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门论讲记 第六十三讲 观一异门-破救-破相可相一-破相可相异
主讲人: 内院看门人
校订: 李师兄,胡师兄,利行师兄
审核: 胡师兄,利行师兄,孙师姐,黄兰师姐
不应分别破
复次、若相即是可相者,不应分别是相是可相;若分别是相是可相者,不应言相即是可相。
龙树菩萨接着反驳说,又譬如说吃饭,饿肚子是因(能相
),吃饭是果(所相
),不饿怎么会有吃饭可说?显然饿肚子是因,吃饭是果,世所共知,如果能相和所相是一回事情,那么在饿肚子才吃饭这个事情上,就成了因果是一回事情
了,那么饿肚子就是吃饭,吃饭就是饿肚子,是不是这样的呢?那么大家吃饭不吃饭不就没有意义了吗?反正饿就是饱,饱就是饿,那你还吃干什么呢?讲能相所相是一回事情,就颠倒了因果
了啊!因也无法成立,果也无法成立了(能相是因,所相是果,你有见的作意,才有你见的结果,这两者是因果关系),因果都不能成立(因和果是一回事情就没有因果关系了,因和果必定不会是一回事情,能相所相也不可能是一回事情),就譬如兔角,龟毛一样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还思考什么兔角有多长?是一,是异?岂不是无稽之谈?!
也就是讲如果能相就是所相,也就是这里讲的相即可相
的话,那么就没有能相所相的区别
,既然能相和所相没有区别,就是同一个,是同一个又怎么能称为一者是能相一者是所相?譬如眼识和桌子板凳是同一个,怎么能够说眼识是能见相,桌子板凳是所见相,那就应该讲眼识就是桌子板凳狗屎啊,有这个道理吗?
再者如以上所讲,如果能相所相是同一个,就坏了因果
了,因为能相为因,譬如肚子饿为因,所相为果,譬如吃饱为果,如果是同一就成了饿就是饱,饱就是饿,有这样的道理?
夺相纵异破
汝说相异可相者,是亦不然。汝说灭爱是涅槃相,不说爱是涅槃相;若说爱是涅槃相,应言相、可相异,若言灭爱是涅槃相者,则不得言相可相异。
以上龙树菩萨辩破了说一切有部论师
讲的能相
和所相
是一,这里辩破一些人讲能相所相是异
,他们举出来的例子是说的灭爱得涅槃,灭爱是能相,涅槃是所相,当然两者是不同的(异的)。
龙树菩萨反驳说,你们说能相所相是异是不对的!因为你们的原话是说的灭爱是能相,涅槃是所相,也就是贪爱灭得涅槃,但贪爱(包括一念无明等)灭就是涅槃,涅槃就是爱灭,断除我见我执就是灭爱,灭爱
就是涅槃
,灭爱之外无有所谓涅槃
。爱未灭就轮回生死,贪爱已灭就解脱轮回就是涅槃,怎么能够说灭爱和涅槃是异
?是不同的两回事情呢?譬如张三活着就是活着,没有活着就是死了,死了就是没有活着的,无离活着这个前提下还有个什么死了可说。
除非你们讲贪爱就是涅槃,这样才可以讲相,可相是异,因为贪爱是烦恼的,涅槃是清净的,可你们讲的是灭爱得涅槃
,怎么能够说灭爱为能相,涅槃为所相所以两者是异?灭爱就是涅槃,当然两者不是异!
这里是典型的夺相纵异破
。龙树菩萨显然没有被对方的语句搅浑,上来就抓住了法义的关键点。
轮回生死,贪爱为本
这里我多说几句,有些人法义这一块儿真的有点糊涂,所以学佛千万不要有轻心慢心
,我当年讲《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的时候,大概是讲到第十一章,我就说轮回生死,贪爱为本,这也是地藏经
,法华经
讲的,不是我创造发明的,一些读了几本善知识著作的人就非要跟我扯,你没有说无明,没有讲断烦恼障,明明是一念无明导致生死轮回,断一念无明得涅槃(他的意思是不认为贪爱是生死本)。
这里讲贪爱为本其实就包括了一念无明
,因为在没有证真如的情况下,就有迷理无明
和迷事无明
,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都有迷理和迷事,就一念无明来讲,因为迷真如理
所以就迷异熟果报
也就是迷事
,因为迷理迷事所以就有种种贪爱,就是我见我执,爱我故才有所谓我见我执,其次是爱我所,有内我所,外我所,也就是六入,扩而广之就包括男女之间的爱,对子女眷属的爱,对财色名食睡的爱等等,因此阿含经
讲凡夫众生,爱系其颈,颠倒驱驰,讲贪爱就包括了导致生死的无明了(我执是包括我见的,我执就是三界爱),还包括了根本烦恼随烦恼等,所以当初那些反驳我的纯粹是没事找事儿,不懂装懂,又因为当初是讲地藏经
,所以他们的罪过可就大了(但他们估计也不会忏悔,所以说不在于有些人有没有学正法,因为他学的如牛迹较沧海
那么一点点而已,还是会谤法的,关键还是不要有轻心慢心
,这也就是他们没有断除异生性
导致的)。
彼无此存破
又汝说信者三相,俱不异信,若无相则无此三事,是故不得言相可相异。又相可相异者,相复应有相,则为无穷。是事不然,是故相不得异。
龙树菩萨接着说,你们讲一个佛教徒有信仰,既然有信仰就有三点,其一是能布施
,其二是好听闻正法
,其三是乐亲近善人
(远离恶人
,亲近善人
)。这三点的确是判断一个人到底是不是佛教徒的标准,有这三点才能知道这个人有佛教信仰,没有这三点就不算是佛教徒,但你们讲这三点属于所相,大家都看得见的,信属于能相,信是心理的,这三点是外在的,所以你们认为能相所相是异。
你们说是异
是错误的,为何?凡是异的就是不同的,不相干的,比如牛和马就是异,牛死了跟马没有关系,马完全可以活着,根据这个道理你们说信和这三点是异就不对了,因为没有信就没有语言行为上的这三点(没有信干嘛听闻佛法呢?干嘛亲近同样是学佛的善友?),所以信和这三点不是牛跟马所谓的异
,这两者不是异的关系,当然你们依此为道理说能相所相是异就是错误的!
本文来源于 QQ 唯识群, 欢迎诸位学人点击 联系我们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