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下 第十讲

主讲人: 内院看门人
校订: 李师兄,胡师兄,利行师兄
审核: 胡师兄,利行师兄,孙师姐,黄兰师姐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感恩世尊加被!感恩地藏菩萨摩诃萨加被!感恩慈尊加被!

庆云毫相光。

这里的庆云是说的智波罗密,佛陀乃至大菩萨说法就好像云气一样的,大地久久干涸,天空云气聚集,然后倾盆大雨,万物得到滋润,就如云气饱含种种妙法,普润群生。前面力波罗密是说的智的大用,因为有智的缘故,所谓根本智后得智道种智然后才有十力乃至菩萨的九力的,所以力波罗密是说的智波罗密之用,这里的智波罗密是说的力波罗密之体。你想要是没有种种智慧还有所谓力吗?根本就不可能有,人类没有虎豹的力量,更没那么强壮,但是能降伏他们,之所以能够降伏种种动物,乃至改变所谓的自然界,根本原因是因为人类有力,这种力通常叫做知识的力量!因为人类有丰富的表义名言,通过互相学习积累知识产生力量,而人类这种力量,就是知识就是世间智慧,学而具有的。诸佛菩萨之所以有力量,也是因为有智慧,并且是三大阿僧伽劫修习产生的世间出世间智慧,所以我们讲智波罗密就是力之体。

在大乘佛法来讲,要亲证如来藏才谈得上智,亲证如来藏才具备般若,般若能度众生出生死海,不然的话你准备把众生度到哪儿去呢?实证如来藏我们叫做根本智,只是具备根本智度众生很有局限,因为你没有办法把这个东西联系到万事万物上来,那么也就意味着你普度众生局限性很大,甚至没有善知识摄受,自己十有八九也会退转的,所以必须成就后得智,能够在万事万物上现观中道体性,然后才能建立种种名言为他人宣说宗门第一义,这样你才能够如龙树菩萨那样宣说第一义,依现象界巧妙的宣说第一义心如来藏。可是只有后得智,你没有道种智,你就具备不了道种智的智慧,没有这个智慧就不能了知万事万物的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性,如是相,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本末究竟,就没有办法俱知一切,就没法成佛,那么讲智度,你要度众生还要成就道种智,所谓一切种智也就是亲证阿赖耶识所蕴含的种子而具有的智慧,这就是智波罗密成就。

大庆云毫相光。

所谓大庆云讲的是一乘法,也就是菩萨道,是最为究竟之法。我们从事相来说,如来藏是互融的,譬如一间屋子有百盏灯,同时打开的话,光光是相互摄入的,他心阿陀那识做我们自心的增上缘(但这必须要自己的阿赖耶识托为本质,所以每个众生还是生活在自己的第八识中的),所以是交遍相入的。如果从理上来说,一一法都在依法性如来藏而生,从如来藏的立场看,众生身皆是真如性,总而言之从如来藏来说,本如来藏妙功德性,非因缘,非自然性。站在如来藏的立场,本没有所谓一一法,因为一一法皆是如来藏所出生,和如来藏是非一非异的,那么依如来藏来讲一一法皆空,而空所显示的就是第一义如来藏真如,真如又不可名状不可言说,所以一切法毕竟空。广义来讲,凡是真正讲大乘佛法,讲如来藏正法,都叫做大庆云毫相光,因为这大乘佛法才是最究竟的法,如声闻缘觉乘所讲,是唯一佛乘中有关解脱的一小部分而已,而解脱道无余涅槃的根本也是如来藏,所以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无,乃至成就初果乃至四果,或者成辟支佛,也必须对于本际有坚定的认识,不然谁求断灭空无呢?

狭义来讲这里的大庆云毫相光是说的一切种智,所谓一切种智,包括了解脱道的十智,乃至菩萨道的根本智,后得智,道种智的,包括了所有的智所以一切种智又称为一切智智,因为一切种智亲证的如来藏所蕴含的一切种子而成就的智慧,万事万物无不是如来藏所出生,乃至解脱道的法,乃至根本智,后得智,道种智也无不是这样的(世间法语数外等也是的,只是有直接的有间接的,但直接间接也是方便开示,其实是无所谓直接间接的),而所出生的一切法,举要言之,是因为如来藏中有这样的种子,亲证一切种子,就成就一切智智了,成就一切种智,那么对于一切存在也就是诸法若体,若性,若相,若果……乃至众生如是本末究竟就完全俱知,那么就能真实的利益一切众生,并且发起无边不可思议神力(因为一切都是心所变现的,其实科学也是心所变现,你亲证一切种子就成就究极的智慧,就达到了最高维度,譬如我们相对于蚂蚁我们就属于高纬度,而之所以我们能够超越蚂蚁,是因为我们有智慧,这个智慧是依心而有的,亲证此心一切种子,不就成就一切智慧嘛,一切智慧譬如大海所以叫做法界海慧,无边的大海中有一个小小的水泡,那就是人类的智慧)。所以真实来讲大庆云毫相光是说的一切种智,也就是佛陀具备的大智慧,所以我们也要追求亲证一切种智

正因为智波罗密是在道种智上的成就,是成就除佛以外一切众生究极之智慧,在此基础上能够随入一切世界,广度一切众生,所以智波罗密在经典中是说的十地法云地菩萨摩诃萨所修的,之所以叫做法云地,是此地菩萨就是弥勒菩萨次补佛位,具备法界海慧

千轮毫光。

这里开始讲四无量心了。所谓千轮,这里的是说的转轮王的轮宝,转轮王到任何地方,他的七宝之一金轮宝就会跟随而到,此轮宝可以降伏一切敌人。佛教采用这样的譬喻,也就是说佛法能够降伏众生苦难和烦恼,首先千轮是说的慈无量心,所谓慈就能够与一切众生种种安乐,众生安乐的前提是降伏了众生的苦难和烦恼(不然烦恼深重他如何安乐?),所以这里说千轮毫光,举要言之,所谓慈是说与众生安乐,在如何的安乐上讲,菩萨修六度波罗密等当然都是与众生安乐,比如布施波罗密,持戒不侵犯他人等等,固然我们说世间人搞慈善也是给予安乐,但是那样的安乐只是一世并不是生生世世的,所以和四无量心的慈是不同的。慈无量心最好是初禅修,因为初禅有身乐是最乐的。如果没有成就初禅,一般人修慈无量心,可从自己的亲眷子女起作意与乐,然后兼及其他(比如你修慈心,先观想自己的亲人受欺负,受苦,起怜悯心,然后观想自己的同事朋友,能起怜悯心之后,再观想不太相关的人)。

大千轮毫光。

这里是说的无缘大慈,所谓无缘大慈,是说的佛陀乃至大菩萨摩诃萨行四无量心,大菩萨行慈,是令法界中一切众生能够得出世的安乐,如我们这些行四无量心都是有局限的,多少跟我们有缘的才会希望他得乐,跟我们无缘的且不说他方世界的,就算这个地球上的人,比如非洲的黑兄弟,我们何尝希望他们能得乐呢?何况其他道的众生,乃至他方世界的众生,所以佛菩萨的叫做大千轮毫光,他们无缘大慈,令一切众生得乐。并且是究竟的乐。瑜伽师地论说修慈心,要忆念三禅,依三禅的禅定来修慈无量心,三禅的乐和初禅的乐不同,初禅的乐是离欲界身而有的身乐(初禅成就同时有一个天身和这个欲界肉身是重叠的,但是外人看不见,自己可以感受到),三禅的乐是心乐并且是三界中最殊胜的乐,所以三禅修慈无量心为最好(慈能与乐,以慈心给与众生安稳之乐,所以修慈心或者在初禅或者在三禅)。

宝轮毫光。

宝字面的意思说的宝贝的,可贵的,这里是说的四无量心的悲无量心,就是说因为众生有种种苦的缘故,要拔出他们的苦恼。世间人总而言之就是说三苦,乃至八苦,乃至无量无数的苦(世间的苦是各式各样的,不幸有万千种不幸,幸福却只有两种得名或者得利),佛菩萨誓愿拔出他们这些苦恼。比如对于生于贫贱之人,教导如何是人天果报,乃至行何法能当世得利,厌生死苦的教导如何能得涅槃等等都属于是悲无量心。悲无量心最好是忆念空无边处定而有,当然对空无边处定的定境也要非常的了解,如前面说属于是能觉知的是空,所觉知的也是无边无垠的虚空,甚深广大,之所以要忆念空无边处,是因为断苦为无,断众生苦为无苦(拔苦为无为空,甚深广大因此修悲无量心最佳是成就空无边处定而修),忆念空无边处定修悲无量心,拔众生苦,当然最胜最好,成就的悲无量心也非常殊胜。

大宝轮毫光。

这里的大宝轮毫光是说的同体大悲,在实证如来藏的基础上,现观一切众生平等平等,因为皆有如来藏,如来藏不能够说有高下的不同,同体就平等,平等而眼见众生生死苦恼,才会生起大悲,悲能拔苦,就誓愿救度众生,并且深愿众生与我无异同入性海得涅槃乐,这样的同体大悲,能够拔出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两种苦患。

本文来源于 QQ 唯识群, 欢迎诸位学人点击 联系我们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