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下 第三十七讲

主讲人: 内院看门人
校订: 李师兄,胡师兄,利行师兄
审核: 胡师兄,利行师兄,孙师姐,黄兰师姐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2022.6.14)

感恩世尊加被!感恩地藏菩萨摩诃萨加被!感恩慈尊加被!

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溢,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昨天晚上我们大家说了这段话表面的意思,这段经文说念三年,每天都念地藏菩萨摩诃萨的名号千遍。你说地藏菩萨摩诃萨烦不烦?你想,你假如每天当着一个人的面念他的名字念一千遍,你说这个人烦不烦?肯定烦啊,那么这段经文到底在说什么意思呢?其实还是在说降伏烦恼,降伏烦恼最重要的在于三点,第一是内心清净,第二是舍离贪爱,第三是熏习。从内心清净来说,每天花时间念一千遍地藏菩萨名号,既然已经念三年,并且是每天,那么就证明已经成为习惯了,成为习惯的情况下,每天这么念如我们前面说,意识能缘是一境(意识是一心),所缘(地藏菩萨名号)也是一境,久而久之就能够得心一境性,其实三年时间也不长,关键是每天坚持持之以恒的做就难了,凡夫无始以来心念都是掉举散乱的,妄想多所以掉举散乱,而这样念能缘一境,所缘一境,并且是每天,久而久之当然是可以心一境性的,就是禅定,至少是动中定

第二舍离贪爱,凡夫众生为什么妄想多?举要言之,其实就是贪爱重。如我们前面讲的,一个人真正有自知之明,反观一下,每天打妄想,到底在妄想什么?不外乎工作的,吃喝的,住的,淫欲的,钱财的也就是财色名食睡等相关的,要不然就是因为名利受到损害,或者自己受到冒犯而嗔,胡思乱想就是痴(比如世间种种这样论那样论),根源是因为贪爱,倘若不贪爱,吃不过三餐,睡不过七尺,不贪那么也就没有贪而不得而起嗔,不贪那么就更容易相应生空法空,你我念地藏菩萨名号,念这个名号又没有财色名食睡的好处可得,起因可能是单纯的信仰,由仰信解信然后这样念,每天念久久念,当然贪嗔痴不起,贪嗔痴不起,圣号譬如明矾投入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嘛。所以这样肯定是降伏贪嗔痴烦恼的。

第三肯定是熏习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的,也就是熏习入如来藏中的(前面七识和第八识互为因果),每天念地藏菩萨名号,自己这样念,即便开始不学正法学相似佛法的,久而久之也会讨论一个问题,这个念的道理何在?地藏菩萨摩诃萨是如何成为十地菩萨的?他为何要普度众生?既然是无量无数阿僧伽劫前就已经成为十地菩萨,而现在他都还在度众生,唯物论那些人都说一死永灭应该不对的,既然他现在都还在的,那么我们应该也是轮回的,既然都还在,总得有个常住法能够去到未来世吧,是非生灭性的存在吧?不然如何说得通呢?于是因为念地藏菩萨名号的关系,所以就开始学习正法了,名号本身是熏习在第八识这个常住法中的,因为念名号的关系这么多年又学习正法,当然是能熏习正法的。

那么念地藏菩萨名号熏习到阿赖耶识中属于什么样的种子?应该晓得是名言种子,我们讲名言就是分别的意思,比如我们的种种语言学,逻辑学,科学等等,通过读书学习熏习到第八识阿赖耶识中,使得我们会种种语言。名言这就是分别。分别就是名言,只是名言种子现行有表义名言显境名言两种,比如狗猫等没有丰富的语言名词,但对于境界依然有了知,比如你是它主人,它看见你就摇尾巴,那证明它有分别,知道你是谁,这属于显境名言。人类在显境名言的基础上创造种种名词文字,属于表义名言。但在凡夫来讲名言有虚妄分别的,比如唯物论认为人人死掉进火葬场就是一把灰啥也没有了。比如唯心论认为有一个上帝创造一切,这就是虚妄分别,有这样的虚妄分别说到底是因为还有二取习气的关系,所谓二取习气就是我我所取取名言。比如唯物论的认为身体是我,这就是取我,身体是我,车子房子是我所这就是取我所,具体的说包括取相分见分取五蕴名色取心心所取本末四种。有二取习气的关系所以就有名言取,名言取就是虚妄分别,所以名言取和二取习气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亲证实相的凡夫俗子,我们讲都叫做名言习气。念地藏菩萨名号这个叫做种子,不叫做习气(如我们前面讲染有自性杂染比如贪嗔痴等烦恼,因为有自性杂染所以凡夫俗子即便是为善的乃至作无记的事业都是杂染的,叫做相应杂染,而菩萨名号清净的,譬如明矾投入浑水,水不得不清,念佛是能够离自性杂染和相应杂染的),如我们上面说其一能够清净,其二能够离贪,当然就相应于实相,其三因为念地藏菩萨名号所以会学佛,学佛的就能亲证诸法实相,所以这里属于名言种子不属于名言习气,名言习气的前提是虚妄分别。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念这么多遍地藏菩萨听得到吗?如我们前面讲,和菩萨的感应要建立在一心的基础上的,并不是说谁念都可以心一境性,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有种种怀疑乃至说嘴巴念着心里却想到其他。比如无相念佛,是一种忆念的功夫,要真正的念到一心不乱,这需要一个过程。真能一心才能够感应到佛菩萨的第八识,譬如浑水不现月影,清水才显现月影一样的道理。能够一心才能够感应到佛菩萨,能够一心那么就不是凡夫俗子的唸,凡夫俗子无始以来难得一心故,所以我们讲有人问念佛人,天天念佛,佛烦不烦?你就回答,我的念不是你的唸,你的唸当然烦,所以离你远远的!我的念,你却从来没有过,因为我念是心一境性故。那么他再问你,你的念是怎么念呢?我的念是离能念所念,因为能念是一心,所念也是一心,唯有一心无二心!你呢,是七七八八的心,心乱如麻。念佛即是调心,调心不离念佛。

所以念佛,念地藏菩萨摩诃萨的名号,世尊真正的意思是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由持戒故能念地藏菩萨名号,由持地藏菩萨名号能够心一境性。由心一境性在地藏菩萨摩诃萨的加持下能够得解脱慧,能亲证实相妙契中观!这样的人,当然是佛子,如土地神等难道不想供养菩萨?不想积累福德?离苦得乐是众生的同一爱好,众生个个如此。鬼神比人类聪明多了,又在地藏菩萨摩诃萨的驱遣下,当然是终身卫护,令这个善男子或者善女人能够衣食丰裕,纵使有先世恶业,也能遇难成祥,逢凶化吉。最终久久修行,通达般若,勤求种智,必然得到地藏菩萨摩诃萨亲自摩顶授记。当然这里的授记是通过某种方式,比如占察轮,乃至梦中定中授记今生能够开悟,乃至成就初地,二地,三地等。不是说授记成佛,授记成佛是世尊授记的,如我们前面说,而地藏菩萨在这个世界是示现的菩萨。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

这段经文世尊接着对观世音菩萨讲,其实是对我们讲,通过这样的问答方式使得我们能够了解。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当然了解的。如果在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这里说,如我们前面讲欲心所别境心所有法,跟不同,贪最重要是说的对于财色名食睡乃至有为生灭境界不了其幻执以为真,而不能放舍。而欲心所更侧重在讲愿欲,而愿欲本身不一定就是坏的不好的,欲心所是别境心所之一,别境心所是对特别的境界而产生的心理特征,比如对于好乐的境界有欲,但好乐的境界也可以是佛法,比如我每天晚上讲法我就挺有愿欲的,没有愿欲我早就不讲了,但这个不是贪,因为讲法这种费时费力的事情毫无财色名食睡的收获啊!乃至众生在生死轮回中深可哀悯,普度众生的愿欲生起来,这些欲包括这里的欲应知是说的善法欲,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众生无明,他们不信因果轮回不信有常住真心不达实相执断执常邪见深重。或者说明明生灭认为不生不灭的,如诽谤正觉那些人。其本质是二无明,所谓迷理无明迷事无明,于是就颠倒造业,比如诽谤本住法如来藏的存在。又因为在如来藏持种的前提下,一切存在是无常,不断,不移,小因生大果,因果相似(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么就导致他们在三恶道苦不堪言火涂,刀涂,血涂没完没了。

我前面就譬喻说明过,好比一个坏蛋最后被人打成了白痴,然后受种种欺负,比如时不时被人打一顿解闷,没有吃的天天潲水桶里找吃的,甚至被人骗去割了肾卖钱(当然实际三恶道比这个残酷多了)。他是白痴,他当然不晓得以前那个有钱有势的坏蛋跟他有什么关系,我们是正常人,当然晓得这个白痴就是以前的坏蛋啊。他自己当然不觉得自己可怜,可是我们知道他很可怜。菩萨也是如此的,因果轮回的前提下,在三恶道中受苦无量的那个众生就是以前造恶业的啊,他记不得,可是菩萨知道啊,好比白痴不同情自己因为他记不得,我们知情人当然可怜他(当然下堕到饿鬼道和地狱道是记得上一世的,但没有用,这两道受苦比畜生道和人道更加惨烈)。那么怎么办呢?就要救度他,于是发慈心,这只是慈心不是大慈心,云何大慈心,明天继续讲。

本文来源于 QQ 唯识群, 欢迎诸位学人点击 联系我们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