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十二门论讲记 第四十五讲 观相门-释相

主讲人: 内院看门人
校订: 李师兄,胡师兄,利行师兄
审核: 胡师兄,利行师兄,孙师姐,黄兰师姐

三种相

之前我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中就讲过,相有三种,分别是相貌之相,体相之相,义相之相,也就是讲凡是看见的,听见的,接触到的乃至你想象的,名词概念的,思想上的甚至直觉上的都属于是相。

想心所

这里说,就是遍行心所中的想心所,这个想心所在唯识来讲,称为知即是想,名言分齐之所依,这个想心所所缘的对象就是一切境,一切并不仅仅是讲的色声香味触这种六尘境,任何一境,你思想上的境,就算你的直觉没有言语的但出现在你的心识上都通过想心所建立分齐,也就是界限界定,有界定你才能认识,不然你怎么思考呢?有界限界定方能思考故。比如我们讲空,空是依不空为界定的,这个地方不空所以才有别的地方空可言,若没有不空为界定,那么就没有空之可立。再比如说,那么就必然是依为界限的,没有为界定界限,那么就没有,所以我们讲想所取,就是取一切境的分齐,一切境的界限,取之后我们才不会把这个事物和其他事物混淆,才知道这个事物是什么,因此唯识讲想心所是名言分齐

所以不论是有,无,空,实,如,涅槃,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手机,板凳等等万事万物都属于想心所所取(想心所是遍行心所),所以就都是,凡是被想心所所取的,不论是想象的,名言上的,还是看见的,接触的统统都是相。

六种相

我当时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是讲的一切相分三种,这里也可以把一切相分六种。

第一种色相,就是平常说的青,黄,赤,白等等,我们看见的色彩是非常多样的,但原色来讲是红,绿,蓝三原色,一切色彩都是这三原色组合的。佛教一般讲是四种青,黄,赤,白,这里的白是透明的是复合色,这里的青就是蓝,这里的赤是红色,黄包含了绿,跟科学讲三原色是一致的。总而言之再怎么样复杂的色彩,都是依这些基本色组合而成的。

第二种形相,就是一般人讲的长,短,方,圆,其他的一切形状都是由这四种基本的组成的。

第三种表相,表是有表示于他的意思,就是动,静,屈,仰,伸等。

这前面三种在佛教称为见相法,也就是说是眼识所见之相

第四种对相,其实前面三种也都属于是对相,眼识所对之相,眼识所见就是眼识所对,但我们既然已经把眼识所见的排在前面了,这里的对相就不是说的眼识,而特别强调的是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乃至意识所对的所缘的对象,比如说耳识所缘的种种声音,敲鼓声,弹琴声,男声,女声,雷暴声等等,乃至我们身识接触的软,硬,湿,滑等等,这些都属于和眼识乃至身识所对,属于眼识乃至身识这五种的所缘境,所以就称为对相(意识所对的法尘也属于是对相,但意识所对的主要是义相,客观事物哪怕是存在的,由你的意识去认识的时候其实已经属于“义”概念类了,都不是事物了,所以讲对相不特别强调意识所对的法尘)。

第五种义相,通常来讲凡是有所说的所想的乃至种种定律的,就是通常人说的脑瓜子想到的,过去想的,现在想的,未来想的,思考的,都称为义相,之所以称为义相,是因为这个仅仅只是存在于你的意识上,是意识的想心所的作用,和前面五识的对相不一样的,乃至一切心心所法,不相应法,无为法等相都属于是义相,乃至你的感受,比如脚被砸了,失恋了不想活了,所有的乐受,苦受,乃至不苦不乐受都属于是义相。

这里跟平常人的认识不一样的,平常人会想,明明刘二麻子的老婆跑了,他难受,他要上吊,这个事情是前面五识所见,怎么仅仅只是义相?因为跑是一回事情,他难受又是一回事情,跑那回事情固然是他和嚼舌根的好事之徒眼识所见,但难受,谁见过难受什么样子?难受长得像猫还是像狗?你见过?虽然难受可能来源于前面五识(前面五识了别当前境,当然也有受心所,但即便是前面五识的受心所也是一种心理特征),当你意识上难受的时候难受已经更是一种心理活动了,所以感受决定属于义相

第六是体相,体相凡夫俗子是没有的(其实凡夫俗子也有,他们的第七识执第八识阿赖耶识为我就属于是体相,不过这个没有开悟是不懂的),因为真实的体相只有开悟才会有,其他的所谓这个体那个体跟这个体是两码事,世俗也有狗体猫体人体,那不过是认五蕴和合中的色法为体而已,而色法是无常,是众缘和合而有的,非是体也,这里的体是常恒不变的。

所以一切相就是这六种,分三种就是义相之相,体相之相,相貌之相,分六种就是我这里讲的色相,形相,体相,义相,对相,表相,还可以根据其他的定义来分,我们这里就不展开了。

我们接下来就要讲龙树菩萨的《十二门论》的第四门所谓观相门,但我们要讲清楚,前面三门讲了之后为何必须要开这一门的道理,道理主要是两个,第一是,约通义来讲,第二是约别义来讲,通义别义我们讲事实摆道理,为何一定要开这第四门所谓观相门,当然我们前面也讲过几句,比如按照三三昧三谛的道理来讲,但意犹未尽。

本文来源于 QQ 唯识群, 欢迎诸位学人点击 联系我们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