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中 第七十一讲

主讲人: 内院看门人
校订: 李师兄,胡师兄,利行师兄
审核: 胡师兄,利行师兄,孙师姐,黄兰师姐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感恩世尊加被!感恩地藏菩萨摩诃萨加被!感恩慈尊加被!

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

前面说过了,在佛法上种善根,这里善根肯定是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或者说的无贪,无嗔,无痴三善根的,这几种善根一点都没有的,连因果轮回都不信的,还会来布施供养?修补塔寺?还会来装理经典?

善根缺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完全就不信的比如否定三宝,否定因果的,他们认为所谓的佛教就是封建迷信的,看都不想看,听都不想听的。第二种实质是不信因果轮回不信三宝的,但是偏偏喜欢搞所谓研究的,搞所谓辩法的,比如否定大乘的所谓研究者,一看楞伽经预言龙树菩萨,就说是公元一世纪才产生的,非是佛说的,因为他们不信三宝,不信佛有预见未来的能力,总而言之会先入为主的,乃至那些否定如来藏第八识的,说第八识心体也是生灭的,其实这不过是否定因果轮回的变种而已,没有持种心何来因果轮回可说?

具足善根的基础上,才能够明白正因为如来藏心体是不灭的,所以能够受熏,导致每一个人造作善恶业,造作是生灭的,可是第八识心体不灭受到了熏习,好比说胡麻油浸泡了玫瑰花,玫瑰花是生灭的,玫瑰花在胡麻油中枯萎之后被捞出来,而胡麻油受到了熏习,就变成了玫瑰油,有了玫瑰的香气,倘若说胡麻油也是生灭的,那么怎么可能保持这种香气呢?就应该玫瑰花和胡麻油都没有了啊,如何会有香油!所以他们否定第八识,说第八识念念生灭的人或者第八识是没有的人,他们也不傻,你真正问他们,相信不相信因果轮回?他们狡猾的话,不正面回答。实际上他们根本不相信的,因为没有第八识,或者第八识心体是生灭的,因果轮回断然不会成立。这些都是没有善根的人。所以我跟人谈佛法,我一般喜欢首先问一句,相信不相信因果轮回?不相信,我们大家不浪费时间,该干嘛干嘛去,这样的人不学佛他自己少造恶业,对大家而言就少受他的蛊惑,劝他不学佛对己对人真是善莫大焉!相信的话,倒是可以谈谈,这个信根不是我们能够帮他搞定的,多数要一万大劫的。

有些人又说,你们说阿赖耶识心体不灭,但经典也说灭阿赖耶舍阿赖耶啊,说阿罗汉能灭阿赖耶舍阿赖耶,这个你怎么说?要明白经典讲灭阿赖耶,舍阿赖耶不是舍弃第八识心体,是灭掉了第八识烦恼种子现行的贪嗔痴或者如八地菩萨灭掉了贪嗔痴的种子,不然的话证阿罗汉就灭阿赖耶,舍阿赖耶,那么舍利弗,目犍连尊者从佛学法几年就证阿罗汉,他们都灭阿赖耶,舍阿赖耶了啊,为何又住世几十年宣说佛法呢?既然活着就必定有第八识持种持身,第八识还有个名字叫做阿陀那识嘛,阿陀那是持根身,器界,种子的意思。所以灭阿赖耶,舍阿赖耶非是灭第八识心体,只是灭了舍了第八识相应的烦恼。

具备善根的基础上,那么才能够说布施供养,乃至修补塔寺,才能够装理经典,否则无因无果,没有三世因果反正都得死,干这个事情干嘛?你不要看那些所谓搞研究的,就觉得他们很懂佛法,其实一窍不通的,因为他不信因果轮回,哪儿有人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所谓人死如灯灭去干这些事情呢(反正几十年都得死,无穷无尽的虚无才是真实的归处,几十年的折腾不过是一滴墨投入巨海,真要有思想,他们应该像王国维一样的自杀)?他们不过是打着研究的旗号沽名钓誉而已,如季羡林那种人。正因为有信根,信三世因果信三宝,乃至才有念根,精进根,定根,慧根,他才可能真正来学佛嘛,才会说布施供养修补塔寺,乃至装理经典嘛。

世智辩聪的又说,你说信因果轮回的才可以跟他学佛,讲因果轮回的才可以跟他学佛,那么经典也说非因缘非自然性?你怎么解释?需要知道,非因缘,非自然性是说的实证如来藏,站在如来藏本来不生,常恒如是的角度来看待一切存在,如梦如幻,如梦如幻有个什么自然?有个什么因缘?比如你今晚上做梦,梦里面的种种景象有因缘,有自然可言?这样讲恰恰是站在因果轮回的基础上讲,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无一法无不是空者,所谓空者不就是说依阿陀那识种子为因和合诸缘而现前这一切法吗?离阿赖耶识还有个什么空(你想上辈子造业,这辈子受报,上辈子已经没有了,如何影响这辈子?导致这一世受苦乐报?导致这辈子受苦乐报是因为阿赖耶识心体不灭,持种现行,而阿赖耶识心体本身不生不灭,不就是非因缘,非自然性嘛)!其实就是一体两面。这本身是一回事情,非灭色而得空,是即色而即空的。

所以不讲因果轮回,不讲三世因果的断然不懂什么深法,绝对不要理他,等几年你再看他,不管他如何讲得口沫四溅,都是一窍不通一塌糊涂之人。话说回来做这些善事的基础上,我前面也解释了,这里是说的普遍的,大多数的佛教徒做这些事情,不问证果不证果,凡是有善根的都可以做都能做的,不像前面说的布施残疾如布施佛,佛能是残障人士吗?那段经文在说开悟的人才行得了的布施,所谓布施一无修无念无证者。这后面的经文要求就没有那么高,这里也没有说国王,说婆罗门,这后面是对于所有佛教徒讲普劝大家,勤做功德布施供养正法僧人,乃至修补塔寺,或者装理经典印刷经典或者善知识著作,给人家结缘,不管做得多,还是做的少,叫做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但凡你去作,哪怕就是一点点,很少的一点点,遑论经常去作,当然更有功德,总而言之譬如银行定期存款一般的道理,存得多将来取得多。

本文来源于 QQ 唯识群, 欢迎诸位学人点击 联系我们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