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十二门论讲记 第一百一十四讲 观三时门-偈释-外更立法

主讲人: 内院看门人
校订: 李师兄,胡师兄,利行师兄
审核: 胡师兄,利行师兄,孙师姐,黄兰师姐

也就是讲龙树菩萨立论的出发点就是一切法空,在这个出发点上大慈大悲建立语言文字来反驳外道的先因后果先果后因因果同时等缪见,但实际上一切法毕竟空当然破无所破,而外道不了这个真义,却认为龙树菩萨既然破他们,当然有能破所破就有因先果后,其实是没有的,因为龙树菩萨不过是巧立名言,方便建立,真实的意涵始终是一切法毕竟空

但这个一切法空不是断灭空,因为中心在于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外道讲的空是诽谤了不无因也就是因缘生了,所以是断灭空,而龙树菩萨的空是建立在因缘生上的,是即有即空有是因缘有空是性空,这两者不是一当然也不是异,是非一非异的关系,坏了因缘生就坏了性空,诽谤性空诽谤因缘生

所以他这个空是不可名而强名为空,强名就是假名,比如你的名字是张三,张三是假名,是在因缘生的基础上的假名,这本来是可以为之的,假名为张四也未尝不可,皆是假名故,龙树菩萨也是这个道理,在三时因果上假立有能破所破,实际上既然是假立,当然真实来讲是不可得能所的,而外道认为有真实的能破所破,他们不了解龙树菩萨的真义,就认为既然龙树菩萨破了因先果后,果先因后,因果同时,那么岂不是空?对的,因为皆是假名故,这正是龙树菩萨的意思。

外更立法

问曰:眼见先时因,如陶师作瓶。亦有后时因,如因弟子有师,如教化弟子已后时识知是弟子。亦有一时因,如灯与明。能说前时、后时因、一时因不可得,是事不然。

外道显然没有明了龙树菩萨的本旨,但他们认为之前的反驳的确是就这个辩论的方式有异议并没有就辩论的理趣来反驳,所以他们这次用事实来反驳龙树菩萨的因前果后,果前因后,因果同时不成立,讲理趣就是讲事实,依事实来反驳龙树的说法,所以他们首先就说眼见先时因,如陶师作瓶。有眼见这个因才有所见的果,比如说我们要有眼识为因,我们才能够看得见桌子板凳,我们看得见桌子板凳为眼见的果,那么当然就是因先果后,再譬如制陶瓷的师傅为因,才有制作的陶瓷,有师傅在先,才有后来陶瓷的果,这当然也是先因后果,通过这两个例子,外道就说龙树菩萨讲的先因后果不成立是不对的,在眼见物这个事情上是先因后果的,怎么能够说不成立?

外道又接着反驳龙树菩萨讲的先果后因不成立,为什么讲先果后因不成立是不对的呢?譬如老师和弟子一样的关系,弟子本来就是存在的,比如我们去上学,我们本来就在的,那么就是讲果本来就是有的,但去上学被安排给某人教育,某人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的老师,老师是教育我们的当然为因,这个时候因才建立起来,但果已经先有,当然是先果后因,假如没有弟子又哪儿来的老师呢?他又教育谁呢?所以通过这个例子就说明是有先果后因的,如何说不成立?

讲先果后因其实佛教也有讲,比如唯识就讲依现前果讲过去某事为此果之因,但这也是就世俗谛来说,就第一义谛来讲这也是不成立的,因为一切法毕竟空故。总而言之先因后果,先果后因,因果同时只能是在世俗谛成立,在第一义谛都是不成立的,但世俗谛和第一义谛非一非异坏世俗就必坏胜义毁谤胜义就必定毁谤世俗谛

外道接着又反驳龙树菩萨讲的因果同时不成立,外道举出来的例子是譬如开灯,或者过去是点灯,你开就亮,不开就不亮,开和灯光是同时产生的,但显然开为因,灯光为果,你不开怎么会有灯光呢?你既然开就有灯光,岂不是因果同时吗?所以他们通过这些例子反驳龙树菩萨讲的因果同时不成立,他们认为是成立的,譬如开灯和灯光。

前面也有类似的例子,还记得吗?我们讲无性门的时候也讲过的,讲因中无果有果的时候,那个时候这些例子是做的生因,比如点灯为生因,有光亮为所生果,而这里的例子是点灯为了因,灯光为了果,生和了是不同的意思,在佛法上来讲,对于语言要求非常严格的,从此有彼的意思,譬如有西瓜种子才有西瓜,西瓜种子是西瓜的生因,西瓜是西瓜种子的生果。

而了因,了果不是这样的,了因了果都是本来存在的,比如弟子和师父,就算没有师徒关系,他们也是存在的也是本来就活着的,只是建立师徒关系,此为教育的人此为受教育的人,这个关系就了达了,而不是说弟子是师父所生的。我们继续讲下去所用到的例子都属于是了因,了果,而不是生因,生果,这需要注意,不然后面听不懂了。

本文来源于 QQ 唯识群, 欢迎诸位学人点击 联系我们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