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下 第十八讲
主讲人: 内院看门人
校订: 李师兄,胡师兄,利行师兄
审核: 胡师兄,利行师兄,孙师姐,黄兰师姐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感恩世尊加被!感恩地藏菩萨摩诃萨加被!感恩慈尊加被!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观世音。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
这里说到我们的观世音菩萨
出场了,上文说了地藏菩萨本愿经四大菩萨出场的次序是有深意的,真正的经典中诸菩萨摩诃萨各代表是不同的含义,从名号中我们就看得出来,在我们这个世界来讲,和我们这些众生有深缘的,和我们缘份非常殊胜的就是这四大菩萨,分别是文殊菩萨
,地藏菩萨
,普贤菩萨
和观世音菩萨
,弥勒菩萨
当然跟我们也有深缘(但弥勒菩萨
好像没有出场,其实他早就出场了,这本讲习就是根据他的著作讲的),其他的菩萨比如月光菩萨
等等当然也有,之所以把这四大菩萨并列,因为这四大菩萨代表着学习大乘佛法所需要的智
,愿
,行
和悲
,所谓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这四者,所以他们都是上首菩萨。
观世音菩萨
,梵文Avalokiteśvara
的意译,音译阿婆卢吉低舍婆罗
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
。意译就是观世音
,或者光世音
,或者译为观自在
(但心经
说的观自在
是说一切能够实证本来自在的本心如来藏
的菩萨,是包括观世音菩萨的,但并不是说只有观世音菩萨才是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是意译。所谓音译是从梵文的发音直接翻译的,比如我们说英文的 BOOK
,音译就是布克
,意译就是书
。
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在大乘佛教流传的区域,中国,日本,韩国乃至越南,新加坡等等地方是非常信仰的,不需要我多言。他本身是西方极乐世界三圣之一
,阿弥陀佛
,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为西方三圣,他和地藏菩萨摩诃萨是一样的,久远劫前已经证果,在十方世界普现分身
,在有的世界示现八相成道,在有的世界示现菩萨身。他的应化身也是无量无数的。只是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和我们这个世界的学佛人有缘的关系,在经典中特别提到他是西方三圣之一,智慧福德神力和地藏菩萨摩诃萨是一致,他也是久远劫前就成佛的,他是倒驾慈航
的。关于此菩萨的事迹,此菩萨的悲心,此菩萨的神力自在诸经已经广说。就我自己来说,也承蒙观世音菩萨的护持,多次蒙他的指引,蒙他的教诲,并且他真正是有教无类的。比如今年过年,我在上海沉香阁
看到他,沉香阁是佛教寺庙的,他在那儿,他是观音大士肯定在佛教寺院巍巍正坐。在城隍庙又看到他,在这里他成了送子娘娘,真是众生有求,他必有应,随众生所求,而分别示现,如观世音普门品
所言。
之所以称为观世音的缘故,是因为这位菩萨摩诃萨能够观见世间一切众生苦恼求救之音声而寻声救苦
,众生在三界中有很多的苦,如我们前面广说,总而言之从现象来说有怨嗔会苦,求不得苦……生老病死苦等。谁愿意苦呢?纵使现在科技如此发达,疫情来了又能怎么办呢?因为苦的缘故,所以就需要救度,观世音
这里的世音
就是说一切众生因苦而发出救济之音(不一定是喊出来,心理默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希望他来救自己的苦恼当然也是可以的),凡是跟他有缘的,称念他的名号的都能获得他的救济,救度,故名观世音
。当然没有缘的也不会念他。有缘他都会施以救济,令这些众生能够解脱苦难,将来还能够解脱生死苦恼。我们强调也是要有缘的,不信的都不念,怎么救济?而且念还需要一心称名,譬如说孩子和母亲离散,母亲处处寻访这个孩子,孩子三心二意贪玩不停不念母亲,如何能够和母亲相遇?所以要蒙观世音菩萨救度,一要念他的名号
,二要一心
,这是两层意思。
他寻声救苦,在法界之中有无量无数的世界,凡是和他有缘的能够一心念他的名号皆能够蒙他的救度,也就是说观世音
三字是菩萨万德
的总持
,他的第八识无垢识已经可以和一切众生的第八识直接感应了,任一众生能够称名就可以感召他来救济救度。再则,所谓一心专念
,是契合平等法性
的,所谓平等法性是说的如来藏
,如来藏从来没有意识心这种高下,美丑,善恶等的分别,他是无分别心,他自身也没有美丑,善恶,高下可讲,如前面广说,我们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就契合平等法性,当然能够和他的报身,化身等相应。他的报身,化身等也是从他的一心第八识所出生的啊。也就是说念佛要一心
平等(不能念佛打妄想,要离散乱和掉举)方能感应诸佛不可思议神力,而凡夫众生一天到晚就妄想散乱掉举放逸,在一定的时间能够一心不乱,往往是奇痛极苦的逼迫而有的,因为极苦的关系所以能够发声**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在这样的情况下散乱也散乱不了,妄想也打不得了,名利也追求不得,这样急迫往往发声,往往能够一心,所以众生因为深切的苦而称念观世音菩萨,往往是非常灵验的。
再次也就是说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本来就是体性清净的,本来就和佛无异的,如心经
说不增不减,无智亦无得,如前面广说。本身是可以和佛,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摩诃萨等直接感应的,本来所求皆可满足的,能够感而遂通的。但是众生的如来藏不清净的其中有贪、瞋、痴、妒、慢等烦恼的现行和种子的,并且往往自己还认识不到,被烦恼所覆盖了所以众生真心
就不彰显
,所彰显的就是贪嗔痴等,去佛智就日渐遥远,能够生佛感应就几乎不可能了。你看那些凡夫俗子,他们好端端的时候看起来安静,其实哪一个不是妄想纷飞的?所谓妄想有几个时候不是和贪嗔痴相应的?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在他们生老病死,怨嗔会苦,求不得苦,恩爱别离苦,种种苦恼现前的时候,没有希望的时候,愧悔懊丧之余,所有一切妄心悉皆销灭(受大苦的时候哪儿还有心思想什么美色
钱财
),这个时候与佛无二之清净本心又渐接近,在这个时候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的猛利,于是能够和观世音菩萨感应,立通于不可思议之神明,即立获不可思议之救度。又因为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久远成佛,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夙具悲愿救诸苦难众生,那么就机愿相投
,循声拔济
,刹那间就可感应,非世间凡夫众生能够测量的。我们历史上也有很多求观世音菩萨而解脱苦难的例子,可以查阅。纵使业报尽了,能够念观世音菩萨,必能往生善趣。
又,我们讲众生的不论是美国人,中国人还是其他什么人,遇到苦恼,第一有苦恼的音声,比如生了病哎呦
,哎呦
的,第二有因为苦恼求救的音声,比如凡夫众生痛苦,李医生,张医生,救救我啊,求求你啊!哎,药能医假病,真病无药医!前段时间不是才死掉一个亿万富翁嘛,就是贝壳找房的老板,才五十岁,所以医生医得了的往往不该死的病啊,该死的病也逃不掉啊!而我们的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却能够在满足以上所说的情况下(念他的名号并且能够一心不乱
),无不救济。但如果苦恼而不知求救,比如他不信,他不信观世音菩萨,他不信佛法,不信因果轮回,就是他喊破嗓子,又能怎么办呢?!所以要强调有缘,譬如水就是浑浊的,月影怎么可能出现在水面呢?只要是正信佛子,苦难不改初衷,乃至一心不乱,必蒙观世音菩萨救济,所以我们的观世音菩萨亦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因为他神力自在,方便善巧,所以我们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另观世音菩萨之所以称为观世音菩萨,在楞严经
和法华经
中是一致的意思,在楞严经
中说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他无量无数阿僧伽劫前之所以能够证果,是修耳根圆通法门
,其实所谓耳根圆通法门就是强调从佛学习佛法
,学习佛经经论而随文起观
,当然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善知识的著作
(因为我们大多数还没有能够通达佛经),从闻而修
,随闻起观
。也就是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所谓信
,解
,行
,证
不可偏废。过去佛讲法是大家用耳朵去听的,现在善知识讲法,我们当然也去听的,比如平实导师
讲法,要是不听就阅读用眼睛看,比如阅读太虚大师
的著作是一样的道理,为什么你看得远?因为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就是耳根法门的宗旨,不是一个奇怪的巫术。这是一层意思。另外一层意思强调的实证如来藏,所闻是闻的自性清净心,当亲证如来藏的时候,才晓得如来藏其实也是意识的根本,如来藏无形无相,本来空寂,那么意识也是无形无相,本来空寂的,能闻之心和所闻之境就都是无形无相,本来空寂(其实观世音耳根圆通法门包括了初地乃至十地的修行方式,所谓返闻闻自性
,就是在实证如来藏的基础上背尘合觉,之所以选耳根是因为耳根具足千二百功德,耳根在诸根中受的局限性最小)。久远劫前的观世音菩萨依此法门心得自在了,所以法华经
和楞严经
因行而名观世音的。
在法华经
观世音普门品和地藏经
这里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是从果德
上来讲的,这里的观世音菩萨在下卷出现,是代表的佛果
,由智起愿,由愿起行,由行汇归于大悲!所以这里是代表的果德的,成佛的果德的。也就是说这里的音
字代表一切众生烦恼、灾难苦痛之声与呼号求救之声
,菩萨以大悲愿力,观世音菩萨以大悲愿力,遍观一切有缘众生的苦恼,凡是称他名号求救度的,观世音菩萨以大慈之智,就施救度,这样的大慈大悲是完全不受时空的局限的,这样的大智是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大圆镜智
,成所作智
究竟成就而具有的,有这样的前提就有无穷无边的妙用,所以这里出现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是从果德
上讲观世音菩萨。
最后从果上来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哪一尊佛不是悲观之智普照众生苦恼?救济有情?阿弥陀佛不是?释迦牟尼佛不是?都是的啊,他们都是四智圆满
的啊,好像没有必要特别强调观世音菩萨嘛,这就要结合楞严经
所讲了,因为观世音菩萨他是无量无边无数阿僧伽劫前修耳根法门
,耳根圆通
成就的,在楞严经中讲圆通法门,他讲耳根法门的,他独擅此,依他在因地的修行法门而讲果德,所以名观世音菩萨。音不单单说的嘴
上说出来,众生心内默念
亦是音,所以我们讲音
,是说的显境
和显义
的名体。正因为有嘴上说出来,心中默念所以才显境,显义嘛。缘境之心,取义之念头,凡是动的都是心声
。就是音
的别相
。有义就有表达。众生真有迫切求救之动--表达
!就是此菩萨悲智所观之音,而菩萨当然是无不悉知悉见而加以救度,所以此菩萨名--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本文来源于 QQ 唯识群, 欢迎诸位学人点击 联系我们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