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下 第十六讲
主讲人: 内院看门人
校订: 李师兄,胡师兄,利行师兄
审核: 胡师兄,利行师兄,孙师姐,黄兰师姐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感恩世尊加被!感恩地藏菩萨摩诃萨加被!感恩慈尊加被!
不思议事。超圣因事。证十地事。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
对于空
,无作
,无愿
,这里的无作
,我们大概再说一下,譬如说在温带地区有春夏秋冬,因为有春天所以有夏天,有夏天所以有秋天,有秋天所以有冬天。那么春天创造的夏天?没有啊,对不对?春天没有说过我创造夏天,夏天也不说自己是春天创造的,乃至秋天,冬天也是一个道理。众生因为无明的关系造业,无明没有说过我能造业,是我造善恶业。善恶业也没有说我要熏习种子到阿赖耶识中,阿赖耶识也没有说我要去投胎,乃至说我要形成下一期的名色,所谓身体精神的就是名色,这个身体精神也没有说,我要创造六入嘛,六入没有说我要触,触没有说我要受,受也没有讲我要爱……生没有说我要老……要去死,对不对?但人都是这样的,因为十岁才有二十,十岁没有说我要创造二十岁啊,四十岁没有创造八十岁啊,对不对?
然而因为有春天才有夏天,有夏天才有秋天,有秋天才有冬天,然而有无明才有善恶业的造作,有善恶业的造作所以阿赖耶识才去投胎。有阿赖耶识投胎所以才有名色就是身体精神的存在,有名色才有六入,有六入才有触,爱,有,乃至生老病死等等。这每一支其实都没有创造都没有作。虽然没有创造,但必定是因为有前支才有后支,所以我们叫做前因后果
,但实际上前因已经没有了
,比如上辈子已经不存在了,能作所作必须要在一起才能作嘛,譬如有弹琴的人和被弹的琴,可上辈子都不存在了,不存在的东西怎么可能生现前法呢?如果不存在的东西可以生现前法,那么没有钱的包里就应该突然有钱,天上就应该突然掉馅饼,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内外因缘
来讲就是无作无念
的。
真实来讲,是因为有常住法如来藏
也就阿赖耶识
的存在所以有现前法
,过去虽然不存在,但是真心常在目前
,而如来藏就是无位真人
,有他的存在一切诸法无作无念,他本身就是无作无念,一切诸法
和他非一非异
。故依真心讲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我们讲中观
其实就是给大家说有一个真心是中道
的,在真心的基础上来看万事万物无非中道
(离能念所念,离能作所作)。这样是不是我经常讲的龙树菩萨
不立阿赖耶识名,而成阿赖耶识教
?
那么什么是无愿
呢?因为三心不可得
所以无愿,过去心不可得,过去已经不存在了,要是还存在不应该叫做过去,比如我们讲秦朝的秦始皇,既然是秦朝的不是当代的那么站在当下来说就不存在了,你走过你以前住的房子,以前的学校,也是物是人非,过去不存在了,当然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因为心识一刹那也就是壮士弹指一挥间有九百次生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说到的想到的,都是因为极快极迅速的心念生灭导致我们才认为有想到听到看到。也就是说因为极迅速极快的心念的刹那生灭所以当你说“当下”其实已经不是当下了,所以现在心不可得
,如电光火石一般的。未来心不可得,所谓未来就是站在现在的角度还不存在的,站在现在的角度来讲还没有的叫做未来,所以未来心不可得
,未来站在现在讲完全就如阳焰一般的,大热天的马路因为高气温的影响看起来好像有水的流动,走进一看什么都没有。未来也是如此好像是有,走近了就没有了。所以三心不可得
,当然无愿
,过去如梦,跟你昨晚做的梦一般的,醒来啥也没有。现在如电,刹那生灭不可把捉,未来如云,看得着永远也摸不着。
这是不是不可思议
的?是不是依这个法才可以超圣因事?所谓超是超越凡夫俗子的无明,凡夫俗子他们是绝对不会这样认为的,他们就算看到中观般若
,也会因为世智辩聪的缘故,说,哎呀,佛教嘛!就是讲什么都没有!佛教,还有什么好学的?我都会,就是不生不灭,就是全都空了。这就是凡夫俗子,业障深重的表现,其实哪儿那么简单呢,这个事情很深邃的,菩萨不讲谁能得入?非灭色而得空,是即色而即空。我有时候都在想,要不是世尊慈悲,其实这样的法不大可能在减劫在五浊恶世出现的。
总而言之,关于中观,我们前面也讲无相
,八不中道
等等,主要的目的就是说若见因缘,即能见法;若见于法,即能见佛就是说若能见因缘之法常、无寿、离寿、如实性、无错谬性、无生、无起、无作、无为、无障碍、无境界、寂静、无畏、无侵夺、不寂静相者,是也。 我希望大家都能多熏习中观
,主要是因为我们都不是对岸的人,目前的局势去那边参加禅三的可能性不大,不如把唯识和中观结合起来,我们根器不太好,单单从空入很难,单单从有入也很难(其实空非世俗说的空,有也不是凡夫俗子理解的有,应该是空有并遣,无是无非),我们不如空有结合
,这样的话,相对来说就容易了,这就是之所以讲地藏经今年以来反复强调中观的原因所在。
所以我们讲不论是内因缘法
还是外因缘法
,主要是五个特点,依据这五个特点就破斥外道们,第一是因缘所生法不常,必定是春天过去才有夏天,必定是上辈子结束才有下辈子的,前面的灭了后面的才会生,二十岁结束才有二十一岁。
第二因缘所生法不断,因缘所生法决定不断,比如春天过去肯定有夏天,不会春天过去啥也没有了,要是不死的话四十岁过去肯定有四十一岁,那么有这辈子肯定有下辈子的,因为因缘所生法不断的,我们既然是因缘所生法,怎么会死掉了只有一个骨灰盒!
第三因缘所生法不移,上辈子的五蕴,上一世的色受想行识,上一世的财色名食睡不是这辈子的,没有人可以带一块儿尿布到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带一块钱去下一世,这就是不移。
第四因缘所生法小因生大果,譬如说稻谷种子结稻穗,稻谷种子那么小,稻穗沉甸甸的,乃至榕树种子芝麻大,榕树长大就会遮天蔽日那么大,善恶业的造作也是如此,有人漫不经心的说一句,“如来藏是不存在的”,“没有因果轮回”未来世的果报惨烈并且绝对漫长。
第五因缘所生法种子与果,果与种子相似,也就是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因和善报相似,恶因和恶报相似,必定如此,譬如稻谷种子结稻穗,西瓜种长西瓜,未曾有稻谷种子结西瓜的,也没有谁养的母鸡下鸭蛋的,这也破了进化论的邪见,因为他跨物种了,猴子变人了。
通过我们如上的讲解,大家大概也明白了,一切诸法空,一切诸法无作,一切诸法无相,一切诸法无愿,一切诸法无来,一切诸法无去,一切诸法无生,一切诸法无灭……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是相对成立的,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都没有自体的。都是空
,无相
,无作
的,本身就离能作,所作的,过去因缘和合则成过去,未来因缘和合则成未来,现在因缘和合则成现在,那么当体即空
!在现实的指导意义就在于,努力的满足缘
,时候到了,自然瓜熟蒂落,鸟语花香。譬如镜像,有镜体影像和合故有,本来就是远离能所的,本来就是远离造作的,这有什么好计较的呢?好好念佛,决定可以成就。这就是无愿!所谓无愿
就是讲真现实。
说到这里我就要说释生如
法师了,她说她开悟了,她在她的著作中说什么如来藏先造一个人的耳朵,再造一个人的鼻子……这是胡说八道,大家看我上面讲的就明白了吧?在真谛
来讲,根本就没有作
,一切诸法离能作所作,离能念所念,离能生所生,离有离空,离一切相即一切佛!正因为真谛是如此,所以俗谛
看起来恍惚
是有念有作有生有灭的,倘若真谛不是离一切相,那么一切就是定相就不是空,不是空就本来有,本来有又如何作呢?何须作呢?
接着说证十地事,这里是强调两方面的,首先是说我们的地藏菩萨摩诃萨成就十地果位
已经无量无数阿僧伽劫了,他不但自己成就十地已经这么这么久远了,我们人类文明听他们唯物论说的才几百万年,实际这个银河系成了坏坏了成才是一大劫(按照风劫算一大劫),阿僧伽就是不可数,地藏菩萨十地果位以来已经无量无数的阿僧伽劫,可见地藏菩萨成妙觉菩萨都多久呢?我们想象不到的,他不但自己成就十地,还能够让一切众生成就十地,因为他神通智慧广大无边,接着说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也就是说地藏菩萨摩诃萨能够帮助众生不退转无上菩提,这个修菩萨道是很容易退的,比如我们讲信不退,位不退,乃至证不退和行不退如前面广说,总而言之,地藏菩萨可以帮助众生达到这四不退。这样叫做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
第二层意思是说的菩萨们从初发心到十地的阶段,我们说十信,就是说对于众生皆有佛性,皆有如来藏生起决定信心
。十住
,前面六住主要是外门修六度满足资粮位。第七住
找到如来藏,乃至十住
成就身心世界如幻观
。然后十行
包括摧邪显正救护众生种种行为。然后十回向
,回向位前面已经广说,包括回俗向真,回因向果和回自向他。所谓回自向他就是发十无尽愿,阿罗汉成初地最大的障碍是发十无尽愿
(所谓十无尽愿就是普贤行愿品
,但你没有开悟没有后得智,没有断除性障如阿罗汉,你念十无尽愿只是相似发,不是实义发,你念了也不是初地菩萨,差得很远),我们这些小菩萨成初地最大的困难是断除性障
(在七住位开悟的基础上,断除贪嗔痴的现行,也就是说心理上遇到任何外缘,比如看到一个赤身裸体的美女,内心不会生起一丝丝的贪欲,连赞叹都没有,看见美色黄金和看见瓦砾没有区别),真正要说真见道相见道的满足其实相对来说还是容易的事情。成就初地即登地菩萨,就从初地一直修到十地。
另外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三种。没有满足十信位的还谈不上修行所以不谈。满足十信位,乃至成六住菩萨我们叫做习种性菩萨
,因为前面六住主要是外门熏习文字般若,外门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满足菩提资粮,满足福德智慧主要靠听闻正法故名习种性。进入了七住位一直到十行叫做性种性
,已经开悟了,这里的性是说的性德(阿赖耶识为诸法性体的缘故),因为七住位到十行位满足主要是满足真见道和相见道,故名性种性菩萨。十回向位为道种性菩萨
,已经熏习真实唯识,在开悟的基础上学习唯识种智的内容,虽然没有实证第八识的种子,因为没有进入初地,没有圆满真见道和相见道所以不是实义修道种智,但已经开始学习唯识故名道种性菩萨。习种性
,性种性
和道种性
我们叫做三贤位
,这些阶段的菩萨都是贤位菩萨
。
过三贤位就登初地,初地到十地每一地有三心
,如我们前面说的,分别是入地心
,住地心
和极地心
,或者最后一心极地心
叫做满地心
,每一地修行的内涵都不同的,比如初地
修百法明门,五地
修五明等等,就福德智慧来讲下一地的智慧和福德的累积是这一地的几何级数的。这样一直修行,一直到十地,这十地
又要分三种忍,进入初地就成为信忍
菩萨,也就是说初地,二地,三地都属于是信忍菩萨。这三地能断三障色烦恼缚,在仁王般若经
是这么讲的,在楞严经
叫做离色阴区域
,断了色阴区域是什么境界,大家可以看看楞严经,总而言之信忍菩萨来说,初地
断三界贪而行布施,二地
断三界瞋而行慈悲,三地
断三界痴而住大光明定。
本文来源于 QQ 唯识群, 欢迎诸位学人点击 联系我们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