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下 第五十九讲
主讲人: 内院看门人
校订: 李师兄,胡师兄,利行师兄
审核: 胡师兄,利行师兄,孙师姐,黄兰师姐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感恩世尊加被!感恩地藏菩萨摩诃萨加被!感恩慈尊加被!
佛告观世音菩萨。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若说于诸众生。见闻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说不能尽。
我们的佛陀讲了各种各样的情况下需要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念地藏菩萨摩诃萨名号
都可以如愿得利
的情况。比如具体的说了已经发四弘誓愿的菩萨们要修行佛道,要证果
需要念地藏菩萨摩诃萨的名号,需要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的画像乃至塑像。从小眷属分离
的,要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乃至眷属现在在何处可以念地藏菩萨名号,乃至天人五衰现前
应当念地藏菩萨摩诃萨圣号,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画像塑像能转增天福……还有要出门的人
念地藏菩萨名号,生活工作各方面因为念地藏菩萨摩诃萨名号都能得益……总而言之念地藏菩萨摩诃萨名号,乃至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是有大利益的,但凡能够如此起码证明是正信正见
的,只要方法对了,按照我们上面讲的都能够蒙地藏菩萨摩诃萨加持,所谓有愿遂愿。
为什么能够如此呢?因为一来地藏菩萨摩诃萨
是愿王
,所谓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的本愿就是普度一切众生
,众生度尽方成佛道。久远劫来,我们的地藏菩萨摩诃萨在三界示现,就是为了让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都能够解脱生死乃至成佛。当然愿
也有小愿
,大愿
,世间愿
和出世间愿
。所谓世间愿
其实不名为愿。因为世间你要发财要眷属安乐,那总归是无常的,家人再和睦,你再有钱有势。一家人相亲相爱就好像傍晚栖息在树林中的鸟儿,大家相拥相偎一个晚上,黎明终究会来的,还是分散了,各自随业受报了,这不能够说是个愿望。真正谈得上愿只能够是小愿
和大愿
,小愿
自己解脱生死,入无余涅槃,凡夫的生死毫无意义,六道轮回毫无意义的事情。不管是天人还是人类还是狗狗,生不带一块尿布死不带一分钱,纵使你是皇帝又能如何?生生世世一口气上不来就啥也没有了,毫无意义的事情,还因为无明贪爱的缘故十有八九要造恶业要下三恶道受苦无量,就算不下能再次成为人不也是行苦,坏苦,苦苦嘛,无意义又受苦,那么当然应该解脱啊,所以求解脱才能够叫做愿,叫做小愿。
对大乘来说求解脱个人生死叫做小愿
,对凡夫来说,凡夫都没有梦着解脱是个咋回事,凡夫何曾个什么愿可言?贪爱生死,识性不停六道轮回,谈得上什么愿?对比凡夫这个教那个教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小乘已经算是大大的愿了。对比大乘,小乘就不能叫做大愿,首先说解脱,大乘八地菩萨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就是永恒的生命(当然在理上大家都是永恒的生命),因为他同时存在无量无数的时空中,那么生死对于他来讲完全就是游戏,来去自由。且不说八地,实际三地满心
有意生身就已经是常住了,不是说如来藏常住,是他的意识到时候都是常住的,这边死掉,同时还有意生身在别处弘法,所以三地满心的菩萨生下来就知道过去世的,一生下来对这辈子父母说**哀哉父母,为我鞠劳!**所以三地满心我们说他的意识乃至前面七识都可以说是常住了(有人说初地发起意生身
,但初地发起意生身是在戒定直往的前提下的,而大多数菩萨未必是阿罗汉回小向大而成初地的,或者未必初地以前已成就禅定的,大多数的菩萨都是先修智慧后成禅定
,所以如玄奘菩萨
等未必有意生身)。
当然你会说来度众生不也苦吗?人家是示现来,有缘想来就来,要是这里没有度生因缘,我走不就行了嘛,也就一个念头是事儿,虽然每日忙碌,但登地菩萨和涅槃寂静也就是真常唯心是契合的,却没有苦可说。要说智慧,小乘更是比不了,道种智,根本智,后得智,成佛圆满一切种智,一切存在的性,相,力,体,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完全俱知……所以大乘成佛之愿
才叫做大愿
。我们的地藏菩萨摩诃萨能够满一切众生所愿
,一切众生但凡不远他
,他就不远一切众生
,满一切众生所愿,世间愿
,出世间愿
,出世间上上愿
。
二来为什么地藏菩萨摩诃萨能够满我们的愿,因为他跟我们阎浮提众生
有大因缘
,阎浮提就是胜金
,前面解释了过去现在未来都是金本位,过去黄金是货币,现在是未来也是,就是我们这个地球。为什么跟我们有大因缘呢?因为地藏菩萨摩诃萨久远劫就在度脱我们,结果我们自己因蔓不断,因是说的如来藏中的烦恼种子乃至没有断除贪嗔痴的现行,蔓是种种恶缘纠缠不清,于是现在如今眼目下,我们又和他老人家在这个阎浮提相逢了。再者地藏菩萨摩诃萨久远劫来度脱苦难的三恶道众生,我们这个事情天地良心,大家别人不问,问问自己亲朋好友,有几人深信因果轮回?深信善恶有报?且不说信不信有常住真心如来藏了,这样的情况下莫说别人,就算是名义上的佛教徒,也难说路漫漫不造恶业,不下三恶道。所以地藏菩萨摩诃萨在这里普度众生,跟我们有大因缘,他悲心深重,譬如大地承载众生
。
就因为他大愿无穷
,他大慈大悲
,他神力自在
,所以他能够利益一切有缘众生
的,而众生在三界中流转,比如前面说的发四弘誓愿的,求生活工作顺利的,乃至成为天人求天福增加的,堕落三恶道求出离的,先世恶业今生困境渴望救拔的,求婚姻的,求工作的,求少病少灾的……只要是在三界中,就少不了苦厄,哪怕你是天主还不说你是皇帝,皇帝的档次比天主差远了,不可同日而语,天主也有苦厄啊,比如五衰现前。有无量无数的苦厄,当然就需要念地藏菩萨摩诃萨圣号,就需要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画像乃至塑像,我们这些薄地凡夫苦厄数不过来,地藏菩萨摩诃萨只要众生能行八正道,就算不能满分行至少正信正见
,地藏菩萨摩诃萨都能利益
,这样叫做于阎浮提有大因缘。若说于诸众生。见闻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说不能尽。众生苦厄说不尽,地藏菩萨都能够使得众生远离苦厄,那么他的度众生的见闻利益事,当然就是百千劫中,说不能尽了嘛!
是故观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经。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
这里是佛陀亲自咐嘱我们的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流布此经
,就是目前我们正在解说的这本地藏菩萨本愿经
,为什么要吩咐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来流布这本经典,第一是因为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和地藏菩萨摩诃萨的一样的神力自在
,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来流布这本经典,这本经典就流布得更久远时间更长
,乃至流布到最后五百年
,这样就更多人可以通过这本经和地藏菩萨摩诃萨结缘,能够出离乃至成佛。
第二,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代表着大悲
,智愿行悲
,文殊菩萨
代表着大智
,所以第一卷文殊菩萨为发起众,有大智所以才有大愿,如凡夫人的愿如我们前面讲都不能叫做愿,何为大愿?成佛之愿才叫大愿,所以地藏菩萨摩诃萨代表着大愿。由大愿才有大行,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在经典中卷出现。大智大愿大行都汇归于大悲
,诸佛普度众生,三类分身息苦轮,无有穷尽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大悲,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流布是经,就是讲佛菩萨本愿无有穷尽,大悲无有穷尽,那么大行无有穷尽,因地的大愿就无有穷尽,大悲大行大愿无有穷尽,而大悲大愿大行是依大智,所以这本经由文殊菩萨发起,当然大智慧也是无有穷尽。
从这个道理来讲,我们是不够资格来流布这本经典的,大智,大愿,大行,大悲,我们一个都没有,充其量就有点小智,小愿,小行,小悲。甚至绝大多数连小的都没有的,那么我们就是来看个热闹的?当然不是!因为我们也有如来藏
啊,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对不对?依第一义如来藏来讲无有差别。所谓大智是科学家发明的?上帝恩赐的?大人物奖励我们的?是自然产生的?都不是啊,所谓大智出世间智是依如来藏而有的根本智,后得智,道种智。所谓大愿
,众生皆有如来藏皆可成佛,假如没有还成什么佛呢?好比泥沙就是泥沙你再怎么样冶炼也成不了纯金啊,唯有金矿石有金性才可以冶炼嘛,我们有真常唯心的如来藏
才有大愿
可说嘛!所谓大行
,毗卢遮那顶上行去,豪迈穷未来际,也是在自己的真常唯心的自性如来藏中行啊。所谓大悲
,一切众生平等平等,依如来藏来讲平等平等,与佛无异,而无明所障轮回生死,受苦无量,所以佛菩萨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所谓谁是文殊菩萨?谁是普贤菩萨?谁是地藏菩萨?谁是观世音菩萨?何不体究自己的本来面目
试看!
所以我们人人都要流布此经,只不过今晚我先来。所以这里佛陀嘱咐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流布此经,也是嘱咐我们流布此经
,大家责无旁贷
,不必推辞你值得拥有,因为你有如来藏第八识,从本以来清净本然,本来无生,今亦无灭,乃至成佛,常所保持!
这就是说总结此品,前面讲见闻利益
方方面面,这段经文是对于这一品的总结,上来所说,先讲地藏菩萨摩诃萨利益人天之事,然后讲超圣因事,所谓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再讲三乘菩提讲证入十地,乃至毕竟不退阿耨菩提事,学佛人方方面面承地藏菩萨摩诃萨教导护持,一目了然,大家可以回看,总而言之,地藏菩萨摩诃萨功德巍巍,充满法界,亘古亘今矣。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本文来源于 QQ 唯识群, 欢迎诸位学人点击 联系我们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