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十二门论讲记 第十七讲 观因缘门 通二谛之理

主讲人: 内院看门人
校订: 李师兄,胡师兄,利行师兄
审核: 胡师兄,利行师兄,孙师姐,黄兰师姐

破一切

第四,龙树菩萨这首偈在破一切,就好比以楔去楔一个道理,古时候干木工活需要拼装木头,过去又没有铁钉子就是用木钉子卡住两块木头,要拆掉这个木头家具,这个木钉子又怎么拿下来呢?就需要打个木头的楔子,用这个木头的楔子去把之前的木钉子打下来,龙树菩萨的这首偈在于破外道破小乘之执,譬如这个楔子一般的道理,要是外道小乘本身没有缪解,当然就不需要破,有缪解误解才需要破,凡夫众生有种种虚妄执着所以才需要破除,倘若没有何须破除?所以譬如楔子一般,龙树菩萨的偈在实相来讲也是假理,《三论玄义》就讲十二门论多用就缘假,不但是所破被破,所破破之后能破亦破,总而言之,他苦心孤诣就是要大家亲证实相,实相是离言的。

增益执,损减执

一切凡夫外道乃至小乘之病所谓遍计所执,所谓执着不外乎就是两点,第一点是增益实无妄执,第二点是损减实有妄执,简单说就是增益执损减执,所谓增益执比如凡夫外道在因缘所生的一切事物上,本来是因缘生就无自性就是空,无自性所以就因缘生,却执有真的我,真的人,真的众生,真的寿者,譬如做梦一样的,梦是因缘生,你疲倦睡觉,在梦中独头意识,阿赖耶识,意根等运作而有的梦境本质是啥也没有的,但在梦中认为梦中有实法,实我这就是增益执,大千世界皆是因缘生,就皆是空无自性,而凡夫认为有,这个就是增益实无妄执。 所谓损减执,一些业障深重的钝根的并不清楚佛陀说空说有,是为了破除众生执有之病,所以讲空。要是众生无妄执,那佛也就不用说空说有了。

因缘生非断灭空

我讲到现在讲断灭空吗?不要诬赖我!我是说因缘生是有,因为因缘生就无自性所以就空,我并没有讲断灭空,我什么时候说过没有因缘吗?如藏密外道那些人就不是我这样讲空的,他们就恶取空,就是损减执,谤了因缘法了,说一切皆空(比如他们经常说因果轮回也不真实也是空,他们哪儿懂正因为因果轮回真实有所以才空)。

这首龙树菩萨的偈的核心再说一遍,因缘生故无自性,无自性故空,空故无自性,无自性故因缘生。所以其实是破损减执也破增益执的,既破损减实有(因缘)之妄执,明自性以及法毕竟空寂,又破增益实无之妄执,也就是破一切在因缘生法上执有自性的邪见邪计(他们那些佛门外道讲断灭空也是建立在这个东西实有,然后给胡乱分析说这个东西是没有是空的,这样就叫做对有说空,误会一场),这样正观妙观才会有。

龙树菩萨这首偈破一切邪见,即是申明大乘了义般若经的意涵,又是破斥邪见使得邪见不至于壅塞学正法之人的耳目,倘若不破邪就不能显正,但凡显正就要破邪,破邪就在显正。

通二谛之理

二:通理,既然讲破邪显正,正是讲的法界的真实理,也就是佛理,通了哪些佛理?一:通二谛之理,凡夫外道虚妄遍计种种邪因能生种种实法,比如唯心主义的上帝真主,比如唯物主义的奇点,进化论,人是猴子变的,其实唯物论这个东西和基督教等都属于一元论,他们认为物质真实有,物质先于精神,所以物质产生精神,这跟唯心主义讲精神真实有,精神(上帝真主)先于物质,精神产生物质哪儿不一样?或者认为物质一元或者认为精神是一元。也有二元论,比如胜论和数论的(数论派讲的神我发出需求,冥性创造世间就属于二元论),也有多元论,比如其他的泛神论,后期道教有点像是泛神论,各种乱七八糟的神,其实在印度也有很多泛神论,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婆罗门教的吠檀多派(网络上吹牛皮吹出花来的那个所谓把佛教赶出印度商羯罗就是吠檀多派的,其实是先有印度佛教被婆罗门教性力派侵蚀产生了男女双修,活人祭祀等邪法导致和性力派同质化,印度佛教被婆罗门教吞噬,后有所谓商羯罗去辩破几座后期密教的寺庙,这些人没有一点逻辑常识,更是对于历史一无所知)。

俗谛与真谛

龙树菩萨这首偈明众缘所生法就无自性,所以法和众缘就都非实法(因为也需要其他缘来满足才会有,所以必然也是空),再比如电脑是主板,显示屏,芯片等因缘和合而有的,那么电脑就非实法,主板是实法吗?也不是实法,因为主板也是芯片,电子元器件等因缘和合而有的,所以法和众缘就都没有自性,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毕竟空寂的,所以讲因缘即空,空即因缘真俗二谛就明矣!

具体来讲,其一:我们讲因缘即空,那么因缘就是假立的,因缘即非因缘了。空即因缘,那么空就非空了,空也就不是空,因缘也不是因缘,就是非空非因缘。这样就成了空与因缘都是俗谛,只有非空非因缘真谛

既然这么讲,那么真空俗假这是相对来讲的,没有真怎么会有假呢?没有假怎么会有真?真空俗假就是二,非真空非俗假才是不二,但二与不二也是相对就都又是俗谛了,非二非不二才是真谛

但我们既然讲非二非不二了,对二讲非二,这里两个,相对这两个我们讲这里一个,对不二言非不二,这里一个我们讲非是两个,始终还是对待之说,假立而已,对待就是假,假就是俗谛,所以真正的真谛是绝对离言绝虑心行处灭的,这首龙树菩萨的偈就开四重二谛之理

本文来源于 QQ 唯识群, 欢迎诸位学人点击 联系我们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