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下 第六十六讲
主讲人: 内院看门人
校订: 李师兄,胡师兄,利行师兄
审核: 胡师兄,利行师兄,孙师姐,黄兰师姐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感恩世尊加被!感恩地藏菩萨摩诃萨加被!感恩慈尊加被!
我们依次讲了实感境
,测信境
,设想境
,幻觉境
和倒取境
,其中实感境
和测信境
是正确的是真实的。设想境和幻觉境不是真实的,但未必是后面这两种境界就一定有邪见或者缪见。如果在设想境和幻觉境上非但执不实的为实,并且反执实为不实。所谓实执不实、不实执实,颠倒执取这就成为了倒取境了,就是邪见缪见了。诸地菩萨当然是没有邪见,但没有成佛都有所知不足的情况,如上说也有幻觉境。
需要重点说明的还在于幻觉境
,当下的存在的山河大地,我们大家看起来是无比真实的,可是这个真实需要彻底的考究一下了,也就是说按照佛教说来,物质的种种色声香味触法属于心识的相分
,心识眼耳鼻舌身意识,乃至末那识和阿赖耶识能见的功能叫做见分
,因为有能见所以才有所见的,而能见和所见是不能够单独成立的,譬如蜗牛头上两只角,是依蜗牛体才有的(而且蜗牛头上两支角本来也是假的,蜗牛其实没有角),那么所见的桌子板凳美女帅哥这个是相分
,是心识所变现的,这个能见的眼耳鼻舌身意的能见的功能当然也是心识所变现的。那么考究下来,岂不是说能见所见都不能离心识而别有,譬如镜子,镜子能映射的功能和镜子映射的物相都是依镜子而存在嘛(在镜子的角度来讲,相分
和见分
显然都是假的)。那么这个功能和这个物相都是假有的,都不是本来而有自然而有,都不是上帝创造,科学家发明的啊。
物相是因为镜子所以才有的,镜面能映射物相是依镜子而有的,当然物相是幻有,镜面能映射的功能也是幻有(境面存在的意义是能够映射物相),物相是幻有,那么镜面当然也是幻有。也就是说在佛教说来,所见的色声香味触法是依眼耳鼻舌身意的存在而存在,既然色声香味触法是眼识乃至意识的相分
,是依识而有,当然就是幻有,是幻有那么眼识乃至意识能见的功能必然也是幻有,好比蜗牛的角,一只角是假的,另外一只肯定是假的。但凡夫之人不是这样认为,他们认为这些都是真的,所以有所谓,我,人,众生,寿者的虚妄分别
,并由这种虚妄分别生起种种邪见比如进化论,唯物论,唯心论等等,执幻为真并由此产生贪爱,造种种业。业报
就是这么来的,所谓轮回生死
就是这么来的。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人类是在一起受报,所以你看到泰山,我也看到了,是我们共同的业报产生的相似境界
,这点并不能够说明外境真的存在(好比我们一起进行VR游戏,当我们的VR游戏的内容是一致的,并且我们彼此玩游戏的能够互相见到对方在游戏中的情况下,当然大家觉得真实,其实这只是一个游戏,所谓对方也仅仅只是一个影子而已,是在共同玩游戏)。再次需要注意,没有外境存在但是有他众生的心识存在(你在游戏中见到了我,我是你游戏的一部分),但这不能证明就有外境,但可以证明有外心,游戏中你并不能左右我的行为故,我的行为(业报)是我导致的故,所以有外心,但心识无所谓内外,你的如此,人家也如此。别人的心识变现,作了我们心识产生了知的增上缘
,但你的认识还是你自己的心识所变现。
也就是说从唯识
来讲,一切存在皆不离识,所以一切存在如幻,如水中月,镜中花,如梦亦如露……从中观
来说,我们前面反复强调了,诸法不自生(张三是他妈妈生的,不是他自己生的),亦不从他生(对自有他,既然自还要生才有就没有他,没有他又怎么从他生),不可能如唯物论进化论说的猴子变人,永远不可能母鸡下鸭蛋跨物种了,再说苯加硝酸成为硝基苯,但苯和硝酸也是不存在的,也是其他的条件和合而有的,离这些条件无所谓苯和硝酸……(比如苯是煤焦油+人工+洗涤而有)和硝酸,所以他
都不存在,亦不从他生,如何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所谓自不能生,所谓他也不能生,那么其他的法放一起就生?当然也不生,譬如苯和硝酸在一起是硝基苯,所谓硝基苯就是苯和硝酸就不是他
就是自
,其次没有他
因为硝酸也是其他条件组成的,分析下来硝酸也是不成立的),是故知无生,一切无生,那么一切存在如梦如幻都是幻觉境的。
世间种种学问也是在实感境
和测信境
上作研究,比如医学根据检测的数据分析健康不健康(相似实感境,但不是真实实感境,真实的实感境地上菩萨才会有的),于是说不健康不治疗将来会怎么样(测信境),科学家发明手机电脑等,他也是在实感境上,比如说这个荧幕一秒钟有多少帧,达到怎么样的标准我们看起来才是流畅的(测信境),然后实验结果符合(相似实感境)。乃至说牛顿三大定律,是在实感境动态的物质运动上总结规律的,乃至爱因斯坦的也是在实感境上推测出来测信境应该是怎么样的。总而言之科学就是依实感境和测信境而有的,历史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展开而存在的,所谓进步就是实感境的体现(当然有进必然有退,进退都是实感境)。
佛教讲实感境和测信境原则上是跟科学相同的,最大的不同在于,佛教的实感境和测信境是站在真如如来藏
的立场来讲的,也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在能知所知
来讲的,在人无我和法无我
上讲的,而科学是认定一个一个是实体(这就是没有断除我执法执),比如研究一个实体人
由此展开心理学,行为学。而佛法是在二无我以及能知所知来研究的,也就是说佛教他是有一个空之极点
的,而不是科学这样单单就现象界来研究(科学就是分科而学的意思)。所以真实的角度来说,佛教他是一种本体论
(一种本来无生今天未来永远不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本心如来藏的大前提下,而且佛教是不认为世间是真实存在,在佛教来讲世间只有蕴素
,没有实体的存在,而我们讲如来藏是本体,这个本体非是世间实体本体的说法,他本身是不可名的,非本体非非本体的),缘生故显本体或者自性,自性即显缘生。
那么讲了这么多,我们说最后一种就是佛菩萨的境界了,我们叫做第六种圣证境
,圣证境是在离开了前面的幻觉境
,倒取境
,设想境
的基础上,对于实感境和测信境真实绝对的认知
,我们叫做现觉实变
,说到圣证境其实主要也就是两个含义,第一是现觉实不变
,现觉实不变就是说圣智证觉了普遍常住的真实,讲到现在每天晚上讲,这个常住的真实大家应该都晓得了,就是如来藏第八识以及其中的种子等!第二个就是说现觉实变
,是说圣智现证觉了的极微细极实际的变化。
这两点我们讲到今天眼看着就要讲一年了,我想也不需要多言了,之所以把这些境界再次说说,是为了说明神力
两个字,神力的就是住于真实境界,而起不可思议妙用。所谓真实境界
是说的圣证境
,这个圣证境不是上帝恩赐的,也不是ZF给我们的,更不是自然产生的。是真常唯心的,所谓真常唯心
即是说的如来藏
,如来藏本来就有无穷无尽的妙用,只是被种种由惑业
所产生的虚妄境界
给缠绕住了,没有办法发挥他的妙德
,也就是因为无明遮盖
的缘故。而无明在凡夫位是极为浓厚的,生生世世这么多世的虚妄熏习,且不说如来藏中本有的烦恼障的种子,就说贪嗔痴的现行,我们这些能够在历缘对境中不起吗?实际是不可能的,目前我们这个情况主要还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地藏菩萨摩诃萨无量无数那由他恒河沙阿僧伽劫以前就开悟了,无量无数那由他阿僧伽劫前就成为了十地业自在菩萨摩诃萨了(所以我们的差距很大,我们这么多人绝大多数的人连如来藏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但是他肯定也是从亲证如来藏开始的,不然的话就不会今天是十地菩萨了,如佛说,若能观心,究竟解脱,不能观心,永处生死!正因为他亲证如来藏之后,转依如来藏得到了两种转依,第一是说的迷悟依
,就是一切存在所显示的空性真如如来藏有迷悟之别,觉此就悟,没有觉就迷就是凡夫,自救不了!当然衡量悟还是迷的关键点即是亲证与否,那么真如如来藏当然是迷悟依。
第二是说的根本依
,即依根本识如来藏转舍一切染种而转得一切净法。所谓净法的显现是无边的智慧,无量无数的三昧神通,无量无数的分身,无量无数的神力自在,而要成就种种净法,首先得亲证如来藏,依如来藏第八识(因为他本来清净,无漏种子不可离不可脱)而转舍掉可离可脱的种种烦恼染污。
地藏菩萨摩诃萨的第八识已经是无垢识了,所以能够现起无量无数的神通妙用,种种神通妙用没法测量。不是我们这种完全就是受熏持种,随业受报,不得自在的样子。所以我们的地藏菩萨摩诃萨能够一身分无量身,一身是说的第八识,第八识每一尊佛每一个众生都有自己独有的,这个是没法子跟别人共的。地藏菩萨第八识一身分无量身,无量身中一身又可以作无量身,每一身都神通广大,神力自在,都具有不可思议神通,不可思议智慧,每一身能够度千万万亿众生,他的神力如此广大,你叫我们怎么思议?不止我们思议不了,就算九地菩萨也没法思议啊?所谓佛陀赞叹汝之神力,不可思议。
汝之慈悲,不可思议
地藏菩萨究竟转依
他的第八识自性了,以智照理,遍观一切众生在真际真如
来讲都是平等的,我前面也反复强调了,这个慈悲要平等的基础上才有,要是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其他人都刍狗不如(古代用纸扎的狗专门来当祭祀品的,祭祀完了就随便扔掉,这种纸狗叫做刍狗,形容某人某事很低贱就说刍狗不如),不平等怎么可能慈悲呢?对不对?为什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古往今来都这样?因为朱门里面的人不认为大街上冻死的跟他一样是人啊!而我们地藏菩萨摩诃萨无量无数那由他恒河沙阿僧伽劫前就开悟了,现观乃至蝼蚁微贱,也有如来藏,如天价宝珠在弊陋衣中,在实相心来讲众生平等,实相的境界就是我们上面讲的圣证境,在圣证境来讲不止众生平等,乃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如来藏心体从本以来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乃至成佛未曾有增减生灭可言,那么与一切众生同体(每一个众生的第八识皆是如此当然同体)。而众生如来藏是互相为缘的
,从法界缘起
的角度来讲是一摄一切,一切摄一,一切摄一切,一摄一的
,当然众生有苦,就是我的苦;众生有乐,即是我的乐。无量无数阿僧伽劫以来众生互相为父母妻儿亲友眷属。
我,人,众生,寿者是没有的,这些是真现实上增加的,因缘所生法是幻觉境
,我,人,众生,寿者属于是在幻觉境上生起了倒取了成了倒取境
了。在因缘所生法来讲因为有如来藏故,譬如一间屋子有百盏灯,灯光互相摄入,有相似相同业报就成为了父子,母子,亲友,无始以来就是如此的,互相为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就一切智智,因地发愿普度众生,果地当然也践行大愿无有稍作休息。菩萨无乐,以众生之乐为乐;菩萨无苦,以众生之苦为苦,所以地藏菩萨摩诃萨拔一切众生之苦,与一切众生安乐,所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此之谓也。乃至地狱众生同等于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众生度尽,方成佛道,这样的慈悲,谁人能知其涯际?所以我们的佛陀赞叹说汝之慈悲,不可思议。
本文来源于 QQ 唯识群, 欢迎诸位学人点击 联系我们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