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中 第三十四讲
主讲人: 内院看门人
校订: 李师兄,胡师兄,利行师兄
审核: 胡师兄,利行师兄,孙师姐,黄兰师姐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
我们昨天晚上讲了宗门
的意涵以及当初达摩祖师
要传楞伽经
与慧可禅师
的道理所在,主要是因为楞伽经
通过大慧菩萨
的提问,圆满的解释了上述禅宗的六个道理,讲了要亲证如来藏第一义心
,开悟所实证的实相心需具足以上六点
。每一个求证如来藏的同修都可以照上面说的六点来勘察
一下自己所悟的东西到底符合不符合这六点呢?就不再赘述了。总而言之,所谓实相就是如来藏本心,因为一切法皆依如来藏也就是阿陀那识而生,无阿陀那识受熏持种则无诸法,过去已经不存在了,而现在诸位和我都还受业报,举要言之是因为阿陀那识为因和他所变化的现行法和合而转,故阿陀那识就是本心,佛言心为宗,无门为法门,阿陀那识也就是如来藏具足上面六点,就属于无门之门
,所以禅宗
为宗门
。
所谓实相
其实就是现性实觉
,我们不可以说无常
就是实觉
。因为苦,不净是属于事
,事上来讲人人都是四大和合,身内秽恶充满,人人都不净,就不离苦的逼迫性,苦的持续性和苦的必然性
。不净和苦这是事上
讲,我们通过人人都苦,得到理上
的理解所谓无常,由事显理
。人人无常就人人都苦,人人都苦就人人无我,人人无我就五蕴和合,五蕴和合就不净(心肝脾肺肾乃至精神和合)。我是主宰的意思,譬如你说皇帝之所以是皇帝因为他能主宰国家,你说有我当然这个我
能够主宰你的身体你的命运,然而实际上生老病死完全无法主宰,没人可以主宰自己的老病乃至寿命故无我(我
只能是名言表示的方便
而说,实际是不存在
的)。所以我们讲在现象界苦和不净来说,无我无常是理,是苦不净显示的理,现象界的理。那么无常
能够说是实相吗?显然不能说是实相
,因为实则不变
,无常就是变化,变化不是不变,当然不是实相!实相者
必然是亘古不变
的,常恒如是的才叫做实相(有些人说虚空,虚空是色边色,是依色法而假立的),诸佛门外道否定第一义
,说他理解无常,理解缘起性空就开悟了,显然不是如此,没有那么简单的。
总而言之,一直说这样的开悟,所谓的现性实觉
就是自觉圣智
,是属于大乘所特有
的。因为小乘可以在现象界直接观察蕴处界的无常断我见我执,而不必亲证现象界背后的真心也就是阿陀那识。一般说圣人
是登初地
才可以说是圣人的,如这段时间很多人拿着成唯识论
等诽谤平实导师
,说导师讲开悟是七住位
是不对的,导师这样说何尝不是从禅宗来讲的呢?如果你真说必须要初地,禅宗古来极少祖师开悟位登初地啊
(初地要是龙树菩萨
那样破一切外道
,成百部论主
才叫做初地
,而禅宗开悟的祖师好些并没有龙树菩萨的智慧,但他们肯定开悟了),否定平实导师讲禅宗开悟是七住位
等于就把禅宗一竿子打翻了
(就等于毁谤禅宗祖师没有开悟),再者佛陀在经典中运用公案也是显而易见的,难道说佛陀不晓得自觉圣智,也就是真见道要在初地?那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讲真见道是初地也是正确的
(但条件
是他上一世就是初地的菩萨
,这辈子又开悟了就是初地,或者是俱解脱阿罗汉
四禅八定具足,贪嗔痴现行已断,那么回小向大开悟就是初地,如楞严法会
上的阿难尊者
,就一般人来说是不可能开悟就成初地菩萨的,毕竟真见道
和相见道
是有区别的,真见道之后圆满相见道的过程对一般人来说并不短),说开悟就初地,这显然没有考虑一般人过去世没有开悟,或者过去世开悟了但在十住,十行乃至十回向位的菩萨,如龙树菩萨
那样的证量人人都可以的?那么按照他们那么说普通人显而易见可以预测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能十几辈子甚至几百世想开悟都没有希望了(他们又说开悟要成就四禅,现在这个末法时代不要说四禅,其实初禅都极少人能实证的)。如琅琊阁
诸人否定平实导师
,他们就没有想过这个道理(他们根本也不愿意想),所以我一直在说表面看他们在诽谤正觉,实质他们在否定
已经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禅宗
,在否定达摩祖师
,否定六祖
……我们依达摩祖师
说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法门,是完全可以惠及诸位得此甘露的,理论基础上来讲,这个如来藏也就是阿陀那识人人都有吧?是人人都有的,各个不无的,确定是有并且是恒常遍有的,乃至我前面也反复地说了,你开悟了睡梦中也可以现观
他也有的,朝朝还共起,夜夜抱佛眠既然如此,为何普罗大众不可以开悟?必须要成就四禅才开悟?有没有一种可能,导致他特殊情况下现前体证了?理论上是可以有的。
实话说这个如来藏第一义心,因为他是和我们的见闻觉知和合运作的
,那么他本身就是念念现成
的,因为时时刻刻
要他流注前面七识的种子
出来,前面七识
才能够刹那刹那的现行
,我们才有所谓视觉乃至嗅觉意识。之所以找不到他,不外乎就是因为无始无明
的关系被无明给遮盖了,所以祖师又说悟则即是佛性,不悟便弄精魂。只要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一念相应
就是本来自性天真佛
了,初地要禅定作为加行(至少要初禅,成唯识论
原文也没有说一定要在四禅),可以同时具足真见道和相见道
的功德,并且有真实的转依
,但并不是说禅宗教外别传就不可以啊!要点就在于福德具备
,正知见具备
,有过来人的引导
,智慧具备等
,满足这些条件完全是可以一念相应的。这个本来的清净觉性,有时候也未必就不可以用方便的言语来讲如来藏的,我们讲三量
所谓现量
,比量
,非量
,以前立圣教量
,但圣教量可以摄在前面的现量和比量中
所以只有三量。思想言说属于是比量的,但前面六识和第八识上也有世俗现量,如前面说,而且不必得到禅定才会有的世俗现量,比如你眼识见桌子,初一刹那所见,意识还没有产生种种名言分别,还没有建立自相,共相,这难道不是现量,世俗现量嘛!
我们讲前面六识
和第八识
都有现量
的,从人类到动物都有的,真正来说非量的
只有第七识
以及第六识
的非量(前面五识的非量是因为和意识俱起导致的)。第七识在凡夫位纯粹是非量的
,就从来也没有现量过,因为他恒内执第八
为自内我
,时时刻刻无不如此故,第八是心不是我,所以第七从来就是非量(错误的认识),纯粹就是心病。所以禅宗说,平等性智心无病,当生起平等性智第七就远离了这样的非量,无病就是无妄执。但凡夫的第七识无始就有病就执我的,正因为这样,第七识
是前面六识
的染净依
(没有成就平等性智第七不清净,前六俱染,成就平等性智前六俱净,故名染净依),第七在凡夫位无平等性智就导致了前面的六识纵使有现量,都成为了染污
了,有种种虚妄分别
导致不能够成真现量比量了,本有的清净现量心就难以显发出来了,所以黄檗禅师
说,目前无法,意在目前!
那么我们讲前面六识乃至第八识是有所谓现量
的。前面六识在见闻觉知
还没有落到第二个刹那
,也就是还没有生起独头意识
去虚妄分别
的时候(比如你看见桌子,当意识上生起桌子的概念,这个概念本身并非实物,执为真实就属于是虚妄分别遍计所执),如果具备福德,具备正见,具备过来人的引导等条件满足,并且能一念相应
的话,就是离言说的现量真觉
了。所以禅宗法门的要点就在于用这个本有的离言说的觉心顿得相应法,顿得相应法就在于不落阶级,禅宗说的不落阶级
就是不落言诠义解
的,这样就可以自觅自悟不可得的不落言诠之法(在这样的情况下是能够触证三界唯心的)。
禅宗参究般若
(亲证阿陀那识所得智慧为般若)的方法,从达摩祖师
以来,大多都是这样,后来唐宋时代,伪山灵佑禅师
教导香严禅师
参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从此开始就参话头
了(先修看话头就是无相念佛
也就是动中定
也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续,属于修奢摩他
,奢摩他修得久了提起一个疑情
,就能成就胜观
所谓毘鉢舍那
),总而言之,禅宗的方法,千年以来不外乎三种。
第一是从最根本的妄执里面死心的参究
,比如说拖尸体的谁?死了被火烧掉之后是什么?走路的是谁?欲火从何而来(楞严经
上火头陀
就是参究这个,并不是很多人瞎说的以行淫来修)?念佛是谁?比如说欲火,欲火从身体来吗?从身体来,平时为啥不来?从黄色小说来吗?书本有欲火吗?如果从意识心来,意识心又从哪里来的(参话头不是这样想过来想过去的,参究是保持这个疑情
,提起这个疑情不放,而不是去思考这个疑问)?这样不断的不断向己躬下追究,务要真知灼见,不能以言说的解释为满足;要生起很深刻很坚强的疑情。
这不是平常念佛颂咒
那样的久而久之就成禅定了,虽然说参究到深切的疑情也颇似禅定,因为其他的杂念都没有了(比如大慧宗杲
参话头参到都不晓得自己在吃饭了,这个阶段也叫作黑漆桶
的阶段),长此以往这样的疑情是要爆发的。就好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天到晚被问题缠绕,都不晓得吃饭了心无杂念,但是有疑问在心,苹果砸到头上爆发了!勉强说类似现在讲的思考某个问题废寝忘食,然后灵感来了被激发出来了。有疑就有推动的力量
,所以不同念佛持咒的,有了疑的推动,一切身心世界都归到一念中,成了一个大黑漆桶
了,此时此刻,行住坐卧都不晓得的,但是这个疑情显然是无法一直这样的,毕竟是疑嘛,有疑就有解
,就会破裂
,这样就打破黑漆桶
,实证了(但参究前必须要有无相念佛也就是看话头的功夫,如果没有动中定也就是看话头的功夫,那么你的参究就会胡思乱想了不得力)。
第二种方法,是德山宣鉴
,临济义玄等
人用得比较多的,棒喝
!为什么要棒喝,他很喜欢打人吗?打人不累啊?你看德山宣鉴一天到晚打人多累,这是气力活儿!为什么要这样?他疯啦?当然没有!他的目的是在人的见闻觉知刚发动的时候
,就把他切断
,使他不落到独头意识中去
,因为落到独头意识中去,就成了比量
或者是非量
就不是现量境界了,语言名词言语文字产生就是比量了,他这样关键时刻一棒,使得学徒一刹那倾与现量心相应
,与实际与真实相应就容易触证。这个方法难度系数大,见色闻声,只可一度,所以后来临济义玄舍报的时候问弟子,将来你们怎么度众?弟子喝一声,临济大不满意,我的正法眼藏
,要坏到你手里啊(因为这个弟子根本没有搞懂棒喝的深义何在)!要在最切近
的时候,机缘到的时候
独特棒喝,问题就在于为师能不能抓住弟子的关键时候?总而言之,禅宗看桃花,闻瓦块击竹子大概都是这种方法。
第三种方法要在弟子最执着的地方下手
,深深的锥刺他,逼迫他,比如说四祖道信禅师
觉得牛头法融
堪为道器,值得栽培,就到他住山的地方去,在他的凳子上写了佛字,牛头法融就不敢坐,就是这种方法,主要就是说在日常的视听言语动作中,只言片语的点发他,这种你要对他很了解的,晓得他最执着的地方在哪儿,然后对症下药。如鸟巢禅师
吹布毛也是这种方法(他有个弟子跟他很多年了,说鸟巢禅师不开示佛法,要别处寻法,在临别的时候鸟巢禅师说,佛法开示我也可以的,就从衣服中抓了一把脱落的布毛,吹在弟子面上,弟子于是开悟),看起来平平淡淡一句话,但是在听者却是被锥刺被逼迫,使得他相应。如南泉禅师斩猫
,庭前柏树籽
大概也是这一种方法的。
这三种都是顿悟的方法
(其实找到如来藏就是顿悟
,没有渐悟可说
,如果遇到明师明讲也是顿悟,我得法就是弥勒菩萨
明讲的),要求就是师父是真的开悟了,所以禅宗法门对于师资要求很高
,基本上投到明师开悟就不成问题,投到名师而非明师就没戏了。很多人喜欢耍公案,自己也不懂为啥要这么说,这就成为了瞎闹一通了。所以我个人认为禅宗法门对于师父的要求是相当高的
,师父开悟没有开悟是排第一位的,而且师父的后得智怎么样
,宗门差别智怎么样也很重要的
,当然弟子的根器也很重要,倘若弟子不具备福德正知见,根器下劣,慢心又重,是没有办法的。所以禅宗祖师对于某个具体的人只是开示一两次,不行就不会作的别的开示了,大不了说一句汝非道器!一般的闻思修等
就属于是渐悟
的。由闻思修的积累最终
都需要顿悟
的。但也有别的方法
比如唯识的四寻思等
,那个当然也需要明师,更需要自己对于教理的把握
。
本文来源于 QQ 唯识群, 欢迎诸位学人点击 联系我们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