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问答篇 2

主讲人: 内院看门人
校订: 李师兄,胡师兄
审核: 胡师兄,利行师兄,孙师姐,黄兰师姐

阐述一下 佛教哲学科学宗教 的异同?

回答:什么叫做 科学,分科而学,比如数理化,乃至物理又分为量子物理学,机械物理学等等,总而言之就是分门别类的学习,故名科学,科学讲什么?讲实验,实验的要素就在于事实,通过实验 验证事实,通过事实来 归纳为定律,通过定律来 合理的运用,最终产生手机,电脑等等,什么叫做 哲学?哲学原本叫做 爱智慧,就是通过逻辑的思维而了解到,宇宙万有的本体真相 比如我前面说过的孟德斯鸠等的唯心主义哲学,老庄哲学,无为而治,孟子的哲学,人性本善,其实他们说的都有 一定的逻辑性,其实唯物主义没有什么哲学,只是假想。那么什么叫做 宗教?宗教是一种 意识形态,比如认为上帝创造世间,你 必须信,只能信,不信等待你的就是火刑,所以首先它是一种单纯的信仰,其次,它是一种 人类联系的纽带,比如把本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通过信仰联系起来,如阿拉伯国家。 那么好,搞清楚了啥叫科学,啥叫哲学,啥叫宗教,我们来谈谈 佛教 和他们的异同,佛教讲事实吗?讲事实,诸行无常,有漏皆苦,生老病死 难道不苦?这很事实啊,普天之下每一个人都在被实验,亘古以来,结果都是这样,对吧,所以佛法是科学,但是他 超越科学,因为科学只是在人类的这个基础上来做实验的,观察的对象取决于观察者!比如鸡观察水塘和鸭子观察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于是鸡看到水就恐惧,鸭子看到水就欢喜,观察对象取决于观察者,你再厉害,你的观察受制于你这个观察的主体,而佛法不是这样,是从 大慈大悲佛陀俱知一切佛陀 清净法界 所流出,远远超过于人这一个观察的主体限制了,所以又非科学.

佛法是哲学,又非哲学,哲学是什么,我前面说了,是一种逻辑的推论得出宇宙人生的真相,但是我前面也说了,凡是有能所的,有能思考的主体和被思考的客体,那么随着思考的主体的不同,所思考的客体就不同,如孟子就讲,人性本善,荀子就说,人性本恶啊,孟子说从古到今,没有见谁生下来就不爱自己父母啊,所以人性本善啊,不逻辑吗?荀子说,从古到今,没有见谁一生下来就主动把奶头让兄弟姐妹吃的啊,都排斥啊,所以人性本恶啊,不逻辑嘛?

那为什么会产生相反的结论呢?因为没有断除我见我执,没有断除法执,就不能俱知一切法,有执(错误的认识,这个是与生俱来的)就成病,譬如盲人摸象,只是看到一定的片面的,摸到大象脚就说大象是柱子,摸到大象的胸口就说大象是墙壁,正因为这样,所以说都片面化,佛法是俱知一切的佛陀,从事实上来讲的法义,是事物本来如此就如此去讲,而这个本来如此搞哲学的当然不知道的,所以佛法非哲学,但是佛法也讲逻辑啊,所以又是哲学!

佛法是 宗教又非宗教,首先我前面也讲了,宗教第一点是信仰,第二点是纽带,信仰,我们现在当然没有佛的智慧,我们除了信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纽带,我们学正法的就在一起,他们学喇嘛的在一起,不就是纽带作用嘛,所以佛教是宗教,但是非宗教!因为我们这种信 不是迷信,我们是 闻思修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我们是 认真思维,实际观察,真是如此,所以我们才信更深的佛法,虽然我们还没有实证,不是他们信上帝,他们见过上帝啊?完全就是盲信好不好?所以又非宗教了。

因为现在普遍在信位,或者说还没有 入信位 的关系,分别解释一下正确的信仰应该信仰什么?以及信仰的不同层次是哪些?

回答:信仰,正确的信仰有三个起码的标准,第一是 信实,就是说所信仰的真理,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如果是虚妄的,假的,那么也不必信他,反观佛教的信仰,如我前面所说,尽管高深的我们无法理解,但是起码的诸行无常,有漏皆苦的确真实。第二是 信德,也就是说所信仰的是不是符合道德的?那么道德是什么?道德是一种社会人群普遍接受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这种事情是普遍大家都接受的,大家都认可的规范,反过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者可施于人,也就是说你希望别人怎么样对待你,而别人如你希望那么对待你,别人就是有道德的。那么这样说来,谁最有道德,毫无疑问是佛陀,本来是生而为太子,却走下来为三教九流传道受业解惑。这就谈得上信。那么所谓密宗喇嘛教,搞什么男女双修,搞什么诛杀法,显然是不道德的,而如基督教等,异教徒就要被烧死,显然也不道德。 第三是 信能,能力有很多方面的能力,做业务能卖得出去也是能力,治理国家有条不紊更是能力,但是人类社会最重要是思想!中国从古到今两三百位皇帝,今天在哪里?而儒家的思想,今天还在吗?唯有出类拔萃的思想言教可以穿越历史,佛教,佛陀的思想显而易见历经两千多年,现在还在弘扬,证明却有能力。信实,信德,信能是信仰的三个最基本的标准。 那么我们确定佛教为正确的信仰,那么既然我们选择这种信仰,就泛泛的信仰完事了?显然不是如此,信仰也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一是 仰信,佛菩萨真有道德,真有能力,所说真实,虽然说目前很多我们还暂时没有办法实证,对于没有办法实证的这个部分,我们就只有仰信,仰望,而不能随便去否定,比如说法华经所说的以长劫入短劫等内容,其二是 信解,有仰信之后我们还要不断的学习,如果单单就是信,而不理解,那么毫无疑问就是 迷信,如我们近段时间讲这些,其实有些人也回答不了,这不是迷信吗?真正的信必须建立在理解上,能够真实的理解才谈得上真实的信仰,当然也要防止另外一个误区,自以为解而不信,有些人,背的起来几句佛教的名相,就自以为了不起,反而不信了,如钱文忠,季羡林这些人,有解无信则为狂夫,所谓世智辩聪类的。

一人之善恶能影响于全宇宙,我们如此渺小,为什么我们的善恶可以影响全宇宙呢?是怎么样影响全宇宙的?

回答:这个在前面其实讲过了,譬如大海中的一滴,大海之所以成其为大海,是由许许多多的水滴组成的,每一滴水滴和其他的水滴本身就是互动的,一个个体的人也是如此的,我们吃的需要农民去种,我们穿的需要服装厂的去生产,我们用的手机,我们的电脑,都需要很多人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生活联系起来才有我们的一切,我们所作的也在为他人,推而广之,缘是无穷无尽的,乃至太阳也为我们作缘啊,对不?木星也是啊,对吧,上面也有众生,那么这样推演下去,是不是无穷无尽?你本身就在影响全宇宙,无外乎就是共中共共中不共不共中共不共不共(这个涉及到增上慧学暂时就搁置)

也就是说本身你就是众缘的聚集,你也是其他人之所存在的条件,不论你是贩夫走卒还是神仙皇帝都是一样的,这个是从理上讲,从事上讲的话,人海,浩渺无边,全世界有七十亿人,何况众生海,在娑婆世界南瞻部洲,蚂蚁有多少只啊?众生海更是广阔无垠!就人海来说,有潮起潮落,某一世你有福德,你为浪尖,号令八方,我们为辅翼,某一世我的福德实现了,我为浪尖,你们为辅翼,浩浩荡荡穷未来际,福德实现的时候,某个人主观的善恶,是不是会影响很多的人?或者为万世开太平或者屍山血河一将成名万骨枯?所以说从这个道理讲,诸位要想将来更好的影响你所能影响的部分,那么就要抓紧 培植自己的福德,不然光喊口号,都是无益的事情啊!

金刚经是大乘经典,阐述金刚心如来藏的,那么金刚经为何说,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无余涅槃是小乘解脱道的目的,金刚经是大乘经典,为何不说无住处涅槃呢?

回答:是这样的,无余涅槃 在解脱道来说,就是 灭尽我见,我执,也就是 灭除三界爱,使得未来世的苦依,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不再出生了,但是在大乘来说,无余涅槃的定义和小乘的是更加深广的,也就是说不完全等同,也就是说大乘所谓的无余涅槃是说的,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无明住地,这五住烦恼 全部灭尽,两种生死也断除掉,就是说分段生死变异生死也全部断除,这样叫做无余涅槃,而小乘并没有断除无明住地烦恼,也没有断除变异生死,也就是说大乘所谓无余涅槃是说的灭除烦恼的现行和灭除烦恼的种子,如瑜伽师地论说,是断除了随眠和粗重,而小乘只是断除现行不断种子,所以金刚经的,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是这个意思,再次是因为,金刚经是破相显宗,显示如来藏的经典,是以这个为中心的,如@小不点 真的很有善根,说对了,如来藏无形无相并没有所谓能断所断无无明亦无明尽,第八识本身无所谓学还是不学,无所谓断还是不断,也就是说他本身就在涅槃中,本身就是无余的,所以金刚经要说,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不说无住处涅槃(无住处涅槃是说的无所凝住,谓依大慈悲行大方便,现八相利益众生,纵使成佛,佛的第八识也是无形无相的,所以用无住处涅槃不能呼应金刚经的主题,所以不用,而用无余涅槃)

世间的科学哲学等,比如科学发明显微镜,望远镜等,科学再发展个万年千年,当然更加进步不可想象,为什么说科学等不能得澈底根本究竟之大觉悟?

回答:这道题@小不点 师姐也回答正确,主要是因为其一是因为世间的科学,哲学,主义等都是相对待的法,比如科学讲实践,实践本身是不离观察者和被观察对象的,那么这样就是有能有所,也就是说观察的对象,观察的结果是依观察者而建立的,依观察者而建立,观察者就带有主观的成见(必然如此,世间上不带主观其实是假说,没有谁不带主观,如鲁迅说,道学家看到了道,理学家看出来淫,数学家看到了数),带主观的成见,就譬如盲人摸象一样的,对待事物只是看到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并没有看到整体的模样。其二如世间科学技术等,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完备了,以前讲经典力学,现在讲量子力学等,在某时实用,在某处实用,在彼时,彼处就不实用了,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无常故,时代在发展,科学本身也需要发展,既然都是无常,就是变动,是变动就不是事物的真实真实就不变变的就不真实,只是说适应时代而具有的工巧而已。 而佛教不是这样,佛教没有所谓发展改变,认同佛教有发展改变的人是不懂佛法的人,佛说法从一开始就圆满了,如四圣谛三十七菩提道品八识二无我等,2500年前是这样,2500年后也是这样,此处是这样,彼处也是这样,为什么如此?因为依的是唯一的真理,于 实相心来讲的,就不变异

本文来源于QQ唯识群, 欢迎诸位学人点击 联系我们 加入。