们却没有,我们差得很远,所以我们唯见污秽的世界,而不见清净。佛陀示现在这里是用他的不共来共我们的共,佛陀已经得大圆镜智,也就是说我们的所见所知,在他的心识上显露无遗,所以尽管他的世界无边庄严,并不妨碍他普度污浊世界的众生。

这也就是我们反复强调了五六遍,在讲这段论文的时候,到这里起码讲了五六遍了,我们所谓的世界其实是我们各自的第八识中的共相种子,不共相种子各自变现的,我们的共相种子是类似的,因为你有贪嗔痴我也有,我们差不多半斤八两,过去的业也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我们各自的阿赖耶识中的共相种子流注出来产生世界,所呈现的世界就是差不多大略一致的,你看到泰山,我也看得到,疫情来了,我可能会好点,得不到身上,我也会受影响,因为共相种子类似就意味着我们有共业,不然要是没有共业,我在西方极乐世界,五十亿光年之外的娑婆世界其中小小的一个星球南瞻部洲疫情不疫情跟我有什么关系?

佛菩萨不一样,佛菩萨已经断除了烦恼了,还记得我前面讲过吗?烦恼杂染有两种,一种是自性杂染,比如贪嗔痴在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中,贪嗔痴本身就是杂染的,故名自性杂染,二种叫做相应杂染,比如说科学文化,比如共相种子,不共相种子,名言,有支等等这些未必是杂染的,但是烦恼没有断除,好比一颗耗子屎打坏一锅汤,这些全部都杂染的了,正因为这样,所以这个世界的人但有造作皆是杂染,也就是地藏经说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也就是圆觉经说的“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所以佛菩萨眼中的世界是无比庄严的,我们眼中的世界是污秽,佛菩萨可以用他的不共来共我们的共,他的不共就是他已离生死,已离杂染,发起不可思议功德,一刹那间能够具足十法界所见,所以我们看到世界是个啥样子,他也知道,我们却不知道他的世界是啥样子。 除非他愿意让你看到,或者你成佛了。

然后说了这么多,进行总结“复有别颂,对前所引种种胜解、种种所见、皆得成立。诸瑜伽师于一物,种种胜解各不同,种种所见皆得成,故知所取唯有识。”

诸瑜伽师就是我们前面讲的成就三昧的,或者菩萨等,于一物,表示瑜伽师所对的境,种种胜解各不同,比如修三昧的,某种三昧出现某种境界,某种境界不同当然他们各自的心就不同,而修某种三昧,的确是有种种殊胜境界和常人不同,乃至转化四大都可以,而我们看来火绝对是火,水绝对是水,但是他们运用神通皆可转化,就是皆能成立,也就说明能取所取其实没有真实的,没有真实的世界,没有人,此中唯有识,只有识,如果有真实的世界就不可转变,不管你修不修三昧都应该是一样,而实际不一样那么世界不真实,是心所变现的,而世界不真实,能够了知客观世界的主观也就是人,当然也不真实,也是心所变现的,所以故知所取唯是识,能取所取皆是识,也就是解深密说的,此中无有少法能取少法。

然后对于相貌差别熏习产生的共相种子和不共相种子就介绍完了,就进行总结 “此若无者,诸器世间、有情世间、生起差别,应不得成。”

也就是再次说明,决定有阿赖耶识,决定阿赖耶识中有相貌差别种子(有受生种子和无受生种子)于是产生共相和不共相,如果没有那么世界不会存在,因为没有大家皆可了知的世界,皆可就是共,没有所了知的世界,那么也就没有能够认识世界的自我,自我是不共相(有受生种子)所成,所以各自有各自的觉知和感受。正因为有所谓的世界,有能够了知世界的所谓“自我”,所以绝对有阿赖耶识也就是如来藏,并且如来藏中有相貌差别熏习所产生的种子由此产生了共相和不共相,于是才有所谓世界和自我。

那么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按照这样分就有四大类,分别是引发差别所熏习产生的,异熟差别相应的种子,缘相差别以及相貌差别熏习产生的种子(包括共相和不共相,之所以把两者一起叫做相貌差别,是因为能认识的主体也是认识的对象!)

是不是只有这样分类?当然不是,前面说的是大类,这里是进行补充说明 “ 复有粗重相及轻安相:粗重相者,谓烦恼、随烦恼种子。轻安相者,谓有漏善法种子。此若无者,所感异熟,无所堪能、有所堪能所依差别,应不得成。”

也就是说,这里说到粗重相和轻安相两种差别,粗重相就是说无所堪能的烦恼种子,烦恼种子为什么无所堪能呢?因为烦恼种子是粗重的,比如贪欲来了,内心是不寂静的,比如美色当前,有几人是心如止水?是不是粗重?肯定是粗重。嗔心起来,心乱如麻,犹如火烧,是不是粗重?对于禅定,对于学佛,当然粗重境界现前是没法修行的,故是无所堪能。轻安者,就是讲阿赖耶识中有所堪能的有漏善法种子,轻安就是说的定心,在平常我们都是散心,不论是生活工作,身心都是如负重担(难免会想到这个月的房贷,人我是非等),贪嗔痴上来更是如泰山压顶,就算不上来,我们也是被生活工作所逼迫,也是犹如重担,行走不定。但有定心,当然广义上心一境性就是定,心得决定也是定,禅定成就就好像重担放下,只是觉得身心快乐安乐,我每天其实也很忙,一点不轻安,我到是觉得每天这个时候讲摄大乘蛮轻安的,蛮快乐的,这也是心得决定,心一境性,所以轻安和定是一致性的(当然这个是方便说,事实上轻安必须要有禅定功夫才有,我前面也讲过的)。

第三十四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 复有粗重相及轻安相:粗重相者,谓烦恼、随烦恼种子。轻安相者,谓有漏善法种子。此若无者,所感异熟,无所堪能、有所堪能所依差别,应不得成。

也就是说阿赖耶识中肯定是有粗重相相应的有漏的烦恼种子的,肯定也有轻安相相应的有漏善法种子的,轻安相是有禅定才会有的,狭义上肯定是说的禅定才能够有轻安相,所以有些地方说初禅才有轻安,但有些地方说欲界也有轻安,为何?因为欲界也有定,比如薄欲定和未到地定,狭义上讲轻安肯定是说的禅定相关,广义上讲定不单单说禅定,广义上的定包括心得决定,比如我们对于如来藏正法心得决定,对于大乘佛法心得决定,那么我们才能够说对于善知识平实导师讲如来藏正法很有兴趣,对于大乘佛法很有兴趣,才能够听闻正法,心无旁骛,心一境性,这个时候是不是可以说也有轻安?是有的,广义上的轻安,因为轻安所对是粗重,我不喜欢没兴趣,坐哪里听谁谁讲,岂不是感觉很烦恼,很粗重,早就想离开?而能够听闻正法,我所好也,越听越开心,法喜充满,难道没有轻安?肯定也有的,但这是方便说。

有轻安才有堪能,也就是说才堪受正法,我今天看好几个加入本群的离群了,为什么他们要离开?因为跟我们没有共相,也可以对他们来讲,我们有不共相,在正法上面区别于他们,所以他们听闻正法心不喜悦,那么没法接受正法,故说轻安相者,是有所堪能之有漏善法种子,未必开悟嘛,故是有漏,粗重相者,是无所堪能之烦恼种子,为什么那么多人学不了正法?今天我也遇到一个慢心深重的,自己都搞不懂佛经说的啥,说到话前言不搭后语,大言不惭还说我只看大藏经!人家指出来他的错误认识,他还老大不高兴。说我们相信玄奘菩萨,弥勒菩萨是迷信权威,佛陀,阿难尊者,玄奘菩萨这些权威我们不学,那我们学佛干什么(他前面才说了你只看大藏经啊,大藏经谁说的啊)?这就说明,他在正法上没有轻安只有粗重,烦恼深重,是无所堪能之烦恼种子现行导致他如此的!

且不说无著菩萨这么说,根据我们现象界遇到这些林林种种的事情,我们知道阿赖耶识中必然是有烦恼,随烦恼的种子的,也就是贪嗔痴慢疑等等的种子的,慢心深重的人不会无缘无故的见不得正法,他不会无缘无故的诽谤大乘,他不会无缘无故的看到人家诽谤大乘就充满喜悦,都是爹妈生的,为啥我们看到这些事情不喜悦呢?所以大家要知道,阿赖耶识中必然有根本烦恼和随烦恼的种子,人跟人烦恼种子的多寡还不同,因为有这些种子所以导致有粗重相,比如今天那个人看到我说玄奘菩萨对于五不翻的定义,就开始轻蔑我了,他此时此刻内心不寂静的,是燥热的,烦躁的,是粗重相的,故说粗重相是因为阿赖耶识本有烦恼种子的。

轻安相也是这个道理,必然在阿赖耶识中有有漏善法种子,比如比尔盖茨喜欢搞慈善,他搞慈善,他开心不开心?看来是开心的,不然不会一直做这事儿,对吧?这也证明他布施出去钱财,固然是为了名利等,但是他自己肯定是感到轻松安详欣慰的,我们学正法,即便没有开悟,但是我们跟平实导师,太虚大师等学,我们也感到很轻快安详平和,你要不是这样,你也学不下去啊,就会看着就烦,正因为这样,所以阿赖耶识中决定有有漏善法种子,才可能产生轻安相,禅定中的轻安,当然更是这个道理。

接着无著菩萨又说 “ 复有有受尽相无受尽相:有受尽相者,谓已成熟异熟果善不善种子。无受尽相者,谓名言熏习种子,无始时来种种戏论流转种子故。此若无者,已作已作善恶二业,与果受尽,应不得成,又新名言熏习生起,应不得成。”

就是说依阿赖耶识,肯定才有有受尽相和无所受尽相两种相的,什么叫做有受尽相呢?就是说这个众生过去世造了善恶业了,今生受报,比如生在贫贱的家庭,是因为过去世造了恶业,导致他前半生遇到种种违缘,做啥啥不成,就这样到了四十岁,恶业导致的违缘,种种不好的事情都经历了,受过了结束了,现在四十岁了,事业也逐渐起步了,家庭也好了,恶业已经受尽,现在该善业善报实现,恶业既然已经受完,苦尽甘来,所谓咸鱼翻身,恶业报有受尽相。

这种事情这种人太多了,大家几乎都遇得到,当然也有人一辈子都倒霉,苦得不得了,从头苦到尾的,也有人从头甜到尾的,比如生来就是富二代,一辈子又超能挣钱,还寿命长的比如洛克菲勒,但是善报恶报终究会结束的,这辈子结束不了,下辈子实现都会结束,凡夫俗子不可能生生世世都苦,生生世世都甜(菩萨们会把大富大贵的善报故意不实现,比如中阴阶段故意投胎到贫贱的家庭,而把生生世世的富裕的累积起来以做为修行的助缘乃至满足将来成佛的福德,这样的事情凡夫俗子是做不到的),他自己也在不断造作,造作受报是一个不断生灭的过程,有生就必然有灭,所以说,真正讲受尽相,就是说成熟异熟果(善报恶报等属于异熟,因为他当初造作善恶业是后来受善恶报,不同时故,异时,异类,变异故),异熟果之善不善种子肯定的存在的,这个种子也就是业种,就属于前面说的有支种子,只能够引一次果。

有支种子只能够引一次果,比如某众生在亿万年前,曾经做了一件大好事,布施辟支佛,他现在成为了第六天魔王,成了他化自在天的魔王之后,受了这个善报,譬如种下稻谷收获稻谷,收获了就没有了,并且他现在因为贪的缘故还在阻碍佛法的传播,所以他将来是会下堕三恶道的,对于众生来讲善报实现大多就是其他的恶报,或者有些有其他的善业实现,但那是另外一次造作导致的,非是这次了,这次的实现就没有了,所以叫做唯能引一次果,果既然实现了,好比稻谷种子长出了稻谷,那么受生功能就没有了,所以叫做有尽期之相,也就是有受尽相,凡是造作所得果,不论善恶果,必然有受尽,而不是藏密伪佛教格鲁派应成中观说的“业灭生自果”,业灭了就没有了,还怎么生自果?之所以还有下一世,是因为其一他不断的造作,其二阿赖耶识中有其他的善恶种的缘故。

那么这里也说到无受尽相?就是说这个东西一直存在,他是善报成为人,还是恶报成为地狱道的,饿鬼道的,畜生道的都有的,就叫做名言熏习种子所起现行,还记得吗?名言有两种,一种叫做表义名言,比如语言文字等等,我们可以把我们说的想的记载下来,我们可以在内心思维,未必要表达出来,都属于表义名言。第二种叫做显境名言,比如蜗牛河蚌,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的众生,他们没有表义名言,但有显境名言,所以导致他们还是能够对于境界进行分别,所以地狱道很苦,饿鬼道很饿,他们也知道的,他们下堕地狱之后久而久之就把人道的语言等忘记了,到后来发出来的声音就是“波波”“秋秋”之类的嘟囔,但对于痛苦也是真切的认识。

为什么有表义名言和显境名言,哪怕刚生下的婴儿都有?饿了他不也哭吗?证明有。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有心识能分别,为什么能分别呢?因为阿赖耶识中有名言熏习种子,这个种子从哪儿来的?是因为众生是无始就存在的,无始以来就是生生世世流转,就贪着境界,就分别境界,就不断的产生种种戏论,就不断的熏习产生了这种名言熏习种子,不论是在任何一道,都能分别都有名言,未必是文字的,但肯定能分别,再怎么低贱的生命没有表义名言肯定有显境名言,是不是这样?肯定是这样的,这就是无受尽相,没有看到那个众生从某一道到某一道,他没法分别了...

第三十五讲

摄大乘论讲记

这个无受尽相,就是说生生世世都有分别,都有名言,哪怕是堕落到畜生道,饿鬼道,乃至往生到色界天,色界天也没有语言文字,因为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定中,即便不在定中的时候,比如等持位的时候,他们有他心通,可谓是心心相印,不需要说话,如光音天以及以上天界(光阴天是用自身发出的光明来交流的,其实这个也算是表义名言的一种形式),表义名言只是这个欲界天有(包括初禅天),有种说法就是讲,梵文是初禅天王大梵天创造的文字所以叫做梵文,可见初禅天乃至以下世界必然有语言文字,要是没有语言文字,但如色界天以上,欲界三恶道等至少也可以分别,分别境界是好是坏,能分别故,有显境名言故,也有五受苦,乐,忧,喜,舍。讲三受就是苦,乐,舍,从苦乐中分出来忧,喜,忧喜是心受,其他三者为身心皆有,也就是说纵使没有语言文字,也能分别必定有感受,有感受就意味着不论是人还是畜生还是地狱众生都活得很真实。

有些会认为,即便有下一世,可是我已经记不得了,纵使为恶成为畜生道的,跟我这辈子有什么关系呢?他们认为不真实,首先除去人道和畜生道,如天界饿鬼道和地狱道大多是记得上辈子的,只是他们寿命太长久而久之就忘记了,他们又不是菩萨念心所的功能非常完备,多少无量数劫之前的事情菩萨们都记得了,而凡夫众生在纵使开始记得住后来也会失念了,但往生天界乃至下了恶道其实记得住还是记不住都没有意义的。

再次下辈子成为畜生肯定是因为这辈子的造恶,凡事皆有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准则的必须的,你想,你这辈子感觉活得真实是为什么?不外乎就是你有感受,能感受,对不对?倘若不能感受,赚钱然后吃香喝辣也没有意义,你有钱有势人家拍你马屁你没有感受,也没有意义,也就是说之所以你感觉真实,这辈子真实是因为你有感受,而下辈子成为三恶道的,难道没有名言熏习产生的种子存在?显境名言也属于名言啊,一样有啊,你还是会分别,对不对?一样有感受,所以当然也是很真实,就好像现在一样的真实。

正因为这种名言熏习产生的种子是无受尽相,这种分别是不因为在任何一道,成为任何一种众生有区别的,并不是说某众生这辈子可以分别,有名言分别有感受,他下辈子就没有,不是这样的,是生生世世但凡在世间都有的,但凡众生没有入无余涅槃生生世世都有的(哪怕佛菩萨只要在世间度众生也有的,并且他们的名言功能非常强大,能够和任何众生直接交流),故无著菩萨这里说无受尽相,无受尽相也就是说每一世都能分别,不论有没有语言文字的分别还是低劣的分别高级的分别,反正都有,都是分别,这个就是名言熏习种子所产生的,因为有名言熏习种子所以才有这种无受尽相产生。

这个有受尽相,业种只能够感一次果,任何业种都是如此的,就导致异熟果是可爱还是不可爱现行只有一次,这一次就凡夫来讲就是几十年,十几年或者就突然中了五百万,之后就没有了。这个无受尽相,就是讲名言熏习种子是一直存在的,这两种现象上来讲有受尽相和无受尽相,那么就必然有阿赖耶识,以及阿赖耶识中的善不善异熟种子和名言熏习种子,前面也讲过的,如果没有善不善异熟种子,并且这种种子只能感一次果,比如某人上一世造了某种善业,这辈子活到一百岁,活到一百岁这个善业就实现了,他下辈子不可能依据这个善业还能活一百岁,此生这个善业实现,这个异熟就结束了,正因为这样,所以如来,阿罗汉等才能够成就,因为不好的毕竟可以受尽嘛,倘若没有这个受尽相,那么岂不是受不完?一直不能结束?哪儿有如来和阿罗汉等的成立呢?如果没有无受尽相,那么下辈子的感受又是从哪儿来的?而现见蠢动含灵皆能分别,故必然有无受尽相,也就是名言熏习种子。

接着无著菩萨阐述譬喻相 “ 复有譬喻相:谓此阿赖耶识,幻、焰、梦、翳,为譬喻故。此若无者,由不实遍计种子故,颠倒缘相,应不得成。”

也就是说不止是有受尽相,无受尽相,共相,不共相,轻安粗重相等等还有譬喻相,也就是说幻、焰、梦、翳,来譬喻这个阿赖耶识所生的一切法。证明依根本智成就现观一切法,也就是成就后得智,此后得智夹带根本智,根本智离言绝虑,为利他故起后得智建立名言,使得众生也能证入,此即是般若。

比如说“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诸和合所为──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 ”能断金刚般若经这样说,其实星、翳、灯三种相就是说的唯识门,就是譬喻的见分,自证分和相分(依据心识的作用讲可以把自证分再分出来证自证分,但三分说是依据体用门讲更重要),然后是业报门,就是讲幻、露、泡,还有就是时间门就是说的梦,电,云,为什么有这些譬喻呢?是因为阿赖耶识所生的一切法真是如此的,为了显示阿赖耶识所生的一切法是如何如何,显示不实的颠倒缘,所以就有这些相来进行说明,那么如幻、焰、梦、翳等相如果没有,则没有办法说明种种虚妄遍计,比如凡夫众生非常计常,不净计净(今天不是还在讲某人邪淫嘛,他为啥喜欢邪淫,他觉得很清净,很美丽,很贪爱嘛,这就是颠倒)....为了解释,如实的阿赖耶识所生的一切法是怎么样所以必然有譬喻相。

第三十六讲

摄大乘论讲记 好,我们接着讲这个譬喻相,我们既然说到这个能断金刚般若经这段话,那么我们多多少少还是来解释一下。 诸和合所为──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

《能断金刚般若经》这本经是玄奘大师翻译的,和鸠摩罗什尊者翻译的《金刚经》是同一场法会所讲,,只是说鸠摩罗什尊者翻译的风格大多是意译,玄奘大师的翻译风格大多属于直译的,比如玄奘大师翻译的这段“‘复次、善现!如是法门,不可思议,不可称量;应当希冀不可思议所感异熟。善现!如来宣说如是法门,为欲饶益趣最上乘诸有情故,为欲饶益趣最胜乘诸有情故。 ”(也就是说原本的梵文风格是怎么样就怎么样)而鸠摩罗什尊者翻译大多是采用的意译,同样是这段话,鸠摩罗什尊者的翻译就是“「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大家发现没有,玄奘大师的风格比如“异熟?,比如“最上乘”这是典型的原来古印度梵文的语句,比如异熟在中国古代的词汇中是完全没有这个词的,而鸠摩罗什的翻译风格大多采用的意译,大家注意看在梵文中的异熟就成了皆得成就无边功德,无边功德当然是有未来可爱的异熟果的,对不对?这就是两者翻译风格的不同之处。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诸和合所为──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

我们昨天说了星、翳、灯是说的唯识门,为什么说的唯识门呢?因为唯识讲有见分,自证分,相分和证自证分,比如我们眼睛能看属于见分,所看的桌子为相分,见分相分所依的叫做自证分,自证分所分叫做证自证分,所以证自证和自证可以合二为一的,就是三分,见分就好比是星光,在黑暗中,星光总还是有点光明,但是太阳出来星光就没有了。

众生在无明位,也就是说还是凡夫的时候,和这个情况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凡夫都能了别,这个手机你不会认为是板凳,之所以你知道是手机是因为你有了知,就好像黑暗中的星光一样的,总还是有点光明,但是无分别智现前的时候,也就是亲证如来藏的时候,这种朦朦胧胧,模模糊糊(因为并没有透彻了知万法生起的背后实相),就被太阳的光辉(亲证所得的智慧)给掩盖了,你说这是手机?手机非手机,是名手机。所知的相分宇宙万有,都是因为自证分所变现的,而我们前面讲了,不外乎就是共相种子,不共相种子所变现的。

凡夫之所以有世界是因为有结使,所以有同分妄见和别业妄见,就好像白内障一样的,见到空中的花,众生要是没有结使,哪儿来的世界?实则空中并没花,只是翳眼(白内障也就譬如结使)才见有花的,也就是说由有漏见分而见的种种差别相,都是唯识变现,空无自体(没有结使所见才是真实的,而没有结使所见的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受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凡夫众生的世界林林种种就好像白内障看到空中有花一样的,这就是依他起,执这些花为真实故名遍计所执,这些花非是没有,这些花是白内障为条件导致的故是依他起,在这些“花”上离遍计所执,也就是白内障好了就是圆成实。所以没有断除烦恼的凡夫,不论是科学家还是哲学家,固然有所发明,那也是他的种子现行做人家种子现行的缘(增上缘),所谓同分妄见而已,你想如果实有发明,为何其他道的众生又看不见呢?

你没有这个世界的翳眼(白内障),你和这个世界的众生没有共业,比如你是其他世界的众生,假如能够来这个世界,你也看不到这些建筑这些人的,所以星、翳、灯中的翳(白内障导致的),肯定也是说的唯识。那么灯在说什么呢?灯在说那个阿赖耶识也就是如来藏,我前面讲摄大乘不是说了嘛,这个煤油灯,他有灯火和灯芯还有灯油,瓶子几部分组成的,灯油不断的被灯芯吸取,灯火不断的燃烧,然后才产生了照明这种事情,你看大家不造业,咋会有贫穷贵贱呢?凡夫不断的造业,导致灯芯不断的燃烧,灯芯不断的燃烧,凡夫们不断的造业,不断的受报,是不是在阿赖耶识和现行之间的关系?是的啊,现行身口意的造作为能熏,阿赖耶识为所熏,阿赖耶识被熏习了,又不断流注种子产生现行,现行又造作,导致阿赖耶识又被熏,是不是如灯?

灯火在燃烧的时候,好比我们大家一期生命在持续中,业报一尽,这一期的生命结束,那么我们下辈子还是这辈子的所见所闻吗?肯定不是,纵使你还成为人,你现在是上海人,下辈子是比利时人,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完全没有联系了,是不是见相两分完全不同了?是不是如灯?灯燃烧的时候,我们觉得好像很常住的,今天明天后天,实际上是如灯刹那生灭,不断的燃烧的,终究还是会灭的,等到那一天,贩夫走卒,神仙皇帝的见相二分都会改变的。当重新点燃的时候,煤油(种子)再次流注的时候,已不是过去的那个灯火了。

那么这里就很清楚了,星,翳、灯是说的唯识门,那么幻、露、泡又是在说什么呢?幻、露、泡三种譬喻是在说业报门讲业报的,首先幻是在说世界国家民族团体山河大地等等,就好像看电影一样的,我们看到电影中的山川草木,人物花鸟,人人都觉得真实,不是你觉得真实,是我也觉得很真实的,其实都是无数的影片,相续不断的演绎而成的,我经常讲电影一秒钟有二十四个格子,二十四个格子在一秒钟出现在你的视觉中,你觉得是运动的,是连贯的,实际是很多静止的画面连贯起来的,国家团体山河大地等等也是如此的,凡夫们看不到微细的变迁,但是也知道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考察地质,也知道曾经沧海桑田,如电影一般看起来逼真,似乎是真的有常住的国家世界山河大地,实则是错觉,是如幻的,譬如电影。

这个世界国家山河大地,我前面讲了很多了,不外乎就是造了差不多相似的业的众生,他们的阿赖耶识共同所幻现的,好比你买了这电影票,我也买了,所以我们一起随着电影的放映而嘻嘻哈哈,又或者悲伤落泪,其实他就是一场电影,并不真实,这不过就是你我造了相似的业,导致我们进入同一家影院看一场同样的“电影”而已,是不是如幻的?

那么“露”又是在说什么呢?露从那里来的?露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空气中有这个水汽遇冷,比如早上气温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就成为了露珠,在草叶树叶上,看起来好像珍珠一样的,虽然看起来好像珍珠,一会儿太阳出来,气温升高,就无影无踪了,一切存在,不论是你的身体,还是你爱的明星,还是我们的眷属亲人,乃至我们的受用的电脑,桌子,板凳等等,都是有情众生造了那种业力所感,而有相应的色,受,想,行,识聚合在一起,譬如水蒸气遇冷而成为露珠,当太阳出来,就会消失不见的,有情众生执为实有,认为不坏,但实际上不过就是一颗露珠而已。

众生就是因为迷恋这个“露珠”所谓五蕴,也就是色受想行识,内迷自己的六根,外攀缘六尘,所谓国家社会团体家庭他人等,导致“爱系其颈,长夜驱驰”受无量诸苦,难可出离。就是六根六尘,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说由有情众生的存在,有相应的世界,由众生和世界,所以有种种苦乐,由种种乐生种种爱恋,由种种苦生种种嗔恨,由种种爱恋种种嗔恨造种种业,由种种业受种种报,实际上此中不过就是执幻为有,执露为珠。

那么接着业报门之三讲水泡,又是在说什么呢?这也是讲业报的,上辈子造了善业,这辈子成为首富,有起有伏,人是不断的成长的,就算一辈子富贵到死,那不也有伏的时候嘛,譬如水流,有起伏,三穷三富不到老,何况造了恶业,受恶报,更有起伏,在这个水流中,就有种种水泡产生,比如好吃好喝好玩的,比如名利得失,比如种种恶缘,处处倒霉,小苦果刚刚受了,又遇到大苦果,这些就是有情众生的受用,不管是苦是乐都是受用,受用譬如水泡,起起伏伏,好像得到,实际上是空空如也,实际上什么也得不到,没有得到也没有失去,苦乐皆是如此。

所谓泡还有一个解释就是说我们过去世的业导致这辈子成为人,事实上如我前面反复讲过的,任何一个众生都经过无数次的生死了,上辈子我们姓王,这辈子我们姓张,下辈子叫做alice,要是造了恶业,下辈子成为赞比亚的狒狒,不但家庭完全不同,就说形类也是完全不同的,每一人都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这是世俗人都知道的,而站在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的现观角度来看,因为第八识心体是常住的,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这一生又一生就好像水泡一样的,根本不值得爱恋,第八识就好像是大海,这一生又一生不过是此大海中偶尔翻腾的一个水泡而已,仿佛是有,但不可把捉,又如空中鸟迹,你说没有吧,鸟儿如何飞过去的?你说有吧,却根本看不见,一切众生如是,因缘果报如空中鸟迹,非有非无,非空非有。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诸和合所为──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第三十七讲

摄大乘论讲记

诸位菩萨晚上好,我们接着讲摄大乘论,昨天讲了《能断金刚般若经》中的唯识门也就是星、翳、灯,业报门幻,露,泡,今天讲时间门,也就是梦电云,首先来说梦,观过去的一切法,就好像一场梦一样的,我们现在观过去就是一场梦,就好像人醒来之后回忆梦中的事情,过去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单单就是我们现在还能够回忆而已,我们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大家想想是不是如一场梦一样呢?站在现在来说,只有回忆,除了回忆什么都没有了,对不对?有很多人喜欢看穿越剧,实话实说我不知道他们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你如何能够穿越回昨夜的梦境呢?已经不存在了,怎么可能去一个不存在的地方呢?现在只还有一种忆念而已,所以犯不着为不存在的事情去难过,去感伤,更犯不着为已经不存在的事情而庆喜,愉悦。为过去而难过为过去而喜悦,就好像愚痴人沾沾自喜的逢人叙述自己昨晚的梦一样的愚蠢。

说到过去,又有一类人特别在意自己的上辈子,上辈子和梦不同的地方在于,上辈子造作这辈子受苦乐报,然而也是已经不存在的,就好像汽油加到汽车里面去,已经变成动力了,原来的汽油已经没有了,从凡夫的角度比梦都不如,梦你还留下一个念想,过去世凡夫还能记得啊?中阴身一入胎,上辈子的意识就彻底没有了,这辈子的这辈子新的意识,所以基本上没人记得前世,连念想都没有留下一个,不论是这辈子的过去的时光,还是上辈子,凡是过去了,就不存在的,就譬如昨晚的梦,单单就是一个忆念。所以就是如梦,过去的事情就是如梦。

接着说现在,什么叫做现在?所谓现在是说正在发生的事情叫做现在,比如我现在正在讲课,现在是怎么样的一个状况?是空中的闪电,空中的闪电忽生忽灭,速度极快,现在的一切存在也是这样的,我们察觉到我们念头生起来,你界定这个念头为“现在”其实已经不是现在了,一刹那前面五识包括意识有九百次生灭,已经是过去了,比闪电还快,故现在如电,不可把捉,本来离言,有所言语,都无实义。

那么云是说的什么呢?是说的未来,凡夫众生都是很在意未来的,对未来充满希冀的,或者充满恐惧的,但都是虚妄想象的,比如他们拍了很多科幻片。在佛教所谓未来是真的会在未来发生的事情,这个未来就是还没有来,既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才是将来,就现在来讲也就是说在阿赖耶识中还没有现行的种子,未来要现行,现在譬如云气,就好像空中的云气,遇到冷气就下雨,下雨就有相了,目前还是完全无相的,目前根本没有的,也是不可把捉,更不可执为实有的,若是执为实有,现在又没有,说长说短,说好说歹,都无实义。

过去是已经不存在了,真的没有了,种种语言思想计较过去,有何意义?所以无实义,过去如梦!现在是刹那生灭,譬如流水,前后迥异,不可把捉,计较现在,你得有现在让你计较啊!当你说现在已经不是现在了,现在如电!未来还没有来,目前还不存在,好比天空的云气聚集,还不存在还没有形状,你用什么办法可以把虚空套住?终究是不可能也,不可把捉,不可执着,种种言语种种想象,非关实义!未来如云!

佛陀讲完之后,再次重申,一切存在,一切有为法,凡是我们看得见摸的着的都是有为法,对于有为法就应该用这个九喻观来看待(因为事实就是这样,我讲完了,你觉得呢?其实利根的人听完了就都开悟了,末法时代难也),我们学佛之人更要好好把这个九喻观挂心上,我们既然讲摄大乘论讲到这里了,就讲一讲,我们再来一遍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诸和合所为──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我们现在回答摄大乘论的原文。  复有譬喻相:谓此阿赖耶识,幻、焰、梦、翳,为譬喻故。此若无者,由不实遍计种子故,颠倒缘相,应不得成。

就是说正因为有这些幻、焰、梦、翳等相存在,我们可以向别人,没有亲证阿赖耶识的人介绍阿赖耶识,以及阿赖耶识所生的一切法是个怎么样的,要是不能这样譬喻,比如刚才我们怎么样来说明唯识门,业报门和时间门呢?就没法说啊,所以阿赖耶识含阿赖耶识的种子以及现行是真正有这些譬喻相,我们才能够说明。凡夫众生也是因为的确有这些相(所谓时间,业报,心识),所以他们才遍计所执,比如执过去,现在,未来真实有(讲一切都没有的也是依时间,业报,心识来讲这些是没有,未离有无朋党二见,所谓的空是对有说空,不是胜义第一义超对待的大空。所以讲一切都没有也是错误的,是空执)。

比如执这辈子是常住不坏,执真正有可乐可苦的感受,他们是在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上要么起了增益执,比如执真的有我,有能有所,有过现未,要么起了损减执了,如“藏传佛教”喇嘛教密宗,拔无阿赖耶识,当然也就拔无这些相,如玄奘菩萨说这些人“总拔一切皆无自性成大邪见”!依他起是幻有,圆成实是真实有,般若讲空是在依他起上离遍计所执,而证入唯心,所以中道第一义也就是圆成实。

学喇嘛教密宗所谓“藏传佛教”的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不如起增益执,因为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介子许 。起增益执的至少还能相信业报。

总而言之所谓般若就是依第一义心阿赖耶识而得建立,离阿赖耶识别求心者即是外道!说空说有不外乎去虚妄分别(遍计所执)而已。

接着无著菩萨继续讲: “ 复有具足相不具足相:谓诸具缚者,名具足相。世间离欲者,名损减相。有学声闻及诸菩萨,名一分永拔相。阿罗汉、独觉及诸如来,名烦恼障全永拔相,及烦恼、所知障全永拔相,如其所应。此若无者,如是次第,杂染还灭,应不得成。”

这里的具足是说的凡夫众生,他们的第八识中具足种种染污的种子,比如具足六大根本烦恼,以及各大小随烦恼的种子,也叫做习气也叫做随眠,凡夫众生都是如此的,但也有随着时代不同现行发生变化的情况,末法时代五浊恶世恶缘太多,见浊,劫浊,命浊,烦恼浊,众生浊于是就产生种种歪理邪说乃至杀盗淫妄等等恶劣的现象(你想想两千多年来人类真正和平的时期才多久?我记得我们真正吃得饱饭也是改开之后的事情了),如出现藏密伪佛教这种宣传“男女双修”所谓“乐空双运”的。如果环境好一些比如在人寿两万岁的时候,外缘很好,人人知书识礼,虽然有染种但现行的机会就少。所以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也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上面讲的性识无定,逐境而生的道理。

乃至世间修禅定的人尽管能够运用禅定的力量压制住这些染污的烦恼种子现行,因为他们把意根的动性通过禅定压制住了,就好像石头压草一般的,草就生不起来,但也未 断现行和种子,虽然烦恼现行以及种子都还有,但成就初禅是没有欲界的烦恼现行的(成就初禅之人没有淫欲心),就名损减相,对比凡夫来说算是不具足。

这里说主要是佛教修行的证果者,比如已经成就解脱十智的阿罗汉,把这些烦恼现行彻底断除了,阿罗汉是没有贪嗔痴的现行的,阿罗汉之所以没有贪嗔痴的现行,是因为阿罗汉已经断八十八见思惑,如我们前面讲的,他能够入灭尽定就能够降伏意根的我爱执藏性,他可以把意根给灭除了,那么没有意根,阿赖耶识出现在三界中的俱有依就没有了,他就入无余涅槃了(当然也有慧解脱阿罗汉没有成就灭尽定,但他可以在中阴阶段数数成就空观而灭掉中阴身,不受后有)。但阿罗汉没有断除烦恼障的种子。

又或者是大乘登地菩萨,如初地龙树菩萨等,不但是断除了烦恼障现行并且这个相应的染污的烦恼种子还断除了一部分,或者是八地以上乃至佛陀已经彻底断除(八地未断尽一品烦恼障种,这一品要到金刚喻定现前,还有依名言习气和二取习气建立的所知障种,因为前面五识的虚妄分别需要到十地满心才能断除,成佛的时候永断,但所知障种是依名言习气和二取习气假立的,并且八地已经舍弃了第七识的我爱执藏性,所以讲八地也是烦恼障全断),故名不具足也。

那么怎么样来进一步的说明具足或者不具足相呢?也就是说世间成就禅定的,至少是离欲界饮食男女,五盖等的有情众生,他们通过禅定,把欲界相应的这些烦恼给暂时降伏了,这个叫做不具足中的损减相,成就初禅的人对于名利,对于男女之事是不屑一顾的故名损减,有学位的声闻以及诸菩萨,有学位就是说至少是断我见的,固然断了我见,可是还没有成就阿罗汉果位,还需要继续学,继续修故名有学,无学在解脱道上是阿罗汉或者辟支佛,在大乘是佛陀,他们都不需要再学再修了(定性阿罗汉如不回小向大就属于参学完毕),在有学位的声闻或者是菩萨,已经断除了一部分烦恼障,或者烦恼障和所知障断绝了一部分(种子),叫做一分永拔相,单单就成就禅定只能够叫做损减相,不能叫做一分永拔,他那个好比石头压草,定力控制,暂时的。

第三十八讲

摄大乘论讲记

昨天我们讲到有具足和不具足相,具足相就是具足烦恼种子也就是染污种子以及现行的,不具足就是说对于烦恼现行有损减,比如禅定成就,肯定是损减了欲界相应的烦恼,乃至断除了部分现行的,比如有学位的声闻以及菩萨们,还有不但断除了烦恼种子的现行还断除了部分种子的,这就是登地的菩萨们,这样叫做一分永拔相,更有现行种子全部都断除的,就是成佛,叫做烦恼障全永拔尽相,究竟位上来讲,凡夫就属于具足相烦恼具足,佛教修行上有部分断除或者整体断除就属于不具足相,那么如来藏是有这些相的,倘若没有,就没有这种种差别,假如没有,就没有这种次第的烦恼的断除,也不会有凡夫的具足烦恼可说,由这些烦恼种子的存在以及现行,才有具足相不具足相可言,我们知道必定有第八识阿赖耶识是真实存在的。

接下来就是征问。

何因缘故,善不善法能感异熟,其异熟果,无覆无记?

也就是讲,是什么样的道理,当初众生造作善恶业的时候,比如杀盗淫妄是恶性的非善的,布施等是善行的,有善不善的区别,将来成为异熟果的时候,比如造恶成为地狱道,饿鬼道的众生,乃至成为猪鸡鸭狗等,或者为善,将来生来富贵,富二代官二代等,这个异熟果却不是善恶性的呢(你总不能说穷人都是坏人,官二代都是好人吧?单单就异熟果来讲,的确是没有善恶可说啊,好比世间人说的一句话,职业无分贵贱嘛,贫贱也不能够说是罪过啊)。只能够说异熟果是完全的无覆无记性的嘛,为什么如此呢?

无著菩萨回答说

“ 由异熟果无覆无记,与善不善互不相违,善与不善互相违故。若异熟果善不善性,杂染还灭应不得成。是故异熟识唯无覆无记。”

异熟果是无覆无记性的,这样才能够证明当初有善或者不善的造作,因为善和不善是互相违反的,善的就不应该是恶的,恶的就不应该是善的,如果异熟果有善或者恶,那么我们讲当初造作是杂染的,以及能够断除烦恼修行成就,就不可能成功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异熟果就是阿赖耶识根据业种所变现的现行,这个现行跟阿赖耶识的体性是有一致性的,如果权贵的人这种异熟果就善,善是和恶相反的,假如权贵的人造恶,他本身是善,他的第八识又怎么会熏习上恶业的种子?将来就不会权贵之人的果报结束成为猪狗嘛。同样的道理,上辈子作恶这辈子成为穷人,穷人这个异熟果也是无覆无记性,如果穷是恶性,恶性和善性相反,那么穷人为善就没有意义了,不应该将来富贵,阿赖耶识不受熏了,而真实的情况不论富贵贫贱,但凡为善为恶,都有将来相应的异熟果,所谓可爱的或者不可爱的果报,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必然异熟果是无覆无记性的。

讲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基督教说“人人生而有罪”是错误的说法,因为生而为人都是异熟果报是无记性的,无所谓罪不罪可说可讲!再譬如说毒蛇和猫狗,毒蛇猫狗在这个道理上讲都属于是异熟果报,是过去世的恶业导致成为了毒蛇猫狗,如果毒蛇这个果报是恶性的,那么这条毒蛇这个异熟果报结束,岂不是不会再次成为人?因为当一次毒蛇就为恶一次,那么就永远成不了人,猫狗是恶性,那么就永远是猫狗了,正因为异熟果报是无记性的,所以该了结的果报了结,当了老鼠猫狗毒蛇猴子饿鬼地狱不论在三恶道流转多少世,终还是可以当人的,因为造作有善恶,而果报是无记(有些畜生道的鬼道的也会为恶,但不能否定这个异熟果报本身是无记性的,这样才有受报了结的时候),六道轮回才能成立的。

第三十九讲

摄大乘论讲记 今天讲完这个章节《摄大乘论初分》就终于讲完了。

这里说到异熟果的无记性,那么什么叫做异熟?异熟是根据所成的果来讲的,比如说大家今年种下苹果种子,五六年之后收获苹果,对苹果种子来讲苹果就是苹果种子的异熟果,种下的时间和收获的时节是完全不同的,是五六年之后了,就叫做“异”,最终收获就叫做“熟”,这个果对因来说故名异熟。

比如凡夫众生今生造作善恶业,来生成为天人,或者人类,或者地狱,饿鬼道的众生,成为这些品类就属于“果报”,造作的时候和成为这些众生“果”是不同时的,另外品类有变化,属性有变化故名异熟。

佛教讲果讲因,因有十种(前面大概都讲过了,比如我们讲了我执熏习产生的种子,名言分别熏习产生的种子,有支熏习产生的种子,这些就是对阿赖耶识中种子的划分不同,在《瑜伽师地论》中有划分十种的),果有五种,果有五种分别是等流果,异熟果,增上果,士用果和离系果,等流果比如某人上一世是怎么样的性格这一世也是如此,上一世为善这一世成为权贵,为善得善报也属于是等流。异熟果比如说今日为善他日得善报,今日作恶他日投胎畜生道。增上果是能够促使某种结果出现的,比如文艺复兴产生了卢梭等的哲学,解放思想否定上帝,文艺复兴本来就是果,但文艺复兴促进了科技这个果的发展,所以文艺复兴对科技属于是增上果,佛教讲第八识本体为一切种子现行的增上果也是这个道理。那么什么是士用果?士用果比如种种技术,艺术,科学,机械,耕种的成果,这些当然都是要人去创造的,当然是有实际的用处的。

还有一种叫做离系果,这里是“系”是说的系缚,好比绳子拴住一个人,我们就是被无明,乃至各种烦恼所系缚,导致生老病死,三灾八难,都没有个出头的时候,离系当然就是说断除无明,断除烦恼。前面四种是世间果,这个离系果是出世间果的,只有你学习佛法才会有这种结果,前面四种是不可能有的,离系果真正说来起码要成就阿罗汉才会有的,是不与凡夫众生共有的。

这五种果都是异熟性的,比如离系果,肯定要现在勤修戒定慧,将来才可以证离系果,乃至我们讲一般情况下凡夫众生唯一从果上看得见因的士用果,比如这杯奶茶你喝下去大概也知道放了些啥,这就是从果上了解到因,除去这种其他的果,凡夫众生都不能从果上见因,如凡夫只是看到这一条狗,他就看不见此狗上一世在人中为人干了些啥,猜也猜不着,更何况离系果,等流果,增上果更是无从了之是何因导致的。

从因到果都是异熟性的,众生造了善恶业,熏习在第八识中,导致第八识产生未来的世界根身,以及依色心而有的际遇等,所以第八识是具有异熟性的,叫做真异熟识,前面六识都有异熟果的性质,比如凡夫众生反复的学习,第六识意识和以前就不一样了,叫做思想境界不一样,俗话叫做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所以前面也有异熟性,但不是真异熟,唯有第八识可以根据以前造作的业变现世界根身,前面六识显然是不行的,不信你想想就变个百来万花花看行不行?所以唯有第八识是真异熟,造作善恶业必定受报,必定会形成未来世的世界和根身,讲第八识是真异熟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这个异熟具体有哪几种意思呢?有三种意思,无著菩萨前面说异熟果都是无记性,实际上就是说第一种意思,就是说第一种异类而熟,有好些人解释异类而熟这里的异类是说的这辈子是人造恶业,下辈子成为鸡鸭,鸡鸭肯定跟人不同类,故名异类,这样说看起来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我以前也这样说,惭愧)!类有四种,是按照道德性的分类,有四种分别是善,恶,无覆无记,有覆无记,我们前面讲过的,一切造作都可以分为这四类,所谓异类而熟就是说造作的时候有善恶性,比如杀盗淫妄是恶性的,布施爱语等是善性的,但是将来成为果报,果报是无记性的,比如穷人富人,我们不能说穷人就是坏人,富人就是好人,对不对?我们也不能够说狮子老虎就是坏的,因为它们要吃人,它该不该吃人再说,就它这个身体它的世界来说,它完全就是一个果报,非有善恶性,所以叫做异类,造作的时候有善恶性,得果报没有善恶性,是无覆无记性的,所以叫做异类!

所以大家不要无知,好些人说你们说要吃素,那个狮子老虎不吃肉就得死,吃肉是它的本性,你们说吃素,你们是让它去死?问这话的人我们反问一句,哪狮子老虎也要吃人,你为啥不满足它的天性本性,心甘情愿让它吃呢?是何道理?狮子老虎的这个身体,它的境界身心完全就是个异熟果,本身是无记性的,本身就是个果报,果报是无记性的,畜生道是花报,造业的时候比如人中有很多小恶业等,导致在畜生道做种种畜生,你放心,它也不会一直当狮子老虎,一旦下堕畜生道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来来回回的,佛经上佛陀问目犍连尊者面前这只鸽子已经几世在畜生道流转?目犍连尊者那么大的神通都看不出来到底有多少世!

第二种关于异熟的定义叫做“异时而熟”,啥叫做异时?好比我们种地,我们三月份种下稻谷种子,叫做插秧,插秧知道吗?那我们三月份插秧,啥时候能吃到今年的大米?中国大多数地方不比印度,印度基本上一年收割三次,中国大多数地方一年只能收一次稻谷,大概是九十月份的样子,这个插秧的时候和收割的时候不同时,凡夫众生造业也是这样的,造作善恶业和得善恶报不同时,今生造作往往是来生得,正因为这样很多无知的人否定善恶报,说某人作恶,我看人家生活很滋润,某人为善,我看他一直到死很困苦嘛,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说?!实际上是真的有,只不过譬如播种,种收不同时,你只是看到他今生,今生是前世的果报,他今生造作是在来生收获。

正因为是异时而熟,在时间上就有相当的距离,导致凡夫众生,在因上他们看不到果,他们造恶业的时候何曾看到将来在三恶道的凄惨?在果上他们又看不到因,当倒霉的时候就呼天抢地,咒骂不停,自怨自艾,他们此时此刻又不认为自己的痛苦是自然产生的了,认定是别人导致的,实在不行那就是老天爷导致的,以为一切所生的果,都是凭空来的,这种事情2500年前的凡夫就这样,叫做自然外道,顺世外道等,现在更多铺天盖地比如唯物论等,大街上一抓一大把,在佛法上说来,凡是存在的现象必定有因,隔世了你上辈子的意识没有到这辈子来你当然看不到,但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兰因絮果必有前因!有些在因上可以看到果,在果上可以看到因,比如士用果,我们设计一个图纸,按照图纸来制造,士用果才可以看到果,从果才可以看到因,异熟果大概是看不到的。

第三种关于异熟的定义叫做“变异而熟”也就是说成果的时候,果和因是完全不同的,在时间上,譬如播种,三月播种十月收,乃至今生造作善恶业来生得果报,造作和得果是变异的,不同时的,空间也是变异的,从因到果譬如种瓜得瓜,种子到瓜形体是经过很多变异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娑婆世界南瞻部洲也就是地球念佛,将来我们得果就是往生的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是五十亿光年之外的一个清净世界,空间转换了,我们将来投身到哪儿是中性身,身材高大数百千由旬,样子庄严淑丽,这是变异了。

某人在中国造恶业,将来成为津巴布韦乡下的一只老母鸡,不但是空间变异,时间变异,连种类都变异了,而且这种善恶种在如来藏未现行之前,还有如来藏中不断的变异的,刹那刹那在流注的,某人可能就是看人家烧香念佛,漫不经心的说一句“愚昧”!这个恶种在他自心中流注变异,逐渐壮大(因为他没有忏悔)导致下地狱,下了地狱在饿鬼道亿万年,然后畜生道又当猪鸡鸭狗很多很多世.......小恶业成大苦报了,也是因为变异。变异不止是时间空间形态的变异,还包括了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的自心流注,是两个层面。

好,蒙弥勒菩萨厚爱,从大年初一弥勒菩萨圣诞开始讲(2020年春节),我当时没有想到特别挑那一天开始讲的,结果2019年除夕的晚上我做了梦,梦到弥勒菩萨的道场清净庄严,所以初一就开始了,大家也知道我所言非虚,本身是准备去年十月开始的(2019年),一直很多事情拖了下来,终于今年(2020年)大年初一开始,也是因为阿兰若师姐的建议,感恩师姐!蒙弥勒菩萨厚爱,讲到今天五一节刚过(2020年),终于讲完了,大概有十一卷的样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慈尊! 顶礼圣无著菩萨摩诃萨 顶礼圣太虚大师 顶礼圣平实导师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一切佛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一切法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一切僧

主要是根据太虚大师《摄大乘论初分讲记》讲述,另外结合部分平实导师的书籍等。 引用的相关的经论包括但不限于:杂阿含经,央掘摩罗经,大宝积经,仁王般若经,大般若经,金刚经,胜鬘经,楞伽经,楞严经,药师经,地藏菩萨本愿经等

论典包括瑜伽师地论,辩法法性论,辩中边论,成唯识论,俱舍论,阿毗达磨杂集论,五蕴论等等

再次谢谢诸位菩萨们,再次感谢群里所有菩萨们的支持!

愿您们早成道果,深入实相,通达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