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下 第十三讲

主讲人: 内院看门人
校订: 李师兄,胡师兄,利行师兄
审核: 胡师兄,利行师兄,孙师姐,黄兰师姐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

感恩世尊加被!感恩地藏菩萨摩诃萨加被!感恩慈尊加被!

我们昨天介绍了夹山善会禅师的两句偈,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一般来说,我们在人世间活着就有种种的苦患,凡夫众生不认为有苦患,他们认为很快乐很开心。主要原因是他们看不到前世也看不到来生(对凡夫众生来说前世常常在三恶道的,来生也是大概率在三恶道的),其次来说,纵使得人身,开心不开心,快乐不快乐都离不开行苦,坏苦,苦苦的,神仙皇帝都一样的。固然有时候可以得到快乐,乃至一辈子富有,问题是一切都是无常的,纵使一辈子富有不出现贾宝玉那种情况(大多数不可能一辈子富有),六道轮回也终究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终究是苦。在苦的同时却有不苦的,也就是众生第八识如来藏如来藏又称为自性称为真如,如前面反复讲过的,第八识如来藏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众生实证他,站在这个真实心的角度来看一切的存在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有而不真如镜中花,水中月。看起来有,实际没有的,一切存在与如来藏不即不离,所以如来藏是不是青嶂?是不是碧岩?肯定是啊。

凡夫俗子看见经文讲如梦幻泡影,就喜欢说,哎呀,这座大山是如梦如幻的,你知道吗?知道你就开悟了,我知道我就开悟了!他们的说法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圣人说的梦幻泡影和凡夫说的是两回事情,倘若是一回事情还需要学佛干什么?有正常人不知道梦不知道幻是怎么一回事情吗?)!又小乘人解释梦幻泡影就说一切都是无常的,无常所以是梦幻泡影,这不能说错,但这种解释显示是不符合般若的,真正来讲梦幻泡影属于依实证如来藏也就是真如,在这个基础上而建立的,这属于后得智,如鸠摩罗什尊者翻译的金刚经属于六喻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在玄奘菩萨翻译的能断金刚般若就是九种,在大般若经就是十种,也就是说主要讲实证真如而有的非空非有的,譬如幻师变幻马儿,鸟儿,各种人,本来就是没有的,因为是变化的,但没有的却有马儿,鸟儿,各种人的形象,这个相是有的并不是没有的,倘若没有干嘛说是变幻的呢?

所以就是讲一切宇宙中的万有都是非空非有的,在实证真如,实证二空的立场来看并没有真实的能取所取可言,如眼识是如来藏所变现,眼识所见的色尘依然是如来藏所变现,纯粹就是自心取自心,就没有外境可讲可说,当然就没有能取所取!没有能取所取当然就是非有,可非有却有乱识(凡夫的七识都是乱识)依各自如来藏变现的似能取所取的相故是非无,这样就是非有非无,哪儿是凡夫人认为的梦?认为的幻呢(凡夫的梦和幻是他们想象的,比如见牛而想象马是如何一般)?当然也不是二乘人认为的无常所以是幻,这完全是因为实证唯识而有的真现量境界

菩萨们亲证真如才能正确的了知什么是如梦幻泡影,而因为实证真如这个常住法,而了知一切存在如梦幻泡影,真如如来藏亦是假名,于是不为有无所倾动,因为实际理地,有无并遣,能所双寂,这样就叫做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

实证如来藏的人来看一切法,一切法是如来藏的局部体性,不能说是如来藏,不能说离如来藏,非即非离,非来非去,非有非真,本来中道。现象界的一切法如空中鸟迹,不可把捉,如天上浮云,刹那而已。千秋家国梦,兴衰更替,如四季变幻流转不停,不可执实也不执虚。人身四大所成,离如来藏譬如土木无有知觉。众生幻生幻起,生灭流转譬如聚沫,不可揣摩。种种境遇,犹如幻梦了无一物。所谓思想所谓感受等,名假,名不符实,只是众生执名为实而已。受假,受是三因缘和合而有,其性本空故假。法假,依一切存在立一切法,一切存在是在如来藏上幻起幻灭,幻起幻灭就无实无虚,离虚离实就不可执实执虚,幻有而已所以是假……如是如是的观察,依实证如来藏做实相观,岂不是一切存在无是无非嘛,依如来藏说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成立其他三种涅槃,无余涅槃,就是说灭尽幻法,幻法的根源是因为业力的缘故,而之所以众生造有漏业,根源是因为贪爱的缘故,无利不起早,灭幻法要义在灭贪爱,灭贪爱的首要在于离无明,也就是说断除我见我执。无我谁为谁造业呢?依本来清净涅槃立有余涅槃,在已经实证无余涅槃的基础上,这一期的业报还没有结束,比如阿罗汉这辈子的业报还没有结束,那么他还要托钵,还有吃喝拉撒,当然就是苦啊,所以叫做余苦未灭,故名有余涅槃。或者说慧解脱阿罗汉,还没有成就四神足,不能自己决定何时入涅槃,自己可以决定入无余涅槃的时间需要四禅的定力,慧解脱阿罗汉只是解脱道十智成就,没有具足成就禅定,那么解脱道的法还有没有完成的,故名有余涅槃。这两种都是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建立的,所以我们讲无余涅槃灭的是幻法,灭幻存真,而真不自真,依幻立真,幻法即灭,还有个什么真?还有个什么幻?还有个什么猿猴?青嶂?飞鸟?花朵?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

本来清净自性涅槃无住处涅槃,菩萨摩诃萨亲证如来藏,如来藏是无是无非的,无形无相的,常如其性的。从本以来离言绝虑,心行处灭的。依亲证的根本智来看一切依如来藏而有的存在,也是无来无去,无生无灭的,同真际,等法性。那么世间种种何处可得?虽每日辛苦度众,而不见有人在度众生,不见有可度的众生,不见有人说法,有人听法,就好像大铜钟里面敲打,而声音响彻钟外,菩萨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是如此。虽在三界,而心境住于第一义心,却是超越世间的。久久熏习正法,断除种种虚妄分别,最终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同时化现无量无数的分身,在无量无数的世界,运用无量无数的神力,而归无所得,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这样是不是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是的啊!

海云毫光。

所谓海到天边云作岸,在大海中泛舟,波澜不惊,一望无际的情况,哪儿有岸?海的天边就是云,所谓海天一色,涅槃生死本来就是一色,所谓解脱色。而众生妄见分别而已,人生一世,到头来你有所得吗?其实无所得,是本来就无所得也无所失,不是你后来无所得,从来就没有得从何而失?从来就没有失从何而得呢?

亲证如来藏之前认为有所得,实证如来藏之后了知从本以来无所得的,如来藏离一切生死过患(实证的人也不会认为自己亲证如来藏有所得,因为所谓如来藏者非离蕴处界之外有所显示,依幻说真,蕴处界既然不真,如来藏相对于蕴处界来说真,蕴处界既然如幻而空,那么相对应的如来藏所谓的真也就无真可说可讲了,所以叫做筏尚应舍),那么岂不是说他本来无所得(所谓死不就是因为你而失名为吗?生即没有,何来的死)?只是凡夫众生执幻为真,认为有所得而已,认为有所得有所失就有造作,造作就受种种苦难,苦海无边,何不取无生乎?依无生法建立四种涅槃,三乘菩提都是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建立,所以海云毫光就是说的三乘涅槃,三乘涅槃覆盖生死大海,而生死海却本来无生死,海天一色,所谓解脱色

大海云毫光。

大海云毫光就是说的大般涅盘,所谓大般涅盘就是成佛,成佛具足一切种智亲证如来藏所蕴含的一切种子的智慧。智慧无有人,天,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能够超过,乃至聚集无量无数的福德,福德广大没有谁能超过。成就生命究竟的形式,在无量无数的世界随众生因缘而普度,示现八相成道,乃至示现种种形类。而依第八识法身出现报身,应化身等,这个时候第八识已经内外俱净体净种子净转为无垢识,依第八识来讲无所差别,无行来去止,无有动转,不动道场,周遍法界,法界海慧,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穷未来际,不染一尘,无有丝毫过患,如我们前面讲佛陀十力等详说。

于顶门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诸大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听吾今日。于忉利天宫。称扬赞叹。地藏菩萨。于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议事。超圣因事。证十地事。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

世尊在忉利天地藏法会,这个时候从顶门上放如此等毫相光,又出微妙音微妙音是说的深邃的不容易理解的,说到这里今天有师兄问我某某法师,难道不信如来藏的?为什么现在还诽谤萧导,过去他一直信的啊?!因为这一法是很深邃的,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纵使晓得密意,我前面也讲过了没有善知识摄受,没有办法把这个无生法现象界联系起来,后得智生不起来,大概率都会退转的,就会怀疑的,因为他自己没有办法把现象界的一切存在依这个法来现观本来中道,智慧生不起来。更何况某一法师,压根就没有根本智,从来就没有实证过连名相上的定义都没人跟他讲,他自己又慢心深重。凡是喜欢骂人的人,大都慢心深重的(后来证明他真的太狂了,居然在知乎上写豆腐块文章批判龙树菩萨!这不止是他的慢心作祟,更重要的原因是正觉这边的书籍都是建立阿赖耶识教的方法讲,而不建立阿赖耶识教的龙树中观学那样讲却很少的缘故,他慢心重认为学了正觉的就全懂了,反而认为龙树菩萨是个“大邪师”了,这怎么得了啊!),我以前为什么对于十度师兄有意见?我不是说他栽赃赞叹喇嘛教那篇文章是我写的,我是说这样的心性很难和如来藏相应的,慢心来源于生灭法执着我,人,众生,寿者的执着,所以才有慢嘛,所以他才会为了个所谓高大的理想而不讲原则嘛(我也有慢心,但我有个好的地方就在于别人诬陷我害我,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忘记不是记不得这个事情,我记性好得很,我是说事儿过去了我讲起来想起来,就好像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一样的,我从来不怨天尤人),听得懂这里的这个微妙法首先得去除慢心才行。

本文来源于 QQ 唯识群, 欢迎诸位学人点击 联系我们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