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下 第五十二讲
主讲人: 内院看门人
校订: 李师兄,胡师兄,利行师兄
审核: 胡师兄,利行师兄,孙师姐,黄兰师姐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感恩世尊加被!感恩地藏菩萨摩诃萨加被!感恩慈尊加被!
我们昨天晚上讲了五遍行心所有法
,所以这段经文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你看,地藏经也是说先有欲心所
,也就是学佛的兴趣,兴趣在佛教就是欲
。欲我们讲本身是别境心所,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就是坏。欲
跟贪
是不同的,贪
是相对于贪着
来讲的。比如贪爱财色名食睡
,贪爱的结果就是不能放舍,不能放舍于是就为贪爱而造善恶业流转六道,无有出期。有时候讲贪着,意思就更明显,贪是贪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着是不能放舍。而欲
不同,对于出世间的法的修学欲望
也是欲
。比如说欲解脱生死,愿欲成佛,这都是欲。这不是导致生死的,恰恰是因为有这种欲
,才能解脱生死乃至成就一切智智。我们有时候欲前面加个愿,就成了愿欲,这就侧重在讲愿普度众生,愿断烦恼,愿成佛,愿利益自己多生多世的父母亲眷了,这当然也是欲
。所以这段经文说欲读欲诵 那么肯定是说的欲解脱,欲成佛的清净愿欲,因为有这个清净愿,然后才会勤求经典欲读欲诵,欲是根本动机。
有清净愿欲,善法欲的基础上就读诵经典,可是读诵经典问题来了,不懂怎么办?末法时代很多人口口声声读经典,我也晓得读经典,其实我也读了不少,可是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不懂就是不懂,何必一定要装懂呢? 比如说金刚经
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用智慧想一想,佛世的时候舍利弗
等人不是经常见佛吗?难道舍利弗,阿难陀
等人在行邪见?这里的如来肯定的别有所指嘛。有自知之明的人,有起码的正思维的人就会晓得,我不懂经典在说什么,那么怎么办呢?就是寻访明师(善知识是很难寻访的如前面说),也就是讲找在佛法上有实证的人。我以前也不懂,所以我后来找到了明师,就是太虚大师
和平实导师
,我不懂他们懂,我就看他们的著作,我做业务的,每天包里都一本,闲下来就看就学,逐渐的就有了五别境的胜解心所
出现了,对不对?欲之后是胜解。
有了欲心所和胜解心所出现,正常情况下就会有念心所
,只要别人提到佛法,就能够为人家讲述,因为记住了,而且因为有念心所的关系就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现观
,比如我昨晚上讲课结束刷到一个视频,在上海南京东路有些底层老百姓专门捡垃圾来卖(南京东路是上海著名的步行街有很多可回收垃圾),有一个残疾人自己都吃不饱,还收养了个孤儿,这个孤儿本来有老爸但吸毒酗酒,后来坐牢,他就没人管了,这个流浪汉就收留了这个孩子,这个孩子跟他一起捡破烂反而有欢笑了,就靠在南京东路捡汽水瓶子养活他。我心里就冒出来一句偈: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怖畏,我命如朝露。是不是这样的呢?他捡汽水瓶,经常被人赶来赶去的,自己的生活都是如此,何尝不苦呢?众生流转六道,共享一瓶人家没有喝完的汽水的短暂快乐也是转瞬即逝!苦难却从来没有止息的时候(这还是和平年代都各有各的苦,那些所谓的白领996,那些打工人掏空六个钱包也买不起一套房难道不苦?再说五浊恶世末法时代战争动乱是常常有的)。这就是说有念心所,你在现实中就能观察苦,而不是像一般人一样的在苦中不知苦!当然你要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
了,更是能够随时观察什么叫做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有念心所的关系,你就会有定心所
,因为你心心念念是佛法,从无常,苦,空,无我的事实上来讲有什么好贪的呢?纵使你成为地球球长了,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不也是无常的嘛,一样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口气上不来,我
就没有了,千秋功业转眼化为云烟,决定不会离开苦的持续性——行苦
,苦的逼迫性——苦苦
,苦的决定性——坏苦
。这事儿没有任何人有选择的余地的,你还会去贪恋美色?贪恋所谓的美食?人命只在呼吸间,这口气上不来就下三恶道了,生死茫茫,这些东西不过是为来生的苦种了因由而已,没有一毫毛的东西它不是无常,苦,空,无我
,我也支持你去贪,可是有吗?有这样的正观你就能够放弃贪爱,然后在解脱道上心得决定,专注在佛法上的修证。
如果你对于大乘佛法能够有欲,胜解,有念心所那么你对于如来藏心得决定
了,如来藏
是真正的常住法,是本住法,是无生法,是无比法,是第一义,是真实心
,那么世间的种种烈火烹油,声色犬马全部都是假的啊,譬如幻师变化幻相(那么幻师真不真?幻师不可说是真也不可说是假,譬如人在梦中说梦,梦中无一毫毛是真,唯在离言自证),有而不真,恍惚是有究竟是无,那么你为何不能对于佛法专注?对于真实专注?
在欲,胜解,念,定都具备的基础上就能够具备慧,实证的智慧
,不是前面胜解的相似智慧
。逐渐的学佛,心无旁骛万般放下,就能够证果了,所谓须陀洹果
乃至阿罗汉果
,所谓七住位见道
乃至成就初地
,每一个阶次智慧是不同的,须陀洹的智慧是不如斯那含的,乃至比较而言阿罗汉能够灭意根的受心所和想心所入灭尽定的智慧,又不是阿那含能比较的了,七住位开悟的智慧远远就不如初地的智慧,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他们不断的欲
,胜解
,念
,定
,慧
,跟善知识上位菩萨学习,不断的如此
,不断的进步
,不断的循环
,智慧不断的产生的
,所以五别境心所的运用在佛法上是很重要的,这本质就是大乘止观
,大乘的止就是心得决定,心念专注于佛法。大乘的观其实包括了,欲,胜解,念,慧四个方法。
理想的状态是如上所述,实际在这个染污世界不是这样的,学道人如过江之鲫,得道人如凤毛麟角。凤凰麒麟这种东西我们只是听说过,大概是没有见过的。为什么会如此呢?就是这里佛陀说的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因为有业障的关系,所谓业障简单说想成办某事而无法成办,比如想考某个名牌大学想法很好,但现实不是那样的,比如交友不慎,比如遇不到好的老师成了障碍。总而言之,出现各种状况,导致最后这个愿欲没法达成,这就是业障。同样的道理,我们学佛也是一样的,我们也想证果,我们也想开悟,不然学佛干什么呢?学佛读诵经典,乃至学习善知识著作,都没有办法理解,理解不了或者理解错误,比如很多人学正法后来退转了,归根结底他无法胜解
,成了错解缪解了,比如前面我说导师讲所知障无种子
,经论说所知障种其实是二取习气种子(太虚大师全书
有讲),很多人就理解不了,诽谤导师,这根源其实就是因为业障,业障
会导致你我把非常不合理的事情合理法甚至神圣化,搞传销的也是这样的。
业障我前面也讲过相应于三杂染中的业杂染
,业杂染是因为烦恼障
导致的烦恼杂染
产生的,由于有业杂染和烦恼杂染的关系所以有生杂染
产生了报障
(有业障就没有办法突破报障,这烦恼障
,报障
,业障
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宿业
这里的宿是说的过去世的造作
,宿业就是我们说的曾经在某一世障人说法
,障人读经
,或者诽谤正法
,或者说吝法
。有人问法识而不教
,吝而不与等等
。这些过去世都是一种造作,造作之后就形成种子埋藏在阿赖耶识中,阿赖耶识是常住心,能够从过去世到现在世,到这一世他想学佛,而这种子的余势就会现行,无法学无法接受听不懂,甚至遇到邪师,比如遇到伪佛教喇嘛教
的“活佛”
,其实这个所谓的种子起源是贪嗔痴的种子,他过去世贪嗔痴慢等种子的势力强大,于是障人说法障人读经乃至毁谤因果,又因为造作这个恶业,形成了业种,这个业种在未来世不断现行就导致他生生世世纵使成为人也是傻子,或者其他方面聪明,但想学佛求解脱,就老是遇到邪师,或者根本听不懂善知识的开示。这都叫做业障
,正因为这样所以叫做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这个宿业没有消除,一直就会障碍他,凡是他想学就学不了,就会现行,所以他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
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怎么办呢?需要到地藏菩萨摩诃萨画像或者塑像前,地藏菩萨摩诃萨之名从智慧而生等于诸佛,地藏菩萨摩诃萨之圣像,功德所立。所以在地藏菩萨摩诃萨圣像前,自己晓得了是这么回事,是因为过去世自己障人说法
,障人读经
,障人读诵
,毁谤佛法
,有人问法
,识而不教
,吝而不与
导致这辈子愚痴,学佛老是不能理解,自己也记不住的。虽然说我们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是哪一世做过这些事情,因为我们目前是凡夫没有断隔阴之谜
,但既然有这个问题,深信因果轮回
的基础上,譬如这里有一颗南瓜藤上结南瓜,我们当然晓得是五六月前有人在这里种下南瓜种子的缘故,那么我们现在愚痴业障重,那么肯定是过去世作恶啊,所以我们就要忏悔
,就在地藏菩萨摩诃萨的圣像前忏悔
(千万不能像业障众生一样的怨天尤人,说起来这些倒霉事都是自己造成的)。
本文来源于 QQ 唯识群, 欢迎诸位学人点击 联系我们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